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球景氣起伏震盪,但台灣反創下5.72%的最高經濟成長率,全年的進、出口金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儘管進、出口金額連續第六年創新高,然而反映在300大貿易商的總體業績上,表現持續疲軟,個別貿易商受不同產業景氣循環因素影響日益明顯。綜觀去年300大貿易商的總體和個別表現,可以發現300大貿易商的營運,比想像的要來得艱困,並且也面對了許多現實環境的衝擊。

撰文/劉任(中華徵信所總編輯)

 


2007年全球景氣起伏震盪,受到原物料上漲未歇,尤其第三季美國次級房貸的負面效應席捲而來,全球經濟出現反轉,所幸在新興國家強勁的經濟帶領,尤其是中國大陸高達11.9%的經濟成長率,穩住全球3.9%的經濟成長率;但台灣反而創下2001年以來5.72%的最高經濟成長率,並且超越韓國5%的經濟成長。主要原因是依賴前三季的強勁出口,以及政府對內需投資的帶動,持續以外熱內溫的方式,創下佳績。以全年的進出口來看,出口金額達到2,466.77億美元,進口金額2,192.52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就出口因素來看,出口強勁固然是由於外銷訂單持續暢旺,不過也不能忽略中國大陸的因素。2007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20.48%,達到624.17億美元(如合併對香港出口的379.8億美元,則出口金額更高達1,003.97億美元),並且創下了歷來對中國大陸344.02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這也是去年全球主要國家經濟向下修正,但台灣經濟成長率得以攀升到5.72%新高的重要因素。不過,台幣的升值,也使得出口匯損增加。

由進口因素來看,台幣升值原本對進口有利,惟原物料的上漲,特別是購買原油的成本上升,抵銷了此一有利因素。其次,台灣傳統上(進口大於出口)的入超國主要以日本、德國及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因素)為主,不過2000年以來,韓國的進口幾乎都是出口至韓國的一倍,足見台灣對韓國進口的倚賴日深。
儘管進、出口金額連續第六年創下新高,然而反映在300大貿易商的總體業績上,表現持續疲軟,個別貿易商受不同產業景氣循環因素影響更加明顯,在營運表現上南轅北轍,但這也將形成貿易業的常態。以下就300大貿易商總體表現和個別表現作一簡析。



◎ 營收總額呈負成長 中小型貿易商成長速度放慢


首先,就總體表現來看,去年300大貿易商營收總額僅7,991.24億元,較2006年營收總額8,127.41億元,呈現了1.68%的負成長;這也是繼2001年和2002年以來,300大貿易商第三度的營收總額出現衰退,這固然與部份貿易商業態轉型有關(如台灣東芝電子、夏普光電及台灣瑞薩均轉列名電子零組件批售業),但過去七年中,300大貿易商居然有三年呈現營收總額衰退,很現實的反映出貿易商營運上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值得關切的莫過於製造業大量投資於中國大陸,且形成完整供應鏈,是否因而越來越多採當地採購,而減少對台灣本地的採購,值得思考。
由取決點來看,300大貿易商的取決點自2000年創下4.27億元的取決點後,就未能再創新高,直到2005年取決點才回升到4.05億元,但2006年又下滑到3.34億元,去年更進一步下降到2.80億元,甚至低於2002年的3.06億元。不僅如此,第100大貿易商和第200大貿易商的取決點,也分別由2005年的12.71億元及6.20億元,下降到11.50億元、5.30億元。如從2005年300大貿易商中營收達10億元以上的家數達123家,但去年只有112家來看,約等同回到2003年的水準,顯示10億元以下的貿易商成長速度放緩,或可解讀為中、小型貿易商目前所處的困境。



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 成本居高不下,獲利難好轉


再就300大貿易商的平均營收成長率8.56%來看,雖較2006年的6.92%為強,但也是2001年以來的次低。就營收成長家數的178家而言,則較2006年的165家略高,至於營收衰退的家數107家,也較2006年微增2家。 就300大貿易商的獲利表現看,平均稅前純益率為3.10%,較2006年的4.76%又明顯變差,與2005年的3.09%相近,顯示原物料上漲,固然使營收成長,但並無法反映在獲利上。由於原物料價格仍呈上升趨勢,未來貿易商的成本若居高不下,獲利將難以好轉。整體而言,300大貿易商的總體表現與台灣整體經濟表現呈現出少見的背離走勢,這或許也突顯出台灣貿易商的經營型態,也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刻,未來必須能提供客戶更完整的服務,尤其是整合客戶需求,提供客戶一次購足(多樣少量)的需求,才是長遠生存之道。

