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期 •2006年12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科技進步幫助人們提升工作效率,然而人們卻把更多的時間投入更多的工作之中。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認為, ON(工作)與OFF(休閒)都應該同樣注意,並設法創造出時間、金錢與悠閒的心情,盡情地享受人生。

撰文/ 李婕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美國人在墨西哥海邊村莊的碼頭上漫步,看到一艘小船上有幾條大黃鰭鮪魚。美國人向漁夫讚美魚的品質,並問他花多久時間捕到這些魚?
漁夫回答說:「只一會兒的工夫。」
美國人接著問:「那為什麼不在海上待久一點,捕更多的魚呢?」
漁夫說:「這些魚已足夠家人食用。」
美國人又問:「那你其他時間都在做什麼?」
漁夫回答說:「我睡到很晚,釣釣魚,陪孩子玩,和老婆睡個午覺,每晚到村裡喝點酒,跟朋友彈彈吉他。每天都活得很充實,先生。」
美國人嘲弄地說:「我是哈佛企管碩士,可以幫助你。你應該花更多時間捕魚,接著買艘大一點的船,然後買幾艘船,最後擁有捕魚船隊。你不用賣魚給中間商,直接把魚賣給加工廠,到最後,擁有自己的罐頭工廠。然後你可以搬離這個沿海小村莊到墨西哥市、洛杉磯,在那裡擴張事業。」
漁夫問:「但是,先生,那要花多久的時間?」
美國人回答:「大約 15到20年。」
漁夫說:「然後呢?先生。」
美國人笑著說:「接著就是最棒的了。如果時機好,你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公司股票賣給大眾,成為有錢人。」
漁夫說:「成為有錢人?然後呢?」
美國人說:「然後你就可以退休了。搬到一個小漁村,你可以睡到很晚,釣釣魚,跟孩子們玩一玩,和老婆睡個午覺,每晚溜躂到村裡喝點酒,跟朋友們玩玩吉他。」




儘管每個人對工作與生活的定義不同,但許多研究機構都透過長期的調查結果指出:過於忙碌,有害健康,建議上班族應該多休息、多娛樂。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就認為,適度的玩樂非但不會影響工作,反而有所助益;他甚至還把「看似無用的休閒玩樂」,視為「 21世紀的新能力」。

誠如大前在《 OFF學》一書中所說,「??在汗水淋漓、泥濘滿身的休閒活動之中,釋放平時工作所累積的身心疲累。當假期結束的時候,自然地充滿再一次面對工作的活力,充實的工作與休閒,這才是豐富人生的第一步。」

《未來在等待的人才》( A Whole New Mind)一書就指出,太多證據顯示多笑、保持愉悅心情、玩遊戲和幽默感,對健康與工作都有極大好處。當然該嚴肅的時候要嚴肅,不過太過正經對事業不見得有益,對健康更有害。

前台灣飛利浦( Philips)總裁羅益強5年前在荷蘭突然亳無預警地心臟痙攣,讓他毫不猶豫地從飛利浦退休;退休後的生活是常與太太、小孩到各地旅行,展開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也從每天走一萬步,追求健康與均衡的人生。




按理說,新科技提高產能,人們的休閒時間應該增加才是,然而,人們似乎比以前更忙碌。如今,工作不只要帶來麵包,還要帶來生活的意義。 在《大象與跳蚤》( 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一書中,韓第(Charles Handy)描述了一段他與妻子的對話。
有天晚上,韓第的妻子伊麗莎白問他:「你以你的工作為榮嗎?」
「馬馬虎虎啦,工作嘛。」
「你共事的人如何?他們很獨特嗎?」
「還可以啦。」
「那公司呢,你認為殼牌是一個好組織,做的也是好事嗎?」
「沒啥好抱怨的,還過得去啦。」
妻子惡狠狠地瞪著韓第,然後說:「我可不想和一個『差不多先生』共度餘生。」
兩個月後,韓第辭去殼牌石油( Shell)的工作。因為他想做的,並不是一個在長途飛行、金錢和權力中掙扎的高階經理人。




