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期 •2006年9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簡稱經續會)被視為繼 5 年前「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經發會)之後,規模最大的全國性財經會議,經續會共分為五大議題:議題一是全球佈局與兩岸經貿、二是提升產業競爭力、三是財政金融改革、四是完善社會安全體系、五則是提升政府效能。希望透過經續會的討論,能化異求同,面對挑戰,凝聚力量,打造台灣成為環境保護、社會公益、產業發展三贏策略的「加值島」!

撰文/董珮真


台灣正站在經濟成長、產業發展、永續經營的分水嶺上,這次召開「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集思廣益,為台灣規劃經濟持續成長的願景,也期望能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讓立足台灣、放眼全球的企業,能有更寬廣的揮灑空間。

2006 年 7 月 28 日,經續會畫上句點,會議中達成的許多共識,也將作為政府的決策參考。這次會議,動員了政府各部會許多資源,並網羅了五大智庫、六大工商團體、民意代表與社福環保勞工總計超過 200 位各界代表參與,前後共舉行 4 次籌備會、 1 次預備會議、 44 次分組會議與 46 場座談會,是一次希望凝聚台灣經濟發展願景與策略共識的重要里程碑。



經續會共分為五大議題:議題一是「全球佈局與兩岸經貿」、二是「提升產業競爭力」、三是「財政金融改革」、四是「完善社會安全體系」、五則是「提升政府效能」。五大議題分別先以分組會議來進行討論,最後再提交到總結會議中作為結論。若能達成共識者,列為「共同意見」;若與會人士仍有異議,就列為「其他意見」。以下是與經貿有關之三大議題內容探討。




在全球布局與兩岸經貿議題方面,首先是檢討現行中國大陸投資政策,除了討論「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政策大方向,也期望加速兩岸經貿管制措施之鬆綁,包括兩岸三通直航、貨客運包機常態化、取消或放寬中國大陸投資 40% 上限、半導體 0.18 微米製程開放登陸、開放中國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等實質議題都列入討論。顯見各界希望藉經續會的討論過程,形成開放共識及具體政策,做為未來執行的依據。


在兩岸貿易部分,討論議題觸及中國大陸出口比重過高風險、敏感大陸物品禁止進口的檢討機制、因應中國大陸以偽標方式經第三地轉口來台、傳統產業受低價中國大陸物品進口衝擊救濟、兩岸貿易透過 WTO 協商等題目。兩岸產業分工方面,金融業是否應以中國大陸為目標市場,則是會議討論重點。直航、三通及近來討論熱烈的中國大陸人士來台觀光,雖然都被列為討論題綱及子題,但這些議題均涉及兩岸協商,因此這次會議重點,已聚焦到兩岸是否恢復「制度化協商」(例如海基會對大陸海協會),以及「事務性協商」能否全盤援引 2005 年澳門協商春節包機模式等談判面向,畢竟這些實務執行面,最後仍須取決兩岸談判結果




提升產業競爭力議題主軸,是先將農業、製造業、服務業,列為未來推動我國經濟成長、提升生活品質三具引擎;並期望能創造環保、能源與產業「三贏」,同時也對勞動市場及人力資源規劃、提升整體勞動力參與率提出建言。

在製造業願景方面,希望由專注於降低成本,轉而強調價值鏈的提升,並注重品牌行銷與服務創新,建立直接服務消費者的能力。在發展策略上,能發展綠色、節能與新興產業,創造新市場,並推動新興產業發展,如智慧型機器人、電子寵物、人本裝置、數位家庭、軟性電子、遠距醫療教學、高齡養生、健康照護、綠色科技、安全產業等。

服務業願景方面,全面提升服務品質,進而開放市場,建立全球競爭能力,並善用全球人才,從事全球服務與創新。服務業應以創造附加價值為主軸,發展策略上則希望落實「服務業發展綱領及行動方案」所訂服務業發展八大策略推動,並積極發展策略性服務產業,同時支持新興及民生產業,導引重點產業,例如發展資訊軟體產業、綠色產業、運動休閒、觀光、文化創意的整合性服務業等。