另一方面,去年仍有不少個別貿易商在營收成長力道和獲利能力表現突出,以下我們可從不同財務指標,找出成功的貿易商標竿企業。



提升內部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加速國際化腳步


綜觀去年300大貿易商的總體和個別表現,可以發現300大貿易商的營運,比想像中的要來得艱困,並且面對了許多現實環境的衝擊。由於國內勞力密集產業外移,產業型態快速轉變;尤其新興國家快速崛起,在部分產業取得一定優勢,加上通路商及零售商的大型化及國際化,造成國內貿易上、下游的供需結構丕變,貿易商須藉由三角貿易,找尋海外低廉貨源,以填補部份國內產業失去的價格優勢。 其次,大型貿易商藉其國際化的優勢,具有全球運籌及採購能力,對國內貿易商造成威脅,一方面加速貿易商轉型,另一方面小型貿易商更面臨被淘汰的挑戰。貿易商想要突圍,惟有加速國際化腳步,提升內部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才能在全球的貿易環境中競爭。



營收淨額前20大貿易商


2007年300大貿易商營收淨額前20名有6家新進榜企業,其中4家貿易商為首度進入前20大貿易商;而營收淨額前20大貿易商中,外資貿易商的母集團全數都在中國大陸投資,本土貿易商中,只有商真和燁宏沒有西進登陸,顯示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是我國貿易商極重要的戰場。



■台灣東芝國際採購 連續七年穩坐冠軍寶座


2007年300大貿易商營收淨額前20名的排名中(表一),台灣東芝國際採購以營收淨額2,253.30億元七連霸300大貿易商龍頭,依然最矚目。日本東芝集團一直視台灣為主要的代工夥伴,即使近年台灣電子業多數外移至中國大陸生產,但東芝集團採購依然集中在台灣,不但委託台灣廠商代工電子產品更加多樣化,且採購金額也逐年增加。2002年該公司首度參與300大貿易商排名,營收淨額僅約319.33億元,但六年後,其營收已超過2,250億元,這段期間營收成長605%之多,不難看出東芝集團在台採購的實力和對台的友好關係。預期推動兩岸貨運直航,將對台灣東芝國際採購穩定在台灣進行採購有所幫助。

台灣新力國際則以營收大幅成長82.41%,創下營收淨額733.71億元的新高,超越松下產業科技,成為第2大貿易商。該公司也是對台採購成長快速的日商代表之一,新力去年對台採購電視面板大幅增加,又在台中設立面板的全球物流中心,以友達、奇美電的電視面板為採購重心,今年新力對台採購預期仍會有所成長。除了對電子產品的採購,台灣新力國際對台灣工具機發展十分看好,於去年12月設立「MS台中技術中心」,即希望與台灣工具機業者建立合作關係,未來對台灣工具機的採購數量也可望明顯增長。

松下產業科技因去年營收略為衰退2.29%,營收淨額為647.78億元,排名退居第3名。儘管松下產業科技連續二年出現2%上下的小幅衰退,不過整體松下集團在台發展具有良好基礎,仍是我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至於同樣為日商的建台豐,排名雖然由第7名上升到第4名,惟因中國大陸需求趨緩,去年營收163.41億元,其實呈現微幅衰退0.44%。該公司在台運作多年,市場商譽佳,雖然受到中國大陸需求趨緩影響,但因有豐田體系做後盾,業務來源無虞,可望繼續持穩發展。



