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1/ Jan. 2019
回首頁

貿易篇黑天鵝現身 全球情勢再添變數美中貿易陷入持久戰 台商如何脫困突圍?

隨著英國脫歐、川普啟動美中貿易戰。一時之間,貿易保護主義席捲而來,帶起全球產業供應鏈大風吹。身處全球經貿體系之中的台灣產業,一直在國際供應鏈扮演要角,如今面對劇烈的貿易變革,台商又該如何因應?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Shutterstock
G20川習會後,美國暫緩2019年1月對中國大陸提高關稅的計畫,為全球貿易情勢再添變數。

2018 年全球經貿最大的一隻黑天鵝,非美中貿易戰莫屬。儘管 2018 年 12 月 G20 領袖峰會上,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後達成協議:美國原本預計於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對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 2,000 億美元商品關稅從 10% 調漲到 25%,這個計畫將暫緩 90 天。消息一公布,讓眾人期待美中貿易戰可望停火。

然而不到 2 天時間,中國大陸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卻因違反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措施,在加拿大遭到逮捕;中國大陸政府則扣押加拿大前外交官,作為報復手段。美中之間的貿易摩擦儼然擴及到科技與政治領域,凸顯出美中貿易戰短期內停歇的可能性不高。這也代表台商必須謹慎因應,才能順利度過劇烈貿易衝突帶來的挑戰。

美中貿易戰升溫  負面影響開始發酵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指出,2001 年中國大陸加入世貿組織(WTO)後,出口金額快速成長,2007 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藉由外貿出口,中國大陸累積龐大的經濟實力,GDP 總額逐漸逼近美國。同時,中國大陸在物聯網科技、AI、量子通訊、太空科技的發展迅速躍進,更顯現出其挑戰美國全球經濟霸主的野心。

為了降低中國大陸的威脅,川普運用貿易關稅及制裁手段,牽制中國大陸經濟及科技成長速度,藉此保持美國全球政經及科技龍頭的優勢地位。蕭乾祥進一步表示,2018 年中國大陸的 GDP 將近 13 兆美元,美國則會超越 19 兆美元。美中兩國占全球 GDP 近四成比重,一個是世界最大工廠,一個是世界最大消費市場,是以美中貿易衝突,影響範圍不僅是中國大陸與美國,更已對全球產業供應鏈發展造成重大衝擊,包含日本、韓國及台灣等亞洲國家都將受到影響。

美中貿易戰從 2018 年中開打至今,這半年來因川普的策略捉摸不定,後續發展態勢難以預料。不過綜合各經濟學者的看法,短期內美中貿易戰停歇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影響所及將持續擴大。

「美中貿易戰是 2019 年全球經濟最大風險。」富邦金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分析,川普發動貿易戰背後的思維,並不局限於縮減貿易赤字,所以即使川習會稍稍化解僵局,美國對 2,000 億美元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關稅的壓力仍在,未來雙邊貿易衝突的時間恐將持續拉長。如此不但影響中國大陸的市場投資和民間消費,也對亞洲周邊國家形成壓力,對全球經濟造成莫大風險。

針對美中貿易戰對亞洲國家產業的影響所及,台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分析,在美中互徵關稅的情勢下,將對全球航運業、農業與汽車製造相關供應鏈國家造成連鎖影響,尤其是與美中供應鏈參與度高的亞洲國家為甚。此外,因為中國大陸對美國出口下降,使中國大陸對其他貿易夥伴的進口需求連帶下滑,亞洲目前以韓國、日本的衝擊最大,台灣受到的影響也不小。

中國大陸在太空科技、量子通訊等尖端領域發展迅速,顯現出其挑戰美國全球經濟霸主的野心。

全球貿易量走跌  長期恐成系統性風險

「2019 年全球貿易量將呈現疲軟態勢,且未來幾年,預估全球貿易成長將逐漸趨緩,而貿易保護主義是導致貿易量走跌的最大關鍵。」吳再益進一步引述全球貿易預警(Global Trade Alert)的統計指出,截至 2018 年 11 月,世界各國祭出的貿易干預次數大幅上升,多達 1,252 次,而且超過七成屬於不利於自由貿易的干預措施。其中又以美國為最,總計推出 172 項不利於貿易的政策,占全球貿易干預的 18%;而受干預影響最大的國家為中國大陸。

「在貿易干預措施之下,未來貿易成長將開始持平,約等同於經濟成長,即貿易成長倍數維持 1:1 倍。」吳再益指出,2018 年全球貿易走勢出現轉折,世界貿易展望指標持續放緩為 98.6,跌落長期趨勢值的 100,這意味著全球貿易成長動能將進一步減緩,包括全球出口訂單、汽車產銷、電子零組件、農材物 料指標都跌落趨勢值。

