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僅是全球許多產業的重要供應鏈,台灣開放型的經濟、高度資訊化的社會、以及全球運籌管理的營運模式,也使得台灣在國際上的重要性與日劇增。未來,台灣應掌握自身優勢,持續創新,跨越經濟疆界,充分運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資源,持續延伸台灣的經濟實力。

撰文/董珮真

 


綠色環保議題持續受到國際間的重視,全球颳起一陣綠色風潮,各國政府在推動綠色採購與綠色消費上不遺餘力,希望能帶動具有「低污染、可回收、再生材質、省資源」特性的產業發展,這也使得企業面臨另一波的嚴峻挑戰。



全球化:世界是平的,贏者通吃!


多年以來,台灣外向經濟的發展策略,締造了耀眼的經濟成就,使得這座面積只有加州十二分之一、資源及市場規模都有限的小島,搭著全球化發展的便車,大幅突破個別國家經濟資源的限制。

拜世界貿易組織(WTO)推動的全球貿易自由化所賜,以前商品的進出口關稅較重,加入WTO之後讓各國大幅撤除經濟壁壘;而資訊及通訊科技的高度發展及日益普及,更進一步縮小了全球各地的空間距離,使得貨物、人員、服務、資訊、資金得以自由流動,移動也更為方便快速,商品、勞務及知識的流通更加暢行無阻,進而改變了全球生產、分工、以及國際競爭的型態。

全球化帶來了市場「開放」,開放之後的資金與資訊流通相當自由,跨國企業持續興起,勞工更是跨國大量移動,大家的消費與生活模式也趨於一致化。全球化的結果產生「世界是平的」觀念,讓企業一起來競爭,強者越強、大者恆大。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曾說過:「贏者通吃」就是這個道理!



台灣企業競爭力強 善於因應新的全球分工模式


無論是歐美先進國家或亞洲新興地區,都可感受到全球化帶來的改變,每一家企業也都在因應新的全球分工模式,調整策略,進行新的資源配置。台灣也一樣!由於其他開發中國家釋出了豐沛的勞動力,台灣也隨之面臨成長遲緩、產業出走、工資水準停滯的困局。因此,台灣身處於全球化的風暴當中,經濟上所受到的衝擊自然不容小覷。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近期在「2008台灣競爭力論壇」指出,回顧過去30年的經濟數據,1980年代每人平均國民所得約2,800美元,1990年代成長了三倍多,達到8,600美元;但1990年到2000年成長不到二倍;到2000年約1萬3,000美元;很明顯從2000年後,每人平均國民所得成長速度更緩慢,目前約1萬6,000美元。若單從經濟數據來看,大家可能會說競爭力減弱了,不過其實台灣在基礎建設等方面仍有成長;但重點是鄰國的成長更快,像中國大陸這個龐大經濟體的崛起,使得台灣即使做了很多努力,但相較之下卻略遜一籌。

所幸台灣產業並沒有自外於這股全球化風潮,台商不僅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的分工模式而事業有成,許多企業更受惠於大陸市場的改革開放,擴大規模而成為贏家,甚至改變了國際定位。

台灣有多項產業保持全球第一,包括晶圓代工、IC封裝及測試、TFT-LCD等。其中像TFT-LCD產業,產值在極短時間內衝到世界第一,甚至因此帶動日商相關零組件與設備企業的投資熱潮。此外,作為台灣傳統工業典型的自行車與工具機產業,雙雙在產值與獲利上締造歷史新高,顯示出台灣產業能夠因應產業環境的劇烈變遷,產業競爭力的新模式已隱然成形。



台灣企業「顧客導向競爭力」強 具優質而平價的產品與服務


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07-2008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即指出,台灣企業發揮了相當大的競爭力,不僅在創新績效上表現優異,反映市場效率的「顧客導向程度」的指標評分也達到5.9分(滿分為7),在131個評比國家中排名第5名,較上次的第10名一舉躍升5名,而且為2001年以來的最佳名次。顯示台灣企業由於與客戶建立長期和諧的夥伴關係,顧客導向國際競爭力持續進步,而這種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創新創業精神,備受國際肯定。

整體而言,台灣企業的顧客導向競爭力得以提升,在於善於掌握潮流及機會,能不斷藉由策略創意及科技創新來開發新產品、新生產因素、新交易型態及新市場,因而掌握了市場商機。例如近年台灣科技產業為因應競爭優勢轉變、並開發新興市場的新消費族群,推出了優質的「低價筆記型電腦」(如華碩的EeePC)、數位相機、數位相框、及智慧型手機,持續引領全球風潮,即為最佳例證。

「優質而平價的產品與服務策略」也是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根據經建會近期公布的「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報告」也指出,隨著金磚四國及新鑽11國等新興經濟體興起,估計未來10年全球將新增22億的新興中產消費族群,市場商機約有6兆美元。由於這群人的消費特性,是追求優質而平價的生活型態。這也正是台灣企業的優勢所在,因此預估從現在起至2015年,台灣企業將可掌握的新興平價市場商機,包括ICT關鍵零組件、電腦、食品飲料、衣鞋、汽車零組件、手機、水電及替代能源等,累計金額可達1.5兆美元。



外商眼中的台灣優勢:人力素質、地理優勢、中小企業精神


「地理位置」與「人才」這兩大優勢,是全球前三大快遞業的美商優比速國際公司(UPS)當年相中台灣成立亞洲轉運中心;也是台灣成為「UPS全球三大國際轉運中心」的主因。台灣區總經理吳信翰指出,台灣位處亞洲的核心位置,在短短幾小時內,就可抵達亞洲七大城市。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台灣擁有轉運中心的絕佳條件、更是企業立足亞洲,放眼全球的最大優勢。

