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風光落幕了,然而此刻,後奧運時代的中國經濟表現,才是考驗的開始,也是全球關注的焦點。究竟京奧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前景如何?而2年後緊接著登場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又能為中國帶來哪些經濟效益?

撰文/林小令

 

奧運開幕後的第一個週五夜晚,從南鑼鼓巷走出來,在北京市中心,二環之內的平安大街,跟朋友一路走著,竟然招不到計程車。

不是生意太好,而是街上根本就沒有幾輛車。



◎ 北京歡迎您?奧運商機不如預期


北京奧運期間,在嚴密監控的安檢考量之下,很多外國朋友簽證到期了,就不給續簽,要他們離開,9月以後再重簽;而很多三星級的飯店,本來預估著奧運期間可以大賺一筆,但後來訂房率其實不若想像中的高,很多外國客人老早訂了房,卻因為中國方面不給簽證,根本進不來,所以花了大筆經費修整的房間根本沒人住。朋友說,這哪是「北京歡迎您」,根本就是「北京歡送您」。

北京城的氣氛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萬人空巷,台灣朋友臨時決定要來看棒球加油,3天前訂房都還有空位,對照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的那晚,滿城人都擠到街上,紅色的五星旗飄揚的記憶,似乎光看奧運期間的氣氛,與當時的樂觀預測對照起來,似乎有點落差。



◎ 後奧運經濟表現 各界預測看法分歧


7年多來,在奧運經濟的帶動下,北京在人文、生態、生活環境等各方面都有巨大的變化。奧運會之後,北京是否會出現奧運場館閒置浪費及投資無法回收的現象,中國經濟是否受到影響,這都是各界關注的焦點,甚至,外資對於「後奧運時代」的中國經濟表現,甚至出現兩極的看法。

有人堅信,中國經濟仍將持續平穩發展,也有人認為,奧運會將是中國經濟從加速轉向減速的轉捩點,還有人擔心,很多投資者對奧運行情期望較高,一旦這種預期被現實打破,就會造成投資者信心喪失,進而出現股市的劇烈震盪,以及房地產投資的下滑。

所以,到底後奧運時代,北京,或是中國未來的發展如何?奧運到底只是砸大錢營造繁榮的虛無表象,還是代表中國經濟時代真正來臨的里程碑?



◎ 奧運相關產業逐漸降溫


從2005年的7月起,大陸開始啟動匯率結構的改造,到2008年的7月底為止,3年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從8.28兌換1美元,上揚到6.86兌換1美元。同時間,大陸的外匯存底,從8,189億美元,大幅增加到1.8兆美元。過去3年的匯率結構改變,並沒有讓外匯存底減少,反而因為熱錢流入等因素,讓大陸外匯存底成為天文數字。未來,大陸不僅會放鬆外匯流出,甚至對於外匯流入、存放在大陸,也會有管制措施,以抒解壓力。

所以看後奧運經濟,得從重點產業觀察。在奧運的賽事基本結束後,北京的房價(不管是高檔的五星級酒店或是一般的民間小旅館)也恢復常態,由3、4倍的價格回到原來的水準。但早在房價回歸前,一些奧運概念股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回落。

看產業,先看風向球股市表現。所謂的「奧運概念股」怎麼定義?

從奧運會申辦成功的那天起,這場全球運動盛會便跟旅遊畫下了等號,從歷屆奧運的經驗來看,旅遊業一向是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而奧運會又等於是每個主辦城市的活廣告,所以談到奧運概念股,首要的便是考量旅遊相關產業,如首旅與中青旅等,另外如房地產業、娛樂業、餐飲業等,也都是與奧運概念相關的重點產業,他們的表現也反映在股市行情。



旅遊產業後續仍具潛力


奧運會期間普通遊客減少,並非沒有先例,事實上從洛杉磯、漢城、巴塞隆納到亞特蘭大,歷屆奧運會都因為大興土木、飯店激增,使得賽事期間旅館入住率呈現下降趨勢,洛杉磯奧運會入住率最高,達75%,但巴塞隆納奧運會,當地旅館入住率只有65%,究其主因,比賽期間旅行費用提高、訂房不易等因素可能會讓很多遊客望之卻步,這種狀況在韓國2002年的世界盃與2004年的雅典奧運都出現過。