此外,由於貿易戰對全球商業投資信心及企業資金收緊的影響甚巨,因此 2019 年全球貿易成長不如 2018 年的趨勢底定。吳再益認為,到目前為止,貿易問題對市場的影響僅限於產業鏈國家的特定部門,影響最深的仍集中於關係緊張的中國大陸與美國。但未來如果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不僅將傷害全球貿易業,長期下來更將成為系統性風險。

2019 年全球貿易成長動能減緩,農材物料、汽車產銷、電子零組件等交易也將受影響。

台灣八成製造業受貿易戰影響  2019年出口難成長

美中貿易戰的升溫已明顯對全球製造業帶來衝擊。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指出,過去半年來美中貿易戰的不確定因素,使得部分產業出現急單,讓貿易量仍維持一定水準。然而,近一兩個月來,隨著急單效應過去,包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MPI)在內的經濟數據指標,都開始出現疲軟現象,說明美中貿易戰的負面影響,正逐漸發酵中。

台灣經濟研究院分析,受到美中貿易戰持續擴大,信心衝擊逐漸擴散至實質面,進而對亞洲供應鏈造成影響,各主要預測機構紛紛下修 2019 年貿易成長率。再加上近年來中國大陸產業轉型,使得經濟成長放緩,由於台灣在全球價值鏈上與中國大陸高度整合,所以受到影響的程度最深,預估台灣出口已難維 持 2018 年成長表現。

面對美中貿易戰的衝擊,台灣製造業正緊鑼密鼓採取因應措施,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製造業受訪廠商最關切的總體經濟議題中,「中美貿易糾紛帶來的衝擊」排名第一;更有高達八成的受訪製造業表示,中美貿易糾紛已對其公司訂單、產能或營運造成影響,前三大影響層面依序為原物料價格攀升、訂單或客戶流失,以及匯率波動或損失。

另外,全體製造業約有 54.0% 受訪企業,已經或計劃採行相關措施以因應美中貿易糾紛。而在已經或計劃採行相關措施的業者中,高達 95.8% 受訪企業採取「調整營運或採購供應政策」、68.3% 選擇「透過既有產線分散出口地移轉訂單」、43.0% 勾選「改變投資、遷廠或服務據點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全體製造業中仍有 26.62% 未採取相關因應措施,部分業者表示在供應鏈中處於被動地位,故無法立即採取行動。

創新轉型  持久戰中的突圍之道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理事長賴樹鑫建議台商,台灣中小企業向來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尤其許多位於中部地區的隱形冠軍,一直在追求提升製造價值,未來面對貿易戰的挑戰,更應加速創新轉型的步伐。而人工智慧(AI)、區塊鏈(Blockchain)、雲端(Cloud)、數據(Data),及其他新興科技(Emerging technology)的「ABCDE科技」,都是台商可用來轉型以因應未來挑戰的重要工具。

資誠創新整合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認為,由於美國要的不只是經濟利益,還包括政治利益,如政治制度與南海議題,因此美中貿易戰可能演變成一場長期抗戰。不只長期衝擊全球經濟景氣,未來台商經營環境的變動和風險將更高、競爭壓力將更大,成本壓力也愈來愈大。

面臨巨大壓力,台商不能一直觀望,也不能只想依賴匯率貶值或和供應鏈議價,來降低衝擊。劉鏡清建議,台商可思考以下幾個重點,採取長期布局。首先,考慮稅負及成本,進行供應鏈評估與重規劃;其次,善用併購提升競爭力;再者,加速自動化,解決成本、效率、品質、人力等問題;最後,建立全球運籌管理模式,從兩岸管理變更為跨國管理。

毫無疑問,中美貿易戰正使全球運行已久的工業供應鏈體系進行重組,許多以「台灣接單、中國大陸製造、出口美國市場」的台商,都正面臨莫大挑戰,台商必須加快腳步調整自身的全球布局戰略,如將製造業基地拉回台灣或移往東南亞國家,或是加快腳步推動智慧製造以提升競爭力,才能迎向充滿高度不確定性的 2019 年。

    英國脫歐台商也須審慎注意
  • 英國脫歐對於全球貿易帶來的影響,雖然不如美中貿易戰劇烈,但歐洲也是台灣重要出口市場,台商仍應注意英國脫歐的後續發展。吳再益指出,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英國自公投脫歐後,經濟已開始放緩,預估 2019 年經濟成長率約 1.5%。而英國脫歐後貿易壁壘更高,將導致資金與勞動力流動率不佳,影響英國及歐盟成員國的產出與就業,可能重創荷蘭、捷克、波蘭、匈牙利等國家的市場發展,台商如在這些國家地區布局,都應謹慎關注。
《 延伸閱讀 》
  • 高速成長的新興市場:印度團結同行 挺進印度貿易叢林
  • 日本里山絕景旅店雪地裡的秘境溫泉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