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大豆等油籽的價格持續飆漲,全球穀物價格就在屢創新高的情況下,使得糧食短缺問題浮上檯面。因應大宗穀物的價格上漲問題,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相關因應措施;為了因應此次大宗穀物價格的上漲,目前台灣也採行機動調降關稅、降低大宗物資進口時的推廣貿易服務費、檢驗費、檢疫費等規費,以及降低營業稅、釋出存糧與開發替代原料等措施。

撰文/李冠熹

 


由於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暖化、乾旱、沙漠化,生質能作物排擠穀物生產,全球正爆發前所未有的糧荒!小麥、玉米等穀物,以及大豆等油籽價格,從2005年初以來已上漲二、三倍,原油與銅等工業商品也同步翻漲。



◎ 從需求面與供應面 探討價格波動原因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企劃室研究員陳玉玲表示,影響大宗穀物價格的波動,歸究原因很多,可從需求面與供給面進行探討。就需求面而言,由於大部分開發中國家邁向都市化,使得原有農耕面積持續縮減,尤其是中國大陸和印度,兩國約增加5億的中產階級,由於經濟快速發展,國民所得提高導致人民對糧食需求增加,尤其肉類和飼料作物的需求大增,土地利用之用途因此改變,間接減少人類活動所需的穀類供應量。 中國大陸的快速崛起,對大宗穀物的需求也快速增加,例如大豆,中國大陸在1996年以前,並不需要進口大豆,2001年中國大陸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程度已達70%。至於在玉米部分,中國大陸也是一直供過於求,但自去年開始,已經開始出現需求大於供給的現象。至於在小麥部分,目前中國大陸仍處於國內自給自足的情況,但是期末庫存的部分,也有日趨減少的趨勢。

從供應面的角度來看,由於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造成收穫不穩定,澳洲和歐洲地區的穀物因乾旱而歉收,美國中西部更在2008年6月發生自1993年以來最嚴重的水災,使得玉米、大豆嚴重損失而無以估計,更使得大宗穀物的高價趨勢雪上加霜。 美國農業部日前預估,由於受到濕冷天氣的影響,今年美國玉米的單位產量為每公頃1,643.6公斤,比1990年至2007年的平均值少了163公斤;預估2008年美國玉米產量為3.2億公噸,比2007年產量減少10%。 而美國的洪水與暴雨,預期同樣對大豆產量造成衝擊,加上稍早公布的一項大豆6月份供需報告顯示,2007/08年度美國大豆庫存為1.25億英斗,較5月的1.45億英斗,減少2,000萬英斗;同時,預計2008年和2009年度美國大豆庫存為1.75億英斗,較5月預估的1.85億英斗,減少1,000萬英斗。



◎ 國際原油上漲與美國發展生質能源衝擊穀物價格


除了供需方面的因素外,國際原油上漲,導致越洋運費的上揚,進口貿易商的成本增加,這也是大宗穀物進口國原料上漲的間接原因。陳玉玲分析國際原油供需趨勢,未來在需求面逐漸攀升的情況下,國際能源署也預估至2050年國際原油的需求將上升70%。 另外,原油需求增加和產油國家的政治不安定性,造成油價大幅上漲、美元對主要農業輸入國貨幣的貶值;另外,許多產玉米的國家,其政府政策也是造成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許多國家禁止玉米出口或是提高出口稅,例如,中國大陸的玉米出口關稅為25%。

由於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美國為減少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從政策面鼓勵生產與使用生質燃料。新制定的能源法給予生產替代能源之業者提供稅賦減免與貸款優惠條件,也因此鼓勵燃料酒精產業的發展。布希總統在2007年1月也支持汽車業生產可使用彈性燃料(flex-fuel)的汽車,亦即可使用純粹汽油或內含乙醇的混合汽油,聯邦政府打算在10年內將汽油消耗量降低一成。生質能源的開發,目前仍以玉米提煉乙醇為主,使得美國對玉米的需求大幅增加。 同時,美國在2007年底通過法案,希望在2008年美國生質能源的使用量能從54億加崙提高至90億加崙,並在2020年達到360億加崙的規模。