不過假如從更長的時間觀察,市場似乎更重視一時的盈虧,計算旅遊收入,除了奧運期間,還要計算奧運會前後期的表現。2000年雪梨奧運時,澳洲旅遊局就預測,從1994到2004年,國際遊客會增加132萬人,當地的遊客也會增加17.4萬人,這10年新增加的旅遊生意,會幫澳洲賺進30億澳幣的外匯。

因此,從這個角度再思考,以北京為主的旅遊,就是另外一種比較值得關注的奧運概念股了。以經營景點旅遊為主的「北京旅遊」,幾年前股價還不到人民幣3塊,雖然經歷了奧運概念股退潮後的大跌,卻異軍突起,股價達到人民幣16塊,長期投資者此時獲利就頗為可觀。以長期來看,在北京郊區重要風景區門頭溝區擁有重要經營權的「北京旅遊」,是北京市旅遊股中表現最好的,畢竟遊客可以自由選擇旅館,相對來說,選擇旅遊景點時的變化並不是太多。



飯店旅館業長期依然樂觀


而其中奧運會期間可順理成章哄抬的飯店房價,更是重要的超額利益來源。

面對奧運這一商機,酒店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知名酒店紛紛進駐和擴張,洲際、喜達屋、萬豪、雅高、最佳西方等22家國際飯店治理集團的33個品牌已進入北京。中國境內經濟型酒店也展開多元化的角逐,據統計,目前北京的經濟型酒店(房價約在120至250元人民幣之間)已達150家,高檔酒店和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改變了北京現有的旅館業格局。

如果不看奧運期間的短線,北京無法避免奧運會17天後房價的大回落,但考慮配合旅遊業的長線發展,北京旅館業的內需推動,長遠來看依然樂觀。

通常奧運會過後,旅館業會出現短暫的供需失衡現象,旅館數、房間數跟入住率都開始下滑,旅館行業進入調整期,但通常都只需要一年的調整,入住率在奧運會後的第二年便開始回升。之後隨著飯店的價格下降,遊客人數會逐漸恢復,奧運的宣傳效益會吸引更多的遊客。以長期來看,現在正是趁低投資北京/中國後奧運概念的時機。



房地產業不至於泡沫化


其他可能泡沫化的奧運相關產業,還有房地產業。從2001年開始,主要是北京,周邊衛星城市也都受惠於奧運概念,房價持續上漲,但是從去年年底開始,房價開始進入到一個低迷的階段,尤其在2005年至2007年的成長太快,絕大部分是奧運因素的作用,所以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北京的房地產價格已經進入了調整期,可能還要經過一段時間,一般預估,明年春節之後大致能塵埃落定。

北京房地產價格最近幾年上漲過度,已經完全透支了未來的成長潛力,房地產價格的暴漲甚至已經影響到了民生的建設,而房地產市場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過多的資金聚集在房地產領域,不利於資金流向高科技與新興行業,減少了企業研發的動力,因此中國官方也開始協助回歸理性的房地產市場,試圖調整惡化扭曲的市場機制。

目前中國的房價已經嚴重超出居民購買力,如鳥巢附近的豪宅,一戶動輒都在新台幣上億的價位,因此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理應出現房地產價格的下降;但雖然房價有一定的下探空間,但是有其限度,主要是因北京籌辦奧運,大幅度提升了北京城市基礎設施水準,也帶動了地價的提升,因此房地產市場不至於泡沫化,可望漸次恢復正軌。



未來投資熱點 服務業成長可觀


2001年的時候,北京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到了2007年的時候,就已經到了7,000多美元,有一個預測,到2008年結束的時候,北京的人均GDP即將超過8,000美元,這樣的發展雖然多少跟奧運帶來大量的基礎建設等有關,但更大的帶動力量,則是這10年方興未艾的中國熱。

因此看後奧運時代,北京或是中國經濟會不會下滑,這裡面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有沒有新的投資熱點,能夠取代在奧運期間的一些投資。

其中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服務業,以北京來說,整個服務業產值的成長幅度是相當快的,2007年時,北京的服務業產值成長率從2001年的61.3%,成長到今年上半年73.7%,在7年中增長了十幾個百分點,加上餐廳等服務業,以及消費及娛樂場所大量增加,所以服務業也是未來中國的重要發展方向,其中短期內尤以餐飲與娛樂業最為重要,就連奧運相關場館,都將應用於發展成文教體育中心,帶動的服務就業需求,並不會讓奧運帶來的服務潮,隨著奧運閉幕而落幕。



