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年餘後,9月中旬進一步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台灣在此波金融風暴中也受到影響。高度仰賴出口表現的台灣,受到全球需求衰退的衝擊,已連續2個月呈現「負成長」;根據中華徵信所調查百大企業集團2008年上半年獲利,比2007年衰退了21.56%,衰退集團家數更高達69%。台灣必須正視經濟趨緩的事實,不管是政府相關部門或是民間企業,都必須拿出方法與對策,正視百年來僅見的金融危機。


撰文/董珮真

 

這是百年來僅見的金融危機!」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前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如此形容。有專家認為,這場由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金融海嘯是日本90年代的翻版,或將重演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但也有學者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判斷,當時位處災難中心的韓國與泰國沒幾年就恢復經濟活力,這次金融海嘯總有退潮的一天。

無論如何,未來幾年的經濟衰退,似乎已經不可避免,大家都得勒緊褲帶,準備過苦日子!兩年多前準確預估這波金融風暴的經濟學者羅比尼(Nouriel Roubini)預言,這次全球經濟衰退將會是U型的漫長衰退,最壞情況甚至可能出現長達10年的成長停滯!



◎ 又快又急的金融海嘯冰風暴


這波金融海嘯來得又快又急,掀起的冰風暴更是橫掃全球!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年餘後,今年第三季末進一步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從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雷曼兄弟宣佈破產、美林被迫委身美國銀行、到美國國際集團 (AIG)尋求融資、花旗銀行大裁員、美國三大車廠面臨關廠倒閉危機等,連續利空不僅讓道瓊工業指數連番重挫,頻創新低,跌幅更曾創下指數成立112年來最大跌幅,成為70年代迄今最慘的「熊市」。

美國各大投資銀行及保險集團紛紛垮台,風暴也蔓延至歐洲,連冰島也瀕臨破產。亞洲各國也無一倖免,韓國率先吹起警報。台灣也難逃波及,台股加權指數自520以來接連跌破9,000點到4,000點等多道關卡,續創新低。從9,520的高點下跌至11月21日的低點3,962,跌幅竟高達58%,台股市值蒸發超過新台幣12.6兆元,直逼台灣一年的國民生產毛額(GNP)13兆元。

一連串的金融地雷擴大蔓延,引發全球市場動盪不安,景氣也日漸惡化蕭條;更挑起美國財政部、聯準會及各國央行最敏感的神經,紛紛緊急啟動各種貨幣與財政應變政策。從美國一擲7,000億美元,到中國祭出4兆人民幣救市;從西方8強(G8)高峰會,到20國(G20)首腦協商,全球已掀起一場「經濟保衛戰」!



◎ 全球經濟景氣進入寒冬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IMF)在內的國際機構,近日皆下修各國經濟成長率,IMF繼10月初將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4.1%下修至3.9%,近日再度下修至3.7%,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則由3%下修至2.2%,預估美、歐、日、法、英等主要已開發經濟體,明年經濟將陷入全面的「負成長」;而台灣、香港、南韓等亞洲新興工業經濟體,明年經濟成長率則由3.2%下修至2.1%,為二次大戰後首次出現最嚴重的經濟收縮。

IMF預估台灣明年經濟成長僅2.5%,不但低於亞洲四小龍中的南韓、香港及新加坡,也低於全球平均3%。惠譽信評最不看好台灣,甚至預估台灣明年經濟將出現「負成長」。事實上,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最新統計,今年第3季就已經出現92年第三季以來首度的負成長(-1.02%),預測到明年第一季止,台灣將出現連續三季的負成長。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僅1.87%,明年為2.12%。

全球經濟至少要等到明年年底才可能復甦,IMF認為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的動力,百分之百來自新興經濟體,其中最大動能即是中國大陸。目前僅剩中國大陸及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仍保持8%至6%的強勁成長。然而,新興經濟體也將面臨國外需求轉弱、及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的威脅。

世界銀行也預估,全球貿易總額明年可能出現1982年以來首見的縮減。由於國際市場需求明顯下降,加上信用市場的急凍,已經逐漸衝擊到全球貿易。過去1年間,全球貿易總額每年動輒都有5%至10%成長率,明年卻可能縮減2%。其實,經濟領先指標之一的「波羅的海乾貨指數」(BDI)於10月底已跌破1,000點整數大關,為6年來首見,累計今年以來跌幅已高達9成,顯見全球經濟景氣確實已進入寒冬!



