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期 •2006年9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台灣經濟正處於「外熱內溫」的窘境,儘管出口表現亮麗,但民間消費衰退,內需市場也不振,拖累了經濟成長率。幾大經濟研究所紛紛將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值往下修,廠商對未來 3 至 6 個月的景氣,看好的比例下降,看壞比例卻上升,而 7 月的投資者與消費者信心指數,也連續下跌,顯示對未來不如以往樂觀。

撰文/董珮真


經續會已為 2015 年的台灣經濟發展,規劃了美好願景,將以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至少達 4% 、失業率維持 4% 以下為目標來拚經濟。屆時,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GDP )平均要達到 3 萬美元。然而,就在經續會開幕前一天,經建會公布了國內的景氣燈號,「連十綠」之後,出現了代表景氣下滑的「黃藍燈」。

其實今年國內的經濟成長,只能勉強「保 4 」。儘管上半年,台灣經濟在出口表現亮麗的帶動下,第一季實質 GDP 年成長率已達 4.93% ,但國內需求卻表現不盡理想,受到油價上漲帶動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上揚,再加上卡債風暴衝擊,第一季實質民間消費年增率僅有 2.07% ,而實質民間投資年增率甚至出現衰退 3.91% 。

未來,受國際油價變動、美國調升利率以及中國大陸不斷宏觀調控措施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全球景氣的變數仍多,廠商對於未來的預期,也不如以往樂觀。

幾大經濟研究所於是在 6 至 7 月間,紛紛將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往下」修正。而透過經建會或台經院調查,製造業廠商對未來 3 或 6 個月的景氣看法,都呈現「看好的比例下降,看壞比例上升」,顯示上半年台灣經濟景氣不穩定,未來 3 至 6 個月的景氣也不樂觀。

亞洲開發銀行近期公布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台灣今、明兩年的表現,在亞洲四小龍當中將敬陪末座,甚至低於印尼與菲律賓。



首先看經濟景氣,經建會近期發布的 6 月份景氣概況,景氣對策信號在連續 10 個月出現代表景氣穩定的「綠燈」後,轉變為景氣逐漸下滑,可能轉為衰退的「黃藍燈」; 6 月份的景氣領先與同時指標也雙雙下降,景氣綜合分數也從年初以來大幅下降,顯現上半年的景氣,如「溜滑梯」一般,正快速下滑。

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表示, 6 月景氣燈號亮出黃藍燈,應該僅是單月的短暫現象;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也認為,目前國內的生產、銷售、就業等經濟實質面仍穩定,出口也屢創佳績。此次燈號反轉,主要受金融面指標表現不佳影響,包括貨幣供給、股價等指標走弱,顯示景氣略有下滑。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 7 月底也發布了最新的數字,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微幅調整為 3.95% ,但仍未「破四」,也是所有機構預測值當中唯一低於 4% 者。主要是認為台灣經濟處於「外熱內溫」的狀態,出口雖可維持穩健成長,但內需卻不足,尤其是民間消費,預估今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僅有 2.31% 。

台經院院長洪德生指出,由於歐、美、日等國經濟穩定擴張,台灣今年出口仍維持暢旺,但因為油價上漲衝擊,進口金額也會同步放大,因此造成出超縮小;而原物料成本上漲,也造成廠商成本增加壓力,影響下半年景氣;尤其是政府及民間對國內投資不足、民間消費衰退,都造成台灣內需市場不振。



中華經濟研究院 7 月也發布了最新預測,將原本預估的經濟成長率從 4.17% 下修為 4.11% ,消費者物價( CPI )上漲率卻由原本預估的 1.82% 上修為 2.19% ,甚至可能突破 3% 。但近 3 年來,受雇員工平均薪資每年僅增加 1.5% ,還不到經濟成長率的一半,已屬偏低,再加上物價上漲超過 2% ,薪資調整趕不上物價上漲,「實質薪資」等於連續兩年變為「負成長」,對 600 萬受雇員工及其家人,更是雪上加霜。

而躉售物價( WPI )也大幅上漲,今年 6 月 WPI 上漲 8.71% ,創下 2004 年 12 月以來的新高,更是 14 年來 6 月上漲的新高點。由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上漲、加上新台幣貶值,對於以加工為主的國內廠商,更帶來嚴重衝擊。

若以加工階段別分類來看,今年 6 月原材料價格已較去年同月大幅上漲 18.58% 、中間產品也漲 11.44% ,漲幅都達兩位數,但反映在最終產品價格,卻只上漲 1.62% ,象徵在全球化激烈競爭下,留在國內的多數加工型廠商,無法將大幅增加的成本,完全轉嫁給消費者,只能抑制員工調薪與壓縮利潤,甚至虧本經營,艱困程度難以形容。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於 6 月底也公布 2006 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將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由原先的 4.25% 下修至 4.13%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吳中書指出,由於經濟情勢不明、政治干擾頻傳,今年的國內需求表現將不如預期,是造成全年 GDP 下修主因。