美國社會學博士暨臨床心理治療師艾琳.菲利浦森( Ilene Philipson)在《我們嫁給了工作》(Married to the Job)中指出,如果我們沒有時間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行為、思想和感受,我們就等於只是組織機器裡的齒輪,每天隨著組織運作而轉動,而不再是我們自己。因此她建議可透過幾個方法來重新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每個上班的日子都撥出一小段時間(至少 10分鐘),思考自己的行動、思想和感覺。

對於自己的動機、反應和渴望都要充滿好奇,不斷探索。 把自己抽離出所處的環境,站在外面觀察自己,像是利用午餐時間到附近公園、或辦公室附近的街角走走、休息時間趴在桌上、搭車通勤時寫寫日記。

如果上班時遇到一件事使你感覺沮喪,就試著把感受寫下來,寄給朋友或家人;或者寫在日記裡,並且試著整理出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下班後,跟家人或朋友談一談這個問題,千萬不要忽略、否定、輕視自己的感受。 休個假!即使不去旅行,也該偶爾休息、補充能量,參與一些讓人開心的活動。




充實的休閒生活是維持工作活力非常重要的事,但是,該如何充實休閒的生活呢?大前研一認為,最大的重點就是 ──有計畫的休閒方式。 休閒生活的年度計畫一定要在年初擬定,利用所謂的「在這個時期,要去這裡,要這樣度過」的方式,安排休閒計畫。

大前以自己為例,他首先訂下一年 3次的長期休假計畫;其次再以月為單位,決定週末的休閒活動;例如這個月的第一週是跟同好一起享受越野車的時間、另一週是跟音樂同好一起練習單簧管的時間??。

此外,身體的治療與休息等等的時間安排也會訂定計畫,例如美容院、按摩等的時間,都安排在第三個禮拜六;依照這樣的循環計畫進行休閒的活動。




安排休閒生活除了時間上的分配,培養休間的「態度」也是相當重要的,例如: 休閒生活都是自費的享受,這是充分享受休閒生活的第一個鐵則。如果是別人出的錢,就會缺乏「玩夠本」的想法,享受的基準也會比較鬆散,「既然都投入了自己的金錢與時間,就應該徹底地享受」,有這樣的想法,才能夠讓休閒生活變得更充實。 徹底享受休閒生活的第二個鐵則,就是到真正的地點去享受。

「同樣的金額,還能夠到哪裡玩呢?」如果這麼想的話,與其在國內缺乏魅力的觀光地點遊玩,不如選擇一個國外的著名地點,盡情地享受休閒的真滋味。 運動是唯一能夠一邊享受、一邊放鬆身心,並維持健康的興趣。然而,不少中高年齡的人卻抱著「我的年紀大了,所以 ??」的想法,而遠離運動。

運動並不是年輕人的特權,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享受挑戰身體的活動。 已故的新力( 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從60歲起開始打網球,65歲開始滑雪,70歲開始潛水,正是擁有一股「與年齡不相稱的精神」。但為了避免太過勉強自己的身體,也可以請教練隨行,一邊慎重地注意安全,一邊發揮「與年齡不相稱的精神」,挑戰運動。

下一次,當你埋首工作目標、衝刺業績時,別忘了也安排一下你的「 OFF計畫」!




充實的休閒生活是維持工作活力的不二法門, 自學生時代即開始羽球運動的富邦金控財富管理事業群總經理程明乾,進入富邦證券之後才開始打高爾夫球,他認為,羽球運動比較需要體力,高爾夫球則較著重技巧。

「運動的汗水能激發正面樂觀的想法」,基於這樣的想法,程明乾積極在公司內部推動「鐵人八項」活動:日行 8,000步、玉山登頂、泳渡日月潭、公益志工活動、單車走透透、網路讀書會、減重大作戰、小馬拉松計畫。每項活動難易程度不一,無非就是希望帶動「全員運動」的風氣。

其中爬玉山則較具有挑戰性。去年 11月,程明乾就帶領了一批高階主管攀登玉山,而為了要爬玉山,他還在一、兩個月前就要求自己每天爬樓梯到11樓的辦公室上班,鍛鍊體力。 最重要的是,透過練習的過程,激發核心主管挑戰自我的毅力。

