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大三通之後,在家電、房地產、零售通路、旅遊等產業,都有很大的機會在兩岸市場中取得商機。因此第十一屆京台科技論壇的「企業家論壇」特別以「開拓兩岸通路經驗、問題與前景」為題,邀請兩岸產業代表,除了探討兩岸發展現狀及分享經驗之外,也針對兩岸通路存在的問題與障礙提出具體建議與解決方法。

撰文/楊迺仁

 

亞洲市場的崛起與快速發展,在全球化時代已經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尤其在金融海嘯吹襲下,歐美市場消費力大幅減縮,亞洲市場雖然也遭受波及,但受傷程度沒有歐美市場來得大,尤其是中國大陸,甚至可能成為少數在2009年仍能保持經濟成長的市場之一,也因此成為廠商對抗經濟衰退不可疏忽的重要據點。

而在2008年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也明確提出,中國大陸在2009年將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成長的根本途徑,而農民經濟、住房消費、汽車消費、服務消費和旅遊消費,將成為下一波擴大居民消費的五大重點領域。由於這是中國大陸繼11月提出進一步擴大內需10項政策之後,再度明確以擴大內需作為經濟成長主軸,顯示中國大陸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如肯也指出,兩岸的往來合作可望帶來更大的商機,以前有小三通及部份直航,現在則已開放大三通,雖然實際執行上仍有很多問題需要克服,但包括家電、房地產、零售通路、旅遊等產業,都有很大的機會在兩岸市場中取得商機。因此,在第十一屆京台科技論壇的「企業家論壇」特別針對「開拓兩岸通路經驗、問題與前景」為題,邀請兩岸產業代表,除探討現狀及分享經驗外,也共同針對兩岸通路存在的問題與障礙,提出建言。



◎ 配合「家電下鄉」方案
  兩岸家電市場發展可期


家電產業不但是台灣本土產業,更是引領內需壯大的關鍵產業。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6年每100個農村住戶,平均擁有94台彩色電視、26台冰箱和46台洗衣機,而每100個城市住戶中,就擁有138台彩電、95台冰箱和97台洗衣機,顯示家電在農村市場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中國大陸官方因此特別提出「家電下鄉」方案,針對農民購買彩色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給予產品價格13%的補貼,為期4年,估計可創造9,200億人民幣的消費金額,對兩岸家電通路可說是一大利多。

創立於1918年的大同公司,堪稱國內家電品牌龍頭,近年更積極投入兩岸家電通路的建立及經營。董事長林蔚山指出,家電市場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家電產品同質化高,尤其是近年原材料價格上漲,在上擠下壓之下,家電企業的利潤率進一步降低,家電行業的整體銷售利潤率在16%左右,近年來更呈逐年下降趨勢。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成本的上升無法通過價格轉移給顧客,林蔚山認為,大企業僅能通過規模來降低成本,而小企業大多通過限產來應對。

台灣家電業面臨的狀況更是嚴峻,內銷市場面臨少子化的現象,市場成長空間有限,小家電因為單價和利潤都低,台灣家電廠為了降低成本,紛紛將生產線移至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生產,或是以貼牌方式回銷台灣,導致台灣家電產值不斷衰退。工研院IEK-ITIS計畫(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也指出,台灣家電業遇到內外夾攻,內銷不但遇到韓、日大廠夾殺,外銷又有區域經濟體關稅障礙,造成台灣家電業的經營拓展更艱辛。

因此,不斷追逐成長中的市場已是台灣家電廠商不可避免的宿命,而兩岸人口數相差60倍,家電市場規模卻相差超過80倍,顯示中國大陸市場的飽和度比台灣還低,配合中國大陸官方補貼政策,兩岸家電市場發展可期。



◎ 台灣家電應強化創新
  並與全球化連結


由於競爭激烈,林蔚山分析兩岸家電產業現狀,家電企業的數量會緩慢下降,家電產量將向規模較大的企業進一步集中,但行業的競爭程度不會減弱。中國大陸雖是全球市場上無可爭議的「家電大國」,但長期困擾中國大陸家電產業健康發展的三大頑疾──大而不強、整體利潤水平低下及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使得中國大陸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家電強國」。

