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期 •2007年6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成立於1966年的志聖工業,甩開景氣起伏的影響,不但40年來業績保持穩健成長,更交出30年來沒虧過錢的亮麗成績單;更特別的是,不論產業如何興衰更迭,他們總是有辦法切入當紅的明星產業。



撰文/李惠琳

早期從事理化和醫療儀器製造,之後生產工業用熱風烤箱、恆溫恆濕箱等產品的志聖工業總經理扈醒華說:「多角化經營應該是我們能維持獲利的關鍵。」 從早期的PCB,到幾年前看好面板市場而投入FPD領域,扈醒華指出,因為幾乎大部分的產業都需要烤箱,因此我們有辦法切入每一個當紅產業。下一步,志聖也已嗅到太陽能電池產業的發展性,將投入太陽能電池製造過程中diffusion(滲透)及cofiring(固化)專用的烤箱設備。


◎較晚進入FPD市場卻「因禍得福」


「在公司我們有個規定,就是新產品的銷售要占營業額的三成以上。」什麼是新產品呢?就是剛開發出來販售的前三年,都可以算是新產品,三年過後就算是舊產品了;而之所以有這個規定,是為了讓公司持續開發新產品,不會過於依賴舊有產品,而讓該產業在衰退時受到重創。 因此,在每家企業都擔心自身產業進入高原期,之後無法再繼續成長,或甚至開始走下坡、榮景不再時,志聖卻從來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只要有取而代之的明星產業崛起,志聖就有新的方向以及新的商機出現。

在幾年前面板市場一片大好的發展中,多家設備廠商都搶先進入FPD市場,而志聖投入較晚,一直到去年才開始大量生產,原本看起來好像是不利的條件,但這一年來面板產業整個景氣趨緩,卻也讓志聖反而「沒受什麼傷」。扈醒華說,「因為其他廠商投入的早,發展上很順利,公司整個營業額比重也有很大一塊是來自FPD,所以一旦面板景氣掉下來,這些公司當然也跟著遭殃。」 在製程設備這一塊,扈醒華強調最重要的還是產品的「品質」,「雖然爐子不是頂貴的東西,但一旦故障,可能會讓整條生產線都停下來。」也是因這樣,國內之前因為比較相信日本產品的品質,在製程設備上大都是日本貨的天下,為了搶占這些進口貨的市場,志聖除了不斷提昇品質,還以「價格」和「服務」進逼對手。

目前國內的前二大面板廠商友達和奇美,幾乎大部分都已改用國產設備,而在 IC封裝大廠如日月光、矽品及力成所用的烤箱,更是100%採用志聖產品。 「因為在製程設備中,一定都是需要人工來組合,所以人力的成本會占很高,而日本工資昂貴,對於在價格的犀利度上,志聖占有絕對優勢。」

至於「服務」,扈醒華用「久病無孝子」來詮釋國外業者服務的心態,因為廠商在購買設備時會把大部分需要的設備買齊,就現實面來看,機器都買完,之後沒什麼太大的消費力了,但機器設備少說要用個10年以上,這段漫長的時間,一旦機器出什麼問題,國外業者就必須派人前來,而每一次服務的成本就要包含機票、食宿等開銷,這種長期的服務成本是不是能被接受,或業者能不能像開始一、二年的服務熱忱,實在很難說。 但志聖在服務上,不但就近設點,「隨傳隨到」也是基本的要求,這也是台灣廠商最大的優勢。而除了要搶攻進口產品的市場,志聖也要保持國內同業的領先地位。

以目前在PCB的競爭對手來說,雖有幾家規模小但專精於特定設備的廠商,像曝光機領域目前志聖是位居第二,不過第一大這家公司因為只有做曝光機,整個服務團隊的規模和志聖比起來就小很多。 因為志聖產品多元,服務人員自然比較多,目前台灣和中國大陸的服務團隊就將近有120人,而光是在昆山,就派駐了80多人。

除了擴大服務團隊的規模外,志聖也不斷深化服務的品質。像是提升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服務熱忱,重新檢討維修服務流程的規畫,精準建立客戶維修庫存檔案,並提供給研發、營業人員參考,藉由服務的深化來提高客戶的信賴度。



繼續壯大規模 拉開與後進者的距離


「當一個產業EPS有七、八元的時候,就會有人想要進來。」面對許多廠商也想進來搶占市場,扈醒華說,志聖最大的利基是跨入市場早,且積極研發新產品,「在我們已經把產品做到水準之上的時候,其他後進廠商要拿得到單,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得比我好。」 這一點已經不容易了,加上志聖現在藉由併購的方式,不斷壯大目前的企業規模,其中當產品的規模經濟也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成本自然能夠大幅降低,因此在價格上的優勢,也成了後進者難以超越的門檻。

在經營的策略上,志聖並非由下游的客戶投資所成立,因此向來做個「不沾鍋」,這一點也讓志聖可以順利和每家客戶做生意,在供貨上不會受到限制。因為一旦有某家客戶的資金色彩,就很容易被貼上標籤,要打進客戶的競爭對手公司就很難了。



創造研發環境,留住人才


在國內科技產業有句形容研發進程的三字訣,就是「抄、操、超」,從最早期的抄襲,到操作,最後到超越,扈醒華說,目前志聖已經要進入「超越」的階段,而這個「超越」,是要超越自我,因為已經沒有人跑在你前面了。所以一切要回到基礎科學的研究上,找到優秀的人來進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再進一步的超越。 在十幾年前,一家做爐子設備的工廠,可能只需要組裝工人、板金工人等,但現在必須向上提升到研發,因此志聖在人事結構上也有很大的轉變,第一步便是增加高學歷的人才。

「找到優秀的人才或許比較容易,但要讓他們待得下來才是挑戰。」如何打造一個留得住人的環境?扈醒華說,一定要持續開發新產品,讓員工在當中覺得不斷有新知識可以學。 而在這部份,志聖也投入龐大的資金在研發上,以目前產業研發金額占營業額的2%就可以得到政府補助的標準來說,志聖現在每年提撥的金額就高達8%。

目前志聖也正在推動「志聖學院」,在學院中將有內部講師的培訓、標竿學習的課程建立、專業技術的認證、兩岸人才訓練的互動、大陸在地化人力資源的推動等,希望能發揮育才、留才、唯才是用的效果。



只要能做對事、使對力,績效就會出來


談到對這些人才資產的管理,扈醒華認為,只要把公司目標確立,員工也知道自己的工作事項,基本上他都是站在協助的立場,不需要大小事都去盯著員工。
像在設備產業,「新產品的開發」就是第一要務,沒有新產品就沒有營業額成長,如果員工一直達不到公司新產品營收要占三成的規定,就去了解他有沒有把新產品開發當作最重要的事,把精神、時間都投注在上面,是不是在方向上有所偏差。「只要選擇做對的事,把時間、精神花在對的地方,績效自然就會呈現出來。」扈醒華最後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