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兩岸關係隨著馬政府上台、海基會與海協會舉行2次會談,以及三通直航而讓兩岸往來更顯密切。隨著兩岸關係改善,今年兩岸經貿雙向交流將會逐步正常化,雙邊經貿關係也會更為緊密,而政治對立關係則會日趨和緩。

整理撰文/賴玉寧

 



2008年,冰凍已久的兩岸關係隨著馬政府上台逐漸出現春暖花開,進展頗為迅速,下半年海基會與海協會即舉行2次會談,台商期盼已久的三通直航更於12月15日啟動,大大降低兩岸經貿往來實際距離,帶動台商商機增、成本降的新氣象。

然而,在此兩岸展開破冰之際,台商身處的國際大環境卻遭逢百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中國大陸亦無法置身事外,加上中國大陸的「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法」、出口退稅率取消或調整等新財經措施上路,台商在迎接兩岸三通新時局之際,同時也面臨了營運上的困境與挑戰,在此時刻,台商該如何應變?兩岸經貿又將出現何種變化?莫不值得各界密切關注。



◎ 開放對中國大陸投資 兩岸經貿互動密切


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中華經濟研究院政策顧問高長,於2008年12月17日在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進行的「2009年兩岸經貿展望」專題演講中指出,中國大陸市場可能在金融海嘯的肆虐下,出現經濟衰退、投資環境惡化、風險升高局勢,可是中國大陸已經提出4兆人民幣振興經濟方案,以擴大內需市場及建設彌補出口衰退影響,而且具體措施正逐漸落實中,在中國大陸的強悍執行力下,未來效果令人期待。

高長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將在經濟振興方案下持續往前走,而兩岸大三通開啟後,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雙向交流勢必增加,未來對台灣經濟的挹注將有幫助。

自從開放對中國大陸投資後,到底兩岸經貿互動有多密切?數字會說話。高長於專題演講一開始,便引用各項數據顯示兩岸經貿緊密的事實。他指出,2008年1月至9月,兩岸經貿總值為858.7億美元,成長16%,與2007年、2006年全年成長率16.1%、15.4%相差不多,顯示兩岸經貿熱度未曾稍減。目前台灣是中國大陸第五大進口來源、第七大出口來源,以及第五大投資來源。

不過高長表示,台灣對中國大陸進口的依賴度12.8%,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依賴度接近30%,程度與往年差不多,但台灣在中國大陸的地位卻逐年往下掉,此種情勢的出現主要與兩岸政治對立有關。
1993年至199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為6.3%,僅次於新加坡的7.7%,可是2001年至2007年政黨輪替之間的經濟成長率平均僅有3.8%,僅超過日本的1.6%。民間投資與消費也分別由政黨輪替前的7.43%、6.76%降至0.93%、2.36%。政府投資更一路由5.5%萎縮至負5.43%。更糟糕的是,兩岸關係緊張還連帶影響到外資來台投資意願,台灣的國際空間則被壓縮,同時面臨邊緣化困境。



◎ 520後兩岸政策改變 協商制度化


不過,去年520之後兩岸政策已有改變,往開放的戰略思維思考。高長認為,過去的管制政策無效,讓台灣付出慘痛代價,因此在新的形勢下應該要有新的政策思維才能突破困境,讓台灣經濟再次起飛,包括補強與國際接軌的不足,落實「深耕台灣、連結全球」的目標,以及藉由降低兩岸對立、釋出善意,累積互信,謀求區域和平發展。

高長進一步指出,520後兩岸的政策思維應以塑造台灣自由化、國際經營環境為主,畢竟兩岸關係是威脅,但更是機會。

兩岸恢復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對話,在雙方努力下,兩岸經貿關係逐漸全面正常化,目前已經實施的有週末包機、開放中國大陸居民來台觀光、擴大小三通、開放人民幣在台兌換、鬆綁台商赴大陸投資限制、兩岸大三通、放寬基金投資涉陸股之海外投資比率、開放陸資投資台股、鬆綁海外企業來台上市等。