林蔚山表示,迄今為止,中國大陸家電的發展仍沒有擺脫對低成本優勢、價格訴求的依賴,產品不但供過於求,並常常引發歐、美業者反傾銷訴訟,貿易爭端不斷,也讓中國大陸家電產業毛利水準始終長期徘徊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界。展望未來,林蔚山認為,台灣除了要加強研發、創新、品牌、設計、通路等投資來深耕台灣,以提升整體經濟的競爭力之外,還要有更大格局的戰略思考,尤其是全球化的連結及利用兩岸互利合作的機會,壯大台灣經濟的優勢。



◎ 休閒不動產發展機會大
  吸引中高收入大陸投資人


北京萬通地產董事長馮侖則是以「關於陸資投資台灣房地產的探討」為題,發表他之前幾次來台考察的心得。馮侖指出,兩岸房地產買賣最大的差別在於產權。中國大陸房地產只能擁有使用權,而且兩年內不開發就會被收回,但開發時機卻不見得對,反觀台灣的房地產卻是擁有所有權,確實對中國大陸業者頗具吸引力。

但馮侖認為,台灣住宅的自有率超過八成,住宅市場已經相當飽和,商辦市場也有同樣的現象,而且中國大陸的住宅市場比台灣更大更多,因此台灣如果擔心陸資投資房地產,會讓台灣的房價更高、小老百姓買不起,馮侖認為應該是多慮了。因此,馮侖的結論是:「中國大陸地產開發商來台發展,其實市場還是在中國大陸,不在台灣。」因為,在中國大陸地產商的眼中,台灣房地產市場的屬性與中國大陸的海南島較接近,比較適合發展休閒不動產如渡假村。

馮侖表示,台灣發展休閒不動產比海南島更有賣點,一來是因為兩岸相隔超過60年,雖然同文同種,卻仍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差異,大陸人看來特別有意思,而且還有不少台灣獨特的文化,如牛肉麵大賽、選舉等,反而是台灣遊的賣點。

不過,馮侖根據萬通的調查指出,雖然公司多數客戶有興趣到台灣觀光,而且都說價格能接受,卻不知道怎麼來台灣;另外,大陸人入台通關不便,會減低大陸人到台灣置產的意願。馮侖表示,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快,越來越需要休閒產業,但就觀光來說,依附的主要經濟體必須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發展供觀光、度假、養老用的休閒不動產,台灣的發展機會比中國大陸大,未來台灣休閒不動產主要客戶群應該是中高收入的大陸人。

而對有意前往中國大陸投資房地產的業者,馮侖認為,中國大陸房地產的資本門檻越來越高,規模太小的業者不易成功。馮侖建議,台灣房地產業者應善用熟悉科技(如防震)、環保(如綠建築)的經驗及優勢,尋找切入點。



◎ 結合當地特色
  發展零售通路


提到零售通路,在台灣每個人都會想到統一超商。自1979年全國14家「統一超級商店」門市同時開幕後,歷經30年的努力,統一超商2008年10月在全台已經超過4,800個店,2007年營業額更超越1,000億元,平均每5,000人就有一家統一超商,每天共有500萬人次進出,與日本平均每一萬人才有一家相比,堪稱是世界密度最高的國家。

統一企業集團星巴克總經理徐光宇表示,統一超商成功的關鍵在於「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積極配合消費者生活型態的改變,集團不斷發展延伸到餐飲、藥 、宅配、健康、無店舖等領域。統一超商國際化的角度雖然較慢,但徐光宇認為,現在的時機反而更為成熟。如星巴克也是1998年才來台發展,但很快就拓展到95家店,累積不少經驗後,在2000年正式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其實更有成功的機會。

目前統一超商在中國大陸的事業,包括上海星巴克至2008年9月已成立157家店,也因為引入星巴克的成功經驗,目前更在中國大陸各地成立29家Cold Stone;與山東濟南銀座合作的UNI MART超市,在山東則已有100家店,目前更已進入四川;聖娜多堡則在武漢已有19家店;康是美則是以深圳、廣州一帶為主,目前已有16家店。

徐光宇表示,統一流通次集團的海外發展策略將以中國大陸為主、東南亞為輔,並掌握新興地區發展潛力,鎖定超市、量販、餐飲、藥妝等流通業態,透過台灣累積的連鎖經營能力,結合當地本土化力量(如過去統一超商在中國大陸設一個點需要7名台幹,現在只要3名),以融入當地特色及發展當地經營模式為重點,累積人才與Know-How,以發揮資源、共享效益。



