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期 •2006年8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去年前 300大貿易商營收總額達新台幣8,104.08億元,創歷史新高,但其平均成長率則只有12.57%,遠低於2004年的36.20%,顯示營收成長僅集中於部份廠商。然就營收成長家數而言,創下1997年以來的次低,就營收衰退家數而言,卻創下1997年以來的次高,兩相對照更突顯貿易商營運好壞的差異性

撰文/劉任(中華徵信所總編輯)


國際原油價格節節高升,直接影響了去年國際景氣趨勢,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工業國家,除了日本經濟成長率逆勢走高外,其他國家經濟成長率都較 2004年為低。

台灣總體經濟方面,儘管飽受油價高漲之苦,國內投資意願低落(固定投資成長率僅成長 0.5%,遠低於2004年的17.5%;資本設備進口增率則呈現0.5%負成長),新台幣在上半年呈現升值走勢,惟在國際需求支持下外銷接單依然平穩,並形成進口貿易商降低成本的有利條件。下半年匯率呈緩步貶值,不但出口接單大增,也使得外銷廠商在匯兌上獲益不少;因而去年再創下出、進口值1,984.35億美元(約6兆9,883億元新台幣)及1826.16億美元(約6兆5,410億元新台幣)的歷史新高,支撐住台灣經濟。經濟成長率4.09%雖不如前1年的6.07%,倒也還強於南韓的4%,不致在亞洲四小龍墊底。

去年進、出口值雖創新高,然而我國貿易商的營運表現卻非一致性的成長,反而呈現貿易商個別成長或衰退的歧異化趨勢,似乎也反映產業對景氣的差異化程度越來越強,這樣的趨勢值得注意。以下根據中華徵信所在今年 6月最新公佈的《2006年版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調查,將我國300大貿易商各項排名進行簡析。

就整體營運來看,去年我國前 300大貿易商營收總額達新台幣8,104.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並較2004年的6,769.07億元成長19.72%,為2001年以來的營收成長率新高,但其平均成長率則只有12.57%,遠低於2004年的36.20%,顯示營收成長僅集中於部份廠商。其次,在300大貿易商中營收成長的只有164家,也遠低於2004年的232家;相反的,營收衰退的家數卻多達107家,遠高於2004年衰退的43家。

就營收成長家數而言,創下 1997年以來的次低;就營收衰退家數而言,卻創下1997年以來的次高,兩相對照更突顯貿易商營運好壞的差異性。若由獲利表現來看,前300大貿易商的稅前純益總額僅114.37億元,平均純益率3.09%,也雙雙遜於2004年的159.18億元和平均純益率3.93%,這一連串數據顯示,去年我國300大貿易商營運表現的兩極化。




→去年前10大貿易商營收總額達3,733.65億元,占300大貿易商營收總額46.07%,較2004年的40.27%又進一步提升;今年前10大貿易商外資企業占有7席,其中6家是日資,足見日資貿易商和台灣關係密切。




如就 300大貿易商營收淨額前20大貿易商的排名(表一)表現來看,台灣東芝國際採購,去年營收淨額達1,416.10億元,較2004年的850億元再度成長66.60%,連續2年營收成長超過60%。不僅摘下成立以來連續5年維持我國第1大貿易商的殊榮,在我國服務業排名也上升到第7名。

該公司近年已成為日本東芝集團在台的唯一採購中心,在成本考量下,資訊產品訂單也不斷釋出給我國廠商,資訊產品種類也由電腦、筆記型電腦、 TFT面板、主機板、纜線數據機、伺服器、半導體製品,延伸至GPRS行動電話、數位相機、投影機、DRAM模組、PDA等多樣化產品領域,其採購對象則涵蓋多家電子業上市櫃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該公司逐年擴增採購量,且東芝集團在台灣共有5家關係企業,合計營收超過2,500億元,對我國資訊電子業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力。

日商松下產業科技,繼 2004年營收淨額突破500億元大關,去年營收淨額又更進一步上升到600億元之上,營收淨額達到677.58億元,較2004年成長31.42%,再度刷新營收新高,並連續5年維持我國第二大貿易商的地位。該公司為日本松下集團透過荷蘭商松下控股所投資,也是松下集團在台8家子公司中規模最大的1家,其營收由2001年的296.76億元開始,不僅連續4年營收成長,且4年來營收翻升了1.28倍,成長力道可觀



