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期 •2006年8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去年前 300大貿易商營收總額達新台幣8,104.08億元,創歷史新高,但其平均成長率則只有12.57%,遠低於2004年的36.20%,顯示營收成長僅集中於部份廠商。然就營收成長家數而言,創下1997年以來的次低,就營收衰退家數而言,卻創下1997年以來的次高,兩相對照更突顯貿易商營運好壞的差異性。 |
撰文/劉任(中華徵信所總編輯)
|
國際原油價格節節高升,直接影響了去年國際景氣趨勢,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工業國家,除了日本經濟成長率逆勢走高外,其他國家經濟成長率都較 2004年為低。 台灣總體經濟方面,儘管飽受油價高漲之苦,國內投資意願低落(固定投資成長率僅成長 0.5%,遠低於2004年的17.5%;資本設備進口增率則呈現0.5%負成長),新台幣在上半年呈現升值走勢,惟在國際需求支持下外銷接單依然平穩,並形成進口貿易商降低成本的有利條件。下半年匯率呈緩步貶值,不但出口接單大增,也使得外銷廠商在匯兌上獲益不少;因而去年再創下出、進口值1,984.35億美元(約6兆9,883億元新台幣)及1826.16億美元(約6兆5,410億元新台幣)的歷史新高,支撐住台灣經濟。經濟成長率4.09%雖不如前1年的6.07%,倒也還強於南韓的4%,不致在亞洲四小龍墊底。 去年進、出口值雖創新高,然而我國貿易商的營運表現卻非一致性的成長,反而呈現貿易商個別成長或衰退的歧異化趨勢,似乎也反映產業對景氣的差異化程度越來越強,這樣的趨勢值得注意。以下根據中華徵信所在今年 6月最新公佈的《2006年版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調查,將我國300大貿易商各項排名進行簡析。 就整體營運來看,去年我國前 300大貿易商營收總額達新台幣8,104.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並較2004年的6,769.07億元成長19.72%,為2001年以來的營收成長率新高,但其平均成長率則只有12.57%,遠低於2004年的36.20%,顯示營收成長僅集中於部份廠商。其次,在300大貿易商中營收成長的只有164家,也遠低於2004年的232家;相反的,營收衰退的家數卻多達107家,遠高於2004年衰退的43家。 就營收成長家數而言,創下 1997年以來的次低;就營收衰退家數而言,卻創下1997年以來的次高,兩相對照更突顯貿易商營運好壞的差異性。若由獲利表現來看,前300大貿易商的稅前純益總額僅114.37億元,平均純益率3.09%,也雙雙遜於2004年的159.18億元和平均純益率3.93%,這一連串數據顯示,去年我國300大貿易商營運表現的兩極化。 |
![]() |
|
![]() |
如就 300大貿易商營收淨額前20大貿易商的排名(表一)表現來看,台灣東芝國際採購,去年營收淨額達1,416.10億元,較2004年的850億元再度成長66.60%,連續2年營收成長超過60%。不僅摘下成立以來連續5年維持我國第1大貿易商的殊榮,在我國服務業排名也上升到第7名。 該公司近年已成為日本東芝集團在台的唯一採購中心,在成本考量下,資訊產品訂單也不斷釋出給我國廠商,資訊產品種類也由電腦、筆記型電腦、 TFT面板、主機板、纜線數據機、伺服器、半導體製品,延伸至GPRS行動電話、數位相機、投影機、DRAM模組、PDA等多樣化產品領域,其採購對象則涵蓋多家電子業上市櫃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該公司逐年擴增採購量,且東芝集團在台灣共有5家關係企業,合計營收超過2,500億元,對我國資訊電子業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力。 日商松下產業科技,繼 2004年營收淨額突破500億元大關,去年營收淨額又更進一步上升到600億元之上,營收淨額達到677.58億元,較2004年成長31.42%,再度刷新營收新高,並連續5年維持我國第二大貿易商的地位。該公司為日本松下集團透過荷蘭商松下控股所投資,也是松下集團在台8家子公司中規模最大的1家,其營收由2001年的296.76億元開始,不僅連續4年營收成長,且4年來營收翻升了1.28倍,成長力道可觀。 |
![]() |
|
![]() |
