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5/ JANUARY. 2021
回首頁

總論篇加速價值創造 邁向國際市場掌握無形資產 驅動產業完美轉身

隨著營運模式的多元性、國際間的快速競合,無形資產已不再只是單純輔助的角色,而是企業掌握談判籌碼的一大利器,可加速經濟價值創造,更進一步成為企業超前部署,參與產業國際標準制定,發展各種無限可能性的新契機。台灣企業必須進一步布局,驅動產業再進化。
◎撰文/葉惟禎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梭特科技
Apple的無形資產占總市值比重極高,顯示出以無形資產作為企業營運核心,有助於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

「現在中國大陸業者,積極在美國申請IP,因此在某些傳產領域,甚至有機會直接讓台灣產品無法輸出,只要中國大陸業者在美國檢舉台灣業者侵犯其智慧財產權,就能成為阻礙貿易的手段。」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林欣吾,一語道破台灣業者若再不重視無形資產的管理與布局,一旦面對中國大陸業者在國際市場上大範圍行使該權利,將對台灣部分產業造成極大影響。

無形資產的範圍包括商標、專利、營業祕密與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後稱IP),近年來,在新興的無形資產定義範疇中,還包括企業間的權利金、授權協議、提供消費者的品牌價值、商譽、軟體授權、人際與商業網絡關係、特許經營權,及藉著營運模式所掌握的數據資料等。

企業經營上,擁有IP可說是企業的保護傘,是具防禦功能的護城河。但據統計,台灣有高達7成的中小企業沒有專利;甚至根據2017年《產業技術白皮書》的台灣研發300大統計資料,只有約1成多業者進行較佳的智財管理,顯示將智財作為營業比重的業者仍過少。

不重視智財 被告才來求解方

「即便沒有專利,至少也須懂得用營業祕密來保護自己。」誠遠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王健安以多年經驗發現,台灣企業主大多明白智財的重要性,但更多人抱持著觀望心態,「沒有被告就不會痛」,往往非得在國際上「被打了」,才著急地找律師求解方。

曾任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衍義國際法律事務所執行律師蘇錦霞指出,許多業者不願意觸碰這個領域,總有許多自圓其說,一是認為就算申請了一樣會被仿冒;二是認為「訟則凶」,覺得主張權利是不好的行為;三是抱持「以和為貴」,在商場上「多一個朋友比多一個敵人好」的儒家思想。

但蘇錦霞強調,主張自己的權利是在保護自己。「我經常告訴業者,不主張自己的權利,就是讓不遵守法律的人有機可乘,做出危害自己的行為。業者須有個觀念,就是讓違法者知道,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但現在大多業者的思維卻是息事寧人。」

2017年,賓士汽車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AG),向台灣兩大車燈公司之一的帝寶工業提起設計專利訴訟,表示帝寶生產的賓士E系列車款的W212車型頭燈,侵害其車燈專利,帝寶則在一審被判賠新台幣3,000萬元且須銷毀模具。帝寶的相關負責人在被提起告訴後接受採訪表示,中國大陸業者仿冒帝寶產品的比比皆是,但他們從未想過向對方提告,更認為「能被模仿很自豪,表示自己的產品設計很好」,如今自己被戴姆勒一狀告上法院,心中滿是無奈。

賓士汽車母公司戴姆勒的案例,凸顯了企業運用無形資產進行國際布局的關鍵優勢。

懂得自我保護 未來布局核心

這是典型「我不犯人、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但國際大廠可不這麼想。王健安分析,過去原廠未對這些副廠提告,是原廠深知副廠零件商對車輛銷售有一定的幫助,畢竟若汽車只能在原廠維修,高昂的維修費用可能會嚇跑消費者。於是實行一方面睜隻眼、閉隻眼放任副廠,另一方面背地裡設計專利布局的兩手策略。

事實上,戴姆勒的目的並非要把帝寶告到倒閉,而是要其支付授權金。「原廠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售後市場這塊大餅我吃不到,但這個市場的利潤我一樣要分到。」王健安直言,過去戴姆勒按兵不動是因為副廠規模還不夠大,待多年後其發展規模夠大了,再來「砍」,才能獲取最大效益。 帝寶最大的問題是未做好防禦,直到被告且敗訴,才決定與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合作成立「自適應式智慧頭燈聯盟」,共同開發智慧車燈,並申請專利設下防火牆,而「這麼痛的領悟」,代價超過新台幣3,000萬元。

台灣製造廠過去以來,確實有強大的技術能力,但絕大部分都是在服務國外其他大廠,我方只是整個製造供應鏈的一環,這是整個台灣製造體系普遍存在的現象。然而,台廠即便有技術上的優勢,卻很少思考是否有屬於自己的IP,或運用營業祕密來保護企業。

再者,智財局成立至今行之有年,但宣導觀念仍大多處於「不要侵犯他人智財」階段,即使申請專利的過程多半也是強調如此,「防弊大於興利」,是台灣業者在智財思考上相對保守的原因之一。

