181期 •2006年7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從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IMD )公佈的 2006 年世界競爭力年鑑顯示,台灣競爭力排名從第 18 名降為第 11 名;而從本次的「 2006 年台灣經營環境大調查」也顯示,台灣的整體競爭力似乎有每況愈下的情勢。本文將就貿易業者對國內貿易環境的看法、貿易業者對國際貿易環境的看法,以及貿易業者對於自身競爭力的評價三大面向解析,為台灣貿易業找契機!

撰文/ 蔡孟佳


從 2002 至 2005 年,台灣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從第 20 、 17 、 12 至第 11 名,一直都是呈現穩定進步趨勢,但今年卻是呈現逆向發展。反觀對岸中國的排名,卻呈現大幅躍進;從去年的第 31 名成為今年的第 19 名,足足躍進了 12 名,在短短 1 年之中,中國僅以 1 名之差,緊追台灣。 我相關經建部會認為,台灣的整體競爭力表現事實上仍有進步,只是在全球化趨勢下,其他國家進步幅度比我們還大所致。當然近來所引發的卡債風暴,以及去年上半年的外貿及工業生產表現不甚理想,亦是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 惟就貿易經營業者的觀點,台灣的貿易經營環境惡化了嗎?全球化之後,國際經營環境變得更加險峻了嗎?台商的國際貿易競爭力被弱化了嗎?這些問題都是政府有司與各界相當關切的議題。




針對國內貿易環境所設計的 8 道問題中,殆可將其歸納為 3 個主要的面向,即貿易便捷化、政府貿易政策與管理,以及國內景氣預估。

(一)進展稍有遲滯的貿易便捷化工作

近年來政府一直積極推動貿易便捷化政策,在政府的貿易管理效能以及民間端的貿易服務環境建置與提升都投注相當大的心力。此次針對有關貿易便捷化工作的問項,包括「國內政府簡化貿易流程及文件要求方面的努力」、「國內銀行融資環境」及「台灣貿易業相關週邊環境,如運輸、報關、保險」等三個問項。

前者主要是用以持續追蹤瞭解政府在貿易便捷化工作推動;至於民間端在貿易便捷化工作方面的配合和努力,則透過後兩者來進行調查。 貿易商對於「國內政府簡化貿易流程及文件要求方面的努力」,滿意的比例雖較去年稍稍降低了 3.6% ,但是表示不滿意的比例卻降低了將近 10 個百分點。再就表示不滿意部分進行觀察,規模越大、雇用員工數越多的企業,表示不滿意的比例越高;從事進口者又大於出口者。其 中尤以從事加工食品、紡織品項目業者為甚,其不滿意比例都在三成以上。此一結果或許會讓負責推動該項工作的部會感到挫折,但其卻也相當程度反映出業界對於貿易便捷化工作以及其效能的殷切期待,不再僅止於目前檯面上的欄位、表件的簡化、單一窗口的建置推動,更重要的是貿易政策法令檢討之後,所創造出來更簡化的貿易流程和運作環境。

至於貿易商對「台灣貿易業相關週邊環境,如運輸、報關、保險」的滿意度,表示滿意者高達 73.8% ,不滿意者僅 19.8% 。專業貿易商高於兼有製造者,專營出口者又高於進口業者。若就分業來進行觀察,經營儀器、鋼鐵等單價高或交運數量(重量或體積)較大的業者更有超過八成以上表示滿意,可見民間端在有關貿易服務提供與改進方面,是相當受到貿易業者青睞與肯定的。

由於國際貿易的貿易融資與清算都與銀行所提供的服務效能有相當密切的關係,所以相關金融服務的健全、便利,對於貿易便捷促進亦有重要影響。不過,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貿易商對於國內銀行融資環境的滿意度有逐年下滑趨勢,從 2004 年的 48.4% 、 2005 年的 47.7% ,下滑至今年的 37.0% 。其中,實值玩味的是,受訪職級越高、企業規模越大、雇用員工數越多者,其表示滿意的比例越低。 此一結果,或可從近來多數銀行將業務重心擺放在消費金融業務的衝刺上,所導致的卡債與信用卡呆帳問題上獲得解釋。因為與貿易商融資攸關的企業金融業務在消費金融業務的排擠效應下,人力、資金都相應轉移的結果,自然使得貿易商在此方面所獲得的奧援與服務縮水,無怪乎其滿意度逐年退步。




此次調查中有關貿易經營管理政策的問題主要包括下列四個:「國內目前收取進出口相關稅(規)費合理程度」、「國內勞工退休提撥新制」、「政府限制大陸物品的進口管制措施」、「政府『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之大陸政策對經營上的影響程度」。其中,貿易商除了對於「政府『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之大陸政策」及「國內勞工退休提撥新制」兩題,受訪者表示不受影響或滿意的比例大於表示受到影響或不滿意者之外,其餘兩題表示滿意者都低於表示不滿意者。顯示政府在有關貿易管理政策及措施上尚有亟待改進的空間。