◎ 陸客來台市場潛力大
  做好迎接陸客相關準備


掌控資本總量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的北京首都旅遊集團,部份股權由國有法人所持股,員工5萬多名,業務範圍包括酒店、餐飲、商業管理、景區管理、旅行服務與汽車服務等6大業務,堪稱是北京旅遊最權威的旅遊業者之一。因此,論壇特別邀請北京首都旅遊集團總裁梅蘊新,針對「大陸旅遊業發展及兩岸合作」發表看法。

梅蘊新表示,基於長期經營台灣遊的考量,他並不樂見陸客蜂擁而來,因為目前台灣旅遊業對大陸人的習慣較為陌生,行程規劃也尚未穩定,可能因而打壞口碑。梅蘊新表示,按照以往中國大陸開放民眾赴新加坡、馬來西亞與泰國觀光的經驗,由於一開始就組織大規模的旅遊團,結果沒有幾年內就打起價格戰,很多旅遊團甚至標榜零團費,結果造成旅遊品質低落,降低了新馬泰旅遊的吸引力。

其實中國大陸自從開放觀光後,大陸人對出國旅遊的態度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轉變。梅蘊新指出,大陸人過去由於一生可能只有1、2次出國的機會,所以會希望旅遊內容盡量豐富,採購數量也會比較多,其實只是早期不成熟的現象。

梅蘊新表示,現在的中國大陸每年出境人數超過4,000萬人次,出國觀光機會變多了,已經比較有計劃性,「由近及遠,由熟到生」,會先選自己比較熟悉的地方,如50歲以上的大陸人因為過去歷史因素,反而會比較想到俄羅斯看看。加上目前中國大陸僅有13個省份開放台灣遊,且受到兩岸尚不許可「台灣自由行」,必須團進團出,加上旅費過高、景氣下滑等因素影響,都是影響大陸人到台灣觀光意願的因素。

因此,雖然開放迄今,陸客來台觀光人次不如預期,但梅蘊新表示,陸客來台觀光的效益其實還未湧現,因為以中國大陸城市人口至少4億人次來看,有能力來台觀光的人其實為數不少,多數大陸人也對台灣充滿好奇心,不但沒有語文障礙,大三通後,距離更不是問題,台灣遊肯定有賣相,市場潛力很大。

但梅蘊新認為,台灣旅遊業目前接待的安排和設施,主要是服務日韓與西方觀光客,例如日、韓年輕人偏好台灣汽車旅館,或是投西方觀光客所好的民宿,其硬體設施與服務,並不符合大陸觀光客「要住得好」的消費習性。 此外,阿里山、日月潭雖然有名,但台灣其實有更多景點或行程值得開發,例如以蔣家在中國近代史的知名度,台灣若規劃類似的觀光主題,應可吸引不少陸客前往。
梅蘊新表示,觀光旅遊業非常需要口碑相傳,遠比各種行銷方式來得重要。因此,梅蘊新希望,兩岸觀光初期來台的大陸人能夠擁有較高水平、消費能力也較高,在台灣旅遊業界努力下,口碑才能相互傳遞,對日後兩岸發展才會有所幫助,他也非常願意做兩岸的橋樑。

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衰退,也重創旅遊業商機,梅蘊新估計2008年中國大陸旅遊業收入可能大跌三至四成,尤其很多公司取消到國外開董事會的原訂行程,不少旅行社損失不小。不過,旅遊業也是景氣復甦的領先指標之一,梅蘊新估計,若2009年下半年全球經濟能夠落底,2010年初旅遊業就可望復甦,兩岸旅遊業者應利用未來一年,做好迎接陸客赴台觀光的相關準備。



◎ 整合兩岸資源共度難關


在歐美市場因為金融海嘯而大幅衰退之際,兩岸都因為外銷出口市場大幅萎縮,不約而同的以擴大內需為主要因應之道,不管是家電、旅遊、地產或零售通路,其實都有一定程度的關聯,如國內的休閒不動產若想獲得投資者青睞,旅遊業是否興盛,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攜手共度眼前的難關,是每個與會者的共識,但兩岸交流回暖,還只是在熱身階段而已,如何進一步擴大彼此合作的空間及商機,勢必是兩岸企業及組織持續努力的目標。


 
     
     
 
    
   
 
 
 
 
 
 
 
 
     

211期 •2009年1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