台灣新力國際以營收淨額 320億元首度入榜,並擠下台灣東芝電子成為我國第3大貿易商。該公司為SONY集團透過荷商新力控股所投資,原以廣播電視專業設備買賣為主,2005年4月起正式併購以電腦、家電、手機和影音產品買賣為主要業務的新力索尼(股),並於旗下設立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總部,其產品多透過在台代理商或採直接銷售方式售予海內外客戶,貨源並自SONY在日本及世界各地的工廠進口。

另亦進口 DVD光碟機及數位相機零件,售予SONY在台代工廠。產品出口方面,主要係替日本總公司在台採購相關電子產品,產品悉數回銷日本。重新出發的台灣新力國際,定位為以電子事業為核心的「娛樂生活提供者」,而在日本母公司資金援助,再加上國內強大的研發能力及完整供應鏈下,整體營運狀況樂觀。 連續 2年排名第3大貿易商,同屬日本東芝集團旗下的台灣東芝電子(成立於1979年7月,為東芝集團透過新加坡商東芝電氣所投資),去年營收淨額雖衝高至314.99億元,但仍因略低於台灣新力國際,排名下滑1名,屈居我國第4大貿易商。由於東芝現在為全球第2大NAND快閃記憶體供應商,也是LCD面板、手機等零組件全球主要供應商,過去 4年來,其營收成長率除2004年僅成長9.69%,均超過20%,去年營收成長率29.61%,則是4年來新高。

營收淨額雖創新高,但台灣東芝電子指出,由於台灣電子業營運模式都是台灣接單、大陸出貨,台灣東芝電子目前約有 7成銷售業績是銷往大陸,在台商要求下單後4小時內交貨,兩岸沒有直航情形下,必須經香港轉運,需2天以上時間才可交貨,會造成大陸的台商客戶直接向在上海設有倉庫的其它外商採購。因此要台灣東芝電子根留台灣,最好盡早直航,東芝集團才會把各種零組件放在台灣東芝電子的倉庫,否則為了競爭,台灣東芝電子迫不得已時,就會將倉庫改設在上海並撤離台灣。




豐群水產去年營收成長 23.40%,營收淨額為288.4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排名也因台灣新力國際的排擠,排名由2004年的第4名下降1名到第5名。該公司除專營魚貨買賣業務外,也從事遠洋漁船魚餌、漁具、油料等之補給業務,海外基地遍佈亞洲、歐洲、美洲等地,為我國最大水產貿易商。 去年豐群水產營收成長率創 2002年以來新高,且今年把營收目標訂在300億元,惟鮪魚為其重要產品,而我國今年大目鮪魚配額由14,900公噸,遭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 (ICCAT)劇減為4,600公噸,大西洋區之大目鮪漁船也縮減為15艘,加上油價的上揚,對豐群水產營運形成挑戰。 其次,儘管漁業署表示,這次縮減配額只是針對 2006年,只要好好管理,明年還是有機會恢復配額,但台灣能否恢復大目鮪魚配額,必須由ICCAT全體41個會員國決定,營運展望較為保守看待。

去年營收微幅成長 2.19%的特力,以營收淨額176.90億元,連續第2年維持第6大貿易商的地位。貿易業雖競爭劇烈,但特力去年則仍維持一貫穩定經營,如以美元計算,其實特力成長可達6.85%。同時去年新增兩大客戶,包括拿下美國第3大零售業Safeway超市及美國連鎖藥妝店CVS兩大客戶訂單,其中Safeway訂單金額高達1.2億元,CVS在2005年小量出貨,今年將大量出貨,可望持續帶動營收及獲利穩定成長。 同時轉投資事業 B&Q特力屋及特力和樂業績穩定成長,繼續給母公司帶來可觀收益。B&Q特力屋及特力和樂目前各有18家及8家據點,預計到2008年可各自擴增到25家及15家。除了台灣的通路業,因應大陸開放零售業內銷市場及貿易權,特力也把大陸貿易和通路業列為集團發展重點,HOLA目前在上海、北京、成都及杭州設有 5家店面。擴大貿易產品線及零售通路仍是特力的發展主軸。