◎ 台灣三井物產排名第六 營收呈爆發性成長


排名由第6名上升到第5名的本土第一大貿易商特力,雖然營收也呈9.22%的衰退,營收淨額僅151.53億元,不過由於特力已致力轉型,除維持除維持家庭用品大宗出口貿易業務,同時朝向零售通路商及製造商發展,因此,只看母公司營收難免失真,如以合併營收來看,特力去年合併營收總額高達365.68億元,反而較2006年成長7.38%。從合併營收也可看出,貿易業占其合併營收不到41%,正是轉型的結果。貿易業營收雖然呈現衰退,但貿易業的稅後純益達5.77億元,則較2006年的4.25億元成長了35.8%,顯示極可能是成本控制得宜,以致獲利上升。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三井物產,去年營收出現爆發性成長,營收成長率高達42.84%,以營收淨額143.58億元,由2006年的第41名,直奔第6大貿易商,這也是該公司首度擠進前10大貿易商之列。
該公司在台灣總共有九個部門,營運範圍廣泛,從食料、衣物到重工業無一不包。這幾年又以化學品(有機化學和合成樹脂)、電子材料和鋼鐵這三部分的獲利最佳。尤其是台灣液晶面板業發展快速,而包含友達光電、奇美光電、中華映管、瀚宇彩晶在內的台灣主要面板廠都是台灣三井物產的客戶,也是促成台灣三井物產快速成長的主因。除一般進出口貿易外,該公司亦提供技術支援,積極協助國內外企業尋找所需原料、機器設備等貨源,同時在企業購置新機器或原料時,給予貸款或融資協助,故而在台灣貿易界具有不可輕忽的地位。

至於第7大至第10大貿易商依次為元禎企業、台灣拜耳、寶成工業(貿易部門)及佳美貿易。其中隸屬奇美集團的佳美貿易,去年營收成長32.27%,創下85.99億元營收新猷,也首度入榜前10大貿易商。該公司產品屬多樣性且應用層面廣,加上自2003年以來在塑化原料需求及價格看漲下,近年營收持續成長,2005年營收55.28億元,2006年營收已達新台幣65.01億元,去年在塑化原料價格持續飆漲下,業績持續成長,成本費用控制得宜,稅前純益由1.74億元攀上3.39億元,獲利成長將近一倍。



◎ 前10大貿易商 日資占6名之多


前10大貿易商中有6家為外資貿易商,其中不但日資占有6家,且包辦前4名,足見日資貿易商在台灣的重要性,且對台灣貿易業有卓著貢獻。由於台灣在電子資訊產品相關製造在全球具舉足輕重地位,也成為跨國企業IPO的重要採購據點,諸多外資企業在台設立專業的IPO公司,也期盼政府對國際性IPO予以稅率優惠,以促進跨國企業不因產業西進而減少對台的下單採購。 去年貿易商第11名至第20名,以燁宏企業、美商奇異國際及台灣萊雅首度進入我國前二十大貿易商最值得關注。其中台灣萊雅為首次參與排名,即名列前20大貿易商,更令人矚目。該公司成立於1990年,成立初期屬一中法合資企業,原名為台灣保麗(股) (TAIWAN PARFUMS & BEAUTE CO., LTD.)。1998年該公司更改英文名稱為「L'OREAL TAIWAN CO., LTD.」,並成為法國L'OREAL集團百分之百持股的公司,至2004年1月則更改中文名稱為台灣萊雅(股)。

目前該公司主要從事香水、化妝品、美容保養品進口買賣,其所經營的品牌有百貨公司專櫃的蘭蔻、植村秀、契爾氏、碧兒泉;開架通路的巴黎萊雅、MAYBELLINE、卡尼爾,專業美髮沙龍的卡詩、L'OREAL PROFESSIONNEL、REDKEN、MATRIX;專業醫學美容通路的VICHY、LA ROCHE POSAY等。目前於台灣擁有13個專業的化妝品牌,遍佈全台灣市場四大通路,使其業績逐年成長。擁有穩定供應商及完整的行銷通路,則是其發展最大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營收淨額前20大貿易商,不僅外資貿易商其母集團全數都有中國大陸投資事業外,本土貿易中也只有商真和燁宏沒有西進登陸。顯示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市場,也是我國貿易商極為重要的戰場。



◎ 企業經營績效綜合指標前10大貿易商


2007年經營績效綜合指標最佳10大貿易商,面孔幾乎全面翻新,僅有中貿國際繼續蟬聯入榜,足見當今貿易環境變遷的快速。最佳10大貿易商由台灣新力國際領軍,其中包括了4家外資貿易商,顯示外資貿易商在台的獲利能力和經營成效,已和國內貿易商漸平起平坐,對本土貿易商是個警惕。



■ 台灣新力國際 賺錢及體質兼具的績優外資


2007年經營績效綜合指標最佳的10大貿易商(表二)中,台灣新力國際以綜合得分86.08分摘下最佳貿易商的王座,該公司去年不僅營收成長率高達82.41%,創下營收新高,稅後純益的16.64億元,也高居300大貿易之首,甚至淨值報酬率也高達60.33%,可說是兼具賺錢以及經營體質的績優外資企業。 最佳貿易商第2名是以貿易通路型態經營的上市公司東貿國際。去年東貿國際營收雖只成長5.88%,但稅後純益卻高達12.10億元,純益率約53.01%更無人能及,資產報酬率和淨值報酬率也都在30%以上。不過其財務績效突出,也與去年處分轉投資的佳特健康事業51%股權有關。

