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持續急凍,低氣壓籠罩全台廠商!這波不景氣,對所有企業都是嚴厲的挑戰!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最新報告指出,台灣2009年企業獲利將為「負成長」,且幅度高達負9.58%,比起其他多數主要國家都要差;且截至2008年11月為止,失業率達4.64%,失業人數突破50萬人。面對景氣寒流,企業該如何因應?又該如何在這一波景氣低谷,厚植下一波反彈的實力、拉開與競爭者之間的距離呢?

撰文/董珮真

 

台灣地區近期出現入冬以來的第一波寒流,不過,景氣的寒冬卻更早籠罩全台灣!由美國次級房貸崩盤而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浪頭早已經打進了台灣,而金融海嘯帶來的景氣衰退警鐘,也已悄悄響起。



◎ 景氣急凍,風暴持續籠罩全台灣


這波不景氣,來得又急又猛。由於各國消費購買力下降,使我國出口持續衰退,減幅也有擴大趨勢。2008年9月台灣出口就首度出現負成長,之後連續3個月負成長。累計2008年前11月貿易出超129.4億美元,衰退幅度已高達48.7%。許多廠商都反映,原本應屬旺季的9月,訂單突然急縮;到了11月,有的工廠產能利用率甚至掉到只剩兩成,幅度都是史上從未見過,逼使各公司不得不進行緊縮及節流動作。

景氣急凍,低氣壓籠罩全台廠商,無論是做出口的、還是做內銷的,壓力都相當沉重。廠商對未來景氣相當悲觀。根據《天下》雜誌於2008年7月所做調查,一千大企業已有99.5%,近乎百分百感受到不景氣。至於不景氣會持續多久?將近半數企業(48.4%)預期,這一波不景氣至少還得持續1至2年。領先感受世界貿易起伏的海運業龍頭:長榮海運總裁張榮發已預言,這一波全球不景氣將會持續到2012年。

經濟部國貿局也坦承,台灣整體貿易衰退危機已經浮現。副總統蕭萬長也指出,當前面臨經濟景況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還要嚴峻,全球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倖免!長榮海運也表示,無論企業再怎麼努力,恐怕仍敵不過全球經濟的嚴重不景氣!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曾指出,這波全球金融危機將會以三部曲呈現:第一部曲是金融機構發生危機、第二部曲是失業潮、第三部曲是企業紓困及倒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似乎已經處在第二部曲至第三部曲之間。



◎ 美需求衰退骨牌效應,怎一個慘字形容


即使是最樂觀的經濟學家,都不得不承認,不景氣已經來到企業的大門口!據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機構2008年11月發布全球經濟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僅1.1%,低於1980至2007年長期平均值3.3%,表示全球將邁入「衰退期」。包括美國、歐元區及日本等主要工業國家,今年經濟將不可避免出現負成長。

當歐美等大市場的需求不再暢旺,不僅銷售額會降低,企業也會積極控制成本,減少庫存,並對需求降低產生乘數效果。思科執行長錢伯斯(John Chambers)早就預言:美國企業的資本支出可能趨緩,這現象也會擴散並衝擊到全世界。所有台灣人耳熟能詳的美國企業,近期相繼宣佈以千人為單位的裁員計畫,並如火如荼的降低存貨,大規模削減對台灣的訂單。不景氣,對台灣企業的打擊,恐怕超乎我們想像!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指出,台灣2009年的企業獲利將為「負成長」,且幅度高達負9.58%,比起其他多數主要國家都要差。

事實上,2008年國內工廠與公司關閉家數已大幅增加,數字就像溜滑梯一般,截至2008年10月為止,全台工廠歇業3,567家,較2007年同期增加47.46%;公司解散、撤銷及廢止43,936家,增加22.98%、平均每天有237家企業關門大吉!

國內失業率也急速攀升,截至2008年11月為止,失業率已達4.64%,失業人口更突破50萬人,也難怪Yahoo!奇摩新聞年終調查,「慘」這個字高票當選最能代表去年的字!



◎ 企業因應嚴厲挑戰,搶救生存大作戰


這波不景氣,對所有企業都是嚴厲的挑戰!面對景氣寒流,企業該如何因應?又該如何在這一波景氣低谷,厚植下一波反彈的實力、拉開與競爭者之間的距離?

