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知道捷安特單車是台灣精品,卻不知道生產捷安特單車的巨大機械,是全世界營收規模最大的自行車廠;很多人知道巨大老董劉金標完成單車環台的壯舉,卻不知道他曾經歷嚴重虧損,幾乎要關門歇業的難關。如今,巨大機械的品牌揚名國際,靠的就是「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的經營理念,成為世界之最!

撰文/莊致遠

 

國內的自行車市場在沈寂多年之後,在最近的一年多來,突然暴紅竄起。單車環島、訂車後要等上幾個月才能取車等話題,也成為同事或朋友討論的話題,不知不覺,騎單車在台灣幾乎要從全民話題升級為全民運動了。



◎ 老董劉金標環台壯舉,踩出單車炫風


在這強大的市場需求注入下,許多自行車廠商都面臨供不應求、被消費者追著要貨的窘境,部分熱門車種甚至要排上3至4個月才能出貨,成為另一項台灣奇蹟。探究原因,除了高漲的油價促成更多人加入騎單車的行列外,巨大機械老董劉金標去年以73歲高齡完成自行車環島的壯舉,功不可沒。
根據自行車業界的觀察發現,繼劉金標單車環島的腳步之後,現在平均每月都有近300位的國人加入騎自行車進行環島旅行;若逢寒暑假,因學生族群加入更達高峰。這股風氣使得台灣各家自行車業者生意大好,即使是每輛2、3萬元以上的高檔自行車,也賣得嚇嚇叫。

以巨大自創的品牌「捷安特」自行車為例,去年內銷量首度推升到23萬輛,營收達15.5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6成,讓該公司樂觀估計,今年內銷營業額應有機會再成長3成,挑戰歷史新高。

而在這股全台瘋單車熱潮的激盪下,交通部觀光局已鎖定要與巨大捷安特合作,計畫以「單車環島旅遊」來吸引歐美觀光客,觀光局將利用捷安特在全台廣建的自行車休息站,以及所提供的優質租車和維修服務,打造觀光級、國際水準的環島自行車旅遊,做為台灣觀光行銷的一環。

除了觀光局,不少異業廠商,包括通信業的中華電信、3C業的全虹、旅遊業的雄獅、出版業的天下雜誌等,也都爭相要與捷安特合作,推出自家商品結合自行車贈送、購買或租借的優惠促銷方案,全力搶搭這波自行車熱潮,使得巨大生產的自行車瞬時發光發熱,成為帶領其他相關產業鏈走出次貸、全球通膨等經濟風暴的希望所寄。



◎ 營收世界之最,品牌價值逾資本額3倍


很多國內民眾可能還不知道,巨大機械歷經30餘年的發展,目前已躍升為全世界營收規模最大自行車廠,巨大機械在兩岸及歐洲,共建置了5座自行車生產基地,年產自行車逾600萬輛,當中有超過7成都是以自有品牌「GIANT」行銷,使得全世界各大城市交通要道,甚至鄉間小徑,都可看到「GIANT」自行車的蹤跡,這使得國際知名品牌鑑價公司Interbarnd不敢輕忽其影響力,連續2年將「GIANT」列入台灣前十大國際品牌榜單內,甚至品牌價值估計高達80億元台幣的水準,是巨大機械資本額的3倍之多。

提及捷安特的品牌力,今天「GIANT」得以穿透全世界各個角落,成功絕非來自一朝一夕。巨大總經理羅祥安強調,近20年來巨大每年都以營收規模的4至5%做為品牌推廣費用,這些數以億元計的費用,持續透過贊助國際車隊選手的運動行銷方式,讓捷安特的全球知名度愈來愈高,搭配經常領先業界的產品創新研發設計,及優良的製造品質,讓捷安特發展成為台灣島內少數能名揚國際的知名品牌,在台灣、大陸、澳洲、日本、加拿大等地,都是當地最大自行車進口品牌;另在歐洲與美國等地,也都擠入前三大品牌內。

羅祥安認為,「做好品牌的秘訣無他,說穿了,就是要時時為客戶著想,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而捷安特想賣給消費者的絕不是單純的1輛自行車而已,而是要與消費者分享騎車的喜樂,創造更健康的地球和更美好的生活!」

在這樣的深度品牌經營思維下,巨大機械近3年來開始摒棄以往跟隨大眾市場潮流「求穩」的經營格局,廣耕青少年、粉領族、銀髮族與環島旅遊客等新利基市場,為這些族群分別開發專用車種,可看出巨大機械已認真要朝「全球最佳全方位創新自行車提供者」(Global Total Cycling Solution Provider)的角色轉型,讓該公司未來營收與獲利空間也變得無限寬廣!