今年第一季實質民間投資更衰退 3.91% ,預估第二季民間投資更將衰退 6.03% ,預估前兩季實質民間投資皆為負成長,已經是連續四季負成長;全年實質民間投資年增率,將由去年的 3% 下滑到僅有 0.08% ,幾乎是零成長。民間投資的持續萎縮,不僅影響當季內需與經濟成長,更削弱了今後台灣的競爭力。

公共投資的衰退更多,占 GDP 比率已從 1999 年的 5.4% 降到 2005 年的 3.7% 。今年前 5 個月,民生化工等新增重大投資案,成長率較去年衰退 12.8% ,目標達成率更不到四成;數位內容、通訊產業,新增投資案也較預定目標落後。沒有投資,不僅對長期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更就難以享有高經濟成長或提升附加價值。

不過,吳中書表示,美、日等國的經濟成長動力並未減緩,累計今年前 5 月順差已達 65 億美元,相當於前一年全年的順差,預估下半年出口表現仍可維持兩位數成長。而由於油價高於預期,中研院對躉售物價( WPI )的預期值已由 2.19% 大幅升高為 4.34% ;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率預測值,也上調 0.23% 成為 1.68% 。第一季民間消費年增率僅 2.07% ,但下半年將可逐漸遠離卡債陰霾,顯現緩步回溫現象,力道不如 2005 年穩健,估計今年實質民間消費年增率,將由 2005 年的 3.0% 下滑至 2.44% 。



廠商又怎麼看未來景氣呢?經濟部調查外銷廠商對第三季接單預期,受到國際原油高漲,以及大陸為抑制過熱景氣,實施新一波宏觀調控等不利因素影響,「預期訂單增加」的廠商占 21.95% ;「預期訂單減少」廠商占 27.18% ;「預期增加」者較「預期減少」者減少 5.22% ,顯示看壞景氣的廠商多於看好。台經院發布廠商對未來半年景氣看法調查,看好比率也從前 1 個月的 40.8% 滑落到 37.4% ;持平看法者為 43.2% ;看壞比率則從前 1 個月的 17.1% 升到 19.4% 。

而近期有數百家上市櫃公司已密集舉行股東會,不約而同的透露對今年景氣看淡的訊息。尤其包括鴻海、廣達、華寶、明基等電子資訊業龍頭,對於第二季及第三季的成長力道,保持較為保守的看法。

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第一大廠廣達執行長王震華認為,今年全年景氣不如預期。台灣最大手機代工廠華寶董事長陳瑞聰也認為,第三季手機出貨預測並沒有原先預期的旺季成長力道。台灣民營製造業龍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表示:「今年下半年景氣會比上半年好,至於下半年景氣是否優於去年同期,由於各產業情況不同,而且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則不予置評。」



不只是企業與廠商對景氣沒信心,連投資者與消費者的信心也衰退。

摩根富林明發布今年 7 月「台灣投資人信心調查」結果,也從 5 月的 115.9 下跌到 102.8 ,顯示投資氣氛轉趨保守。跌幅最大者為「台灣股市指數」,指數最低者為「台灣整體政治環境與兩岸關係」,而「全球經濟景氣」則是唯一成長的指標,顯示投資人對全球未來半年的經濟仍持續樂觀,但對台灣未來半年的景氣,則是持續悲觀的,而且每下愈況,因而出現「看好全球經濟,卻看壞台灣景氣」的兩極化走向。

消費者信心方面,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 7 月消費者信心指數( CCI )為 67.93 點,比 6 月下跌了 0.6 點,是連續第 3 個月下跌。消費者信心指數越低,表示越沒有信心,甚至要節省開支。

該調查的 6 項指標中就有 4 項下跌,民眾對「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的信心,已創下民國 90 年 12 月以來的新低點,尤其對「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及「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這兩項看法,更創下該指數編製以來的新低。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發布今年第二季亞太地區消費者信心指數,平均為 57.4 (超過 50 代表消費者樂觀看法),但台灣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卻只有 29.1 ,遠不及平均數的一半,在評比的亞太 13 個國家當中,位居倒數第 3 ,顯示消費者信心低迷,今年內需勢將走弱。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主任朱雲鵬認為,多項指數或各類型調查指標都同步下滑,這也反映絕大多數台灣民眾與廠商,對台灣當前及未來短期內經濟前景,缺乏信心與悲觀,也顯示下半年的景氣應該比較低迷。

由於物價持續上漲,但近年我國實質薪資持續衰退,一般民眾薪資增加速度跟不上物價上漲速度,消費者自然感覺購買力正在衰退,民眾對經濟自然會擔憂,造成信心不足,因此民間消費成長率勢必會向下調修,也會拖累經濟成長。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也表示,因為原物料價格波動,廠商對未來成本抱持悲觀。政府應致力改善投資環境,讓外資願意進來,才能帶動消費成長,並衝破經濟成長率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