日本豐田集團旗下的建台豐則連續第 2年排名第7大貿易商。該公司主要從事汽、機車零件、材料及鋼板、模具等進出口業務,大股東為日商豐田通商株式會社,去年營收成長12.19%,營收淨額達172.89億元。目前除以母公司產品內銷供應在台生產豐田汽車的國瑞汽車等客戶約占4成外,在台採購回銷日本及出口中國大陸已成為主要業務。該公司參與投資由國內最大汽車輪圈供應商源恆工業所主導「蘇州源成鋁製品製造有限公司」,並於今年三月舉行新廠落成,更有利開拓中國大陸業務。



排名第 8名的摩托羅拉電子,在2004年將半導體業務分割獨立為飛思卡爾半導體,在台灣更專注於無線通訊行銷及研發,2004年先於台北設立行動通訊產品開發中心後,去年又於新店市設立寬頻無線通訊技術中心。 在更清楚的定位下,去年業績也扶搖直上,營收淨額達 125.54億元,較2004年大幅成長42.90%,排名也得以重回前10大貿易商之列。 排名第 9的中貿國際(隸屬中鋼集團),2001年營運滑落谷底後,2002年起在鋼價上揚助力下,連續4年營收成長,2004年營收突破100億元大關,去年營收再成長16.19%,順勢向上突破120億元,營收淨額達121.01億元,首度擠進前10大貿易商。因應夏普集團策略調整而連續2年營收衰退的夏普光電,去年營收終於恢復成長,且因液晶面板需求增加,營收成長率達29.54%,重回暌違2年的前10大貿易商行列。




→ 經營績效前10大貿易商中,除了第7名的車仕美營收淨額排名在100名(174名)外,其他9家貿易商營收排名均為前100名的大型貿易商,顯見大型貿易商的績效漸有強於中、小貿易商的趨勢



2005年企業經營績效綜合指標前10大貿易商(表二),由長華塑膠以綜合得分87.82分摘下年度最佳貿易商王座。該公司2004年也曾高居經營績效綜合指標第2名,去年在全球對工程塑料需求帶動下,營收淨額增長至50.79億元、稅後純益3.80億元、純益率7.48%、資產報酬率、每一員工銷貨額及生產力指標皆創下新高,因此成為去年經營績效最佳貿易商。

長華塑膠為日商長瀨株式會社與我國上市公司華立企業合資之外商公司(日資占 60%),主要業務為代理美國奇異工程塑膠原料及母公司高機能塑膠、合成樹脂製品及相關原料的買賣,最近3年營收成長快速,稅後純益也持續增加,尤其成本控制能力良好為優勢。面對台灣廠商外移,該公司亦於中國大陸設立長華國際貿易(深圳)及上海華長貿易,擴大服務中國大陸地區之台商客戶。市場行銷基礎完整,且產品口碑及市場知名度亦佳。

中鋼集團旗下的中貿國際以綜合得分 84.78分,榮獲年度最佳貿易商第2名。近3年由於國際鋼價大漲,中貿國際因能充分掌握中鋼原料,業績也一飛沖天。去年不僅營收擠進前10大貿易商,稅後純益4.02億元則在300大貿易商中排名第4名,淨值報酬率及資產報酬率表現亦佳,故能脫穎而出。前年底其子公司中貿薩摩亞公司與彰釔、日本丸一製管、豐田通商及貿易商美達王等公司,共同斥資1,500萬美元,在廣東佛山設立的「丸一佛山」鋼廠,甫於今年5月底完工啟用,正式供應華南地區包括豐田、本田等汽車大廠所需的高級鋼管和汽車鈑金等鋼料,中貿國際也藉轉投資跨入製造領域。

台灣瑞薩則以綜合得分 83.35分拿下經營績效第3名。主要是因去年在營收成長、稅後純益、淨值報酬率、每一員工銷貨額和生產力指標表現優異。母公司產品推陳出新,並為客戶提供完整服務,是台灣瑞薩的競爭優勢;如因應手提式電子的輕薄短小趨勢,台灣瑞薩去年底推出 M62245FP鋰電池充電器控制IC,體積更迷你加上安全防護功能,滿足數位相機等產品小型充電器需求;同時該公司台北、香港和上海都設立了物流中心,連成大中華的供應網。

