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大三通,兩岸的距離拉近了!兩岸三通的啟動,將大幅降低運輸時間及成本,人流、物流、金流也更加活絡;而三通的航道,也將為台商躋身全球企業再添助力,為台灣扮演區域營運中心的目標奠基。台灣要成為亞太營運總部和全球運籌中心,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撰文/董珮真

 

以前是天涯,現在是咫尺!97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大三通,無論是台商或遊子,沒有人能否認,兩岸的距離拉近了!直到大三通啟動,台灣才算徹底進入全球化、面對全面競爭的時代。大三通對於每個人、每個產業,勢必都將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 大三通時代,兩岸經貿邁入新里程碑


去年第二次「江陳會談」簽署了兩岸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件直達與食品安全衛生等4大協議,再加上先前已開放的中國大陸赴台灣直接投資等,正式揭開了兩岸通航、通商及通郵的「大三通」時代,也讓兩岸的經貿關係邁入新的里程碑。

台灣已經是中國大陸第7大貿易夥伴、第9大出口市場、第5大進口來源地。根據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發布統計顯示,去年兩岸貿易額已達到1,292.2億美元,比前年同期上升3.8%。在兩岸的龐大貿易額當中,中國大陸對台灣出口為258.8億美元,比前年同期上升10.3%;自台灣進口為1,033.4億美元,比前年同期上升2.3%。也就是說台灣去年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高達774.6億美元。

兩岸三通的啟動,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產業佈局,都將帶來重大影響。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指出,台灣每年有4成出口銷往中國大陸,貿易出超已達700億美元,貢獻經濟成長率約達四分之三。兩岸每天有1萬2,000人前往中國大陸,有90萬通電話往來,常住中國大陸的台商也達百萬人,可見雙方經貿與交流之密切。



◎ 海空客貨運直航,經濟效益超過上億元


「三通」將為台灣每年省下至少新台幣數百億元的運輸成本及數不清的時間成本,而三通直航的航道,更將為台商躋身全球企業再添助力,也為台灣扮演區域營運中心的目標奠基。

大三通之後,在空運方面,兩岸週末包機由現行每週36班增至每日包機108班;台灣航點維持8個,中國大陸航點由現行5個增為21個。兩岸貨運包機各開放台北、桃園、高雄、及上海、廣州、北京和廈門等機場。航空公司預計可節省40%至45%的燃油成本。台商每年將節省上千萬元的時間成本,並有利於在兩岸進行更有效率的分工,尤其是高度仰賴航空貨運的資訊電子等科技產業受惠最大,總計經濟效益超過上億元。

在海運方面,台灣開放11個港口,包括小三通的5個港口,中國大陸開放63個港口及港區;雙方可相互免徵營業稅及所得稅,我國航運業者擁有掛外國旗的「權宜輪」與兩岸三地貨櫃班輪運輸及砂石運輸船隻,也可有條件航行於直航航線。海運直航平均可節省每航次16至27小時,節省約15%至30%航行成本,不僅可提升企業物流配送效率,並可創造港口的運量。



◎ 兩岸邁入一日生活圈,台商回家的路更近


三通直航讓兩岸邁入一日生活圈,將可進一步帶動台商回流。由於直航航線是採取「截彎取直」直飛,由桃園飛至上海僅需82分鐘,再加上搭乘飛機所需的通關時間,相當於搭乘高鐵由台北到左營約100分鐘,日後通勤於台北到上海,就像國內航班一樣方便,不僅節省飛行時間,也可省下油錢,機票也有調降空間,兩岸將正式邁入一日生活圈!

兩岸大三通,確實拉近了雙方的時間與空間距離!飛到上海只要82分鐘,比以往繞經香港節省64分鐘,讓數十萬台商「回家的路更近了」!而且在擴大為平日包機後,除了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外,往來成都、重慶、杭州、大連等二線城市,也天天有航班,不用再轉機轉到頭暈。

根據交通部調查,有42.6%常住中國大陸的企業主表示會回來台灣,更有高達74.8%台籍企業主願意返台投資。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曾表示,以前飛往上海,上午出發下午才到;以後是早上八時出發,下午就可以飛回台灣,這對台商在中國大陸的經營將有很大幫助。而廠商的貨物在晚上送出,隔天就可在中國大陸結關,比快遞還快。



◎ 拉近時空距離,直航有如一場及時雨


對台灣航空業來說,直航也有如一場「及時雨」!讓去年因高油價而虧損嚴重的業者,終於因兩岸直航營運有了生機。據交通部民航局統計,直航以來兩岸航機平均載客率都在7成以上,目前兩岸航線仍以平日包機方式經營,雙方每週各有54個航班限額,但已經讓華航、長榮等航空業者獲利。