企管顧問表示,不景氣是讓企業固本培元的良機,以企業經營管理的五大範疇來建議:在「產」方面,必須提高生產力,重視人效、坪效、客效,並訂定目標持續追蹤;在「銷」方面,必須推出精緻有效的行銷活動,可結合原廠、通路,大家一起聯合行銷;在「人」方面,設定基準、汰弱留強,並優化人力資源;在「發」方面,研發不能省略,產品開發應該結合市場潮流;在「財」方面,努力降低庫存、掌握現金流量、節省各項開支,以降低花費。

當企業意識到未來景氣將衰退時,首先會採取降低資本支出,刪減或暫停新投資計畫,並控管預算來因應。由於訂單下滑、營收衰退,通常企業會以減產、降低庫存、拉低產能利用率、生產線廠房歲修來應付,並刪減差旅費、交際費或員工加班費等非必要的支出。

再來會從人事凍結及人力整併來著手:包括對生產線進行人力調整,讓人員進行排休,暫緩招募新進人員、高階主管帶頭減薪、調整薪資結構,鼓勵員工休無薪假,甚至以資遣、優退、裁員來因應。最後若還是擋不住虧損,甚至會走上停工、紓困、關廠歇業一途。

據《天下》雜誌調查顯示,幾乎全數企業都會展開搶救生存大作戰。作戰方法依序為:68.6%的企業會進行組織整併、流程改造來降低成本;50%將調整人事佈局;45.2%會調整價格策略。進一步分析,不同產業的因應模式也有很大差異:資本密集的電子製造業,就有43.2%強調要暫緩資本投資、保留財務盈餘過冬。而傳產製造業為了因應原物料上漲,59.8%表示可能會調整產品售價,反映成本。

據人力銀行2008年第3季初調查顯示,企業的人事聘僱已轉趨保守。當時有13.73%受訪企業考慮或已決定裁員,5.03%考慮結束營業。而第4季初調查更發現,就業市場進入急凍狀態;有2成企業已經或計畫在第4季裁員,另有1成3甚至即將或考慮停止營業!即使不準備收攤關門,15.13%企業準備在第4季減薪因應不景氣,製造生產、業務、行政總務是主要的裁員部門。



◎ 因應方式1:
  降低資本支出、刪減或暫停新投資計畫


經濟部統計處2008年調查已指出,高達66.63%製造業2009年並無投資計畫,而企業建設廠房、購買新設備,以及取得土地等投資,較2007年減少2.89%,其中減少最多的是民生工業,主要是經濟前景不明,導致投資設備減緩。事實上,從2008年第3季起,製造業投資金額開始縮減,到第4季更持續減少,2009年預計也不樂觀。

在資本市場難以提供新血之下,傳統產業可能會以合併的動作來減少開支,東元和聲寶的結合就是最好例子。食品業和紡織業,也可能是下一個合併發生的領域。

電子業嗅覺更靈敏,液晶面板業早在2008年第二季末,就已展開生產線減產與降庫存等因應動作。以友達為例,總經理陳炫彬就表示,「將藉由財務安排,以較深的口袋應付down cycle(景氣循環向下)的來臨。」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也形容,奇美光電所處的面板產業,正面臨空前的價格下滑、需求降低及必須不斷舉債投資的壓力。奇美已經延緩投資,現在只能縮衣節食。



◎ 因應方式2:
  人力調整、人事凍結、放無薪假


不景氣也衝擊到台灣最大的製造業台塑企業集團,和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台積電雖未裁員,卻實施人事凍結,並取消主管的交通津貼,還開始施行無薪假。台塑也為了縮減成本,不僅石化部門的擴產計畫喊停,旗下產能利用率低的紡織部門,也打算實行無薪假。

「撙節人事成本,因應嚴峻挑戰!」台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罕見地以錄影及電子郵件向員工宣布:這波產業不景氣恐會延續一段時間,公司將致力降低成本,但也會保護員工的工作機會。台積電今年會大幅縮減資本支出,人事凍結,同時取消主管的交通津貼補助。而且開始實施無薪假,並搭有配套措施;部分同仁可先預支明年發放的員工分紅,度過景氣低潮。