以其營收結構分析,仍以血液透析系列(洗腎)之設備及耗材占整體營收的49.70%,藥品則占14.50%,其他業務比重則較為分散,多元化經營是該公司政策,但血液透析系列仍是維持成長的重心。此外,加強國際化佈局也是該公司成長的重要策略。包括透過子公司曜亞國際股份轉投資香港大華科技發展,從事有關醫療儀器、美容保健產品的零售批發。由於生醫產業重要性越來越高,且東貿的通路經營出色,未來可發展的空間不小。 最佳貿易商第3名為中鋼集團旗下的中貿國際,該公司已連續三年入榜最佳10大貿易商,可說是貿易商中的長期績優生。中貿本來就是中鋼、中鋁外銷及半成品進口之唯一窗口;在集團國際化、多角化發展策略中,中貿更已成為擔負集團通路事業主軸之角色。尤其目前中貿在日本、香港、新加坡、上海都有投資事業,逐漸形成中鋼集團下的次集團架構,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 外資貿易商4家入榜 表現優異


最佳貿易商第4名,為正隆集團旗下的山發國際。其主要業務為各種菸酒之經銷代理買賣業務、各種機器設備工具儀器進出口及租賃,近幾年成長快速。去年純益率11.97%、淨值報酬率58.14%、資產報酬率18.54%,在在顯示該公司傲人的獲利能力。第5名則為香港商道達邇潤滑油,係由全球知名之法國石油化學集團Total(原名TotalFianEle)透過香港海外公司,來台設立的台灣分公司,以船舶用油(引擎油、潤滑油等)為主要業務。 自2000年成立迄今,業務拓展平順成長, 2005年雖在成本無法反映給客戶及營業費用無法有效降低,造成當年度出現小幅虧損;但2006年起在油品價格相對可轉嫁客戶,加上國內航運市場景氣轉佳,相對油品需求遞增,使其恢復成長,去年營收達新台幣6.36億元,較2006年同期成長38.77%。11.41%的純益率表現已經不錯,淨值報酬率和資產報酬率更高達100.32%和43.64%,充分展現其投資之價值。

至於最佳貿易商第6名至第10名,依次為車美仕(車輛配件、用品之買賣)、元良實業(石油樹脂、樹脂液、樹脂油、溶劑等進出口買賣)、佳美貿易、山善股份(車床、鑽孔、攻牙中心機、塑膠射出成型機、連軸器、滾珠螺桿、夾頭進口)及香港商誼家貿易。其中和泰集團旗下的車美仕,2006年也曾入榜最佳貿易商第7名。 元良實業是首度進入最佳10大貿易商,並且是由製造商轉型的貿易商。該公司原專營石油樹脂、粗製二甲苯溶劑產銷業務,係由石油烴化提煉,營運所需之原料油主要係由國營事業「台灣中油」供應,而觸媒、催化劑等添加劑物料係自美國、印度、日本、德國等國進口,產品供應國內橡膠廠、塗料廠使用。

但該公司股東群於2000年間併購生產樹脂油、樹脂液、奈丸之「泓達化工(股)AROCHEM CORPORATION」,兩工廠之產品重疊性高,幾經評估,股東決議將兩工廠進行整併,遂於2004年10月31日(分割基準日)將燕巢廠轉型從事貿易業。 該公司從製造業轉型為貿易業以來,經營持穩,去年營收及獲利雙雙創下新高,顯示其轉型成功。最佳10大貿易商中,外資貿易商就占有4家,顯示外資貿易商在台的獲利能力和經營成效已和國內的貿易商漸漸平起平坐,對本土貿易商來說是個警惕。



◎ 營收成長率前10大貿易商


2007年營收成長率前10大貿易商,平均分佈在15億元以上的大型貿易商和6億元以下的中小型貿易商,顯示貿易商成長的動能並不只是大型貿易商,中小型貿易商若能找到正確的市場,一樣具有爆發力。