財政金融改革議題方面,會議主軸是期望發展台灣成為區域籌資及資產管理中心,持續推動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並積極與國際接軌。此外,對於公共建設及民間參與、公股股權管理機制改革、民營化期程檢討、公開透明機制建立與社會公義的確保、金融健全化(含金融整併及退場機制)、強化監理及處理財務欠佳金融機構機制( RTC 可能處理對象)等議題也多所著墨。

特別是在金融業者所關心的兩岸問題上,與會者也討論到,希望儘快建立兩岸金融監理制度,並提出促進台商回台上市的具體商機、以及開放金融業登陸的風險評估報告,希望兩岸能在互利原則下,互相對等交流。



歷經激烈爭辯與長時間討論,這次經續會達成了 516 項「共同意見」與 166 項的「其他意見」。在全球布局與兩岸經貿方面,議題大多涉及兩岸協商,登陸投資 40% 上限鬆綁列入其他意見。提升產業競爭力方面,希望 2015 年每人 GDP 能達到 3 萬美元,讓環保、能源與產業三贏,並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讓能源稅條例完成立法,至於新世代產業租稅獎勵,改列其他意見。財政金融改革方面,希望推動海外台商來台上市、促使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完善社會安全體系方面,國民年金將於 2007 年立法開辦。提升政府效能方面,檢討環評制度,意外達成共識。經續會共同召集人蘇貞昌在閉幕式上也表示,經續會體現了「繁榮、公義、永續」核心價值,未來政府將會實踐創造無障礙投資環境、優質生活環境、和諧社會基礎,讓國、內外企業樂於投資台灣,優先投資台灣、擴大投資台灣。

在經濟繁榮方面,經續會達成的共識包括提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方向、改善產業發展的環境可行方案;強化金融監理、健全金融體制;解決產業缺工問題,協助提高人力素質;暢通中小企業之融資管道;營造中小企業永續經營的最佳環境。

在社會公義方面,經續會也建立了推動 2007 年完成國民年金立法的共識;並規劃建立穩健、可負擔長期照顧財務與預算制度;建構多元化、普及化、優質化老人長期照顧政策;持續強化教育、就業、社會安全、及稅制改革等。



經續會總結報告,厚逾百頁。會中雖然通過推動海外台商回台上市、明年完成國民年金法立法、強化兩岸經貿風險管理機制、以及爭議性高的檢討環評制度等 516 項「共同意見」;不過,工商產業界寄以厚望的兩岸政策解凍,諸如開放兩岸直航三通、包機及貨運便捷化、檢討放寬赴大陸投資 40% 上限等議題,卻由於台聯立委與台獨團體的強力反對,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包括企業登陸投資上限、促產條例修正、企業未分配盈餘課稅加徵 10% 等議題,全都列為 166 項的「其他意見」之一



兩岸經貿調整政策,多涉及兩岸協商議題,「登陸投資 40% 上限鬆綁」列入其他意見。




全球布局與兩岸經貿組的共同意見總共 57 項,大多是對台灣定位與全球布局的描述( 32 項)以及基本認知( 8 項),真正涉及兩岸經貿政策調整者僅有 17 項,而且大都涉及兩岸協商,不是台灣單方面就可達成。然而,包括重大投資案件的審查原則、開放半導體 0.18 微米製程登陸,放寬跨國企業邀請中國大陸員工及商務人士來台限制,以及調整大陸物品進口清單等 4 項較具體的共同意見,行政院可望在一個月內開始推動。

重大投資案提出的審查指標已列入共同意見,包括考量在台灣相對投資、全球布局、技術轉移、雇用員工變動、財務計畫、以及對母公司回饋等因素,等於是更具體列出先前要求「政策面審查」的指標,接下來便會公布「積極管理施行細則」,未來個案投資超過 1 億美元、累計投資超過 2 億美元的重大投資案,企業主與政府官員「面談」時的指標已逐漸明朗。

至於涉及兩岸協商的共同意見,包括有銀行業及證券業簽定監理備忘錄,金融業赴大陸投資、大陸觀光客來台、兩岸直航循序漸進等,都需要大陸官員也願意坐上談判桌與台灣商談,才可能有進展。倒是列為其他意見的推動貨運與客運包機,則因為兩岸正在協商,已進入實質談判進程,未來只要持續推動即可。




