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TO到川普關稅戰:基隆關關務長為會員拆解關稅風險

活動成果快訊

從WTO到川普關稅戰:基隆關關務長為會員拆解關稅風險

關稅談判進入倒數階段,為協助會員掌握WTO多邊貿易規則與美國新一波關稅政策對實務操作與成本風險的影響,本會於11月13日邀請財政部基隆關張世棟關務長蒞會就「WTO與川普關稅戰」專題演講,會議由通關物流研究小組李孟娜召集人主持,逾70人參與,IEAT李雄慶監事、郎逸凡監事亦出席聆聽,現場座無虛席,交流熱絡。

張關務長首先從世界貿易組織(WTO)與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歷史發展談起,說明從1929年經濟大蕭條、1930年美國大幅調高關稅引發報復,到戰後Bretton Woods system建立,再到GATT多回合談判與WTO於1995年正式成立之脈絡,點出多邊貿易體系如何在「降低關稅、規則約束、爭端解決」中逐步成形。

李孟娜召集人(左)主持會議,張世棟關務長(右)說明WTO脈絡及美國關稅措施衝擊

講座聚焦WTO核心原則與貿易救濟機制,關務長以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透明化及「公平競爭」為主軸,說明會員在貨品與服務貿易上須遵守的基本義務,並系統性介紹反傾銷、補貼與平衡稅、防衛措施三大貿易救濟工具之啟動要件,協助與會者釐清各國如何在WTO框架下運用合法手段保護國內產業,亦提醒企業留意被列為調查對象之風險。

在「川普關稅戰」部分,關務長以近年美國對鋼鋁、汽車、家電、藥品、木材及小額包裹等商品加徵關稅之情境為例,說明美國如何先後動用貿易擴張法第232條(國安調查)、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不公平貿易制裁)及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並解析近期法院對IEEPA課徵「對等關稅」的違法判決,凸顯美國國內法與WTO規範之張力。

關務長提醒會員須密切注意美國動向,提早因應調整

張關務長亦就川普以「減少貿易赤字、增加稅收、吸引投資、復興製造業、遏制中國」為名的關稅政策成效提出觀察,指出在全球供應鏈高度分工、跨國企業投資布局與貨幣體系運作(如特里芬困境)之下,單邊關稅措施往往難以根本改變貿易失衡,反而提高企業不確定性與營運成本。

最後關務長提醒會員,面對美國未來可能再啟動全球防衛措施、擴大關稅工具,以及我國區域貿易協定(RTA)布局相較競爭國尚顯不足的情況下,企業除須密切關注美方調查動向,也宜提前評估供應鏈調整、分散市場與關務規劃等策略,以降低關稅戰帶來的衝擊。本場講座內容扎實、案例豐富,獲與會會員高度肯定,並期待本會持續舉辦相關主題活動,協助業者掌握國際貿易規則與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