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次貸風暴造成的經濟頹勢,各國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而調降匯率似乎成了各國的救命仙丹。雖然台幣趨貶對出口有利,但卻苦了進口業,建議不管是外貿或進出口業者,都得隨時關注國際局勢,並參酌專家意見,找到最佳避險方式,順利度過千變萬化的匯率。

撰文/方淑甄

 

伴隨金融海嘯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正像蝴蝶效應一樣,以各種不同的樣貌在世界各國浮現,這樣的連鎖反應,亞洲也不能置身事外。



◎ 韓圜、新台幣分高下 人民幣亦不能自外於此


為了救經濟,各國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於是一降再降的利率成了各國的救命仙丹。但是逼近於零的利率,對於已掛急診的經濟成長率來說,似乎效用不大,擔心過低的經濟成長率,恐引發新的社會問題,自去年起,各主要經濟國家,包括去年金融海嘯受創甚巨的韓國,及重申經濟成長率保八的中國大陸,都相繼被迫加入貨幣競貶的匯率競賽裡,企圖靠著貨幣走貶的優勢,多爭取些外銷訂單,來充實國力。

其中跌勢最猛的應算是韓圜,「520」後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雖也同步走貶,唯比起鄰近的韓圜,新台幣貶值幅度還不算太「超過」,以去年10月起算,至年底止,韓圜兌美元匯率已貶值超過兩位數,今年韓圜跌勢仍未止,截至三月初止,韓圜貶值幅度已達到二成,但同一時間,新台幣卻僅貶了5.4%,即使將時間拉長到去年四月的匯價高峰30.2元,貶值幅度也僅13%,也正因為如此,外資一直認為,外債比例較低的台灣似乎更有資格參與這場匯率競貶賽。

不單是韓圜和新台幣在幣值上分高下,連近年來貨幣強勢指標的人民幣,也不能自外於此場戰役。
就經濟數據來看,去年第三季中國出口年成長率仍達到23.1%,連續三季出現正成長,孰知到了去年十月,出口年增率竟一舉滑落至19.2%,致去年前十月貿易順差年成長率縮水至1.5%,與前年的年成長率47.6%相較,跌幅之深不單令市場咋舌,就連中共官方也深感頭痛,直擔心GDP貢獻度也將隨之縮水,保八的最高指導原則也將因而面對挑戰,就連一向強勢的中共也不得不心甘情願地跳入匯率競貶的自設陷阱中,藉以緩和中國大陸面臨的出口壓力。

根據資料顯示,亞洲各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依存度,正在逐年提高中,以過去25年與現在相較,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密集度從2.02%提高到13.8%,居各國之首,香港居次,其密集度不增反減,由25年前的17%降為12.11%;南韓第三,從零一路挺升至11%;泰國第四,從2.44%提高到4.98%;馬來西亞第五,從0.68%增至4.27%;新加坡第六,也從0.95%提高到4.23%,這表示,人民幣的逆勢趨貶,對這些與中國大陸雙邊貿易密切的國家言之,勢必帶來直接的衝擊;儘管人民幣僅「小貶」,但其後續衍生的競貶效應,卻不容小覷。

在指標性利率人民幣傳出趨貶的消息後,亞幣貶值就像瘟疫,快速地在其他亞洲國家蔓延開來,近期幾乎所有亞幣相對於人民幣皆呈現貶值。



◎ 亞幣競貶 牽動新台幣匯價


外資匯豐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王萬里甚至直言,韓圜、日圓等亞幣重貶,也將牽動新台幣的匯價,考量企業競爭力與原物料價格不斷下滑兩項因素,今年新台幣至少該貶破36元,才能挽救出口。 

台幣兌美元該維持在什麼價位才算合理?截至目前為止,尚無定論,原因就在於貨幣的升貶直接支佐進出口商的獲利,一般言之,台幣大幅貶值對出口業者來說,確是好事一椿,經專家預估,新台幣每貶值1%,企業毛利率即可隨之提升2至4個百分點,撇開獲利能力不談,光是帳面上的匯兌收益,都足以幫助電子業度過寒冬。但是一旦到碰到急升,國內靠出口的電子業就會哀聲連連,原因在於電子業的毛利近幾年在露度競爭下,已進入微利時代,有些主機板廠及筆電業者的毛利率甚至只有個位數,一旦碰到台幣急升,在避險不及下,不單可能會全年做白工,更慘的是,賺的還不夠賠。

但是有利就有弊,幣值狂貶雖然救了出口業,卻苦了進口商,一些資本設備及原物料的進口商,面對一夕數價的台幣,買貨都買到手軟,在成本不斷墊高,但貨品售價卻無法快速反映下,有些廠商不得不啞巴吃黃蓮,自己認了中間價差,由此觀點看來,進口商日前勇敢站出來,呼籲新台幣貶值應該「適可而止」,有其不得不的理由。