■經營回穩 台灣國際三星物產稱王


2007年300大貿易商營收成長率前10大排名(表三),由韓商台灣國際三星物產以營收成長率144.10%稱王。 該公司前身為韓商三星物產(股)台北分公司SAMSUNG CO., LTD. TAIPEI BRANCH,隨著在台灣的業務量持續擴大,於1999年改組變更為現名。其主要業務為進口電子材料等產品銷售給台灣的廠商及以三角貿易方式出口至中國市場,客戶如台塑集團、錸德科技(股)等知名企業,另有在中國的台商客戶,除替韓國SAMSUNG集團在台灣採購相關產品,同時也代表韓國SAMSUNG集團在台灣處理產品代理、投資、技術合作等業務。

台灣國際三星物產自2004年參與排名以來,其營運高峰是在2005年創下17.53億元的營收,但2006年的營收則大幅衰退到6.48億元,去年回穩經營之後,營收回升到15.81億元,可以看出該公司在台經營的企圖心。 其實,近年來韓國不但是我國的主要競爭國,且一直是我國的貿易逆差國,韓資企業在台大力行銷,光芒其實已不遜於日商,對於韓資貿易商的在台發展值得留心。



◎ 全弘國際實業 展現業績爆發力


第2名則為全弘國際實業,營收成長率也高達128.57%。該公司係從事牛肉、羊肉等冷凍肉品之進口買賣業務,2004年營收僅1.3億元,2006年則已經躍升至7億元,去年更是一口氣衝上16億元,展現出業績爆發力。 其高速成長一方面來自於國內市場的需求擴大,另一方面則得力於陸續佈建的行銷通路奏效,使其進口肉品不但可透過國內各地大、中盤商,以及量販店等通路銷售,並可直接行銷於一般肉品加工業者。有鑑於市場競爭者眾,為保持其競爭優勢,公司計劃持續加強行銷通路的開發。營收成長率第3名的博多實業,為台灣中油的產品出口廠商,主銷中國大陸和越南。受惠於油價調漲,去年營收成長86.69%。

營收成長率第4名及第5名則分別為台灣新力國際、國內租賃龍頭中租迪和旗下的中租貿易。中租貿易在母公司的支持下業績向來穩定,去年則在中租迪和以仲利控股子公司於新加坡上市,實力因而大增,也帶動了中租貿易的成長。 至於營收成長率第6名至第10名依次為,大中新記貿易、大同亞瑟頓、山善、麗茂及台灣雙日。其營收成長率也都在68%以上。



◎ 稅前純益前10大貿易商


稅前純益前10大貿易商中除了羅昇企業和嘉新國際為營收排名100名以外的貿易商,其他均為營收50名內的大型貿易商,印證大型貿易商較有創造利潤的本錢。



■ 台灣新力國際 續居榜首


去年300大貿易商賺錢最多(稅前純益最高)的前10名(表四),有8家由去年入榜的貿易商蟬聯,並由台灣新力國際以稅前純益16.82億元續居榜首;第2名的東貿國際(2006年第8名)稅前純益也達13.28億元。 第3名至第5名分別為特力股份(5.84億元)、中貿國際(5.09億元)、嘉新國際(3.96億元)。這三家貿易商均為2006年的入榜貿易商。

稅前純益第6名至第10名,依次為台灣三井物產、建台豐、佳美貿易、元禎企業及羅昇企業。 稅前純益10大貿易商,除了羅昇企業和嘉新國際為營收排名100名以外的貿易商外,其他家貿易商均為營收50名內的大型貿易商,印證大型貿易商較有創造利潤的本錢。不過例外的是,嘉新國際的稅前純益高達3.96億元,稅前純益甚至超過營收淨額3.85億元,主要是認列了大筆轉投資收益。

此外,稅前純益前10大貿易商雖然前4名的稅前純益都較2006年的前4名為高,不過2006年第10名的貿易商稅前純益為3.76億元,而2007年第10名的貿易商稅前純益只有2.64億元,顯示稅前純益10大貿易商的稅前純益取決點其實是下降的。



◎ 稅前純益率前10大貿易商


去年獲利率(稅前純益率)前10大貿易商中,有5家為新進榜企業,顯示這些貿易商能把握景氣增強獲利能力;另有5家為蟬聯入榜的企業,則顯示這些貿易商具有穩定的獲利能力,景氣轉佳時更能提升獲利能力。



