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期 •2007年6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台灣去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只有1.5%,創下近年新低,內需型產業普遍表現不佳。然而,無論是上億元的豪宅,數百萬元的名車,數以十萬、百萬計的珠寶或名錶,或是封館招待的名牌精品,銷售狀況完全不受景氣影響;同時,大街小巷林立的平價咖啡店、隨你吃到飽的餐飲連鎖店、99元店或39元店,也受到市井大眾歡迎,業績是一路長紅。「M型消費」的趨勢早已在我們身邊悄悄成形。



撰文/ 董珮真


正如大前研一在《M型社會》書中提出,全球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形成「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兩極化社會。而資源重新分配,導致中產階級快速消失,就如同英文字母「M」型一般,在中間形成大缺口,消費正往「高貴化」與「低價化」兩極移動,定位模糊的中價位商品,越來越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



貧富差距擴大 所得分配惡化


高價與低價商品在全球持續成長,但中價市場卻不斷萎縮。《麥肯錫季刊》針對歐洲和北美的25個產業進行研究,發現各個領域的產業,都出現市場兩極化的趨勢。高價與低價商品在過去五年皆有成長,唯有中價市場每年營收成長率,低於整體市場平均值達6%左右,處境越來越尷尬。 經濟成長趨緩、貧富差距擴大、所得跟不上物價飛漲速度等現實壓力,更拉開了M型社會的兩極化消費。

所得分配的惡化,使得中產階級消費意願不振,更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尤其在景氣不好、產業停滯、物價指數高漲、失業率高、民生痛苦指數高居不下的環境,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會往兩端靠攏,中間消費力逐漸減弱。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以「五等分位」衡量的所得分配指標統計,2005年可支配所得最高的前20%家庭平均年收入是收入最低20%家庭的6.04倍,與六年前的5.5倍相比,呈現明顯惡化。

高所得家庭平均每戶收入逐年上升,收入最高的前10%高所得家庭,2005年平均有210萬元的進帳;但低所得家庭卻有六成收入減少,尤其是收入最低的倒數10%弱勢家庭,全年平均總收入只有5萬8,000元,平均月收入還不到新台幣5,000元,比六年前大幅降低31%。低收入戶正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增加,2006年第三季已達8萬6,702戶,創下歷史新高,可見貧富差距正逐年拉大。 一般中產階級的薪資成長,也跟不上物價膨脹的速度。台灣平均國民所得近六年來皆維持在1萬5,000美元上下,所得成長趨緩;而消費者物價指數在過去十年來卻上揚8%。

消費者荷包並未隨著物價一起上漲,實質薪資正在縮水。「可支配所得」在全台灣社會中間占50%的中等階級家庭,他們分配到的所得,在2002年達到近年低點,即使近幾年有緩步增加,卻只成長不到10%,遠不如1990年代的水準。但近十年來,台北市平均房價卻上漲20%,所得已追不上房價漲幅。



兩極消費時代來臨 精明的兩極消費者出現


台灣於是邁入「M型消費」的兩極化社會!中產階級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消費行為已經往「奢華消費」與「省錢消費」兩極化發展。 無論是喜歡身著平價服飾,吃路邊攤當個「省錢一族」,或者是肩上背著名牌包,習慣上高級餐廳當個「奢華一族」,兩極消費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優質精品、選擇豪華旅遊團,只為了接近時尚及上流社會;而面對一般的日常生活消費時,則以省錢為主,到大賣場找便宜貨,其餘的能不買就不買。

根據AC尼爾森媒體研究機構2006年公布的消費行為調查顯示,兩極化的消費趨勢已儼然成形。消費者往「向上消費」與「向下消費」兩個極端挪移的現象,正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在所有的產業上。 兩極消費者對於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最關注,像是食品飲料及日用品的選購,會特別注意折扣與特價訊息。而在3C商品、家電、家具、房屋、交通工具等耐久財與旅遊服務部分,兩極消費者追求價值多於價格;若是設計感佳、氣氛好,使用產品時感覺良好,都會促使消費者心甘情願掏錢購買。

整體而言,兩極消費者對於高價商品不在乎價格,對低價商品則是錙銖必較。這群消費人口在台灣約有870萬人,集中於都會地區,年齡分布在20至39歲之間,受高等教育,擁有中上收入,特別是有近七成的兩極消費者,「主要經由網路蒐集資訊」。據AC尼爾森分析:「台灣消費者面對外部大環境信心不足、內在荷包又緊縮的交迫情況下,更傾向做個精明的消費者。」



