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UPS是來台設立轉運中心的第一家快遞業。台灣區總經理吳信翰表示,「地理位置 」與「人才」這兩大優勢,也是UPS當年相中台灣成立亞洲轉運中心的主因,更是台灣成為「UPS全球三大國際轉運中心」的優勢所在。

撰文/董珮真

 


談到全球化,縱橫全球各地的快遞業感受最深!「在全球化時代裡,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美商優比速國際公司(UPS)台灣區總經理吳信翰表示,正因為世界持續不斷的快速轉變,也使得企業必須持續不斷的創新與進步,才能跟得上趨勢的變化。UPS成立至今已屆滿101年,靠的正是不斷的改變與進步,並能提出適合時宜、符合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



全球前三大百年國際快遞集團 見證台灣經濟成長


快遞業是因應經濟成長與運送需求而生的產業。去年,才剛歡度百年生日的美商優比速國際公司,是全球前三大國際快遞集團之一。 ?

101年前,從美國西雅圖由四個年輕人以100美元創立的小公司,擴展到如今在全球擁有40萬名員工,260架貨運飛機、在200多國設有據點的全球化跨國集團。去年,UPS年運貨量已達350億美元,每天有1萬5,000件的貨品是由UPS來運送,UPS在全球貨運業的運貨量排名高居第一、在航空業的運貨量也排名第九。

UPS也是早在1995年就來台灣設立轉運中心的第一家快遞業。從最早僅有幾個人的辦公室,發展到如今已擁有上千名員工、上百部車隊,在全台灣布建22個據點,UPS來台灣發展十餘年的歷史,也見證了台灣近年來的經濟成長。UPS在桃園設立的國際轉運中心,已經與美國的路易斯維爾全球轉運中心、德國的科隆歐洲轉運中心,共同並列為「UPS全球三大國際轉運中心」,可見在台灣這個轉運中心的重要性。

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力道雖呈現趨緩,但根據UPS最新公佈的2008年第一季財報顯示,業績並未出現衰退,在亞太地區仍持續第五季呈現兩位數成長,未來仍看好亞太市場的成長動能。由於亞太地區的區域內貿易仍可維持成長力道,未來,UPS也看好台灣的國際快遞市場前景與發展。



在地深耕,自主管理 解決快速通關問題


1994年就加入UPS台灣分公司的吳信翰,不僅是UPS第一位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台灣區總經理,2005年10月就任時,也是最年輕的一位台灣區總座。他曾經親自迎接UPS專屬的環球貨運機隊直飛台灣,也曾經親身參與UPS經營台灣市場的這段歷程。回想當年,他不禁感嘆,這些年來國內的經濟環境與產業變化之大,為了落實外商跨國集團的在地深耕策略,UPS曾經面臨過不少挑戰。

「那時候,碰到最大的困境是通關!」當時廠商要出口,可能要將貨物擺在倉庫一天左右;進口更久,平均要花上兩、三天,造成相當大的時間成本。「我們做的是door-to-door的服務,因此如何將客戶的貨品,以最快速的方式,送到他們的客戶手中,成為當務之急!」

為此,UPS在1996年就與台灣政府的關務單位簽署備忘錄,是第一家簽訂快遞通關的公司;並在短短幾年之內,陸續在桃園國際機場建立了UPS的保稅倉庫,不僅可以提供快速通關服務,還可以自主管理。有了這些快速通關的運送服務,有助於台灣的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更可以提升服務品質,並實現商業履約 。而這段台灣海關現代化的改變歷程,後來更成為亞太地區其他關務機構以及企業的學習範例。

吳信翰也稱許,台灣通關環境的快速轉變,不只是因應廠商的實際需求,也來自於政府相關單位的努力支持。受惠於快速通關,企業可以節省不少後段的時間成本,還可以專注於前段製程的改善與創新,歐美等地的貨品約可在兩天左右送達。以筆記型電腦等OEM及ODM廠商為例,最快甚至可以做到「當天出口、下午提貨」的目標。



地理位置與人才,是台灣兩大優勢


「這證明了台灣本身就走在世界的前端!」吳信翰指出,台灣四面環海,自古以來就必須走出去,向外發展,而台灣優越的地理條件,更是企業立足亞洲,放眼全球的最大優勢,而台灣中、小企業具有韌性與毅力,充滿彈性與活力,也持續不斷的尋求改進之道。

