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景氣一片低迷,國內的紡織產業可說是雪上加霜,面對長期以來東南亞國家價格的廝殺,紡織業者不是出走就是轉換跑道;但生產環保機能性布料的興采實業,每年的毛利率始終能維持在25%以上,在現在連科技產業都不時上演保四保六的戲碼時,是什麼樣的經營理念讓興采業績仍能如此令人驚艷?


撰文/ 李恩慈

 

走進興采,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家紡織布料公司,室內的明亮、整潔,擺脫過去紡織廠髒亂的刻板印象;上到二樓,右邊是溪水潺潺的小池、左邊是種滿草皮的野地造景,這裡,就是興采人辦公的地方。



◎ 公司像社團 強調快樂工作、不斷學習


為什麼會想到在室內花錢造景?「因為水這樣流下來會產生芬多精,芬多精可以讓人心情愉悅,這是我在國外看到學來的。」興采總經理陳國欽這樣回答。在亞東工專擔任合唱團團長的他,強調生活必須要「快樂地過」,因此從創立興采開始,就非常重視這個概念,也因此把興采的品牌叫做Sing-tex,希望這家公司是「一首由快樂旋律譜出來的樂章」。 過去的紡織業是勞力密集產業,強調生產效率,因此紡織廠員工大都是賣命苦做,陳國欽一改傳統作風,認為一味地比效率、比機器,只讓大家越來越辛苦,因為機器大家都可以買,只要競爭者一進來就會失去優勢。

他希望從過去比機器模式轉向比「觀念」,因此堅持打造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他說,「快樂能讓人帶來熱情,如果每個人都是熱愛紡織,大家相處在一起互動就會好,才會不斷有正向和創意的想法產生。」 當然除了快樂之外,也必須要成長,因此,在經營上他堅持快樂工作,但對員工,他則要求「不斷學習」。目前已建立興采學院,新進員工必須先接受3個月的訓練,3個月後會有考試,及格才會錄用。而既有員工每個月也必須花半天至一天的時間上課,且每次上課完都會有測驗,不是隨隨便便混過去就好。



◎ 客戶當朋友  公司變成訊息中心


從1994年轉型做機能性布料,陳國欽回憶這一路走來,客戶就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剛踏進這個領域的時候什麼都不懂,雖然開發出媲美Gore-tex等級的防水且更透氣的布料,但卻不知道要賣給誰。」 第一個找上公司在新加坡的客戶,不斷跟他們推銷,強調這款布料的機能性有多好、價格又比Gore-tex低很多,但最後客戶告訴我們「找錯地方了,應該去歐美才有市場。像英國,氣候變化非常大,又是個多雨的都市,國民平均所得也比較高,就非常喜歡這種機能性衣服。」因此興采才知道要轉向歐美市場。

現在,全球前50大戶外及運動品牌都是興采的客戶,包括Nike、Asics、Puma、New balance、Timberland、The North Face、Kappa等,國內也有捷安特、阿瘦皮鞋等,陳國欽說,這些客戶都是直接面對消費者,因此對消費者的需求非常敏感,「他們會把消費者的需求告訴我們,而這些資訊就成為公司開發和改進布料的重要關鍵。」 要從客戶身上學東西,除了互相拜訪的行程外,陳國欽認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管道,就是去參展。「因為在參展的時候,必須不斷向現場參觀的人解說,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來挑戰你,因此可以學到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事情。他記得第一次到香港參展時,從別人的效率、速度、語言,甚至是談吐,都讓自己眼界大開。」

他也堅持公司攤位一定要設在大廠的旁邊,讓自己有壓力要如何展現公司的特色,就像要去武林擂台比賽一樣;最後再從攤位前的人潮,就知道自己的東西能不能符合需求、是不是受歡迎。目前興采每年都會安排大約6次到歐美地區參展的行程。



◎ 建置實驗室 研發能力是公司的王牌


做機能性布料,難度一定比一般布料要來的高,特別是機能性布料運用在特殊環境下要能禁得起考驗。像興采1995年接獲日本YAMAHA機車衣用的布料訂單,出貨幾個月後不但被退貨,還必須賠償客戶100萬元。「當時對我們這種中、小企業來說,100萬是很大的金額,這時候你怎麼辦?」 不少業者碰到布料出問題、牽涉到高額賠償時,要不就乾脆不交貨,不然就選擇避不連絡,但陳國欽當下就決定支付賠償金額,並把1,000件機車衣買回來,承諾會找出原因。