頂級消費族群活躍 高價精品銷售持續成長


M型社會最頂端的消費族群,往往是全國收入最高的前20%人口,根據美林證券發布亞洲區財富報告指出,台灣地區去年金融資產市值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豪有5.9萬人,平均每人財富新台幣一億元,財富總值成長6.7%,而這個族群也是頂級消費最活躍的一群。 許多珠寶、鐘錶、名車、酒品、豪宅等高價精品,因為具有稀有性及不可再製造性,加上中國大陸等全球新興經濟體境內富豪需求大增,因此不僅可以保值,長期看來更是易漲難跌。像是路易威登(LV)、香奈兒(Chanel)及古馳(Gucci)等高價精品品牌,每逢開新館或推出限量款商品,總是引起轟動,供不應求。去年瑞士進口台灣鐘錶總量雖減少10%以上,但高價錶的數量不變,中低價錶則嚴重萎縮。

高級進口酒也是頂級消費群另一個盡情揮灑的舞台,包括威士忌、白蘭地與紅酒等高價酒,喝一瓶是少一瓶,以平均單價最高的威士忌為例,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統計,去年威士忌總進口量為1,471萬公升,相較於2004年總進口量1,248萬公升,三年之內成長率高達17.9%,不少行家甚至因此囤積酒品來理財。 車市M型化消費趨勢更明顯,由於景氣不佳,一般車主普遍拉長了汰舊換新的期限,使得去年台灣整體新掛牌汽車數量驟降20%,車市主力的中大型房車市場,也隨著中產階級流失,競爭更加激烈。但反觀雙B等高級車的銷售量卻不降反升,像賓士(BENZ)去年新車銷售量為4,800餘輛,比2005年更成長;BMW去年也銷售5,500餘輛,與前年持平;保時捷Cayenne休旅車去年銷售220輛,更創下歷年最高紀錄。



頂級消費成長力道強 須以高品質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在台灣成立不滿七年的富御珠寶,以頂級翡翠為主力產品,已經在頂級消費階層當中形成口碑效應,擁有一群死忠客戶。七年來一路成長,去年兩岸三地營業額已達新台幣五億元,反映出M型消費的大勢所趨。 富御珠寶執行長劉偉貞表示,精品消費的成長力道無庸置疑,翡翠稀有而獨特,具有長期保值與增值性,正可吸引金字塔頂端的客戶群。而為了滿足這群頂級客戶需求,除了以高品質的產品,拉攏人心外,最重要的就是服務品質。整個消費過程,都需要服務的熱誠、耐性與同理心,創造每一次愉悅的臨櫃經驗,讓顧客感動。

自從台灣豪宅市場開啟以來,每坪百萬元的宅邸已不勝枚舉,許多豪宅在正式銷售前就已售罄。對於M型社會的頂級菁英來說,「豪宅」不僅是身分地位的象徵,也是投資理財的管道。因此,這幾年豪宅市場方興未艾,供不應求。高總價房地產的交易量,年成長率高達三成以上。 以專攻豪宅市場的大師房屋為例,1995年創業至今的銷售總金額或人員成長幅度,就已高達15倍之多,足見M型頂級消費市場之潛力。而要贏得這群挑剔的客戶認同,大師房屋總經理陳建慶建議,一定要長期耕耘,認真聆聽對方的需求,打造出專業的形象與良好的口碑,把自己當作「品牌」來經營,創造出高人氣的「指名度」,讓對方足以信任,才能在這一行做得長長久久。



明確定位商品 平價消費也能佔一席之地


在M型消費的平價這一端,則努力滿足占整體國民所得60%的受薪階級,進行「省錢大作戰」。無論是街頭巷尾林立的吃到飽餐廳,只要品質不太離譜,門口永遠是大排長龍;量販店只要一推出特價促銷,勢必會一掃而空。 強調「平價消費、五星級享受」的85度C咖啡蛋糕烘培專賣店,創立於2004年7月,在短短不到三年期間,已經在全台灣開設了280家分店(截至4月底統計),不僅創造了平價消費的傳奇,更絲毫感覺不到景氣衰退的跡象。

能在短短幾年內紅遍全台灣,除了靠的是薄利多銷、以「量」的成長取勝的經濟規模,85度C的競爭力更來自於「品質」。也就是以所謂的「破壞式創新」,透過更便宜、功能更強的創新產品,來進攻低階市場,癱瘓領導品牌。由於一開始就選擇了平價消費市場作為區隔定位,85度C成功攻佔M型消費的大眾市場。但平價市場的競爭往往更激烈,必須面臨比高價市場更多的後進競爭者。 事實上,未來M型中間的商品會更尷尬!面對夾殺危機的M型中間市場,業者無不積極調整策略,以遠離市場的「灰色地帶」。相信無論是向上提高品質或向下降低售價,唯有明確的商品定位,創新的策略與作法,並維持基本的產品或服務品質,才能幫助企業在兩極消費的時代中求取生存,於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