儘管美國政府宣稱生化燃料對食品價格的衝擊不到3%,但是許多報告陸續顯示,生化燃料是造成全球食品價格上漲75%的最大元凶。依據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估計,美國現有116座玉米乙醇提煉廠,建造中的有80座,擴建中的有11座,還有200座在計畫建造之列,這些乙醇廠預估在 2008年9月都可以投入生產。美國專家警告,提煉乙醇的玉米使用量快速增加,可能使得玉米短缺並導致家畜、家禽的飼料供應不足。如果再考慮全球氣候暖化現象,玉米供給短缺問題將更為嚴重。 另美國相關業者曾分析過,只要國際原油價格在每桶55美元以上,用玉米提煉燃料酒精就符合經濟原則。在原油不斷開採的情形下,地下石油蘊藏量只會減少不會增加,因此石油出口國家組織(OPEC)不可能大量增產,國際原油價格勢必維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因此,在未來高油價的走勢下,玉米、大豆也將是高價格的趨勢。

不過,美國也提出反駁,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美國玉米1988年平圴收穫面積約為4,000多近5,000公頃(5mt/ha),至2008年已幾近9,500公頃(9.5mt/ha),美國農業部跟兩家預測公司也預估,未來幾年,美國玉米單位面積生產量將以每年3%的成長率持續上升,種植面積及單位面積生產量都將持續上升,美國宣稱,發展生質能源並不影響玉米在飼料原料的出口量及價格。



◎ 國際熱錢炒作能源議題 ?大宗穀物漲勢難抑


諸多因素湊在一起致使各種物資量價失控,飆升到史無前例的天價。除了上述因素外,全球化使得金融市場蓬勃發展,投資組合的多樣性使得金融商品的選擇增加,同時也降低風險,由於全球經濟、利率水準處在相對低點,以及石油價格位居高水位,使得國際剩餘資金快速增加。 在國際剩餘資金充裕的驅動下,大量的資金進入市場投資,尤其是進入農產品相關的期貨市場,資金的大量流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貨市場的價格,從而影響農民、商人及農產品加工的決策,而投機動機的投資,加大現貨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對於農產品的供需狀況亦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國際原油價格衝破每桶一百美元心理關卡,未來漲勢如何無人能解,但國際熱錢炒傳統油源也炒生質能源,迫使玉米價格陡升,連帶使得大豆和小麥也被熱錢拱上天價。 美國政府希望未來用美國所生產三分之一的玉米提煉乙醇,玉米價格數十年來平穩無奇,最近這一年翻了數番。玉米價格被炒高了,小麥和大豆也沒閒著,國際熱錢也流向這兩大類物資,使得原本還有與玉米相互替代性的空間遭到壓縮。

熱錢炒作的因素,讓國際大宗穀物的價格無法預知其上漲幅度及最高點,讓大宗穀物價格的上漲幅度及趨勢更加詭譎難測。



◎ 全球大宗穀物產銷現況


陳玉玲表示,綜觀全球玉米、小麥、大豆及稻米產銷狀況,全球這四類的耕作面積其實是不斷的增加,從1994/95年度的5.6億公頃提升為2008/09年度的6.3億公頃,產量也是持續提升,至2008/09年度四類穀物總產量將達到21億公噸。至於消費量,則與生產量相同,生產與消費幾乎達到平衡。 2007/08年全球糧食供需價格將因生產及運銷的能源等成本增加、氣候狀況多變化、人口增加等因素影響而呈現高檔震盪,其中包括:加拿大、澳洲、中國等國受到乾旱侵襲,美國、歐 美洲等有水災為害,以及部分國家或地區變更產銷政策(例如歐盟27國放寬小麥生產限制,並取消休耕規定)等因素影響,在2007/08年全球氣候能夠正常發展為假設前提下。行政院農委會針對小米、玉米、大豆與稻米的產銷狀況,整理分析如下:

(一)小麥

小麥的生產有增加的趨勢,2007/08年全球小麥產量可望增產至6.6億公噸左右,消費量為6.5億公噸;主要生產區域為歐盟,占全球產量約為20%,其次是中國大陸、印度。期末庫存率雖然與2006/07年類似(維持在15.8%的低水準,為近30年之最低紀錄),但不致於繼續惡化。

(二)玉米

近幾年美國等玉米主要生產國將玉米移做生質能源、歐盟及中國因乾旱致使單位面積產量減少、世界玉米消費呈增加趨勢等因素影響,導致2006/07年世界庫存量創新低(約10%),為2007年國際玉米價格高漲主因。

展望2007/08年因美國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且移供生質能源使用的玉米量減少、歐盟鼓勵增產、世界玉米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預估2008年全球玉米產量可達7.8億公噸。在供給需求方面,預期消費量將大於生產量,美國雖是玉米最大生產國,但也是最大消費國(約三成左右),其次為中國。庫存方面,則有逐漸減少的現象,加上6月美國中西部的大水災,期末庫存將會更低。