展望未來,台灣瑞薩看好汽車電子 AV系統前景,透過與軟體公司、作業系統和中介軟體業者、系統整合商及內容供應商的合作下,提供SH- Navi、CIS應用處理器解決方案,預估1至2年就會有許多台灣瑞薩和台灣業者共同開發產品問世,其中涵蓋汽車影音、遊戲及GPS各式新應用。

建台豐則以綜合得分 83.10分排名最佳貿易商第4名。事實上建台豐已連續4年排名最佳貿易商前10名,顯示該公司長期績效表現優異。去年建台豐稅後純益5.07億元、淨值報酬率高達53.14%,在300大貿易商中分別排名第3名和第1名,同時每一員工銷貨額也表現不錯,排名因而更上層樓。 東森國際以綜合得分 82.42分排名第5,主因去年稅後純益高達17.12億元,創歷史新高,純益率11.01%為2000年來新高,使得該公司連續第3年入榜最佳貿易商前10大。不過東森國際橫跨貿易、航運及儲配物流,近2年主要獲利均在航運部門,去年貿易部門實際獲利僅約5,800餘萬元,僅占全公司獲利的4%,貿易部門純益率不到1%,對東森國際來說是營收比重高,但獲利貢獻低的部門。




2005年最佳貿易商第6名至第10名依次為長江化學、車仕美、順益貿易、關中及臺灣麥茲柯。其中長江化學在2003年曾入榜最佳貿易業第6名,該公司為長春石化集團旗下關係企業,去年在塑化原料上漲誘因下,營收及獲利均創新高,同時淨值報酬率、資產報酬率也表現突出,因此得以入榜。

排名最佳貿易商第 9的關中,雖是連續3年入榜,但因戶外烤肉爐具的競爭激烈,原物料持續維持在高價位,最近2年其營收都呈衰退,去年稅後純益3.68億元也遜於2004年,營運瓶頸有待突破。 第 10名的臺灣麥茲柯,係為美商布斯科控股公司在台轉投資設立之外資企業,從事衛浴設備及其五金零件之進出口買賣業務。該公司過去營運平平,但由2003年起營運明顯突破,去年不僅營收成長39.46%,稅後純益更是較2004年成長近1倍,主要是在其母公司統籌主導下陸續引進高單價、高品質之相關產品策略奏效所致。

經營績效前 10名貿易商中,除了排名第7的車仕美(主要經營大型車輛零組件進口買賣)營收淨額排名在100名(174名)外,其他9家貿易商均為牌名前100名內的大型貿易商,顯見大型貿易商的績效有強於中、小貿易商的趨勢。或許與大型貿易商擁有較多資源,又能做更好的售後服務,並且能開拓更多新產品線有關 。



→ 營收成長率前10大貿易商中,前9名營收成長率都超過100%,但前10大中僅3家營收淨額超過10億元,其他7家均為營收不到10億元的中型貿易商,顯示中型貿易商依然最有成長潛力。



2005年300大貿易商營收成長率前10大排行榜(表三),由宜聯鋼鐵以579.94%的高營收成長率獲得第1名。該公司主業為鋼筋生產,但也經營加油站和進口貿易業,貿易部門主要為進口鋼胚原料,除自用外,鋼胚也對外買賣。 貿易部門是宜聯鋼鐵第 2大部門,每年進口鋼胚量都達20億元以上,對該公司經營十分重要。去年貿易部門營收(扣除自用以外的對外銷售額)達5.70億元,主要是國內房地產業復甦,鋼胚又是製造鋼筋的材料因而帶動需求增加,因此公司鋼胚對外銷售也增加。

第 2名則為國產實業集團旗下負責水泥熟料進出口買責的欣蘭企業。去年營收成長高達419.31%,主要是新增加了進口碎砂石的業務,使得營收由2004年的1.25億元遽增到6.48億元。這項業務也使該公司稅前純益突破1億元達到1.25億元(相當於2004年營收),由於台灣土砂石量不夠,預料進口砂石前景不錯。 台灣三榮則以營收成長率 310.09%,排名第3名。該公司係由日商三榮株式會社偕同國內資金共同設立,日方持有超過80%的股權,為最大股東,並主導該公司營運;主要從事家具用品、電子產品、廚房用品、電腦周邊等雜貨出口業務。去年營收高達10.74億元,成長率超過3倍,主要係因三角貿易的銷售額改以總額認列所致。