而貿易業界企盼的登陸投資 40% 上限鬆綁,雖在這次經續會中引發激烈討論,但最後則列入其他意見。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勝雄在會中提出,提高登陸上限是「企業界最卑微的要求」,如果兩岸經貿能持續發展,這將是兩岸繼續溝通、和平發展的基礎。許勝雄認為,企業大型化是必然趨勢, 40% 登陸投資上限若不解除,台商將無法運用在大陸的既有優勢,甚至逼得上百家優良台商排隊前往香港掛牌,無異於與政府鼓勵企業根留台灣的政策逕相違背。

美國在台協會( AIT )處長楊甦棣日前也表示,台灣向美國爭取支持台美自由貿易協定( FTA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解除兩岸貿易、投資與通航的限制。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黃茂雄也表示,對於企業登陸投資上限,工商界的態度很清楚,就是希望政府「少干預」,盡量積極開放,而非積極管理。



中國大陸已經是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與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據經濟部核准台商到大陸投資的金額,截至 2006 年 6 月底為止累計已達 508 億美元;據海關統計近十年來,台灣對中國及香港的貿易出超已高達 3,014 億美元,單是今年上半年,台灣已經有高達四成商品是出口到對岸市場,而上半年台灣對中國及香港的出超已高達 294.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 17.3% ,象徵依賴對岸市場程度日益加深。

台商到大陸投資,對於台灣經濟究竟有什麼好處?最明顯的,就是可以提高台灣出口成長率。台灣因為內銷市場狹小,得靠出口來帶動經濟成長,這種模式近年也引發其他開發中國家跟進學習,使台灣成為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發展典範。

台商到大陸投資所需要的機電生產設備,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零組件及半成品等,絕大部分是由台灣出口供應,並帶動了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大幅增加。近 6 年來,台灣對中國以外地區的出口,平均每年僅增加 4.9% ;但對中國及香港的出口,每年則可增加 16.6% ,這也使得總出口每年增加率可提高到 8.2% 。

近 6 年來,台灣對外貿易順差為 1,036 億美元,但對大陸順差則高達 2,124 億美元,比總順差高出一倍以上,可見台商到大陸投資,所創造的巨額順差,足以讓台灣持續保持貿易順差,而非逆差。而且,擴大外需也提高了經濟成長。近 6 年來,國內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還能維持 3.6% 以上,主要就是靠外需、也就是貿易順差迅速擴大的貢獻。而順差迅速擴大,又全是仰賴對大陸順差的擴張。若沒有對大陸巨額順差,外需將大為萎縮,則每年的經濟成長率就會降到 2% 以下。



2015 年每人 GDP 達 3 萬美元、環保、能源與產業三贏、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能源稅條例完成立法、未分配盈餘課徵 10% 營所稅,引起激烈攻防,新世代產業租稅獎勵改列其他意見



依經續會產業組的規劃,為了在未來 10 年,再創台灣經濟新高峰,因此訂定發展台灣成為「綠色加值島」的目標, 2015 年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GDP )要達到 3 萬美元、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至少達 4% 、失業率維持 4% 以下。屆時,我國產業結構會將有調整,目前已占 73.56% 比重的服務業,會再往上增加到 76.50% ,將更加善用全球人才,從事全球服務與創新。

經續會共同召集人之一、中經院董事長蕭萬長在經續會上也表示,經續會是邁向「加值島」的起跑點!要建設台灣成為「加值島」,就必須要透過「形成全球連結、運用全球人才、建立全球品牌、創造全球福祉」兩大策略,整合運用全球資源,加強產業服務內涵,全面提升附加價值並營造優質環境,讓台灣發展成為一個綠色加值島。

2015 年要達成每人 GDP 為 3 萬美元是一大挑戰!若每人 GDP 要從去年的 15,271 美元,至 2015 年提高到 30,000 美元, 10 年增加約 1 倍,平均每年須增加 7% 。如果以每年經濟成長 5% , GDP 平均價格指數上漲 2% ,且匯率維持不變的假設下, 2015 年的目標是可以達到的。台灣在 1995 年之前的 40 年,由於經濟高速成長,平均每年 8.66% ,超過全球成長率一倍,但最近 6 年( 2000?2005 )來,每年經濟成長率已降至 3.57% ,較全球平均每年成長 3.88% 低,連「保 4 」都有困難,遑論 10 年後 GDP 達到 3 萬美元。