(三)大豆

大豆主要出口國為美國、巴西及阿根廷,約占全球產量近八成。進口國則以中國及歐盟為大宗。2007/08年大豆因主要出口國的美國種植面積與2006/07年差不多,但單位面積產量可能減產、世界最大進口國的中國需求仍呈增加傾向、巴西及阿根廷等大豆出口國的期末庫存趨減等因素影響,2007/08年的世界大豆價格可能維持在高檔震盪。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2008年大豆的產量約為2.4億公噸。

(四)稻米

世界各國所生產的稻米大多數以自給自足為主要目的,所以國際稻米的交易量值比小麥、玉米及大豆等少。由於全球氣候失常愈來愈嚴重,對於部分地區而言,將因災情之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例如澳洲2001年稻米產量達164萬公噸,有120萬公噸的稻米可供外銷,為世界第三大的稻米外銷國;惟因連續4年乾旱,致使2007年的產量降為16.6萬公噸,無法滿足澳洲每年40萬公噸的需求而淪為稻米進口國),致使2007/08年國際稻米價格可能呈高檔震盪趨勢。



◎ 因應穀物價格上升? 各國提出多項因應措施


在美國大豆、玉米等穀物產量與庫存等都可能出現短缺的情況下,陳玉玲指出,在全球穀物庫存不斷降低的情形下,預期未來全球穀物的價格將持續上漲。截至6月,國際小麥、大豆、玉米相對於年初分別上漲58.60%、113.18%和68.97%。世界銀行表示,2009年至2010年間,全球糧食價格可能因產量提高而出現小幅下降,但總體上看糧價高檔的局面會持續到2015年左右。據預測,2008年下半年全球糧價上升幅度可能在10%以上。 為了因應大宗穀物的上漲,各國政府紛紛採取相關措施,增加進口。例如:印度免除小麥麵粉36%的進口稅;印尼免除小麥與大豆的進口稅;秘魯免除小麥與玉米的進口稅;土耳其降低進口稅,小麥從130%降到8%,大麥從100%降到免稅。布吉納法索暫停四種糧食作物的進口稅。根據世界銀行4月9日的報告,至少24國家減免進口稅或增值稅。

為了因應此次大宗穀物價格的上漲,目前政府部門已採行的措施包括機動調降關稅、降低大宗物資進口時的推廣貿易服務費、檢驗費、檢疫費等規費,以及降低營業稅與釋出存糧與開發替代原料等。在調降進口關稅方面,財政部在2007年8月6日及2008年2月6日兩次機動調降小麥、小麥粉、玉米及大豆粉等貨品的關稅稅率,其調降幅度為50%,並在2008年4月,將包括小麥、小麥粉(麵粉)、大豆、玉米、玉米粉等,機動調降為零關稅。另外,行政院也在2008年3月,宣布將小麥、大麥、玉米及大豆等的營業稅降為零。 由於進口玉米是我國重要畜禽產業的重要飼料原料,農委會在徵詢業者意見後,已會商經濟部以專案的方式開放大陸玉米短期進口,共已公告五次專案,最近一次開放期間為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另外,在調降規費方面,經濟部公告自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進口玉米、大豆、小麥與大麥等4項大宗物資免收推廣貿易服務費。並自2月份起,進口檢驗費費率由千分之1.五調降至千分之0.5。並協商農委會自1月開始,檢疫費的費率由千分之1調降至0.5。

此外,由於國際油價上漲,致使大宗物資運輸成本增加,國內企業反應靈活,早已運用貨櫃取代合船運輸,經濟部也設立單一窗口,受理大宗物資業者申請所需貨櫃船運問題,並轉請交通部協調,以協助增加貨櫃船運。 在融資方面,由於國內大宗物資主要仰賴進口,近來國際大宗物資價格持續高漲,造成國內廠商採購成本增加。因此經濟部透過「中小企業保證基金」,針對中小企業購買原物料擴大提供「購料週轉融資保證」,每家廠商由原新台幣1,000萬元上限,提高至1,500萬元。針對大豆、玉米、小麥等大宗物資進口業者須增加融資額度的業者,也將採個案方式協助,請中央銀行協調銀行公會協助業者擴大融資額度。在供需失衡以及國際熱錢炒作的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國際大宗穀物的價格在短期內雖然難以回穩,但期能在各國相繼提出因應措施的同時,能帶來些許的幫助。

 
     
     
 
 
     
   
 
 
 
 
 
 
 
 
     

206期 •2008年8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