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經貿關係緊密,目前政府採取循序漸進原則,分階段陸續鬆綁對中國大陸投資政策,包括放寬赴中國大陸投資40%上限、鬆綁產業別限制,以及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等,希望能讓兩岸的金流與人流「有往有來」!

撰文/董珮真

 

兩岸經貿關係,早已邁入新的里程碑!台灣已經是中國大陸第7大貿易夥伴、第9大出口市場、第5大進口來源地。相對來說,中國大陸已經是台灣第1大貿易夥伴、第1大出口市場,以及最大的海外投資地,更是台商最大的海外生產基地。未來,在兩岸逐步鬆綁與開放的浪潮中,將出現更多雙方合作的商機!



◎ 循序漸進 分階段開放陸資


台灣開放外資已有數十年歷史,在逐步開放過程中不斷檢討,而兩岸經貿政策之鬆綁,雖已是既定方向,但由於兩岸關係特殊,中國大陸對台灣而言,既非外資,也不是內資,因此政策立場是初期宜謹慎保守、政策性鬆綁,不宜一次到位,應採漸進式的開放。

目前政府對於開放陸資來台灣投資,是依據「先緊後寬」、「循序漸進」、「有成果再擴大」的原則,開放項目則是採取「正面表列」的分階段開放。等將來開放到一定程度後,可能再改成「負面表列」。行政院日前也已核定《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草案,對兩岸高度關注的陸資認定標準已經定案;而第一階段開放的項目,也將協調配套措施,將盡快公布實施。

未來有兩種形態的陸資,將適用這項管理辦法,包括經第三地來台轉投資的持股比率達30%之陸資,或對企業具有實質影響力之陸資。前者的門檻訂為30%,未來可能視執行情況再逐步放寬至50%;而後者所謂「對企業具有實質影響力者」,像是持股比率雖不到30%,但在董事會中具有半數以上,對人事任免等決策,握有實際控制權,就屬於有實質影響力。

陸資也可持有台灣地區公司或事業的股權、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獨資或合夥。若購買上市上櫃或興櫃公司的股票,累計或單次超過10%者,便視為「直接投資」,必須向經濟部申請許可。至於未超過10%者,則適用金管會訂定的《大陸地區投資人來台從事證券投資管理辦法》規定,目前僅開放合格境內機構投資人(QDII)投資台灣單一上市櫃公司,但不得擁有經營權。而實收資本額超過新台幣8,000萬元的陸資投資事業,應向主管機關申報財務報表,必要時可要求其申報資金來源及查核其他相關事項。

政策面並訂定防禦條款,限制中國大陸地區的軍方投資、或具有軍事目的者來台投資,也就是「原則禁止,例外許可」。至於中國大陸政府掌握的投資事業,則採「原則同意,例外禁止」。如果在經濟上具有獨占、寡占、或壟斷性地位者,在政治、社會或文化上具有敏感性,影響國家安全者,或對國內經濟發展、金融穩定有不利影響者,得禁止其投資 。



◎ 製造業及服務業 第一階段開放投資項目


目前第一階段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之項目,包括「製造業」如紡織業、橡膠及塑膠製品、汽車、中草藥等65項;「服務業」如批發、零售、觀光旅遊、海空運等23項;以及「公共建設」等11項,合計99項。由於均屬於一般性製造業,及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開放的服務業,因此暫無投資限額的規定。

在製造業部分,第一階段先開放65項,約占我國行業標準分類製造業細類的3成。其中,為配合兩岸產業合作,將已是「兩岸搭橋專案」的重點產業,如中草藥、汽車等產業優先開放。還有上下游產業鏈完整,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並具有製造及管理能力者,如紡織業、橡膠製品、塑膠製品等製造業,也將先行開放。

經濟部指出,製造業開放項目的考量原則,包括「僑外投資負面表列-禁止及限制僑外人投資業別項目」及「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禁止類製造業產業項目」者,暫不開放;因此,晶圓、液晶顯示器等產業,以及太陽能、LED及風力發電等搭橋專案項目,皆未納入第一階段開放。

汽車業是基於兩岸產業佈局概念,國內業者同意開放;但機車業者不希望技術立即外流,因此將放在第二階段才開放;至於自行車由於兩岸已有產業分工模式,台灣以生產高附加價值自行車為主,未來引進陸資將有助兩岸自行車垂直分工。

服務業在第一階段將開放23項,約占台灣對WTO服務業承諾開放次行業的21%。主要考量是有助於商業活動及行銷通路的服務業,而且業者具有因應能力者,例如批發業、零售業等將優先開放。其次,配合兩岸已簽署的海空運及旅遊等協議,包括觀光旅遊、海空運等服務業也將先開放。不過,凡是涉及學歷認證、專業證照,如律師、會計師,或須考量業者調適能力的服務業,如營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業,則暫緩開放。第一類電信事業(固網、行動電話)也不在這次開放之列。



