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全球趨勢,台灣也已經進入「少子化」社會!少子化不僅對個人、對社會、對整體產業都有深遠影響。在少子化潮流下,因為小孩生得少,每個小孩都是寶,因此,每個家庭花在小孩身上的錢,相形之下也變多了,少子化是危機,但卻也是轉機!

撰文/ 董珮真

 


台灣已經進入「少子化」的社會,從 2000 年以來,台灣生育率就在全世界敬陪末座,未成年人口減少近一成,新生兒更銳減近三成。未來,有一個半的台北市人口將消失無蹤,走在街頭的有一半會是老人。少子化已如海嘯狂捲台灣,對產業、個人及社會,皆帶來巨大而深遠的衝擊。



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   人口即將零成長  


少子化已經是全球大勢所趨。根據聯合國估計,全球總生育率由 1960 年至 1965 年的 4.97 人,下降到 2000 年至 2005 年的 2.69 人。而台灣的總生育率更低, 2006 年台灣婦女生育率只有 1.12 人,比起 1982 年的 2.515 人,足足降低了 55.5% ,生育率已高居全球倒數第一名,甚至比高齡化的鄰國日本還要低(註:總生育率是指 15 歲至 49 歲的育齡婦女平均每位一生所生的嬰兒數)。

主計處引用聯合國最新資料,再加計台灣數據比較後發現,過去 30 年間國內生育率衰退幅度高達六成,高於全球平均衰退幅度,位居全球第 16 高、亞洲第 6 。如果台灣生育率照目前速度繼續下降,經建會推估,民國 100 年的總生育率將降為 0.994 人,預估到了民國 105 年,台灣人口可能將會進入「零成長」!

台灣的生育率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新生兒已從 2000 年的 30.5 萬人,減少到去年的 20.4 萬人,是連續第 5 年改寫歷史新低;比起 20 年前的 40 萬人,整整少了一半。根據研究指出,世代若要完全替代,每名婦女要生 2.1 個小孩,但我國婦女平均只生 1.1 個小孩,即將成為「一胎化」社會!

不生源於不婚,而台灣不婚不生的情形,近幾年特別嚴重。為什麼?歸納原因,政治社會亂象叢生,經濟前景不明,讓人不敢貿然結婚生育。據衛生署去年公佈「國人對婚姻與生育態度」最新民調,不願結婚的主因第一名就是「經濟條件不佳」。國民健康局調查也顯示,小孩教育、養育與經濟負擔,是台灣人不願生小孩的三大主因。



◎ 台灣邁入少子化社會   兒童、青少年為主的產業受重大衝擊


其實,美國和歐洲各國,都比台灣更早邁入少子化社會,也頻頻尋找對策。管理大師彼得 · 杜拉克曾說過,「人口結構改變」、「知識經濟興起」與「經濟全球化」並列為未來 50 年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三大趨勢。已開發國家人口出生率的崩潰,已是史無前例。《倫敦時報》更曾預警,歐洲人太過個人主義,不願意生小孩,將導致歐洲人變成「消失中的民族」。

少子化對國家社會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台灣早已在 1993 年達到所謂的「高齡化社會」,據 OECD 研究顯示,一個國家邁入高齡化社會後的數十年間,實質 GDP 成長率將降低 0.25% 至 0.75% 。學界也推估, 20 年後,台灣平均 GDP 年成長率只有 3.27% ,而到了 2051 年,平均 GDP 年成長率更只剩下 1.52% ,很難再恢復往日兩位數的成長率。

當不婚不育蔚為趨勢,少子化可能帶來的兇猛威力絕不容小覷。包括所有以兒童、青少年為主的產業,例如速食業,都會受到衝擊,而長遠來說,幾乎每家企業都會因為消費人口減少,而受到多多少少的衝擊。

