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期 •2006年11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從本土到外商,三福氣體( Air Products)成為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商的成功法則,是跟隨客戶的腳步成長,並重視客戶的需求。三福氣體跟著客戶的腳步在台灣設廠,甚至全球電子業務總部就設在台灣,目前台灣是APCI在亞洲營業額最高的市場。未來,更計畫在台灣設立「亞洲區研發中心」,可見對台灣這個市場的看重程度。

撰文/董珮真


三福氣體( Air Products)成立於1952年,本來是一家道地的台灣本土企業,1987年與美國APCI公司(Air Products & Chemicals Inc.)合資之後,引進國際化經營,成為一家外商企業。從本土到外商,三福氣體目前是台灣第一大氣體供應商。




「氣體這個產業最大特色,就是跟隨客戶的腳步成長!」三福氣體總經理簡偉隆指出,其他產業或許可以在台灣以外地區作為生產據點,但以液態氮、液態氧這類工業用氣體來說,由於單價低、運送成本高,因此,無論是進口或外銷都划不來,只能在接近客戶的地方生產,運送途徑越短越好。

工業用氣體的運用範圍很廣,舉凡電子、石化、鋼鐵、醫療、冷凍、玻璃等產業,都用得到。特別是台灣的「兩兆產業」:半導體產業與液晶顯示( TFT-LCD)產業,在生產過程中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氣體,像半導體業,就需要氮氣來保護製程設備和晶圓。所以,三福氣體有八成的客戶集中在電子高科技產業區,而其中有不少客戶,都是這些產業中的佼佼者。例如台積電、聯電、友達、奇美電子等國際級大廠,都是三福氣體的主要客戶。

因此,三福氣體的全球布局,也是追隨客戶的腳步,美國 APCI向來希望海外分公司可以「本土化」,就近生產並服務客戶,如果客戶要在台灣設廠,三福氣體也會到台灣設廠。 有時候,為了抓住大客戶的長期訂單,甚至就在客戶的工廠旁邊,直接蓋一座氣體廠,專門供應給客戶使用;不僅如此,為了讓上中下游的供應鏈能夠健全發展,當產業景氣呈現負成長時,身為上游廠商的三福氣體,在產品價格方面,往往也要一起承擔成本,建立共存共榮的夥伴關係。




三福氣體的總公司美國 APCI,是美國最大的氣體供應商,在美國財星雜誌2005年500大企業中排名第281名,每年營收約74億美元,分公司遍布30多個國家,擁有近2萬名員工。簡偉隆表示:「APCI在亞洲有9個據點,而台灣是APCI在亞洲的最大市場,營業額是No.1。」

事實上,「 APCI的全球電子業務總部就設在台灣,可見對台灣市場的看重程度。」由於台灣的電子產業群聚效益高,半導體廠商數量居全球之冠,位處上游的APCI勢必要跟著客戶的腳步到台灣來,目前三福氣體在新竹竹北、台南科學園區與台中港加工區等地,設有特殊氣體廠。

作為一家立足台灣的外商與本土合資企業,簡偉隆一直在思索如何持續成長?「留在台灣,就必須找出生存之道!」他指出,「台灣這些科技公司已經是全球水準的國際級公司,而我們是他們的上游廠商,他們自然會以國際級的標準來要求我們,因此我們就必須與這些國際級的客戶一起成長,讓我們的商品與服務,達到國際級的水準。」




「外商投資台灣,『合資』是一條捷徑,這時候,找一個了解當地、熟悉市場的合作夥伴很重要!」簡偉隆表示,當初,美國 APCI會選擇三福氣體合資,主要也是因為三福對工業氣體產業相當熟悉,並掌握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同時三福很瞭解台灣的法令規範,APCI則提供技術、以及研發產品,雙方可以說是「優勢互補」。