豐群水產去年營收成長 23.40%,營收淨額為288.4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但排名也因台灣新力國際的排擠,排名由2004年的第4名下降1名到第5名。該公司除專營魚貨買賣業務外,也從事遠洋漁船魚餌、漁具、油料等之補給業務,海外基地遍佈亞洲、歐洲、美洲等地,為我國最大水產貿易商。 去年豐群水產營收成長率創 2002年以來新高,且今年把營收目標訂在300億元,惟鮪魚為其重要產品,而我國今年大目鮪魚配額由14,900公噸,遭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 (ICCAT)劇減為4,600公噸,大西洋區之大目鮪漁船也縮減為15艘,加上油價的上揚,對豐群水產營運形成挑戰。 其次,儘管漁業署表示,這次縮減配額只是針對 2006年,只要好好管理,明年還是有機會恢復配額,但台灣能否恢復大目鮪魚配額,必須由ICCAT全體41個會員國決定,營運展望較為保守看待。 去年營收微幅成長 2.19%的特力,以營收淨額176.90億元,連續第2年維持第6大貿易商的地位。貿易業雖競爭劇烈,但特力去年則仍維持一貫穩定經營,如以美元計算,其實特力成長可達6.85%。同時去年新增兩大客戶,包括拿下美國第3大零售業Safeway超市及美國連鎖藥妝店CVS兩大客戶訂單,其中Safeway訂單金額高達1.2億元,CVS在2005年小量出貨,今年將大量出貨,可望持續帶動營收及獲利穩定成長。 同時轉投資事業 B&Q特力屋及特力和樂業績穩定成長,繼續給母公司帶來可觀收益。B&Q特力屋及特力和樂目前各有18家及8家據點,預計到2008年可各自擴增到25家及15家。除了台灣的通路業,因應大陸開放零售業內銷市場及貿易權,特力也把大陸貿易和通路業列為集團發展重點,HOLA目前在上海、北京、成都及杭州設有 5家店面。擴大貿易產品線及零售通路仍是特力的發展主軸。 日本豐田集團旗下的建台豐則連續第 2年排名第7大貿易商。該公司主要從事汽、機車零件、材料及鋼板、模具等進出口業務,大股東為日商豐田通商株式會社,去年營收成長12.19%,營收淨額達172.89億元。目前除以母公司產品內銷供應在台生產豐田汽車的國瑞汽車等客戶約占4成外,在台採購回銷日本及出口中國大陸已成為主要業務。該公司參與投資由國內最大汽車輪圈供應商源恆工業所主導「蘇州源成鋁製品製造有限公司」,並於今年三月舉行新廠落成,更有利開拓中國大陸業務。 |
![]() |
|
![]() |
→ 經營績效前10大貿易商中,除了第7名的車仕美營收淨額排名在100名(174名)外,其他9家貿易商營收排名均為前100名的大型貿易商,顯見大型貿易商的績效漸有強於中、小貿易商的趨勢 。 |
![]() |
|
![]() |
2005年最佳貿易商第6名至第10名依次為長江化學、車仕美、順益貿易、關中及臺灣麥茲柯。其中長江化學在2003年曾入榜最佳貿易業第6名,該公司為長春石化集團旗下關係企業,去年在塑化原料上漲誘因下,營收及獲利均創新高,同時淨值報酬率、資產報酬率也表現突出,因此得以入榜。 排名最佳貿易商第 9的關中,雖是連續3年入榜,但因戶外烤肉爐具的競爭激烈,原物料持續維持在高價位,最近2年其營收都呈衰退,去年稅後純益3.68億元也遜於2004年,營運瓶頸有待突破。 第 10名的臺灣麥茲柯,係為美商布斯科控股公司在台轉投資設立之外資企業,從事衛浴設備及其五金零件之進出口買賣業務。該公司過去營運平平,但由2003年起營運明顯突破,去年不僅營收成長39.46%,稅後純益更是較2004年成長近1倍,主要是在其母公司統籌主導下陸續引進高單價、高品質之相關產品策略奏效所致。 經營績效前 10名貿易商中,除了排名第7的車仕美(主要經營大型車輛零組件進口買賣)營收淨額排名在100名(174名)外,其他9家貿易商均為牌名前100名內的大型貿易商,顯見大型貿易商的績效有強於中、小貿易商的趨勢。或許與大型貿易商擁有較多資源,又能做更好的售後服務,並且能開拓更多新產品線有關 。 |
![]() |
→ 營收成長率前10大貿易商中,前9名營收成長率都超過100%,但前10大中僅3家營收淨額超過10億元,其他7家均為營收不到10億元的中型貿易商,顯示中型貿易商依然最有成長潛力。 |
![]() |
|
![]() |
營收成長率第 6名至10名依次為伯衡(電信器材、電子、通訊相關產件及零件進出口)營收成長率114.28%、合富生化科技(從事醫療器材及其零配件、檢驗試劑進出口買賣)營收成長率108.94%、台灣丸文(進出口項目眾多,現以半導體、一般電子零件代理出口買賣為大宗)營收成長率101.75%、裕景實業(隸屬裕隆集團,主營汽車及其材料及零件買賣)營收成長率100.41%、得毅實業(電腦零件、電子零件、電解電容器進口)營收成長率97.62%。 營收成長率前 10大貿易商中,前9名營收成長率都超過100%,但前10大中,僅有得毅實業、台灣丸文以及台灣三榮營收淨額超過10億元,其他7家均為營收不到10億元的中型貿易商,似乎顯示營收在4億元到10億元間的中型貿易商依然最有成長潛力。 |