◎ 需求衰退,出口呈現負成長


台灣高度仰賴的出口表現,受到全球需求衰退之衝擊,已連續兩個月呈現「負成長」。9月至10月的傳統旺季間,因電子電機產品、塑化原料及汽柴油煉製品需求大幅減少,已經連續兩個月出現6年多來的首次負成長。10月出口大幅衰退8.3%,比9月衰退1.6%更嚴重,其中對中國大陸出口更大幅衰退19.9%,從過去的二位數成長率,逆轉為負成長近2成,創下7年來最大負成長。

外銷訂單是景氣重要領先指標之一,近期前三大外銷訂單接單地區的衰退幅度也相當大,已顯示出口受到衝擊,而出超金額也衰退,未來幾季經濟恐難樂觀。在出口市場結構上,對大陸及香港的依賴度,也由近二年的4成掉到35.9%。對美國出口也減少3.3億美元,衰退11.4%;對歐洲衰退5.1%,對東協六國衰退5.7%。

由於台灣的外銷主要是靠歐美國家的內需,美國的房貸出問題,銀行收回房屋,原貸款人無屋可住,生活一定立刻陷入困境,根本無法消費,導致通路銷貨速度變慢,庫存增加,相對供給會緩慢,市場的供需都會減少,包括耶誕節的購物潮也不可能亮麗,台灣廠商的業績數字自然也不會好看。經建會也預估,各類產業訂單恐怕要到明年第3季才有機會復甦。



◎ 百大企業獲利衰退,失業率飆高


台灣是地球村的一員,自然會受到此波金融海嘯的衝擊,企業營運也會受到影響。根據中華徵信所的統計,百大企業集團今年上半年獲利比去年衰退了21.56%,百大集團中,獲利衰退的集團家數高達69%。而且下半年旺季不旺,預估衰退企業集團家數與幅度將比上半年更高。衰退集團中又以9大金控集團獲利損失嚴重。

不可否認的是,台灣必須正視明年經濟趨緩的事實。若依照過去亞洲金融風暴經驗,此次可能要到2009年,甚至2010年,台灣經濟才會觸底。目前包含批發、零售、製造(含工業及科技業)及金融,幾乎不分業別,都面臨不景氣的營運壓力;已經有某些廠商要求員工不支薪休假,週休可達3天以上,就是希望透過節流,度過目前訂單銳減的低迷景氣。

今年以來台灣失業率逐月飆高,9月失業率已增至4.27%,前9月失業率已快破4%,對照亞洲四小龍今年失業率,已屬偏高。花旗環球證券也認為,失業率攀升,這無異於宣告台灣就業市場已正式進入「景氣向下循環」(down-cycle)。

兩家知名人力銀行都預估,農曆過年前將發生一波大裁員潮,包含金融業、觀光產業(含餐飲)及電子業等。失業族群將跨及科技與金融等白領階級,幾乎所有行業都難逃裁員潮襲擊。失業激增後恐將進一步減緩民間消費,再間接影響民間投資,對於已經不振的內需又是一大打擊。

而台灣的內需市場與歐美國家不盡相同,金融海嘯對台灣的最大衝擊在於股市,520以來的台股跌幅更高達近6成,有些企業向來以股票質押來取得營運資金,如今股市跌得相當重,股票價值大打折扣,若銀行要抽銀根,企業必須再去變賣財產,才能補齊抵押品價值,股市跌得越深企業受傷越重。
景氣低迷,需要紓困的企業也越來越多。據財經單位統計,截至11月中旬,累計已有560家企業,向財政部及經濟部設置的窗口,諮詢企業紓困相關事宜,其中有54家企業與退票有關,而希望進行債權債務協調的企業更高達506家之多,金額方面也累計達308億元。