據了解,目前其商品除由國內廠商供應外,亦向中國地區之台商採購,並以三角貿易方式直接出口至日本母公司。行銷市場方面,其商品絕大部分係外銷,主要外銷地區為日本及美國,其餘包括加拿大、英國、比利時、墨西哥等歐美地區國家。 以牛、羊冷凍肉品進口買賣業務的全弘國際實業,以營收成長率 276.55%,排名第4名,成長原因在於國內景氣走勢尚未明朗,業者相繼投入者眾,造成市場競爭激烈削弱其獲益能力,於是去年配合關係企業行銷通路積極加強業務規模的擴充,果然成效卓著,營收淨額由1.33億元飆升到50.4億元。展望未來,在與其關係企業彼此相輔相成運作下,應可持平發展。 以外銷嬰兒車為主的華楓國際,排名營收成長率第 5名。去年該公司接單暢旺,營收淨額由3億元直奔8億元,營收成長率也高達166.74% 。




營收成長率第 6名至10名依次為伯衡(電信器材、電子、通訊相關產件及零件進出口)營收成長率114.28%、合富生化科技(從事醫療器材及其零配件、檢驗試劑進出口買賣)營收成長率108.94%、台灣丸文(進出口項目眾多,現以半導體、一般電子零件代理出口買賣為大宗)營收成長率101.75%、裕景實業(隸屬裕隆集團,主營汽車及其材料及零件買賣)營收成長率100.41%、得毅實業(電腦零件、電子零件、電解電容器進口)營收成長率97.62%。

營收成長率前 10大貿易商中,前9名營收成長率都超過100%,但前10大中,僅有得毅實業、台灣丸文以及台灣三榮營收淨額超過10億元,其他7家均為營收不到10億元的中型貿易商,似乎顯示營收在4億元到10億元間的中型貿易商依然最有成長潛力



→ 稅前純益前10大貿易商平均純益僅5.13億元,遠較2004年平均稅前純益9.26億元來得遜色,顯示2005年獲利規模縮水 。




去年 300大貿易商稅前純益前10名(表四),雖然由特力以稅前純益7.84億元,排名最賺錢的貿易商,不過如與2004年的稅前純益9.41億元相較,去年特力稅前純益其實呈現衰退。 建台豐則以稅前純益為 6.92億元, 排名第2名,其營收較2004年的3.76億元成長84.23%,主要是受惠於產品價格調漲。名列稅前純益第3名的是長華塑膠,該公司去年稅前純益為5.27億元,較2004年的3.87億元成長36.09%,獲利成長比營收成長來得高,顯示獲利能力提升。由於工程塑膠、高機能塑膠、合成樹脂都和電子材料發展關係密切,先進材料市場需求大且利潤高,都有助於長華塑膠未來獲利。

中貿國際以稅前純益 5.04億元,排名最賺錢貿易商第4名,不過如與2004年比較,其稅前純益也呈現衰退,主要與鋼價回軟有關,所以呈現營收成長但獲利下降的情況。主要以日本三菱FUSO各型商用車在台總代理的順益貿易,以稅前純益5.02億元排名第5名,其營收雖出現8.22%的負成長,但稅前純益卻是1998年以來的獲利新高,表示該公司仍維持獲利品質。為長遠佈局,去年中宣佈斥資10億元,率先同業打造全台首座結合大型商用車與轎車的汽車城展示中心、服務廠、車輛檢驗及部品倉儲的全功能汽車城,預定今年第4季完工啟用,而順益集團未來整個商用車總部,也將移師到該中心,成為整個商用車的指揮中樞。就長期發展而言,結合整個集團的運作,其未來仍具市場發展潛力 。



至於稅前純益第 6名至第10名依次為摩托羅拉電子(4.92億元)、關中(4.79億元)、台灣瑞薩(3.92億元)、台灣三井物產(3.82億元)及夏普光電(3.78億元)。

稅前純益前 10大貿易商稅前純益都達3.7億元以上,表現雖較2004年的3.24億元為佳,不過稅前純益達7億元以上的僅有特力一家,比起2004年前4名都超過7億元則相距頗大,同時這10大貿易商中,竟然有5家稅後純益較2004年衰退,也是過去所罕見。

