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歷史新頁的二次「江陳會」簽署了四大協議,為兩岸「空運、海運、通郵、食品安全」開啟歷史新頁。四項協議的落實,對我國產業預期將產生降低兩岸貨物運送時間及運送成本、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有利兩岸產業分工,以及促使台灣成為跨國企業區域性營運總部等四大效益。


撰文/林蔚文、韓禹

 

馬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迅速解凍,在兩岸政策的鬆綁開放上,有極大的成就。馬英九在五二○就職演說中,宣布恢復兩岸對話,在「一中各表」的原則下,協商兩岸和平協議,終結兩岸敵對狀態。海基、海協兩會同意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往來與協商談判。
六月份的第一次江陳會談上,確定了兩岸週末包機直航與開放陸客觀光等議題,都是兩岸開始交流以來數十年未曾達到的成果。而在11月3日第二次江陳會談上,更針對空運、海運、郵政及食品安全等四項協議,簽訂「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及「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四項協議。在目前全球化的趨勢潮流、國際環境變化快速的背景下,此次江陳會的議題,對於台灣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更遠勝一次江陳會。



◎ 海空直通節省500億 台商全球運籌分工助益大


江陳會簽署四項協議後,兩岸正式開啟大三通。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兩岸直航,直航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兩岸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根據分析師估算,未來兩岸直航後所節省的航運成本共計新台幣525.4億元,其中直航後空運客運成本將節省503.9億元,空運貨運部分則將節省12.3億元,海運成本將節省9.2億元。

在海峽兩岸空運協議中,將週末包機直航,擴展至平日包機,繼續擴增航班及航次,航班由36班增至108班。中國大陸開放的航點從5個增至21個,許多台商聚集之地與觀光景點機場,如杭州、桂林、深圳、福州、昆明等航點都將開放。此舉不僅有助於開發更多中國大陸觀光客來台的客源,也漸漸朝向航點及航班經濟規模前進。

另外,貨運包機也開始運作,雙方每月往返共60個班次,台灣開放桃園及高雄小港機場,中國大陸則開放上海浦東機場及廣州機場做為貨運包機航點。同時建立北線台北與上海飛航情報區直達航路。

陸委會表示,建立直航新航線之後,桃園至上海航程只需1小時22分鐘,縮短62分鐘,約可節省40%至45%的燃油,預估航空公司及旅客所節省的成本,每年約達新台幣30億元以上。同時,此次開放兩岸貨運包機,桃園至上海飛航時間僅1.3小時,比現行中停港澳轉機約12至16個小時,以及一機到底所需5至6小時等兩種方式,大幅降低兩岸貨品往來的時間成本,對於台商全球運籌分工有很大的幫助。

在海運直航方面,根據「海峽兩岸海運協議」,台灣將開放11個港口,除了基隆港、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花蓮港、嘉義布袋港及台南安平港等港口開放貨運直航之外,小三通港口亦開放貨運直航。中國大陸方面開放63個港口,除了「廣大上青天」—-廣州、大連、上海、青島、天津等五大港口之外,中國大陸另外開了43個海港,以及太倉、南通、張家港、江陰、揚州、常熟、常州、泰州、鎮江、南京、蕪湖、馬鞍山、九江、武漢、城陵磯等15個河港。

另外,雙方並同意稅收互免,在對方取得的運輸收入相互免徵營業稅與所得稅;權宜輪部分,目前已從事境外航運運輸、兩岸三地貨櫃班輪運輸及砂石運輸船隻,權宜輪都可在海運直航後行駛。預料未來權宜籍船將可因兩岸海運直航而使國內稅收增加,而開放中國大陸內河河港對於海運界更是一項重大利多。

至於開放海運直航部分,海運界估算,海運直航後,每航次約可減少300海里的航程,以及2萬多美元的費用。另陸委會提出彎靠第三地,每一航次要簽證費30萬元,以一年4,000航次計算,一年可省下12億簽證費,不彎靠每趟航行時間可減少16至27個小時左右,企業花費在兩岸貨運運輸上的成本可節省15%至30%。



◎ 兩岸郵政龐大網路 有助拓展市場及降低成本


在郵政業務方面,二次江陳會兩岸通郵協議將擴及郵購及網購,兩岸郵政單位根據江陳會兩岸通郵細節協商後,確定郵購、網購等公司 可利用兩岸郵政的龐大網路,將購買物品直接送到收件人手中。

由於兩岸郵政具龐大網路,大都市或偏遠鄉間皆可送達,未來購買者不必親赴現場購買,廠商也不必預備倉儲,加上郵運費用低廉等優勢,有助中、小企業拓展商品市場及降低生產成本。

簽署兩岸郵政協議後,增加開辦小包、包裹及快捷郵件等業務,不僅便民,且有助提升兩岸經貿往來效益。中華郵政估計,未來兩岸包裹量初期可增加20%、快捷郵件增加10%。



◎ 兩岸食品安全協議 為國人食品消費安全把關


由於前一陣子的「毒奶事件」,這次兩岸兩會將「建立兩岸食品安全機制 」排入四大議題中,雙方簽訂「兩岸食品安全協議」,以「反黑心、嚴把關、有保障」為三大主軸。

食品安全協議未來有助對中國大陸進口食品的「源頭管理」,雙方將建立常態化業務交流機制,中國大陸進口食品將依台灣標準檢驗。必要時,可由衛生主管人員實地查廠,從制度上有效掌控食品安全,為國人食品消費安全把關。