■嘉新國際三連霸 稅前純益率超過100


去年獲利率(稅前純益率)前10大貿易商中(表五),嘉新國際以102.64%的稅前純益率連續三年稱霸,且近二年其稅前純益率都超過100%,主要是在業務調整之後,雖然仍維持固定的貿易業務,但已有逐漸向控股公司轉型的趨勢,也因此每年可認列的投資收益往往超過貿易本業,因而創造高獲利率。 排名第2名的東貿國際,也是連續三年入榜的貿易商,同時去年因本業獲利佳,以及處分轉投資事業,故而創下58.18%的稅前純益率新高。

山善營運一度在2005年滑落到谷底,隨後逐漸回升,去年營收大幅成長,並同步帶動獲利率提升,也創下54.44%的稅前純益率新高,首度進入稅前純益前10大貿易商。第4名的羅昇企業稅前純益率為29.34%,也是連續三年入榜的長期獲利率資優生。第5名的金儀股份去年營收雖小幅衰退1.13%,但反而創下28.23%的高稅前純益率,顯示其對成本控制的能力。 至於稅前純益率第6名至第10名的貿易商依次為台灣漢高、勤友企業、香港商道達邇潤滑油、奇郁國際及欣蘭企業。其中欣蘭企業已連續三年入榜,奇郁國際為連續二年入榜;台灣漢高、勤友企業、香港商道達邇潤滑油均為首度進榜。

總體而言,這10大貿易商的稅前純益率雖然都達14%以上,大致維持2006年的水準(14.56%);同時前3名稅前純益率都超過50%,也強於2006年的2家。其中嘉新國際、東貿國際及羅昇企業同時入榜稅前純益前10大貿易商,顯示為賺錢最多、又最會賺錢的企業特質。 不過,稅前純益率10大貿易商中,也有3家貿易商的稅前純益率其實較2006年衰退。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第2名的東貿國際和第10名的欣蘭企業為營收排名前100名的大型貿易商外,其他高獲利率貿易商都是營收排名120以外的中小型貿易商。綜合這些因素來看,貿易商在大環境景氣趨好時,成本控制仍是一大挑戰。



◎ 每一員工銷貨額& 每一員工純益額前10大貿易商


雖然去年10大貿易商的平均員工銷貨額由2006年的7.42億元上升到8.5億元,但取決門檻則從2.23億元下降到2.11億元,總體來看,員工銷貨效率仍趨於下滑。



■ 台灣東芝國際採購 連續7年排名第1


衡量員工對公司經營貢獻度的高低,主要可從每一員工銷貨額(平均每位員工為公司做了多少生意)以及每一員工純益額(平均每位員工為公司賺了多少利潤,又稱「生產力指標」,係以稅前純益計算)等兩項財務指標來評估。
2007年300大貿易業僱用員工人數為21,329人,較2006年的僱用員工人數20,894人微幅成長2.08%,不過也沒回升到2005年22,849人的水準。顯示大型貿易商對用人政策略為放鬆,但考量晉用員工人數增加,也會增加公司薪資和後勤支出,因此用人策略有鬆中帶緊的味道。
去年前300大貿易業每一員工銷貨額前十名(表六),仍由台灣東芝國際採購以平均每位員工銷貨額52.40億元,連續第7年排名第1,並且每一員工銷貨額又較2006年46.16億元成長13.52%,在其員工人數略增的情況下,每一員工銷貨額仍然提升,顯示出該公司員工的確業務效率高。

8家蟬聯入榜 顯見員工業務能力高人一等 此外,在每一員工銷貨額10大貿易商中只有第2名的兆興紡織和第10名的凱立企業為新進榜貿易商,其他8家均為蟬聯入榜貿易商,顯示其員工具有高效率的業務能力。不過如與2006年相比較,雖然每一員銷貨額10大貿易商的平均員工銷貨額由2006年的7.42億元上升到8.5億元,但其取決門檻又從2.23億元下降到2.11億元,總體來看,員工銷貨效率仍趨於下滑。

而在每一員工純益額前10大貿易商(表七)方面,不僅取決門檻小幅下降,且僅有排名第3名的凱立企業和排名第4名的長江化學,能夠同時入榜每一員工銷貨額前10大的貿易商,與2006年有5家貿易商能同時入榜,也有明顯落差,顯示能為公司創造營業額的貿易商,並不一定能為公司賺取最多利益,以往這兩項指標都入榜的貿易商其連動性極高,在去年則有脫鉤的現象,這點仍值得在未來密切觀察。

 
     
     
 
 
     
   
 
 
 
 
 
 
 
 
     

206期 •2008年8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