◎ 公共建設 第一階段開放陸資項目


第一階段開放的公共建設項目,包括無涉國家安全的航空站設施、港埠設施及觀光遊憩重大設施等3大類,以及過境旅館、展覽館、國際會議中心、停車場、新商港區開發、觀光遊憩區內的遊憩設施、住宿餐飲設施等11細項。但陸資若要承攬公共工程,必須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由中國大陸企業攜帶資金來台灣,以BOT(興建、營運、移交)方式才准許投資。

行政院工程會指出,開放陸資來台投資BOT案,對於台灣的營造相關產業將具有正面效益。因為以BOT案特性而言,申請者多為企業聯盟,成員包括符合台灣法令的投資者、營造商、機電商及營運商等。因此,陸資若想投資台灣BOT案,勢必得與台灣相關廠商策略聯盟,將可漸次強化雙方產業界的夥伴關係,並必須相互了解法規,進而有助營造相關產業,進軍大陸及國際市場。

至於中國大陸希望台灣開放大陸工程顧問業、承包商來台灣參與設計或施工,但由於規劃、設計、施工、監造等技術服務人力,均須台灣建築師、結構技師等各類證照人員才能執業;加上對台灣營造業將有所衝擊,因此現階段仍暫不開放。不過,未來若能有條件的開放,將使國內相關的工程顧問業、技師及建築師,透過策略聯盟合作、相互觀摩技術水準,將有助於了解承攬中國大陸公共工程遊戲規則,練好功夫,攜手開拓大陸及其他市場營造工程商機。



◎ 中國開放國企投資台灣產業


中國商務部近日宣佈,將開放國有企業投資台灣產業。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在「海峽論壇」大會上,宣布了包括推動大型企業赴台投資、擴大對台採購、鼓勵有條件台商參與擴大內需政策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今年內推動60萬人次赴台等8項兩岸交流新政策。

其中,最能推動台灣經濟表現者,便是開放陸資來台及擴大對台採購。國台辦與商務部已發佈「關於大陸企業赴台灣地區投資或設立非企業法人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明確規範陸企赴台投資的辦理程序。

在赴台採購方面,在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大陸企業會來台採購水果、蔬菜、水產、工業消費品、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深加工產品以及特色工藝品。目前已知未來3個月內,包括廣西自治區、大陸家電以及面板業者、與電信三雄當中的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及中國電信,皆將擴大來台採購規模。



◎ 放寬赴中國投資40%上限 鬆綁產業別限制


事實上,新政府上台一年以來,兩岸政策逐步開放,經貿方面的限制也開始鬆綁。包括鬆綁台商投資大陸上限、開放週末包機直航、陸客來台觀光,貨物包機直航,以及開放陸資投資愛台12項建設等措施,都已經陸續上路。

為了讓台商深耕台灣、連結全球,去年已正式通過了「赴大陸投資40%上限與產業別投資限制」,放寬企業赴中國大陸的投資上限,其中一般企業的投資上限,放寬為淨值或合併淨值的60%,而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跨國企業在台灣子公司的登陸投資金額,則完全不設限。中小企業則有兩種選擇:可採新台幣8,000萬元的投資上限;或採淨值或合併淨值的60%為限(以較高者為主);個人赴大陸投資上限,則從現行新台幣8,000萬元,放寬為每年500萬美元。



◎ 把餅做大 一起去賺全球的錢


中國大陸現在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市場之一,未來更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受惠於語言及文化上的同文同種優勢,中國大陸仍是台商豐收的重要市場。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即占全球投資佈局五成以上,在中國大陸市場具有關鍵地位。2007年台商一千大的營收即占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高達新台幣6.34兆元,實力相當驚人。

台灣的經濟發展,應定位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經貿樞紐、及台商營運總部,因此鬆綁大陸投資金額上限,將可加速資金回流、擴大貿易規模與順差;並可深耕台灣、連結全球。而開放陸資來台投資,也是同樣希望引進資金活水,無論陸資來台投資何種產業,將可讓大陸企業有機會來台灣設立辦公室拓展業務,長遠來看,中國大陸籍人士也可望有機會,長時間生活在台灣,對增進雙方了解也大有幫助。

其實,無論是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或放寬企業赴中國投資上限,不僅著眼於兩岸資金的雙向來往,更期盼藉由兩岸產業合作的平台,達成吸引跨國企業參與的策略性目標。目標不只著眼於兩岸,而是希望兩岸產業共同合作,把餅做大,一起去賺全球的錢!

 
     
     
 
 
   
 
 
 
 
 
 
 
 
     

216期 •2009年6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