兩岸直航之際雖遭逢金融海嘯,台灣各港口去年貨櫃量,都因進出口衰退而下滑,短期之內還無法帶來太大利多,但仍可看到商機,並創造合作機會。交通部航政司指出,若以去年12月15日為中間點,比較之前半個月與之後半個月的直航前後營運情形:高雄港兩岸船舶往來船次成長34%、貨櫃量成長20%。基隆港兩岸船舶往來船次成長21%、貨櫃量成長22%。台中港兩岸船舶往來船次成長幅度達200%、貨櫃量成長113%。如果兩岸沒有直航,去年各港口營運衰退幅度會更大。

台灣工銀證券投顧根據移民署資料統計,每年經由香港、澳門、濟州島及小三通,前往中國大陸的旅客超過500萬人次,兩岸直航後的每日包機108班次,雖與實際需求有一段距離,但仍差強人意。但自從開放陸客來台以來,陸客單日來台人數只有574人次,與可產生實質效益的單日1,000人次仍有相當差距。但未來中國大陸官方將陸續開放31個省市居民來台旅遊,預估今年陸客來台將達103.3萬人次,可帶動來台旅客擴大到442萬人次。



◎ 降低運輸成本,人流、物流、金流活絡


三通最大的意義,在於企業經營的不確定性大為降低,更透露出兩岸經貿投資的和平信號。三通最直接的效益,是大幅降低兩岸交通運輸的時間及成本。從經濟面來看,空運直航可節省每年逾30億美元;海運每航次可節省16至27小時,每航次可節省5,000元至1萬美元的簽證費及燃料成本,節省有形效益每年逾40億美元。

海空運直航,除了可提升台灣產業的出口競爭力,也有利於企業在兩岸間建立更有效率的分工模式,促使高附加價值產業之核心競爭優勢能夠留在台灣;另一方面,海空運直航也可強化台灣與全球市場的連結,吸引跨國企業在台灣進行加值服務及創新研發活動,促使台商與外商以台灣作為進軍中國大陸的營運總部。

目前兩岸經貿合作規模已相當龐大,三通可為兩岸之間的人流與物流提高效率;而兩岸往來方便,也有利於推動兩岸合作,特別是當流通更為方便時,將可開拓以前未有的合作新領域及新模式。如果再加上未來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開放資本市場、開放中國大陸企業及人士到台灣投資後,也將改變過去投資的單向流動,為兩地企業打開在台灣合作的全新領域。兩岸之間的人流、物流、金流將會更加活絡暢通。屆時,台灣要成為亞太營運總部和全球運籌中心,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 面對「中國崛起」事實,創造新競爭優勢


大三通絕不只是在「省時省錢」的層次,台灣還可以利用三通創造新競爭優勢,做「更深層加工」。台灣產業已不能再定位為國際企業「掮客」或「買辦」性質,因為跨國企業早已在中國大陸建立基地,不需要再靠台灣中介。大三通將進一步擴大兩岸產業分工,企業在台灣生產有利者,將以貿易取代中國大陸投資,反之則可能將生產基地移轉中國大陸。

由於中國大陸這個「世界工廠」的磁吸效應,未來台灣製造業勢必得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投資規模,服務業也將擴大對中國大陸投資。屆時台灣的產業結構將面臨改變,農業、工業比重將可能縮小,服務業比重相對增加;製造業結構也將大幅改變,競爭力較低的傳統產業及內銷產業將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台灣在農業及製造業移出後,包括運輸、物流、金融、旅行及服務業等產業,必須發展為納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運籌管理營運中心,否則勢必面臨更大挑戰。

不可諱言,日後若再大幅開放中國大陸物品進口台灣,包括農產品、家電、消費電子、飲料、菸酒等產業,也將受到衝擊。兩岸人員往返頻仍,也將衍生許多金融交易、經貿法令、及租稅等問題,也急需要兩岸政府盡早簽訂各項保障協定。

面對「中國崛起」的事實,我們應樂見其成,台灣經貿雖高度依賴中國大陸,但這並非壞事。台灣應嚴肅面對金融風暴,更應樂觀兩岸經貿發展,前者是一場事關台商生死存亡的考驗,整體競爭力決定存活率;後者則有待兩岸經貿的合作機制持續擴大與有效運作。台灣不僅可將中國大陸視為「經濟共同體」,並應同步搭上順風車,趁大三通時代,一起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213期 •2009年3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