尤其,稅前純益前 10大貿易商平均純益僅5.13億元,更遠較2004年平均稅前純益9.26億元來得遜色,顯示2005年獲利規模縮水。以下由稅前純益率來看,更可印證去年大型貿易商獲利能力降低的趨勢 。



→ 2005年前10大貿易商的稅前純益率只有11.71%,是2001年以來的新低,顯見去年大型貿易商獲利能力降低 。




去年獲利率(以稅前純益率比較)前 10大貿易商(表五),由嘉新國際以19.16%的稅前純益率排名第1,但較2004年的37.35%大幅下滑,這與其業務縮減營收連續3年衰退有關。

欣蘭企業稅前純益雖然增加,但稅前純益率 19.41%,也較2004年的47.55%大幅下滑。而排名第3至第5名的羅昇企業19.17%、弘如洋生技15.56%及新永和15.08%的稅前純益率也都較前1年衰退



至於稅前純益率第 6名至第10名依次為永日建設機械、東貿國際、翰聯貿易、法徠麗國際及美商奇異國際。這5家公司的稅前純益率則都較2004年為高,顯示獲利能力提升;其中永日建設機械、法徠麗國際是營收和稅前純益皆創新高,表現亮眼。

總的來看,稅前純益率第 10大貿易商的稅前純益率只有11.71%,且這10大貿易商稅前純益率最高者也低於20%,也是2001年以來的新低點;而稅前純益率前10大貿易商中有一半稅前純益率是衰退的,更是歷年排名少見的現象,同時這10大貿易商平均純益率僅有15.15%,遠低於2004年的24.42%,這也證明去年大型貿易商的獲利能力是下降的 。




→ 去年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名,仍由台灣東芝國際採購以平均每一員工銷貨額35.40億元,連續第5年排名第1 。



衡量員工對公司經營貢獻度的高低,主要可從每一員工銷貨額(平均每位員工為公司做了多少生意)以及每一員工純益額(平均每位員工為公司賺了多少利潤,又稱「生產力指標」,係以稅前純益計算)等兩項財務指標來評估。

2005年300大貿易業僱用員工人數上升至2萬2,849人,較2004年成長約11.52%,顯示大型貿易商對用人政策還算寬鬆。不過晉用員工人數增加,會增加公司薪資和後勤支出,如果營收沒有成長但增加員工,必然會降低經營效率。

去年前 300大貿易業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名(表六),仍由台灣東芝國際採購以平均每位員工銷貨額35.40億元連續第5年排名第1,並且每一員工銷貨額還較2004年的22.36億元成長58.26%,顯示出該公司員工的確最會幫公司做生意。 排名第 2名的商真,每一員工銷貨額4.53億元,主要是代理香菸調高售價所帶來的效益。

第 3名的新富科技(半導體零組件進出口),去年每一員工銷貨額也達4.24億元,該公司為連續第2年入榜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名。第4名的長江化學,每一員工銷貨額3.88億元,該公司已為連續第5年入榜。第5名為豐群水產,每一員工銷貨額為3.74億元,亦為連續第4年入榜 。




至於第 6名至第10名依次為松下產業科技、中貿國際、燁宏企業(主要為鋼捲出口買賣)、六和實業(隸屬六和集團進口汽車零件、堆高機、清潔機器,出口汽車零件及雜貨)及裕景實業。其中燁宏企業雖為連續第5年入榜,但每一員工銷貨額卻是下滑的。

松下產業科技則連續 3年入榜,中貿國際和六和實業也都是連續第2年入榜。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大貿易商中,僅商真和裕景實業為新進榜企業,其他8家均為連續入榜,相對顯示這8家貿易商員工為公司創造營收的能力穩定。 每一員工銷貨額前 10大貿易商,平均每一員工可為公司創造6.52億元的營收,不但較2004年的5.43億元為高,遠較前300大貿易商員工平均只創造3.546萬元營收來得強。且其中除六和實業及裕景實業為營收淨額排名100名以外的貿易商外,其他均為營收淨額排名40名以內的企業,仍突顯大型貿易商員工為公司創造營收的特性。

而在每一員工純益額前 10大企業(表七)中,包括長江化學、中貿國際及燁宏企業均名列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大貿易商,且其中長江化學、中貿國際更為連續5年入榜,突顯這2家貿易商的員工最能長期為公司創造利潤,也可說是對企業貢獻最有效率的員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