根據主計處預估,今年國內每人平均 GDP 是 1.6 萬美元,即使加上國外要素淨所得後的每人平均國民生產毛額( GNP ),也不過是 1.64 萬美元,約合新台幣 52 萬元。而 GDP 要大幅成長,唯有靠國內產業結構改變,與國內消費、海外要素淨所得大幅增加,因此對外貿易與國際投資仍是關鍵。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認為,我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成長要破 5% ,占 GDP 比重達七成以上的服務業,要先成長至 5% 以上。但目前服務業吸納就業人數仍偏低,僅占總就業人數的 58% ,國際競爭力也較弱,實質成長率及對經濟的貢獻率卻比製造業低。如果服務業的實質成長率不能突破 5% ,反而會拖累我國的經濟成長。近年來,實質成長率較高的服務業,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及運輸倉儲為主。

他建議服務業若想要大幅成長,必須發展差異化的產品,以擴大內需市場;也要提升技術服務業,如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要增加對高科技應用的投資,包括 IT 設備、技術的提升,以擴大服務能量 。



在環保、能源與產業部分,經續會決議,將以外部成本內部化、建立溫室氣體管制機制、規範產業最清潔有效技術、與強化科技運用等四項機制,建立環保、能源與產業「三贏」的經濟發展模式。會中已達成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法」共識,以不同化石能源別單位熱值與含碳量等原則來訂定稅額,並透過跨部會擬定計畫,並結合民間力量共同推動,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年調整,降低對物價與經濟的衝擊。

「能源稅條例」的立法程序也將儘速完成,預計從明年起課徵能源稅。屆時,透過將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的能源稅、促使能源價格合理化,除可促進節約能源與替代能源的發展,也可藉由市場機制,促使我國產業結構朝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的方向調整。產業界則建議,能源稅能延後 2 、 3 年,即 98 年之後再開徵,並參照歐美國家給予差別稅率,針對燃料油及煤炭的能源稅課徵,並給予工業部門較低稅率。



產業組與會代表對於「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98 年實施期滿落日後,是否該延長租稅優惠,意見兩極。尤其是檢討促產條例的優惠,包括取消企業購置自動化、汙染防治設備等投資抵減時,意見更是分歧。

後來,在部分代表強烈質疑違反租稅公平下,全盤推翻之前達成的「新世代產業租稅獎勵」共識;而未分配盈餘加徵 10% 營所稅緩課 2 年,也因為企業界代表強烈反對課徵,但財政學界代表也不願接受緩課 2 年決議,最後也改列其他意見。等於經續會所有租稅爭議,又回到了原點。財政部表示將會了解企業需求,未來一併檢討未分配盈餘課稅、兩稅合一、以及促產條例租稅優惠。

許勝雄指出,為了招商引資,鄰近國家無不採取二免三減或五免三減等租稅措施,泰國及南韓甚至提出八免五減,香港與新加坡近年來更採取營所稅單一稅率來大力降稅。反觀台灣,連促產條例保留自動化投資抵減租稅優惠也相當困難,難免會失去吸引力。



產業組也達成了檢討勞動法令與提升整體勞動力參與率等共識:包括檢討勞動基準法當中,勞動契約、工資、工時(包括部分工時)等相關規定,加強對於非典型僱用勞工的保障。未來勞動法令之增刪,宜先評估就業、失業、政府財政及經濟成長之影響。尤其希望能提升女性的勞動力參與率;此外,也能提升中高齡勞工就業率、並改善勞動者過早退出職場現象,作為補足目前勞動力缺口的優先措施。

而且,經續會也達成了「在保障本國勞工就業的前提下,全面檢討外勞政策」的共識。至於勞工團體主張,外勞引進總量應逐年遞減,則改列其他意見。經濟部已與勞委會研商就現行開放引進外勞的 19 項辛苦(三 K )產業,再增加 20 個產業,並建議放寬夜班外勞引進。




財金組在發展台灣成為區域籌資中心議案當中,已達成「研議推動外資與海外台商來台上市、促使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共同意見,並可望成為行政院最先推動的兩岸金融政策。為了發展台灣成為區域籌資及資產管理中心,必須持續推動台灣資本市場國際化,加強金融商品之廣度;並建立合理之賦稅環境,才能與 OECD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的標準看齊。