「雖然當時有幾位高階主管本來認為他們根本不可能登頂的,後來因為靠著嚮導及夥伴們的『拉拔』,及一步步陪在身旁加油打氣,儘管下山後每個人都筋疲力竭,甚至有的人還受傷掛彩,但對那份決心跟毅力,大家都很感動。」程明乾回憶去年玉山登頂的經驗,仍興致勃勃地說。

運動是凝聚團隊共識、形塑企業文化最好的手段。程明乾發現,藉由幾次的活動下來,以往各營業單位跟總公司的內勤主管,在溝通上似乎沒有那麼順利、直接,但現在很多事情一通電話就可以處理,辦事效率也提升了。「透過登山的互動,有些以前互動不好的主管,透過登山的互動,尤其有份革命情感在,之後很多事情都可進行得很順暢。」程明乾說。

而員工的話,以前員工看到高階主管可能會覺得很疏遠,可是在爬山或騎腳踏車的過程,大家可能一起煮麵、用餐,藉著在聊天的過程中,很多想法可以彼此溝通,減少主管跟員工之間的隔閡,對公司業務其實也有很大的幫助。

程明乾認為,如果要規劃休閒活動的話,還是「團隊運動」讓他體會較深刻,因此,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富邦 20週年慶時,他要辦一個內部的壘球賽,」因為壘球運動也是非常注重團隊,不可能因為一個人打得好就贏球,陣容要很整齊、團隊默契要非常好,這當然要勤於練習。

這就和企業的經營是一樣的,企業要「贏」,不可能只靠少數幾位英雄人物,而必須靠整個團隊的「合作」才能達成目標。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下班後的生活,決定你的競爭力。」但對三十多歲就自行創業的意藍科技董事長楊立偉來說,「工作即生活」卻是他一直以來的人生態度。

「我覺得生活一定要工作,這兩者其實是結合在一起的,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很幸運,能將興趣跟工作結合在一起,因為我做的是軟體、網路,我工作時上網,下了班也還是在上網,我一樣在找資料,但有可能是因為工作、也可能是當休閒娛樂的,工作就好像在玩樂。」楊立偉說。

也因此,楊立偉所選擇的休閒活動也和別人不太一樣 ──瑜伽和氣功。楊立偉說,「因為睡覺常常『落枕』,一睡落枕就去看中醫,因為機率實在太頻繁了,中醫師就建議我去做一些瑜伽或練氣功,所以我在4、5年前開始接觸瑜伽。」

做了瑜伽之後,楊立偉落枕的情況馬上就獲得明顯的改善,尤其當精神不好、或上班一整天體力倦怠時,他就會藉著靜坐、或調一下呼吸,然後做幾個伸展,很快又能再恢復精神。

「其實做完瑜伽,精神反而更好,思慮也更集中,對精神或身體上的幫助都很大。」楊立偉現在進一步去練氣功,除了每天早晚會花 15到30分鐘打坐,像坐捷運、坐飛機、等飛機時的零星時間也可以利用,因為氣功是隨時隨地可做,動動手、甩甩肩,熱身以後,大部分是在調呼吸,也等於是某種程度既能運動到,又可以蓄積能量。

練氣功之後,楊立偉最大的改變就是在作息上。因為通常要練氣的時間最好在「正時」,也就是一天的早晚 12點跟6點,生活作息較規律,「我可能在凌晨12點之前先打坐,打坐完就去睡了,比較少熬夜;早上也差不多7點就會起床。」楊立偉精神奕奕地說。

對工作的影響則是,比如有時碰到不順心或生氣、想要動怒,尤其現在大家相當講究辦公室 EQ,但其實有很多人沒有辦法做好情緒管理,而間接影響到他的工作態度跟績效。

其實學了氣功,對情緒控制是很有幫助的,楊立偉強調,「因為生氣有時是一股氣在頭上,這時我可能就運用呼吸跟調息讓氣平緩下來;久了之後,反而會練習放下很多東西。」這或許就是楊立偉能在腦力、體力密集的知識產業裡,仍能不斷創新的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