未來兩岸計畫協商的議題也已列出,在金融類部分,希望能全面開放人民幣兌換、貨幣清算機制、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在投資方面,則期待簽訂避免雙重課稅協定、智慧財產權保護、台商投資保障協定、兩岸商務爭端解決機制、陸資來台投資等。
產業部分,包括能源合作、農漁業合作、勞務合作、金融業等登陸、農產品標誌穩規格化、標準檢測認證、檢疫檢驗合作等,都是重點議題。此外,推動洽簽綜合性經貿合作協定(CECA),更是長期目標。

第三次江陳會預計於農曆春節過後登場,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已公開表示,將針對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共同打擊犯罪、避免雙重課稅、投資保障協議、兩岸空運定期航班,以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六項議題啟動技術性協商。其中,將以金融議題為核心,希望透過協商,簽署兩岸銀行、證券、期貨合作備忘錄的簽署,雙方達成進入市場的規定,讓台資銀行能在中國大陸運作,以解決台商最迫切的資金問題。

對於兩岸經貿關係的未來發展,高長認為,兩岸協商應會制度化,先經濟後政治、先簡單後複雜、先兩岸再國際。同時,兩岸的經貿雙向交流將會逐步正常化,雙邊經貿關係也會更為緊密,而政治對立關係則日趨和緩,不過政治關係的互信基礎仍有待加強。



◎ 4兆人民幣振興經濟方案 維持經濟成長


然而,正當兩岸關係重啟之際,國際環境卻遭逢巨變,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蔓延造成全球金融海嘯,讓各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全球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2.2%,可是先進工業國家僅為負0.3%,新興市場國家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的火車頭,今年經濟成長率普遍維持正成長,成長幅度最高者為中國大陸的8.5%。

在此情況下,高長預估,2009年全球經濟情勢恐將持續陷入金融海嘯餘波蕩漾中,油價變動的不確定因素則仍存在,全球經濟前景展望並不樂觀。而金融海嘯對中國大陸經濟亦產生影響,出口受挫、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勞工收入減少。

中國大陸商務部門表示,金融海嘯正透過國際貿易蔓延到實體經濟部門。中國大陸房地產景氣去年呈現連續11個月下滑,回到1997年到1998年間的低點。消費者信心指數於去年11月下降至92點,創下3年來新低點。上海股市由2007年10月的5955點,下跌到2008年11月底的1871點,跌幅高達67%,所幸隨著全球股市回穩今年以來跌幅已有縮小。

種種影響讓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不得不趕緊轉變,以因應新局面。高長表示,中國大陸除了財政政策由穩健轉為積極、貨幣政策由緊縮轉向寬鬆之外,還提出4兆人民幣振興經濟方案,從10個方向進行因應全球景氣大衰退,並維持中國大陸經濟持續高成長。

這10個方向分別是:加速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及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加快地震災區災後重建各項工作、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在此情形下,高長預估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應可持續維持成長,台灣與台商可持續受惠。不過台商目前正面臨中國經濟轉型而實施新財經措施的挑戰,如何因應成為重要課題。



◎ 新財經措施實施 台商返台投資意願漸明朗


中國大陸去年開始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勞動合同法」、調整加工出口貿易政策、取消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新的財經措施。此外,中國大陸為呼應國際間減緩地球暖化呼聲,已提高環保要求。種種新變化讓過去因為借重中國大陸廉價勞工、土地成本的台商企業,營運受到影響。

高長認為,未來台商只有5條路可走:就地轉型、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大陸內地、將生產基地移返台灣、將生產基地移至越南等其他地區、關廠歇業。他認為,新財經措施實施後,使得台商面臨空前的經營困境,全球金融海嘯引發出口衰退又讓台商陷入存亡關頭,外銷導向的中國大陸台商幾乎不會往中國大陸內地發展,反而傾向外移,加上兩岸已直航,在此情形下,他預估中國大陸台商返台投資意願將會逐漸明朗。

高長說,隨著兩岸關係改善,今年兩岸經貿展望預料可持續熱絡,這對於面臨邊緣化危機的台灣來說,是件好事,而以往受制於中國大陸的國家,會比較樂於與台灣有更多互動。
看來,2009年的兩岸經貿關係將有不錯的發展,值得台商留意。

 
     
     
 
 
   
 
 
 
 
 
 
 
 
     

212期 •2009年2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