共同意見當中,也鼓勵台商回台上市櫃。對於在大陸經營良好穩健的台商,回台上市櫃的經濟效益高,不僅可以活絡台灣股市,也可避免台灣被邊緣化。同時,也可解決大陸募資困難問題;並符合「立足台灣、佈局全球」的原則。中央信託局董事長許嘉棟也認為,封閉的兩岸政策,雖然可能傷害對方,但對我們自己的傷害也不小,因此金融業若持續不開放登陸,很可能會造成我國經濟不振。

面對近來國內金融改革引發的紛擾,財金組也提出公股股權管理機制改革,但公股股權究竟應集中管理或分散管理?以及是否成立國家控股公司或公股管理公司?出席代表意見分歧,並沒有達成共識。但是在金融機構整併的過程,應建立公開透明機制並確保社會公義,應避免以不公平方式取得經營權、以高度財務槓桿方式,取得其他金融機構之經營權,或是以委託書作為經營權爭奪之工具



社會安全組總共獲得 105 項共同意見,最受矚目的國民年金政策,將在 2007 年完成立法。依照行政院版本,將照顧到 273 萬名未參加保險者,再擴大納入 111 萬名老農,總計 384 萬人,並與勞保年金化同步施行,以穩定財務結構原則,來規畫民眾合理保費繳納水準。現有津貼「落日」後,全數整合到國民年金,開辦前現有各項津貼也不加碼。至於國民年金財源,是否要靠營業稅率調高 1% 來挹注,並未被列為共同意見。

為了因應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結論是政府應建構完善老人長期照顧體系、與支持家庭照顧者體系,研擬促進高齡就業、延後退休年齡策略,並結合民間資源來提供長期照顧服務。同時應營造有利生育、養育、教育環境,針對受雇者建立育嬰留職停薪或托育之輔助機制,以及婦女產假期間,薪資納入勞保給付措施,以利國民婚育,維持人口年齡結構的穩定。

在健全全民健康保險方面,主要共同意見包括:健保財務收支應考量合理醫療費用成長並抑制醫療浪費、藥價差距等不當支出後的保險費用來精算保險收支,而且支付制度應朝向論質、論病例計酬等前瞻性方向改革,建立醫療費用以科學方法監督及管理機制。

在提升婦女勞動參與率上,也提出多項相關因應對策;包括促進兩性分擔家庭義務、加強政府與社會的托育及照護責任、落實「兩性工作平等法」規定、發放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推動婦女創業貸款及輔導,以及加強協助再就業婦女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等。



政府效能組在「強化財政紀律、結構及資源管理」議題上也達成多項共識,包括應建置政府財政紀律,確保財政穩健,並立法禁止給予各級民意代表固定預算額度的小型工程款、活動經費及相關費用。還應通盤檢討整合各項租稅優惠措施、各級政府應每年定期向納稅人提出財政收支及展望報告,還有不應輕言修正公共債務法的舉債上限等。

「檢討環評制度」最後也達成共識,將依環評書件資料正確性、審查時效性、明確的上位政策、及作業透明化等四大原則,儘速檢討環評制度。其中的環評「上位政策」,是指環評過程中,將加入政府對整體產業發展的政策考量,因此也稱「政策環評」。也就是未來政府在擬定產業政策時,將僅做一個整體產業的政策環評,不會再進行個別投資案的政策性環評,這也意味著未來環評審查將更形簡化。




這次經續會雖已在爭議中落幕,許多工商產業界引頸企盼的議題,也並未達成共識;但「沒有共識,或許正是推動共識的開始」,不妨把這次會議當成一個集思廣益和開誠布公的機會。

包括商業總會、工商協進會、中小企業協會、以及工業協進會也都在會後發表聲明,指出「沒有人代表絕對的真理,任何人的寶貴意見都應受到尊重、包容、異中求同,共同為這塊土地耕耘。」四大工商團體共同呼籲,現在已經不該再相互攻擊,大家應該化異求同,面對挑戰,凝聚力量,打造台灣成為環境保護、社會公益、產業發展三贏策略的「加值島」!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勝雄也在會中一再強調,經續會讓各界儘量將自己的想法和立場表達清楚,所有的討論最終仍要回到行政體系,由行政部門負起行政職責,而參與會議的代表與社會大眾,也都會監督行政團隊落實經續會共識的速度。大家的奮戰,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