與結婚與生育相關的產業,已經直接受到重大衝擊,像是與婚姻相關的婚紗業者,年營業額平均降低三成;而婚紗禮服店因營運欠佳,已有多數走向關門的命運。少子化使得各級學校頻頻減班,從幼稚園到國小,眼看快要招不到學生,只好裁撤多餘教師,使得流浪教師大幅增加;婦產科醫生的接生人數逐年銳減;根據衛生署 2005 年統計,全國原有 1,800 家婦產科診所,已經關閉三分之一約 600 家,或轉型為其他類別醫院。全台小兒科住院醫師人數,也從 2001 年的 194 人減少為 139 人,降幅高達 3 成。



◎ 每個孩子都像「寶」   嬰幼兒商品「變則通」


但換個角度想,小孩生得少,每個孩子也都像個「寶」!當每個家庭只生一個小孩時,每個小孩子都是爸爸的心肝、媽媽的寶貝,做父母的,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因此某些與小孩有關的藍海市場,每年也會以跳躍式的姿態大幅成長。這股新趨勢,將會帶來不少商機,相關業者也會直接受惠。根據《時代雜誌》預估,光是美國,兒童及青少年每年在健康跟美容商品的花費,就超過新台幣千億元,商機無窮。

因此,與嬰幼兒童相關的產業就必須「窮則變,變則通」,或積極轉型突圍,或拉長市場戰線。業者認為,少子化後的嬰童市場,表面上雖然規模變小,但家長因此更願意投資孩子,業者都積極開發利潤更高的市場。

因為拜少子化之賜,每個孩子都是掌上明珠,可謂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尤其是新手爸媽,對小寶貝會更加呵護照顧,無論是在物質或精神上,都希望提供給家中的小寶貝,更多的愛及享受。當家長越來越肯花錢在小孩子身上,消費者購買力提高之際,嬰童用品已呈現出高消費力,也影響到百貨公司的招商態度。

目前各大百貨公司除了積極開發童裝精品外,連購物空間的軟硬體設備,也都投入上千萬的預算進行改裝;數百坪的空間還包括溜滑梯等遊樂設施在內,連以往附屬的育嬰空間也逐漸擴大,企圖創造「大人牽小孩、小孩帶買氣」的購物氣氛。

童裝到底有多好賣?看看 SOGO 百貨去年的週年慶當中, 12 天檔期估計業績就有 9,000 萬元,整體童裝業績足足成長三成,打敗化妝品創下歷年之冠。就有客人在某個專櫃一次花費 22 萬元,平均客單價也從以往約 2 、 3,000 元,成長到 3 、 4,000 元。



◎ 少子化是危機   也是轉機


在少子化潮流下,每個家庭可花在小孩身上的錢,相形之下也變多了,「有時幾乎是整個家族供養一個小孩!」業者反映,不少嬰童周邊業者,若非專攻利潤更高的金字塔頂端市場,就是拉長戰線,前進親子領域。可見「少子化是危機,也是轉機!」

最好的例子就是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為了自己的女兒,花了近 10 萬元買了三台頂級的日本進口嬰兒推車,看中的是推車的安全性與重量輕等功能。不只如此,之前 GUCCI 也曾經推出嬰兒鞋,即使一雙要價 3,000 元,仍在短時間內銷售一空,成為新生兒禮物市場的新寵。以珠寶與鐘表聞名的 Cartier 也曾引進嬰兒精品系列,雖然單價動輒數千元或上萬元,但卻成功地吸引金字塔頂端消費群的青睞。

國內著名嬰童用品商麗嬰房, 10 年前就已預見了國內的少子化趨勢,於是逆勢擴大營業版圖,由童裝逐步往外擴充到與小孩有關的領域。繼 2003 年創立通路郵購市場後,麗嬰房近兩年陸續加碼投資康和坐月子中心、訊聯臍帶血銀行,並進軍線上購物。董事長林泰生強調,只要找得到好的合作夥伴,或有好的人才,事業版圖可擴充到幼教領域。

兒童美語業者何嘉仁也指出,何嘉仁的市場戰線由幼兒、小學生一路拉到青少年以上,並看準少子化商機,讓父母更重視子女教育的投資,並積極推動留學及遊學服務。麥當勞最近也加強對人口兩端的青少年與中老年人溝通,並推出適合他們的餐飲,就是希望「老少通吃」。