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理事長許勝雄指出,這波新台幣走貶主要還是受到韓圜大貶影響,再加上近期出口大幅衰退帶動,但新台幣大幅貶值,勢必會使得進口成本相對增加。雖然台灣出口比重很高,但對進口的依賴度也不低,在大家所得不是很平穩的狀況下,適度維持住幣值,應該就可以了。



◎ 面對激盪匯率走勢 外匯操作宜謹慎為之


新台幣在3月2日盤中觸及彭淮南防線後,隨即展開急拉,當日收盤匯價收在35.174,但才經過半個多月,至20日止,匯價已來到33.8元的近期新高,波段漲幅達3.91%,在新台幣以實質行動為自己發聲後,國內宣騰已久的新台幣該不該貶議題,也隨之告一段落。

雖然新台幣趨貶的壓力暫解,但操作外幣期貨商品的業者直言,今年的匯率走勢,在各國勵行「凱因斯大政府理論」下,已與歷史軌跡脫軌,不單是韓圜是如此,新台幣也不例外,在匯率的操作難度上,更甚以往。

面對瞬息萬變的匯市,不單玩家縮手,就連投資期貨的專家也認為今年在外匯操作上,應該要更為謹慎。統一期貨協理廖朝正指出,面對激烈震盪的匯率走勢,或許美元指數的技術面或可提供外貿業者參考,畢竟美元指數判別短線匯率趨向的敏感性還不錯,再加上多數貨幣都與美元直接連動,觀察此指標也可以提供投資其他貨幣,或是有其他貨幣避險需求的業者些許參考。

根據美元指數走勢來分析,美元指數自2009年初開始自低點反彈,並一路走強,在全球金融情勢仍處動盪之際,避險資金相繼湧入,更使得美元如日中天,指數一度還衝高至89.62點。不過近期在全球金融體系出現回穩跡象後,強勢美元在熱錢流出後,開始走跌,還一舉跌破上升趨勢線,就技術面而言,美元短線走弱的趨勢已成。

相較於美元,之前匯價相對偏弱的歐元,由於其央行利率仍達到1.5%,明顯高於其他主要工業國家,近期在熱錢相繼匯入後,竟出現跌深反彈走勢,相準這波弱勢貨幣的反撲行情,日前甚至有專家建言,投資人將美元定存解除 ,改投入已有轉強契機的歐元、紐幣及澳幣,甚至近期走勢強勁的新台幣。



◎ 隨時關注國際局勢 尋求最佳避險方法


但若面對的是外貿或進出口業者,專家則建議,除隨時關注國際局勢,也應針對公司所能承擔的風險訂出範圍,並隨時參酌專的建議。畢竟今年匯率呈現急貶又急升的走勢,對於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來說,確實是一大考驗,畢竟中小企業所能採用的避險措施和工具相對有限,一旦遭逢匯率巨幅震盪,極有可能讓大半年的獲利付之流水。著眼於此,即使匯率的避險有其難度,但為保本,仍有一些必要的措施須採行。

規避匯率風險,其中最常被業界採用的方式,就是自然避險法,國內自行車龍頭廠商美利達即採行此避險方式,美利達副總經理鄭文祥指出,美利達為了降低匯率的風險,一般都採收美元、付美元的方式,如此一來即不會因為不斷地做幣值轉換,出現明顯的價差。

此外,在做自然避險時,也會就相同幣值的給付時間做一規畫,即將支付美元負債的時間訂在收到美元貨款的同時,如此一來即可左手接到貨款,右手馬上就進行付款,在沒有時間差,且支付的都是同一幣值的貨幣下,自然就無所謂的匯損產生。同樣也是採自然避險法的巨大機械,則會在供作付款的美元部位,作嚴格的控管,一旦水位超出,就會轉換成其他強勢貨幣,藉此降低美元走貶的壓 力。

除了採行自然避險外,台灣福興也採行遠期外匯的方式來進行避險,所謂遠期外匯,指的就是先向銀行端承作預售美元兌新台幣的遠期外匯(DF),利用DF可以量身訂做的特性,先將應收美元帳款的金額與期限,依需要設定在DF的契約當中,如此一來,企業等於已將未來才會收到的美元現貨,鎖定在現在的匯率售出,連帶規避掉未收到貨款期間的匯率風險。

雖然避險可以採行的方法不多,但只要確切施行,避險功效仍是顯而易見,不過,比較令人擔心的是,部分廠商因過錯匯率方向,又進行過度操作,造成匯兌上的重大損失,這樣的案例在市場上也屢見不鮮,換言之,在進行匯率避險時,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楚匯率操作的目的,如為避險,則宜以保守方式因應,只以降低損失為目標,不以獲利為目標;如係以匯兌操作來獲利為目標,則可採比較激進的操作手法,買進賣出,不過,仍須嚴控部位及作停損,以免賠了匯差,又侵蝕掉公司的獲利。

 
     
     
 
 
   
 
 
 
 
 
 
 
 
     

214期 •2009年4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