儘管晶圓代工業者目前手握上百億元現金,在這一波全球景氣衰退過程當中,還是得勒緊褲帶,因為何時才會撥雲見日,尚難以推算。台積電、聯電除了加強控管成本、縮減營運和資本支出外,也積極鼓勵員工休假。「無薪假」措施也會在企業間引起跟進效應。舉例來說,一周領薪天數由7天減為6天,相當於員工減薪15%。聯電最早在九月高層人事改組、凍結人事後,並啟動「Bottom Fire」機制,開始鼓勵員工辦理「優退」。台積電稍後也進行年度績效評估,針對最後段5%員工,進行約談輔導。



◎ 因應方式3:
  產業徵才急凍,提高產值以自保


國內外需求動能轉弱,廠商因產能閒置或營業緊縮,多會以裁員、減薪、無薪休假、甚至歇業等方式度過景氣寒冬。

據勞委會公布2009年首季人力需求調查,預計淨減少5,600人。若連同2008年第四季累計淨減少僱用2萬6,000多人,就業市場已連續兩季呈現用人需求減少。製造業淨減少1萬1,000多人為最多,其中有近6成業者(59.02%)是因為「業務緊縮」,主要以不動產及租賃業、金融保險業、營造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為主;44.15%為「精簡人力」,主要為文化運動及休閒服務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住宿餐飲業。

市場上的職缺急凍,幾乎各行各業都無法倖免。人力資源主管分析,不景氣,業務量與訂單量下滑,後端的製造生產部門直接受衝擊;而業務部門則加速汰弱換強;連非核心的行政人員也成為主要的裁員目標。因此仍保有工作的上班族,勢必要以減少開銷、提高產值以求自保!此外,2008年已有高達32%的企業不調薪,2009年有73.3%的企業不調薪,但會把薪酬與個人績效高度掛勾,績效好的薪資仍然看漲,績效不彰可能遭裁員減薪,薪資也呈現M型化趨勢。




◎ 因應方式4:
積極練兵,提升競爭力


許多標竿企業反而將這次風暴當成考驗實力、積極練兵、提升競爭力的良機,並已籌劃好短期、長期對策。短期內,企業紛紛懷抱現金,放慢投資,保守經營。眼光放得更遠的企業家,則趁此時累積創新實力,以新技術、新產品築高競爭門檻,拉大與競爭者的距離。

眼看著未來烏雲密佈,也有廠商利用此刻,投入研發或擴建蓋廠,希望雨過天晴,總會有彩虹出現。老牌科技企業台達電最近在桃園投資建立在台灣的第三座、也是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子公司旺能的太陽能新廠也剛剛動土,預計將由120萬MW(百萬瓦)一舉擴充到800萬MW以上的產能。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雖有很好的研發技術,但還要看根基扎得夠不夠深,其次是財務面是否穩健。身為中小企業,要保守經營,財務不要過度負荷。少輸為贏、以靜制變,是存活要件,也可以像中鋼、台達電一樣,打算運用景氣谷底的機會,持續擴充核心能力。面對資金短缺,也可以透過中小企業育成體系,協助取得研發獎勵和各項補助,同時也補強企業對行銷的弱點,借力使力讓曝光度大增,打開商機。



◎ 因應方式5:
  危機即轉機,投入研發創新


創新研發仍是經濟蕭條時,企業培元固本的良方。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總經理劉鏡清指出,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雖然受到極大壓力,尤其是代工業更辛苦,但此時正是企業創新提升競爭力的時機。

他從過去經驗分析,在不景氣的時代都會是企業的轉機,若能趁此時持續投資腳步,進而在營運面、業務面上創新,在景氣回春時都會是贏家,反倒是進行成本控制等保守策略業者,將面臨營收下滑幅度大於成本縮減幅度,虧損隨即擴大的窘境。而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創新上更具活力,在不景氣時大企業的人才開始外流,中小企業可以更低的成本延攬頂級人才,並進行投資及擴張,趕上谷底之後的景氣翻揚曲線。

雨過天晴,總會有彩虹出現。無論是降低資本支出、努力開源節流;消極性的調整人力、甚至人事凍結及集體減薪;或是積極性的投入研發創新,提升競爭力,都是企業在景氣低潮時,厚植實力以度過寒冬的可能途徑。當下一波景氣翻揚時,才能掌握下一次的成長曲線。

 
     
     
 
    
   
 
 
 
 
 
 
 
 
     

211期 •2009年1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