後來才發現,因為廠商考慮到在60、70公里的行進速度下,即使下雨天穿著騎車,還是要能達到防水功能,所以是用類似消防隊使用的強力水龍頭來做測試;在強力水柱沖刷之後,如果耐水壓的力度不夠,布料內層的防水薄膜就會脫落。因此興采在找出原因並進行改善之後,才又把這批布料重新出貨。 陳國欽說,這次的經驗雖然看起來好像賠了很多,但卻讓他們學到經驗,更重要的是,負責的態度讓客戶對他們更加信任,最後都成了朋友。

而接的單子多了,就開始會遇到各地需求不同及各國際廠牌測試標準不同的問題,為了能達到各種不同的驗證標準,陳國欽前前後後共花了4,000萬元打造現在的興采紡織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已獲得國家級實驗室TAF認證,屬於獨立且公正的紡織驗證實驗室,共有17位研發人員,除了驗證產品外,實驗室也提供興采改善布料的依據。 他說,「研發可以算是興采最強的一塊,目前國內很少有其他同業擁有這樣的實驗室;因為要成為產業的領頭羊,研發能力就必須不斷深化。」興采目前每年提撥3.5%作為研發經費,比起同業一般平均的0.5%要多很多。除了內部實驗室,興采也積極運用外部資源,包括每年與化工所、紡織綜合研究所及紡拓會進行專案合作,取得關鍵技術及原料。整個公司重視研發實驗的文化,在陳國欽身上也可以發現。訪談過程中,不斷以實物測試來說明及證實布料的效能,並且還聘請數位戶外登山實測員,進行戶外活動穿衣實測,加以印證實驗數據,因為「說再多都不如直接用產品實驗來得有說服力」。



◎ 培養觀察力 是創新產品的絕佳動力


環保,是興采另一個重要信念,從製程開始強化reduce能力(節能),取材上也希望做到reuse,因此在材質上,2005年興采與美國Cocona共同成功研發出用椰子殼做出活性碳布料,獲得美國《時代》雜誌創新發明獎;日前又發表以咖啡渣來製作除臭布料,不但達到回收使用的環保概念,更解決了過去竹炭無法染色的問題,目前已獲得法國第一戶外機能品牌Eider的採用。陸續已有30餘個歐、美、日及國內品牌使用,且持續增加中。 問到當初怎麼會想到用咖啡渣?陳國欽說是和太太一起去喝咖啡時的意外發現。當時咖啡店的櫃檯前呈列出咖啡豆從生豆到烘焙過後的各階段樣貌,觀察力強的陳國欽就發現,從生豆、一次爆到二次爆,咖啡豆每經過一次烘焙,體積就大上一倍,容積也會跟著變大。

我們都知道咖啡渣常常被拿來當作家裡的除臭劑,但卻很少人去了解為什麼咖啡渣可以除臭。看到體積變化的咖啡豆,陳國欽開始推敲背後暗藏的玄機,也開始萌生把咖啡渣運用在紗線上的可能想法。 經過高分子實驗室的印證,咖啡渣裡面果然是因為有許多微多孔,所以可以吸收臭味,因此興采開始投入研發,將咖啡渣利用專利技術製成咖啡紗。咖啡飲品深入歐美生活有數千年之久,但卻由華人發明出咖啡紗。

「第一代因為把它碳化,所以顏色還是黑色的,仍然有無法染色的問題。第二代在顏色上改進,且保留咖啡的香味,原本以為咖啡香氣會使人舒服,但在試穿後發現,人體產生的汗味和咖啡味混合在一起,會產生一種非常『難以言喻』的怪味。因此繼續進行改良、研發、改良、研發……,經過四年的時間,終於在今年7月,正式發表較成熟的第八代產品。」 新產品的推出,當然有助於經營績效的成長。陳國欽說,興采好幾年都維持在25%的毛利率,去年受到台幣升值及金融風暴的影響,業績持平,但今年上半年業績已經漸漸回溫,預估上半年的毛利會上看30%。

有著連高科技產業都稱羨的好成績,陳國欽說「在日常生活中多運用觀察力,就會帶來各種創新的可能性,只要在既有的紡織品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產生附加價值,就是提高獲利與商機的最佳管道。」

 
     
     
 
 
   
 
 
 
 
 
 
 
 
     

220期 •2009年10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