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期 •2006年11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宋湘嵐認為,要時常問消費者要什麼?喜歡什麼?想得到什麼?從他們身上得到成功的答案。雖然往往有很高的難度,但先不要去想「難不難」,如果這項創新或服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為什麼不做?

撰文/ 李婕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化,以往只能到實體店鋪看到、購買的商品,現在透過「虛擬的」購物環境,你只要坐在家中,也能遙控全世界 ──電視購物頻道、購物網站的蓬勃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




我們先來看看幾個數字: 60分鐘銷售600台筆記型電腦,營業額2,000萬;60分鐘銷售近1,000支大甲媽祖手機;60分鐘銷售近1,000台數位相機,營業額1,500萬;60分鐘銷售150台跑車,營業額1億5,000萬;60分鐘銷售鑽石200顆,營業額2,500萬;60分鐘內銷售國寶生前契約,營業額800萬。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市場環境已從實體慢慢轉向虛擬,消費習慣也從食、衣、住、行、育、樂,甚至到保險、生前契約,也因此不難理解,何以東森購物能成為虛擬通路的龍頭。

東森購物從 1998年成立之初的會員人數5萬人,到目前的350萬人,大幅成長70倍;前5年營收更呈現倍數的成長,而在市場上一鳴驚人,其中的關鍵人物非東森購物總經理宋湘嵐莫屬了。




宋湘嵐認為,每個產業都有它特別的核心能力,東森購物得天獨厚擁有東森集團強大的媒體資源,所以在行銷的操作上,「我們所表達的、跟會員之間的貼近度是比較高的,我們也以成為一個『最了解消費者的通路』自許。」

了解消費者的第一步,就是從「資料庫行銷」開始。包括記錄會員所有的喜好、消費行為,然後提供會員需要的商品及服務,這也是東森購物跟其他通路最大的差別。

此外,服務的效率要比別人好、產品種類及項目要比別人多、價格也要比別人優惠,只要是牽涉到顧客的每一件事,都要和同業做比較、同時要做得比別人更好。因此像是平均每一季會推一個服務機制,如離島配送、禮品包裝服務、 3C產品的宅配與維修服務。

「我希望做到商品的廣度、價格的廣度、種類的廣度,我可以賣價格低的產品,也可以賣很高價的東西,只要客戶有需求,我都能賣。」宋湘嵐強調,提供消費者多一種選擇,讓他可以當成知識或是學習資訊,比如鑽石這項商品,因為以往在實體店家,如果不消費,是看不到商品的,現在可以透過電視購物頻道,把它當成資訊提供給顧客。




「外商投資台灣,『合資』是一條捷徑,這時候,找一個了解當地、熟悉市場的合作夥伴很重要!」簡偉隆表示,當初,美國 APCI會選擇三福氣體合資,主要也是因為三福對工業氣體產業相當熟悉,並掌握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同時三福很瞭解台灣的法令規範,APCI則提供技術、以及研發產品,雙方可以說是「優勢互補」。

APCI在台灣與三福氣體從早期的合資,一路轉型為目前的外商公司,18年來營業額擴增了20倍,雙方也合作愉快。這樣「和諧的夥伴關係」,除了最高決策者具有包容的心態外,其實總經理簡偉隆,也扮演著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他曾擔任統籌美商康寧集團大中國區光電通訊業務, 1999年回到台灣擔任三福氣體的總經理,身為一位專業經理人,要獲得合資兩方的信任相當重要,簡偉隆在這方面下了很深的功夫。「誠信、專注本業、追隨國際級客戶的腳步」,是他認為相當重要的條件。

因此,跟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不只是純粹的交易行為,而是把他們當成「同一類的人」,和他們一起都喜歡玩、喜歡穿、喜歡吃、喜歡某種限量的精品、或是一些觀念的溝通,所以會有族群認同、有趣的資訊分享。

宋湘嵐認為,所謂的娛樂經濟,就是在創造營業額的過程當中,還有娛樂價值;就像她經常灌輸同仁一個觀念:「客戶在公司裡要被當成 Queen或King來對待,在這邊你可以做王,你可以對我有要求,你可以得到尊重,客戶的意見是被接納的,而且是要落實的。」