◎ 提振內需,發放「消費券」


國內景氣自5月起就步步滑落,民間消費力持續下滑,相關產業情況也不佳,第3季零售業銷售年增率為負4.2%,顯示國內消費有急凍趨勢。據相關調查指出,有6成6受訪企業9月以來生意平均較去年同期下滑2成以上;大家普遍都感受到消費縮水、訂單減少、需求降低。加上金融海嘯後,全民資產大縮水,萬事達卡國際組織最新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台灣民眾,正計畫未來一年要勒緊褲帶過日子,減少支出、多多儲蓄。

在對外出口無法支撐台灣經濟成長的現況下,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擴大公共建設、積極刺激國內消費、並擴大內需市場。為此,行政院日前已端出總預算達5,000多億元的「因應景氣振興經濟方案」,內容有公共投資、民間重大投資、刺激消費、促進就業、企業融資等五大層面。其中包括4年4,000億元的跨年度公共建設案,以及預算820億元的「消費券」,將以舉債來擴大內需,刺激民眾消費,預估這項方案將對明年GDP挹注1.64%。



政府救企業,多管齊下度難關


為了協助企業度過資金調度的難關,政府從12月起還將陸續推出應變方案,以因應企業融資、周轉、轉型等需求,包括中大型企業可透過6,000億元的新增放款方案融資、中小企業向經濟部申請紓困、或提出體質改造方案,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協助轉型,協助企業度過難關。

其中在九月底成立的「協助企業經營資金專案小組」,至今已有30多家企業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申請協助。分析案件後發現,這些企業多屬於員工約20人至100人的中型企業,體質尚好,只是一時週轉困難,希望透過寬延退票,或債權債務協商,讓他們有喘息的空間,幫助這些企業順利度過這波危機。至於研擬中的6,000億元中大型企業擴大信用方案,將仿照民國89年振興傳統產業紓困方案做法,引入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協助企業同步展延舊放款及新增融資。

而之前行政院推行上路的「促進就業方案」,將斥資267億元、預估4年內將創造20萬個工作機會,希望在「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相輔相成下,能夠共同度過金融海嘯。勞委會推出的「立即上工計畫」,將以37億元預算,鼓勵民間企業僱用連續失業達三個月以上的勞工,協助三萬名勞工就業,也已有1,500多家民營企業響應。



因應衰退,調整企業組織與顧客關係


這波產業景氣進入急凍狀態,來得又快又急,逼使企業一定要正面迎戰。據人力銀行近期調查,在受訪企業當中,已有2成計畫在第4季裁員,受到訂單量下滑,後端的製造生產部門將直接受衝擊;而業務部門則加速汰弱換強;連非核心的行政人員也成為主要的裁員目標。另有1成3甚至將考慮停止營業!即使不準備收攤關門,也有1成5企業準備在第4季以減薪來因應不景氣。

除了減薪或裁員等方式,也有4成4業者以縮減行銷預算來因應,但仍有近1成業者逆勢增加行銷預算;另有6成8業者改變行銷策略,以降價促銷、改變產品組合、集點優惠、加強發送DM、加強網路行銷等方式因應。

其實,無論處於什麼時代,企業必須堅持以「核心價值」和「產品品質」來取勝。這時候,正是考驗企業體質和負責人的領導能力的最佳時刻,也是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點,企業應順勢縮短流程、提升品質、調整顧客關係。台灣的企業主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在自己手上結束事業,輕傷者自己調整,咬牙苦撐;重傷者求助政府,不管怎麼撐就是要想辦法走下去,這是台灣人的韌性。

對進、出口貿易業者而言,這時就是要調整顧客關係,過去疏於關照的顧客要更勤加聯繫,同時要視出口市場的情形調整比例,例如出口到美國西岸的貨比到東岸多,就要拉高東岸的出貨比例,並設法刺激過去出貨較少的客戶逐步增加出貨量;或積極開發新客戶,而開發新客戶時,過去的業績就是最好證明。一味殺價競爭並不見得能保證生存,品質和信用還是最重要的條件,而這也需要長期培養才能達成。

 
     
     
 
    
   
 
 
 
 
 
 
 
 
     

210期 •2008年12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