吳信翰認為,「地理」與「人才」這兩大優勢,是UPS當年相中台灣成立亞洲轉運中心,也是台灣成為「UPS全球三大國際轉運中心」的優勢所在。台灣位處亞洲的正中央核心位置,在兩、三小時之內,就可抵達亞洲七大城市,加上開放天空的政策,使台灣擁有轉運中心的絕佳條件。

而台灣的人力素質水準高,也讓曾經走訪及工作過二十餘國的吳信翰讚不絕口。台灣的員工努力工作,服務態度佳,願意付出、也願意配合公司政策,而且極具彈性,能夠快速應變,也很容易溝通。再加上土地、倉儲以及物流管理技術,台灣都具有良好的水準,讓台灣在國際快遞以及貨運市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是跨國企業進入亞洲市場的跳板。



台灣中小企業樂觀進取的精神 與台灣競爭力不謀而合


為了及早掌握客戶的需求,與客戶一起成長,UPS每年一度的「亞洲商業監察」,總會訪問亞洲12個國家、每國100位,總共1,200位企業主,不僅反映企業主的心聲,也反映出產業的變化。吳信翰分析,台灣的中小企業主,在這份調查當中,總是反映出持續性的「樂觀進取」精神,這也跟台灣的競爭力不謀而合。

「台灣的中小企業很清楚知道本身的核心價值!」他指出,台灣的競爭力其實有很大比例是來自於高達九成以上的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很瞭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之處,也瞭解自己面臨的競爭何在。

以今年剛出爐的「2008年亞洲商業監察」來說,面臨全球化市場的競爭,台灣的中小企業已經提升了「對供應鏈的重視程度」,他們瞭解本身真正的核心價值,更瞭解慎選合作夥伴的重要性。唯有當合作夥伴皆能發揮其核心價值時,自然便能提升供應鏈的效率,盡可能減少存量、降低成本,發揮「1加1大於2」的效果。

該報告也指出,未來10年台灣中小企業的業務成長動力將來自於進軍更高附加價值的市場與服務(66%),擴大在中國的商業機會(65%),擴展海外新興市場(64%),創造國際知名消費品牌(43%)等,然而,缺乏政府支持仍是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障礙,人工成本與創新理念也是影響競爭力的主因。



整合型供應鏈服務 打群體戰因應市場競爭


2003年,UPS曾提出全新的企業願景,希望以「整合商業同步化」,提供「一次購足」的整合型供應鏈服務。吳信翰以UPS為例指出,「企業也必須跟著客戶一起成長才行!」當時提出的願景雖然較為前瞻,但唯有不斷的進步,甚至要超越目前的需求,提前想到未來的需求,才能與時俱進,永續經營。

UPS每年投資10億美元在改善科技方面,希望能提高電子化流程的效率,而且,UPS內部還設有「工業工程部」,就是希望對運送過程的每個環節,如何精準的運作,才能發揮最大的成本效益等做一改善,這種種努力,都是想要提供客戶最佳的整合性解決方案。

「面對全球市場,未來不再是單打獨鬥,要打的是群體戰!」吳信翰認為,「你不只需要航空母艦,可能還需要驅逐艦、運送艦等,才能發揮最大戰力。」未來的經營管理只會更趨複雜化,企業一定要專注於本身的核心價值,創造更好的服務品質,持續不斷的改變與創新,才能在全球化市場中,以差異化來求取生存之道。

吳信翰建議,台灣未來應該以更積極開放的態度,來迎接不可避免的全球化,包括自由貿易島、或是自由貿易港區、甚至是參與區域性的共同市場等,都是可以研擬的發展方向;唯有擁有更好的投資環境,才能讓企業沒有後顧之憂,專注於核心事業的創新。而且他認為,「台灣未來一定要從製造業往服務業發展,以創造企業更高的價值!



兩岸的合作是借力使力 不見得會彼長我消


對於外界關注UPS即將在今年第三季正式啟用在上海的國際轉運中心,吳信翰倒是認為,「兩岸的轉運中心可以同步成長,不見得會是消長(彼長我消)!」由於在上海設置的國際轉運中心,主要考量是佈局整個大中國市場,希望提供「到位」的服務;這與台灣現有的桃園國際轉運中心,無論在地位或在功能上均有差異,兩處的角色並沒有衝突,也沒有排擠效果。


展望未來,「兩岸的合作不見得是競爭,可以是借力使力!」在他眼中,「唯有善用中國大陸來擴大本身的規模,才能創造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而廠商也必須早日明白這一道理,才能掌握未來的兩岸開放契機,並在全球佈局當中,佔有一席之地。

 
     
     
 
 
     
   
 
 
 
 
 
 
 
 
     

205期 •2008年7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