因為將消費者視為「同一類的人」,也因此必須對每一筆的交易負責。在這個情況下,對上游供應商的嚴選、及後端的售後服務機制,就至關重要了。

因為對供應商的嚴選,因此在一路往上追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有很多產品是有認證的,「因此我們就幫廠商做了這樣的規畫,如果你要賣這個產品,應該注意些什麼;我們把規則跟制度建立出來以後,讓他們跟隨。」宋湘嵐說。

早期在網路上有很多面膜產品,很多人敷了後發生問題,但東森購物從來沒有出現過一片有問題的面膜;透過嚴格的品管流程,包含生菌數含量、各式各樣有害物質的抽驗,確保產品無瑕疵。 「甚至有些廠商剛開始不能適應,覺得『我還沒有開始賣,就要花幾萬塊去做檢驗,』我就跟他們說,『你要花幾萬塊,我才能確定我要賣的東西品質沒問題。』」宋湘嵐強調,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大可不必這樣地大費周章,但她要做的是有口碑、能永續經營的,這樣的話,市場是可以變成產業;但最重要的是,客戶端能不能夠信任你,而產生良性的循環(因為沒有循環,就不能稱之為通路)。

甚至還去選擇可以認證的機構,如果只為了賺錢就隨便開證書的機構也不符合認定標準,因為這是良心事業,當慢慢把這個循環帶出來之後,整個產業就會變得更好。

隨著近年來經營環境日益困難,許多產業外移,台灣中小企業面臨轉型,宋湘嵐認為,廠商要能存活下來,也許規模可以不用太大,但不可以在處理商品的心態上不對;這幾年,我們合作的供應商約有 3,000家,很多廠商是跟著我們一起成長,但因為我們的規格要求比較高,也有跟不上的。




台灣早期是從製造業起家,然後走了一段時間的貿易,到目前為止,大家都在推「品牌」。不管是台積電、華碩、鴻海,每一個產業都要把自己當成服務業,否則,「你的競爭者會因為有人服務得更好,而選擇其他人」。

「這個行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你一定要創新,像我們每一季都要推出一個新的服務機制,每一年要開發很多新種類的產品。記得之前剛開始賣汽車時,大家都很煩惱,該怎麼賣呢?這就要有相關的配套措施。」宋湘嵐強調,「事情沒有難不難,只有對不對」,事情是對的就去做,難的,去克服它就好了。

而在創新的過程當中,其實是有風險;關鍵就在於,要非常貼近你的客戶、貼近你的市場。以前是「賣方市場」,廠商賣什麼,消費者就買什麼;但現在是「買方市場」,客戶要什麼,就做他要的 —不管是服務也好,產品也好,甚至於價格。

但在創新的過程中應該要有嚴格的資料分析、檢核機制,還有慎選執行的人。每家企業在執行的過程裡,維持熱情很重要,宋湘嵐說,「我非常幸運,我的喜好正好跟工作結合,我很喜歡買東西,正好又在做購物,儘管做了這麼多年、看了這麼多產品,還可以保持一樣的熱情與新鮮感。」

很多人問,創新從哪裡來?其實就是問客戶、問消費者,「你要什麼?你喜歡什麼?想得到什麼?」從他們身上得到,雖然往往得到的答案會有很高的難度,但先不要去想「難不難」,如果這個服務或創新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為什麼不做?

宋湘嵐將自己的經驗套用在東森的服務上,「我買東西的時候,喜歡得到充分的服務,如果我這樣想,我就盡可能地在整個的服務流程裡,讓它可以被落實,不會因為這個客戶是第一次來或來很多次,而有很大的不同。」

這位在東森媒體集團總裁王令麟眼中,具有「 Show Me the Money」實力的女戰將,很難想像,她的成就感不是來自營業額,而是當公司營業額做到很高時、人員增加到3,000多人、有這麼多新通路發展時,服務水平沒有因此而下降,這才是她最大的成就感。當然要讓這樣的服務精神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這才是企業發展真正的競爭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