又有業者認為,自己只是小規模商家,毋須大費周章申請IP,但蘇錦霞卻不這麼認為。她以鶯歌傑作陶藝製作的陶瓷天燈杯為例,天燈杯為歷任總統及外交部、海基會等政府單位設計製作的專屬禮物,極具特色。「當初我建議他們申請著作權,以防其他業者仿冒。必須申請了才有保護膜,即便這個保護膜很薄弱,但沒有申請,就是零防護。」

林欣吾則指出,台灣製造業者有很好的技術,但業者須審視自己是否已有一套好的保護措施,以及是否認知這個保護對自身的利益為何?「過去智財的觀念是不要去侵犯他人專利,而不是建立一套良好的智財管理制度,或營業祕密管理。」林欣吾建議,在數位經濟時代,無形資產的管理愈來愈重要,如何以無形資產作為基礎創造經濟價值,同時形成新營運模式,是台灣業者在未來布局必須深思的方向。

力拚產業轉型 無形資產是關鍵

據投資銀行Ocean Tomo在2020年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美國標準普爾500(S&P500)業者的市值中,無形資產比重已從1975年的17%,提升至2015年的84%。

其中包括高市值業者如Amazon、Apple、Alphabet、Microsoft及Facebook等,其無形資產占市值比重極高。顯示出以無形資產為基礎的營運模式,可大力協助業者創造市場經濟價值。

事實上,眾多國際重量級單位認為,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足以成為未來全球最重要資產。根據瑞士再保(Swiss Re)公布的「2020全球經濟與保險展望」報告指出,台灣製造業最重視廠房、車輛、瑕疵品,然而企業中的智慧財產權、大數據、客戶關係、商譽等無形資產更需要保障。

「無形資產在未來發展之所以愈來愈重要,是因為國際市場已向這裡移動,與其合作一定要有堅強的技術實力或無形資產。」林欣吾表示,無論美中關係如何發展,台灣只要有高價值的無形資產,就可鏈結東南亞或印度,發展各種可能性,「重點在於是否有好的IP。」

Amazon是近年美國五大科技股的熱門之一,其電子商務業務雄霸全球市場,其市值中,無形資產比重極高。

企業成功轉身3面向致勝

林欣吾觀察,目前較成功的數位轉型個案中,企業若以無形資產為基礎,可精準鏈結客戶與夥伴,並朝以下3個面向推動:一、本業持續深化能耐。二、企業導入科技與數位技術,提高效率與品質。三、積極以行銷、內容鏈結經營關鍵目標客戶與夥伴關係。

無形資產不僅反映於帳面價值,更是企業盈利增長的來源。林欣吾認為,在企業營運過程中,擁有IP的效益不只可避免侵犯其他業者的權利,更可帶給企業三大助益:

助益1:在商業談判展現實力

若台灣業者想要與歐盟合作,對方第一句話一定問:「請問你有什麼能力可以跟我合作?」此時,企業擁有的IP,就是證明自身創新實力的最佳「證據」之一。

助益2:圈地獨占力

若在合作過程中,發現台灣在利基領域具全球獨一無二的技術,此時IP成為武器,我方可把該領域「圈」起來,形成「圈地」效應。如台灣元太在電子紙領域具獨家技術,擁有該領域最豐富的IP,幾乎已將電子紙這塊地圈起來,形成獨占優勢。

助益3:參與推動產業標準

一旦企業具談判優勢,且合作雙方發現此為未來新興產業,並各自擁有關鍵IP後,即可進行商議,建構未來產業相關標準,並對世界公開。

如此一來,我方可以此標準與他國製造商進行協議,當該國採用此標準,我方可透過授權或認證,協助培訓人才、供應材料等,串聯國際製造能量,再順應短鏈趨勢,利用當地資金與人力製造,形成全新供應鏈合作模式。

台灣缺乏人口紅利是不爭的事實,人口負債將導致產業面臨更艱辛的處境,再加上東南亞等製造與研發能力竄起,應以有限人力與土地創造高附加價值,讓IP發展勢在必行。

究竟,企業如何以無形資產擘劃未來布局藍圖?

「台灣未必需著重於生產產品,而是可透過『服務』賺錢,若建立起無形資產將有機會加速此方向發展。例如可利用IP授權東南亞或印度,對方付授權金,我方傳授生產技術,當台灣與全世界連成同一體系,即可提供全球優質產品,同時在服務過程中累積無形資產,讓台灣產業水平持續提升。」

要全力發展服務方法有二,其一是數位化,其二就是無形資產。這兩者能讓台灣與其他國家連結、增強生產實力,也能提升每人平均生產力。無形資產範圍除了製造面IP,客戶名單、掌握客戶的習慣或需求等,亦是無形資產的一環,「我們雖然無法在B2C做到Google、Facebook那樣的無形資產管理,但在B2B領域卻可做到類似程度。」

林欣吾舉例說明,台灣製造業者有很好的工具機,即可思考提供他國客戶遠端服務的可能性,如運用雲端提供更換零配件服務,甚至由當地代理商提供B2B服務與協助等。製造商在此過程中,可摸索出客戶的習慣與運作模式,又能再藉此發展更多應用,包括材料供應、掌握技術、或設計更多售後服務等。