國內貿易業者一向對政府在進出口過程中所徵收之稅(規)費項目及稅率,抱持疑拒的態度。因此,儘管今年在「國內目前收取進出口相關稅(規)費合理程度」的問項中,表示不滿意的比例較去年降低 3.9% ,但是表示滿意者亦降低了 2% ,且總結表示不滿意的比例仍高於表示滿意者。其中,從事加工食品、紡織品、電工器材、建材及家具、交通器材、機械工具、運動休閒用品、化妝清潔用品項目的業者表示不滿意的比例都高達四成以上,其中尤以加工食品業者不滿意比例最高,將近六成 。

對於實施經年的勞工退休提撥新制,或許是因為其效應漸次顯現,此次表示滿意的比例較去年略微降低 0.8% ,但表示不滿意者卻提高了將近 3.5% 。其中,企業規模越小、雇用員工數越少者,表示不滿意的程度越高。另外,從事加工食品、建材及家具、運動休閒用品等項目業者表示不滿意的比例都高達五成以上;不過,在從事農畜漁產品、儀器、電工器材、資訊產品、機械工具等項目的業者滿意度卻亦都在五成以上。顯見業態不同,對於勞退新制的反應上是有相當差異的。另其是否真如當初立法所綱舉者將較以往更嘉惠勞工階層?雖各界有不一的評價與解讀,但相信受訪勞工朋友應是最心知肚明的了!

由於兩岸間分工態勢已儼然成形,兩岸三地間的貿易關係日趨緊密,所以目前政府基於若干理由無法依照 WTO 規範,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開放中國產品的進口,而仍然針對若干大陸貨品採取進口管制措施。所以,此次特別新增問題,「對政府限制大陸物品進口的管制措施」進行調查,結果有近五成( 46.7% )表示不滿意,僅有約三成( 34.8% )的受訪者對此限制措施表示滿意。其中兼有製造者,表示不滿意比例高於專業貿易商。從事紡織品、交通器材貿易的業者,表示不滿意的比例竟高達六成以上。不過,有趣的是,專營出口者表示不滿意比例高於從事進口者,是否政府所管制的項目正恰好是這些出口業者投產所需原物料?若果如此,則政府實有徹底檢討有關限制項目,甚至檢討此一措施之存廢!

至於年初陳總統兩岸政策定調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希望能放緩國內資金、技術流向對岸腳步,避免造成過度向中國傾斜,以致影響台灣本身的發展。儘管此一政策頒佈時,全國各界譁然,反對聲浪甚囂塵上。不過,此次調查結果顯示,表示非常有影響的比例僅有 20.3% ,而表示不太有影響或完全沒有影響者則高達 50.7% 。其中,經營紡織品、玩具禮品珠寶等大陸貿易投資關係較為密切的業者有高達五成以上比例表示受到該政策之影響;但西藥、儀器等與大陸關係較不密切的業者卻有高達六、七成的比例表示不受影響。

「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雖未如當初所想像造成業者極大的反彈,但由於此一調查的樣本僅侷限在大台北地區的貿易商,尚不包括在科學園區的科技大廠以及其他縣市業者,相信若將調查對象擴及全省的話,表示受到影響的比例應是會再向上攀升。此外,此一政策應會相當程度地影響到兩岸間供應鏈關係的架構與運作,所以才會有較高比例的兼營製造者以及專營出口業務者表示受到該政策影響。所以,此一政策是否會對目前的投資中國熱潮起降溫效果?抑或是更加速企(產)業的西進中國?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儘管國際間因為伊朗核武問題,導致國際原油價格迭創新高,對於國際景氣回穩之期待或有保留,但是一般對於未來國際景氣發展多持樂觀看法。不過,此次調查國內貿易商「對於台灣未來一年的景氣預估」,僅 27.2% 的貿易商持樂觀看法,另有 66.8% 係持不樂觀之預期;此一結果與去年之調查相比,整體樂觀度出現顯著的退步。

從交叉分析觀察,企業規模越小者對於未來景氣越是不樂觀。其中,從事紡織品( 74.0% )、交通器材( 70.0% )、鋼鐵( 73.0% )、化妝清潔用品( 71.8% )貿易者,其表示不樂觀的比例更在七成以上。此外,根據第三大項第一題貿易業者對於「台灣整體貿易經營環境」的滿意度,亦大致獲得相同的看法,僅有 39.8% 的貿易業者滿意台灣整體貿易經營環境,且其中表示非常滿意者僅僅 1.2% ,但是表示不滿意者卻高達 55.0% 。此一結果與去年相較,貿易業者的滿意度明顯地下降,由 50.7% 下降至 39.8% ,而不滿意的比例則由 44.2% 提升為 55.0% 。其中,專營出口貿易業務者( 65.5% )不滿意的比例高於進口者( 52.4% );而且從事紡織品( 72.0% )、交通器材( 70.0% )、農畜漁產品( 63.3% )、西藥( 61.3% )、建材及家具( 61.0% )等貿易業者,更是有超過六成以上比例對當前台灣的貿易經營環境表示不滿意。


此一結果,或與近來藍綠惡鬥、政府弊案頻傳、政局紛擾不安、法規政策反覆、以及國際傳媒不斷放送有關台灣各項負面傳聞,嚴重影響台灣國際形象,導致不僅外商對投資台灣卻步,同時亦影響國內業者自身對於台灣未來發展的信心。……(請參見貿易雜誌第 18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