江陳會對兩岸食品安全協議主要是訂定大原則,後續細則由衛生署邀集專家學者確立。例如,台灣食品界推行多年的GMP、CAS、產品追溯、產銷履歷及食品安全管制系統,以及產品責任險等制度,並將進一步推動海外認證機制。

對在中國大陸設廠將產品回銷到台的業者,優先協助這類台商做好產品管控機制,另對中國大陸大宗銷台的產品逐步建立產銷履歷,或由台灣派員查廠或駐廠機制,確保中國大陸輸台產品安全無虞。



◎ 歷史性海空運協議 業者普遍持肯定態度


整體而言,業者對於第二次「江陳會」簽署歷史性的海空運協議,多半抱持肯定態度。工總滿意的表示,兩岸空運截彎取直,將讓往返兩岸的人員大幅節省時間、票價等成本,預估5年內帶來的商機將達上千億元。

工總進一步指出,週末包機變成平日包機,班次、航點大幅增加,除了台商直接受惠外,也將帶來兩岸觀光效應。而貨運包機實現後,更有利於台商在兩岸間進行有效率的分工,尤其對高度仰賴航空貨運的資訊、電子等高科技產業來說,受惠最大。

兩岸海運直航後,將不再彎靠琉球石垣島,工總預估,未來航運成本每年可省下新台幣520多億元。工總也認為,這將提升兩岸物流配送效率,創造在港口新增的運量,並擴大鄰近地區的附加價值活動,進而以台灣港口為基地,以中國市場為腹地,發展港口成為國際物流樞紐港。

財團法人台灣峽兩岸航運協會常務顧問、長榮集團首席副總裁林省三表示,航空業者普遍認為兩岸現行飛航方式造成廠商高風險、低效率,削弱兩岸經貿投資效益,可是直航後,可以節省不少時間成本,不但有利兩岸經貿發展,更有助提振台灣經濟,最後獲利者仍是台灣全體民眾。

華航也表示,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及包機直航都對航空業者是好消息,可創造有利商機,因此樂觀期待江陳會後會有利航空界發展的措施。長榮航空也說,中國民航事業發展前景非常好,長榮航持續配合政府政策,審慎執行兩岸直航業務。在兩岸直航班次的部分,業者期待航班大幅擴充,航線截彎取直可以減少飛行油料成本及時間成本,具有經濟效益。

台灣海峽兩岸航運協會董事長王龍雄認為,在海峽兩岸海運協議簽署後,船隊規劃會更靈活,效率更高,高雄港的貨運量會增加很快。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蘇宏義則指出,兩岸週末包機擴大為平日包機,航點增加,海峽兩岸空運協議對總體是正面的,航空業者未來將提供更安全舒適的服務。

業者指出,中國大陸開放內陸最大港口太倉港,對台灣業者是一大利多,有利於搶占中國高成長的內陸航運業務。至於開放業者在港口設立物流設施,及路線安排、免稅等措施,業者普遍持肯定態度,將讓台灣業者的營運更有彈性,為實質利多。



◎ 兩岸直航 台灣設跨國企業營運總部


在全球經濟下滑之際,兩岸直航,突顯出台灣地理的優越,有助於提升外商來台投資意願,增進台灣經濟成長動力。

經濟部次長施顏祥指出,四項協議的落實,對我方產業預期產生四大效益。包括第一、經濟產生直接,降低兩岸貨物運送時間及運費成本;第二、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改善貿易條件;第三、有利兩岸產業分工;第四、促進台灣成為跨國企業區域性營運總部。

施顏祥表示,兩岸海空直航後,企業營運成本降低,人員與貨物運送效率提高,使台灣更有條件成為跨國企業的區域營運總部。經部預估,明年在台設立區域營運總部的家數,可自目前的615家,拓增至800家。

目前兩岸直航進度超前,經濟部又提出在台設置營運總部企業可享鬆綁中國大陸投資上限的優惠,政府應善用此一契機,繼續鬆綁兩岸經貿政策,不但可以鼓勵台商回流在台設立營運總部,也可以吸引更多外商重新考慮在台設立營運總部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兩岸直航預計將帶給高雄港千億商機,農產品銷往中國大陸可望增加。農委會表示,兩岸直航可提升我國農產品競爭力,大幅降低我國農產品運輸成本,以台灣最自豪的水果農產品為例,未來進出口時間縮短為4天,輸陸農產品可成長2倍。



兩岸經貿正常化 提高台商回台投資意願


根據電電公會8月底所做的「2008年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報告」中顯示,台商雖然未來想擴大對中國大陸投資生產廠商仍過半數(54.4%),然而比2007年的63.74%已少了近10個百分比,明確表態希望回台投資的台商,更是從2007年的 1.83%增至9.88%,增加5.4倍,顯示近年來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改變、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明顯改善下,台商回台投資意願增加的現況。

兩岸直航有利兩岸經貿正常化,才能真正反映兩岸產業的比較利益 ,實現國際分工,也有助於台商的全球布局,兩岸的分工更有助於台灣產業結構的改善。兩岸直航後台灣作為東亞經貿的樞紐和地理區位上的優勢將可彰顯,不僅可吸引台商回流,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外商來台投資,使台灣的產業能脫胎換骨,也可避免在東亞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被邊緣化。


 
     
     
 
    
   
 
 
 
 
 
 
 
 
     

210期 •2008年12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