◎ 少子化狂襲   玩具產業面臨轉型


曾經是「玩具王國」的台灣玩具業者也注意到,玩具市場已經出現一股精緻化趨勢。根據台灣區玩具公會統計, 2005 年國內玩具消費市場金額為新台幣 132 億元,相較 2003 年的 94 億元,成長了 40.4% ;若進一步換算成「實際零售價市場值」, 2005 年金額達 240 億元,較 2003 年的 170 億元,三年之間的增幅為 41.2% ,台灣 0 至 14 歲的兒童每年「玩具消費潛力」金額也不減反增,並快速成長中! 2005 年我國每位兒童少年的玩具消費力為 5,714 元,相較於 2003 年,等於整整多出 1,851 元。也顯示無論是進口或出口及內銷市場,我國玩具市場商機正蓬勃發展中。

台灣區玩具公會總幹事簡淑超分析,「少子化」趨勢來臨後,每個家庭的兒童和青少年人數減少,每個人能夠分配的玩具產品經費,其實反而是增加,再加上父母長輩對下一代的用心與重視,使得玩具持續走向精緻化與高品質化,實際銷售金額也逐年增加。

但面對中國廉價玩具工廠崛起,台灣區玩具公會理事長游仲堅也直言,「台灣玩具產業不是沒有機會,若要繼續發展下去,就要朝研發創新去努力!」否則,光靠代工或是與中國大陸進行削價競爭,根本就無法生存。



◎ 連結親子關係   創意產業才有希望


「 be*U 」總經理陳卓雲表示,當人口逐年銳減的大浪襲來,未來一定要脫離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往腦力密集的創意產業走才有希望!而她也觀察到,台灣父母親對小孩子通常很捨得給,這種情形,正好給了產業另一種生機。

不只好看也好穿的 be*U ,正是起源於「天下父母心」!陳卓雲與徐義權這對夫妻,當初是因為心疼兒子找不到鞋可以穿,進而發現許多孩子竟然是從小被迫「用腳去適應鞋子!」於是自創品牌,專攻手工童鞋與童裝設計,竟開啟了少量多樣、百分之百台灣製造的新藍海市場,好多名人都是它的愛用者。目前在全台灣擁有九家分店,今年還將在日本東京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每年營收超過 5,000 萬元的好成績,證明他們走的路沒有錯!

如今, be*U 童鞋的功能,已經不只是可以保護腳,訓練走路與跑步的工具;更可以是一塊孩子表達情緒與想法,甚至是孩子勇敢「秀」出自己的創意園地。而且從孩子出發,傳統的兒童相關產品,其實也逐漸擴展到親子,讓產品成為連結親子關係的最佳管道!

愛麗絲寶貝寫真館總經理邱俊維也發現,現代家庭越來越重視親子關係,「攝影已經不只是拍照而已,還必須重視人性的感動!」在少子化大浪衝擊之下的台灣,爸媽對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視,兒童攝影的市場需求一直存在,只是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於是他積極將日本的商業模式引進台灣,提供五星級的攝影體驗,並主動成立「影像儲存銀行」,為全家人留下永恆的紀錄。目前兩家店已經累積了 2 萬人以上的拍照人次,年營業額已超過 1,200 萬元。

開幕才兩個多月的「兒童職業體驗任意城」( BabyBoss ),儘管每張票價高達 900 元,卻已吸引了 10 萬人次的造訪,這種新商業模式究竟有何魅力?其實多少反應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 70 個職業館從模擬城市的概念出發,透過親自體驗與學習的過程,可以幫助父母發掘孩子的潛能與興趣,提早找到未來的方向;並藉由各種好玩有趣的話題與活動,吸引更多的大朋友與小朋友一起來參與,達到親子同樂的目的。這些成功範例,皆證明了少子化的藍海商機即將啟動!

 
     
     
 
         
 
     
   
 
 
 
 
 
 
 
 
     

202期 •2008年4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