要能提供這樣的服務,涉及我方在技術、服務與材料供應的能量都須具說服力,值得對方信賴。「長期若能以此方向發展,製造業就可轉換為提供遠端服務,這種服務輸出,就是以無形資產為基礎運作。」林欣吾建議企業思維須要轉變,不能只看眼前,只幫國際大廠做事;王健安則建議企業須設法建構無形資產優勢,「不要只想賺快錢。」以知識價值作為基礎,才能站穩腳步競爭。

專利、商標、營業祕密等皆為無形資產,有效管理不但能保護自己的權利,更可加速連結國際市場。

打造IP防護罩 結盟趕超國際大廠

在2015至2019年間,台灣在資通光電、機械運輸、材料化學等三大領域最具優勢,其中不少業者運用IP優勢創造談判籌碼,並運用優質專利組合作為成功轉型的基礎,或運用結盟發揮綜效。前者最具代表的企業是友達,後者則是惠特與梭特的結盟。

友達遭美國法院判決違反《反托拉斯法》後,為求轉型開始強化IP。過去10年,友達與國際面板同業歷經4次重大專利訴訟戰役,在各大小專利訴訟中,友達多以自有技術專利進行訴訟,更因應面板市場競爭,在企業內部設立智權長一職,顯示其管理IP的決心。

友達光電因反托拉斯法一案,近年不斷追求轉型、強化IP,並在企業內部設立智權長,十分重視無形資產管理。

友達近5年皆在智慧局百大專利排名前5名之列,且全球專利申請與獲准數量持續占優勢地位,累積獲核准之全球專利總數逾1萬8,500件,專利資產有99%為發明型專利,具備雄厚的研發實力與專利數量。

也因友達過去累積豐厚的IP與技術能力,在發展「場域經濟」的關鍵時刻,透過互補、合作、共創,而能協助合作夥伴在不同場域展示先進顯示技術,並提供客戶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當顯示器與場域結合,「面板」將被重新定義,進而提升價值。

至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同樣可聚焦特定技術的發展,並透過產品技術授權合作突圍市場。

全球LED點測設備龍頭惠特科技,當時看準市場機會,創立之初就選擇切入該領域累積IP。但在發展過程中,市場上有國內LED分選設備的龍頭廠梭特,而惠特與梭特所具備的技術各有所長。於是,雙方在2014年結盟,運用各自IP共同設計出「蝴蝶擺臂」,靠著這個設計,從2016年迅速擴大市占率,甚至超越國際大廠ASM。

梭特科技具LED分選設備技術,曾授權IP攜手惠特科技推出蝴蝶擺臂。

梭特以收取授權金的方式,把技術IP授權給惠特,讓惠特雖為市場後進者,卻可取得超越大廠的關鍵技術,雙方的結合發揮綜效,創造讓競爭同業難以企及的優勢。

大打專利團體戰 形塑國際競爭力

台灣過去在專利上的表現傑出,整體專利表現深具國際競爭力,連續2年名列WEF前四大創新強國。但這樣的優勢從「在美國發明專利數量」來看,台灣5年來成長趨勢有限,在前十大專利申請國當中,除了台灣與日本申請數量趨緩,其他國家都持續大幅增加,顯然台灣相對於其他國家,專利發展的趨勢相對較弱,不只專利密度已於2019年落後美國;台灣專利競爭力更在2019年被中國大陸、美國、以色列超越。

無形資產諮詢公司EverEdge首席執行官保羅.亞當斯(PaulAdams)指出,許多企業無法證明自己無形資產的所有權,再加上無形資產看不到、摸不到,長期忽略其存在。然而一旦無形資產出現問題,其損失將造成災難。試想,一個失去關鍵商業機密的企業,此危機恐將難以彌補。

對此,眾多專家們皆不約而同呼籲,政府應在政策上更加鼓勵業者進行無形資產布局,並了解掌握IP甚至可協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獲利機會。

「我們必須有一套政策,讓所有人知道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更要明瞭如何布局與累積,以成為獲利的生財工具。」同時身兼台灣中小企銀獨董的林欣吾如此表示,當企業申請專利時,政府也可提供融資或優惠,當企業從專利申請過程中嘗到甜頭,自然更有意願投入;或讓專利申請成為能與銀行溝通的條件,讓企業能以無形資產進行融資。政府甚至可進一步集結同一領域業者的IP,形成一個專利組合,藉著組合嘗試進入國際市場,以團體力量在市場突圍。

林欣吾坦言,台灣產業界普遍沒有專利相關文化與認知,而文化的形塑需要一段時間,政府如何妥善運用政策結合產、學界,引導業者發展以無形資產為基礎的競合策略,形塑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新定位,絕對是未來致勝的關鍵。

美國專利商標局2019年頒發的專利申請數量中,49%為美國企業,中國大陸企業占比更較2018年增長近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