再加上台灣中小企業具有韌性與毅力,充滿彈性與活力,台灣的人力素質水準高,員工努力工作,服務態度佳,願意付出、也願意配合公司政策,而且極具彈性,能夠快速應變,也很容易溝通。而倉儲及物流管理技術,都具有良好水準,讓台灣在國際快遞及貨運市場扮演重要角色,更是跨國企業進入亞洲市場的跳板。

世界級的專業醫療器材製造商瑞健集團(SHL)也把企業的成功歸功於台灣員工。創辦人孫羅傑分析,台灣的員工素質高、管理投資企業的政策與制度上軌道、經貿環境成熟,都是讓瑞健多年來選擇根留台灣的主因。台灣擁有一流人才,員工專業能力強,製造方面更擁有國際級表現。尤其是科技業的零件供應鏈完善,大量生產下仍能品質控管得宜、有效掌握成本 ,研發迅速,更擁有堅強的工業基礎、豐富的工程技術,以及合適的生產環境,都符合外商對製造業的高標準要求。

全球最大的塑膠製程解決方案供應廠商綺城科技中華區總經理葉人魁也表示,「人才」是台灣優勢最重要的關鍵。三通之後,同文同種的中國大陸、香港,勢必會面臨同為競爭對手的壓力,台灣企業要思考的是,台灣跟香港的區別在哪裡?唯一能區隔的,就是文化的特殊性。因此,以屬於台灣自身文化來衍生的產業,才是最有競爭力的產業族群,台灣當利用自身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及優勢,找到自己獨特、屬於自己的定位。



繼續扮演亞太地區 研發創意與運籌營運中心


總統馬英九近日接見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時,讚許他十多年前提出的「亞太營運中心」是跨世紀的好棋!可惜後來卻因種種因素無法貫徹。馬總統仍希望要儘快回到正確軌道,運用台灣很好的地理位置,讓跨國公司再回來台灣。

未來亞太經濟一個重要分工模式是:八大工業已開發國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成員)與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三角關係。台灣未來將可成為連結中國大陸、東南亞與整個國際市場的關鍵角色。台灣企業不僅可成為亞太經濟體系之整合者,更可進一步提升為全球資源的整合者。若要做到全球資源的整合,就是要掌握本身的優勢,並要加以發揮。

《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提到,「面對世界被剷平的法則,就是把鏟子向自我的內在挖進去,千萬別想築牆!」也就是說,台灣應維持信心,強化本身的競爭力與保有競爭優勢,築牆不是目標,只是策略,爭取時間,暫時保有關鍵優勢,並善用台灣的機會。

在新的世紀、新的世界經濟中,台灣最有利的戰略位置,是扮演亞太地區的研發創新中心與運籌營運中心。研發創新中心,就是運用知識經濟的力量,強化台灣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創造更高附加價值,如此才能使全球化經營的產業根留台灣。運籌營運中心,就是運用台灣現有的產業基礎及優越的地理及戰略位置,塑造台灣成為企業全球佈局的中樞地位。

台灣有什麼條件足以成為一個研發中心與運籌營運中心?這半世紀以來,台灣在教育、人力資源的投資,加上40年的國際貿易經驗、管理經驗,以及這20年來台灣建立了扎實的高科技研發基礎;對外方面,數十年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培養出來的經貿能力,有系統的進行國際化的結構調整,在國際金融財務能力也大幅提升。這些基礎讓台灣具備成熟的運籌管理能力,並足以讓台灣發展成為區域乃至全球性運籌中心。

運籌管理是一種服務業,也是種知識產業,台灣要靠這種能力來結合國際上的資本、資源與市場。對此,往價值鏈兩端發展,從事創新、品牌、行銷,是台灣產業必須追求的 發展方向。企業界除了創新之外,往品牌、通路發展,將勢在必行。而創新也不應侷限在製程,應更強調產品、組織、策略、商業模式、通路上的創新,才能提升附加價值。對中小企業而言,資金、人才有限,透過共同品牌或異業結盟推展品牌,也是可行的作法之一。



從有限資源到無限資源 發揮知識經濟產業優勢


台灣正面對全球化與中國大陸崛起的雙重挑戰,必須因應產業外移、就業市場萎縮,以及被邊緣化的威脅,要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必須產業與政府一起來深耕台灣!

政府不僅要再造新的體制,推動企業及財政改革,也必須持續推動投資,擴大公共建設。一方面開創產業新的利基點,推動台灣成為區域性的研發創新與運籌營運服務中心;一方面擴展國際經貿空間,積極參與WTO與洽簽FTA。同時,台灣若想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出人頭地,也必須發展成為區域及全球的知識經濟中心,由政府、企業及大學、智庫、研究實驗室及科學園區等相關機構,通力合作、營造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環境,除了可吸引國外一流人才,也留得住台灣的優秀人才!

面對全面競爭市場,知識經濟產業日漸成為全球經濟的主導力量,未來台灣只要可掌握知識技術,持續創新,就能跨越經濟的疆界,充分運用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產資源,持續延伸台灣的經濟力量。這種從「有限資源」到「無限資源」的經濟觀念突破,將給予台灣經濟邁向嶄新境界的契機。只要能運用台灣企業的彈性、活力、衝勁與想像力,不斷積極創新、發揮勇往直前的企業家精神,將可持續創造屬於台灣的全球競爭優勢。

 
     
     
 
 
     
   
 
 
 
 
 
 
 
 
     

205期 •2008年7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