整體成長趨緩 仍維持正向發展


除了與奧運相關的個別產業,在後奧運時期,觀察中國未來經濟大勢,有四點值得注意:

一、產業轉移

內地東、中、西部地區存在明顯的土地和勞務等成本差距,比較三大商品價格的差距反倒不顯著,有沿江、沿路朝內陸轉移的可能性。一國之內如此,一省之內也如此,這樣可以在國際出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保持中國製造產品的競爭力。

二、服務業的移入

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CEPA的實施,服務業在GDP的比重只有更為重要。如發展較成熟地區實現產業轉移,隨之帶動的便是服務業人力的補充,才能相對保持這些地區的經濟成長,例如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就會率先提高服務業的比重。

三、持續減貧

貧富差距,是中國很嚴重的問題,中國要在世界經濟放緩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就要擴大內需,同時達到減貧的目的。當擴大內需時,即增強消費實力與創造消費機會,同時也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尤其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就可能間接推動經濟發展。

四、物價上漲

中國的經濟發展將不可避免帶動工資、地價等上漲,只要漲幅溫和,其實並不可怕。近期消費物價指數上揚過快,主要是糧食、石油、礦產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中國糧食基本自足,糧價穩步上揚;石油、礦產雖有增長需要,但隨著美歐經濟放緩,美元回升,價格可能回順。

整體而言,隨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以及雷曼兄弟、AIG等四大投資銀行相繼出現危機,使得西方經濟光芒逐漸消褪,對比出口依賴性相對不強,但內需市場夠龐大的中國,所謂的後奧運時期,中國雖然整體成長將不如之前7年那麼快速,也有貧富不均等隱憂,但整體仍是正向發展的前景。等到今年第四季,奧運相關產業的起伏個別反映之後,中國整體經濟的全貌將會更清晰,預料可維持10%的年成長。



2010年上海世博會 下一個可乘之機


而放眼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則是觀察後奧運時代中國經濟的另一重要指標。預估上海世博會目前建設面積達到5.28平方公里,資金總預算為人民幣286億元,並衍生出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之外的其他配套項目,投資金額達人民幣2,000多億元(京奧投入約3,000億人民幣)。
這筆錢絕對不是白花的,目前已有22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確認將參加上海世博會。相關測算顯示,在世博會籌辦和舉辦期間,每年將拉動上海經濟增長5%左右;預估上海2010年世博會的參觀者將超過7,000萬人次,有望創下世博會歷史的最高紀錄。

這個紀錄,除了可實現60億元的門票銷售收入,還將形成巨大的「旅遊消費鏈」。據世界旅遊組織估算,旅遊產業的直接收入每增長人民幣1元,服務業與娛樂等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加人民幣4.3元,周邊產業的經濟效益等於是旅遊產業本身的4.3倍。

除了直接、間接收益外,世博會為上海帶來的,是整合周邊城市的後續效益,尤其上海與北京不同,周邊可輻射至長江三角洲的一、二級城市,結合起來,經濟帶比北京更為寬廣。歷史上也不乏類似經驗,例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之後,形成了關西經濟帶,其後10年發展迅速,促進了日本整體經濟的增長;艾菲爾鐵塔則是1889年世博會送給巴黎的「搖錢樹」,讓法國觀光產業至今受益無窮。

回頭來看上海,占有長江入海口之地利,2010年世博會必將產生顯著的周邊聯動效應,輻射華東,甚至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這方面的價值將難以估算。據大陸國家統計局預測,屆時來自外省市的參觀者中,有37%除參觀世博會外,還打算在周邊地區順道旅遊。
例如,浙江杭州市與江蘇揚州市都與上海世博局簽訂合作協議,整合兩地旅遊資源,共同開發市場,預計籌備世博會期間,世博經濟每年可帶動長江三角洲地區投資成長約為30%,而在舉辦當年,對長江三角洲地區投資的帶動將超過50%。

由此觀之,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為中國帶來的商機,將是繼2008年京奧之後,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

 
     
     
 
    
   
 
 
 
 
 
 
 
 
     

208期 •2008年10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