◎ 響應節能減碳,推動全民騎單車風氣


而面對全球正發燒的節能減碳議題,巨大董事長劉金標也呼籲國內企業在追求獲利的極大化時必須兼顧,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巨大將全力參與今年底台北市政府在信義計畫區試辦的公共自行車租借服務系統競標,以本身對自行車產業的熟悉與了解,善盡一己的企業責任。

劉金標表示,台北市政府有意仿照巴黎市政府,添購500輛自行車在信義計畫區內選10個租借點試辦公共自行車租借服務,來做為民眾搭乘捷運後接駁的交通工具,雖然參與該項計畫不見得能夠賺錢,但如能長期配合政府推廣,對協助台灣減輕對進口油源的依賴及減碳大有幫助,且符合巨大一貫倡導台灣民眾加入騎乘自行車行列的企業文化,因而會全力以赴。

尤其,做為民眾接駁使用的公共自行車,長期放置在戶外,必須相當堅固耐用,經得起日曬雨淋,且在車款設計上須與一般民眾騎乘的自行車有所區隔,才不會被竊走,而這正是巨大過去長期浸淫在自行車產業擁有的研發與製造強項所在,有自信可比別人做得好。

另外,公共自行車加入運作後,後續的租借與維修工作也必須做好,才能持續運轉下去。而巨大10餘年來與台北縣、市政府在各河濱公園推動自行車租賃服務,已操作得相當嫻熟,可導入該經驗,讓該項公共自行車租借試辦計畫得以一舉成功。



30年愈挫愈勇,開發自有品牌突圍


回顧巨大今天的成功,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劉金標30餘年前剛創業時,曾因產品規格不符標準,外銷時被退貨,造成公司連續虧損4年、幾乎要關門歇業的窘境;而1986年時,巨大更面臨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占該公司7成5訂單量的美國SCHWINN大客戶,竟以台灣生產成本過高為由,毫無預警下將訂單抽至大陸生產,讓巨大營運差點無以為繼。

但突如其來的橫逆並沒有擊倒劉金標,反而促使他認真思考如何轉型因應。1987年,巨大成立「捷安特美國子公司」,開始以「GIANT」的自有品牌行銷全球,隨後靠著領先業界的創新設計及優異的組裝品質與售後服務,在歐、美、亞、澳等市場一路攻城掠地,最後登上全球最大自行車集團的寶座,驗證了「山不轉路轉」、「危機就是轉機」的企業經營真諦。

赴中國大陸投資,則是劉金標生命中的另一項大賭注。大陸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後,大部分的外資研判大陸官方可能會放棄經濟改革開放路線,再度走向保守封閉的路線,因而紛紛放棄或減少在中國的投資,但是劉金標卻逆向操作,1993年時選擇在距離上海40多公里的昆山技術開發區,創設捷安特中國公司,在江蘇省政府主動給予三免二減半稅賦優惠,以及租金相對便宜的土地,並特別允許巨大生產的自行車可50%內銷下,為巨大捷安特日後發展成為全大陸第一大自行車品牌,奠下了有利的基礎。

接著,巨大又與上海鳳凰自行車廠合資成立上海巨鳳公司,從事童車的生產與外銷;2004年,基於搶攻西部大市場需要,巨大於四川省設立捷安特成都公司;而在垂直整合方面,巨大於1997年設立泉新金屬製品,2000年再設立捷安特昆山輕合金公司,投入鋁擠型製品的生產,除可確保捷安特中國子公司的零組件能穩定取得無虞外,也因產品毛利率高,為巨大母公司挹注了可觀的業外收益。



「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的經營理念


回顧台灣的自行車產業,曾面臨大陸業者的盲目擴產與低價流血競爭,經營上進退失據,每年外銷量由鼎盛期的1,000萬輛,一路滑落至500萬輛不到,導致過去辛苦贏得的「自行車輸出王國」寶座,岌岌不保。

所幸在劉金標登高一呼下,號召國內20餘家優質自行車廠商與另一家成車廠美利達合組成「A- TEAM」,為業者引進日本豐田式的生產管理系統,全員投入零組件的升級工作,終能將台灣自行車重新推向高階領域之林,再度贏得了國際買主的注目,化解了自行車產業面臨崩解的危機。

面對自行車產業未來的挑戰,劉金標認為,台灣業者一定要跳脫長期為人代工作嫁的迷思,因為中國已是全球最大製造中心了,要拚量一定拚不過對方,不妨多想想自己的優勢、擅用策略、精耕市場及如何引導市場流行,提升自我的價值,這樣才能與大陸業者區隔,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劉金標的觀念中,台灣自行車業者因價格拚不過大陸廠商,面臨生存危機欲尋求轉型,並非就是轉到機車、汽車等其他行業,而應退回原點重新思考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更有創意、更精緻或生產更有效率,來提升其附加價值,就如同做包子的人不一定要開餐廳,只要能夠把包子做得好、有其特色,還是一樣可以闖出名號,例如深受日本人歡迎的鼎泰豐,就是最有名的案例。

「沒有奮力騎上峰頂,怎能看到橫現在眼前的壯闊山川美景?」過去,劉金標在面對困境時,總會把「吃苦」當做「吃補」,不怕橫逆,愈挫愈勇,且一路堅持他「不做第一,只做唯一」的經營信念,持續在產品上研發、創新,要做到讓消費者感動的目標,終能登高山如履平地,把公司營運一步步推上金字塔頂峰,成為全球自行車業界的經營標竿。

 
     
     
 
    
   
 
 
 
 
 
 
 
 
     

208期 •2008年10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