APCI在台灣與三福氣體從早期的合資,一路轉型為目前的外商公司,18年來營業額擴增了20倍,雙方也合作愉快。這樣「和諧的夥伴關係」,除了最高決策者具有包容的心態外,其實總經理簡偉隆,也扮演著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他曾擔任統籌美商康寧集團大中國區光電通訊業務, 1999年回到台灣擔任三福氣體的總經理,身為一位專業經理人,要獲得合資兩方的信任相當重要,簡偉隆在這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誠信、專注本業、追隨國際級客戶的腳步」,是他認為相當重要的條件。




在簡偉隆看來,台灣擁有相當多的競爭力:首先,台灣是個很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business friendly),無論是與政府單位或民間企業,都很容易打交道;台灣的人力素質,對外商投資者相當具有吸引力,台灣由於天然資源不足,也造就了台灣人勤奮打拚的工作態度,台灣員工願意堅守崗位,配合加班,並接受外商的管理制度。同時,台灣的產業鏈相當完整,上、中、下游的每個領域,幾乎都找得到配合廠商。

不過,這些年來,傳統的「大量生產,降低成本」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崛起後,已經不見得行得通了,所以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台灣產業必須轉型,在世界舞台尋求一席之地。特別是三福氣體身處的位置,是電子產業鏈的上游,面對新環境,更需要找出成長的新模式!

「以前還有時間,可以學習國外的經驗與模式。」簡偉隆指出,「可是如今,當台灣的電子業廠商已經位居世界級龍頭時,台灣已經與海外並駕齊驅!你又如何勝出?」這問題,「並沒有固定的答案!而且,只能靠自己找出來!」

他舉例說,電子業的景氣循環越來越快,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大家都在跟時間競賽。以往幫客戶蓋一間工廠,大約需時 14至15個月,如今,客戶可能要求8個月就得把廠房蓋出來。況且,新廠的規模與複雜度,比起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時候,企業本身的彈性有多大,就攸關你能否繼續生存?「每一次,幾乎都是全新的挑戰!」




面對有些客戶的產業外移,簡偉隆倒是不悲觀,因為,「供應鏈自然會延伸到更多的市場!」就以對岸來說,客戶雖然遷廠到大陸,但相對而言,也代表三福氣體的母公司集團又多了一筆生意,因為對客戶來說,帶著原來的供應商一起過去,不僅能夠完全信賴,也縮短彼此摸索與熟悉的時間。「企業的壽命不一定隨著產業外移而消失,」更廣義的說,「這反倒是台灣經驗的移植,與台灣競爭力的延伸。」所以不見得是負面效應。

任何投資要成功,簡偉隆認為,一定要重視客戶的需求,甚至要超越客戶的期望。而要做到這點,技術的研發與人才的訓練就很重要。不過,他也坦承,這幾年要找到合適可用的人才並不容易,「通常客戶蓋一間新廠,就需要上千名的工程師,」他舉例說,「偏偏三福氣體可能是跟客戶在搶同一批人才!」所以他也建議,政府應積極培養相關的人力,甚至可考慮開放人力進口,解決廠商的燃眉之急。

「對三福而言,技術是我們的根本,更是核心競爭能力!」三福除了在氣體純度、供應能力上,都具有領先國內業界的核心競爭力,目前也分別在竹北與善化設有二個研發團隊,成立專責部門,針對電子高科技業,專職負責先進技術的研發規劃。未來, APCI更計畫在台灣設立「亞洲區研發中心」,除了自行開發外,連研發也可以外包,引進外界的技術移轉,來進行有效率的創新開發工作。




因此,簡偉隆希望,政府必須要充分了解產業的需求,他建議,相關單位應該要盡量避免事權不統一的「多頭馬車」狀況,尤其是「本位主義」更不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

而且,當政府在大力招商的同時,不僅是注重新招商的案件;希望也能注意到,已經在台灣設廠投資的外商。因為這些外商老夥伴,仍會持續在台灣投資,若政府能好好加以照顧,相信這些老朋友,將會是台灣招商最佳的宣傳招牌!

「這不是一場零和遊戲!」他感嘆的說,「政府若是與廠商有同樣迫切的感受,相信應不會發生類似的狀況!」台灣目前的競爭對手,是韓國、新加坡與中國大陸,所以,產、官、學界應該一起合作,努力追求經濟的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