![]() |
|
![]() |
去年 300大貿易商稅前純益前10名(表四),雖然由特力以稅前純益7.84億元,排名最賺錢的貿易商,不過如與2004年的稅前純益9.41億元相較,去年特力稅前純益其實呈現衰退。 建台豐則以稅前純益為 6.92億元, 排名第2名,其營收較2004年的3.76億元成長84.23%,主要是受惠於產品價格調漲。名列稅前純益第3名的是長華塑膠,該公司去年稅前純益為5.27億元,較2004年的3.87億元成長36.09%,獲利成長比營收成長來得高,顯示獲利能力提升。由於工程塑膠、高機能塑膠、合成樹脂都和電子材料發展關係密切,先進材料市場需求大且利潤高,都有助於長華塑膠未來獲利。 中貿國際以稅前純益 5.04億元,排名最賺錢貿易商第4名,不過如與2004年比較,其稅前純益也呈現衰退,主要與鋼價回軟有關,所以呈現營收成長但獲利下降的情況。主要以日本三菱FUSO各型商用車在台總代理的順益貿易,以稅前純益5.02億元排名第5名,其營收雖出現8.22%的負成長,但稅前純益卻是1998年以來的獲利新高,表示該公司仍維持獲利品質。為長遠佈局,去年中宣佈斥資10億元,率先同業打造全台首座結合大型商用車與轎車的汽車城展示中心、服務廠、車輛檢驗及部品倉儲的全功能汽車城,預定今年第4季完工啟用,而順益集團未來整個商用車總部,也將移師到該中心,成為整個商用車的指揮中樞。就長期發展而言,結合整個集團的運作,其未來仍具市場發展潛力 。 |
![]() |
至於稅前純益第 6名至第10名依次為摩托羅拉電子(4.92億元)、關中(4.79億元)、台灣瑞薩(3.92億元)、台灣三井物產(3.82億元)及夏普光電(3.78億元)。 稅前純益前 10大貿易商稅前純益都達3.7億元以上,表現雖較2004年的3.24億元為佳,不過稅前純益達7億元以上的僅有特力一家,比起2004年前4名都超過7億元則相距頗大,同時這10大貿易商中,竟然有5家稅後純益較2004年衰退,也是過去所罕見。 尤其,稅前純益前 10大貿易商平均純益僅5.13億元,更遠較2004年平均稅前純益9.26億元來得遜色,顯示2005年獲利規模縮水。以下由稅前純益率來看,更可印證去年大型貿易商獲利能力降低的趨勢 。 |
![]() |
|
![]() |
去年獲利率(以稅前純益率比較)前 10大貿易商(表五),由嘉新國際以19.16%的稅前純益率排名第1,但較2004年的37.35%大幅下滑,這與其業務縮減營收連續3年衰退有關。 欣蘭企業稅前純益雖然增加,但稅前純益率 19.41%,也較2004年的47.55%大幅下滑。而排名第3至第5名的羅昇企業19.17%、弘如洋生技15.56%及新永和15.08%的稅前純益率也都較前1年衰退 。 |
![]() |
|
![]() |
→ 去年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名,仍由台灣東芝國際採購以平均每一員工銷貨額35.40億元,連續第5年排名第1 。 |
![]() |
|
![]() |
至於第 6名至第10名依次為松下產業科技、中貿國際、燁宏企業(主要為鋼捲出口買賣)、六和實業(隸屬六和集團進口汽車零件、堆高機、清潔機器,出口汽車零件及雜貨)及裕景實業。其中燁宏企業雖為連續第5年入榜,但每一員工銷貨額卻是下滑的。 松下產業科技則連續 3年入榜,中貿國際和六和實業也都是連續第2年入榜。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大貿易商中,僅商真和裕景實業為新進榜企業,其他8家均為連續入榜,相對顯示這8家貿易商員工為公司創造營收的能力穩定。 每一員工銷貨額前 10大貿易商,平均每一員工可為公司創造6.52億元的營收,不但較2004年的5.43億元為高,遠較前300大貿易商員工平均只創造3.546萬元營收來得強。且其中除六和實業及裕景實業為營收淨額排名100名以外的貿易商外,其他均為營收淨額排名40名以內的企業,仍突顯大型貿易商員工為公司創造營收的特性。 而在每一員工純益額前 10大企業(表七)中,包括長江化學、中貿國際及燁宏企業均名列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大貿易商,且其中長江化學、中貿國際更為連續5年入榜,突顯這2家貿易商的員工最能長期為公司創造利潤,也可說是對企業貢獻最有效率的員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