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紀四】征戰全球市場

立足全球產業鏈,協助業者共創商機

  早年,許多台灣貿易商,經常拎著一只皮箱,在全世界跑透透。台灣貿易商的創業精神,在全球市場上絕無僅有,這股民間力量,不僅是台灣藉以立足全球產業鏈的根基,更是台灣推展國民外交時最大後盾。

 

累積豐富經驗,立下扎實口碑

  民國四十年起,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就開始組團出國參展,參加國際重要商展、國際經貿會議;舉辦台灣商品展、產品目錄展或辦理貿易洽談,協助會員行銷全球。至今,包括中國大陸、歐美、亞太及新興市場等國際地區,本會每年平均籌組超過30個海外訪問團、拓銷團或參展團,並接待多個國際經貿團體來台參訪,不但累積豐富經驗,也在海內外建立扎實口碑。

  為發展台日貿易,促進業者觀摩交流,民國四十年,本會舉辦「日本商品展覽會」,展出10天,參觀人數高達2萬多人,獲得各界好評。民國五十九年,為協助業者開拓國際市場,本會捐款新台幣150萬元,與其他政府單位、公協會贊助成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成立至今已滿36年,已成為協助我國廠商發掘商機、開拓海外市場的重要推手,對於台灣的貿易發展貢獻良多。

  民國六十年五月,公會配合經濟部、外交部與僑委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第八屆「世界華商會議」及「美國太平洋區貿易週」活動,並同步舉辦「中華民國外銷產品展覽會」,共有146家廠商報名參展,獲熱烈迴響。

 

海外拓展,開拓國際貿易關係

  為促進與南非之間的經貿關係,民國六十七年,公會與經濟部、外貿協會共同組團,以國家名義參加「一九七九年南非金山商展」,並成立「中華民國館」,由公會負責產品徵集與展出。17天展期,吸引高達82萬人參觀。之後接連兩年,公會陸續參展,民國六十九年,還特別籌組貿易訪問團前往南非,並與約翰尼斯堡商會簽訂合作協議書。

  為推展台日貿易,民國六十九年,公會聯合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與日本鹿兒島商工會議所合辦「中華民國台灣物產展」,不僅促進日本對台灣產品的認識,也提升國家整體形象。民國七十年代,由於進出口貿易總額逐年成長,連創新高,台日之間的貿易逆差卻逐年擴大,公會配合政府的「對日推廣工作計畫」,致力於平衡台日貿易逆差。民國七十一年,公會組團赴日辦理「中華民國產品北海道展覽會」,開拓我國與北海道貿易關係。

  其後,又於民國七十三年與民國七十六年兩度參加「日本札幌國際商展」。展出為期10天,共有60多家廠商,提供各類商品參展,受當地進口商與消費者好評。為進一步推廣台灣的優良產品輸往日本,民國七十四年至七十七年間,公會與日本大型連鎖超市大榮、JUSCO、伊藤榮堂等合辦「台灣物產展」,在這些企業的總公司與各地超市展出,獲當地消費者與廠商肯定。

 

辦理優質展覽,協助業者開創商機

  民國八十年代前後,由於新台幣匯率升值,國內工業用地取得不易,土地成本提高,加上工資上漲,使得產業紛紛將工廠外移到海外。公會為了協助廠商,陸續帶領會員出國考察;同時為掌握主要出口市場之消費趨勢,及加強對外採購,也率會員前往海外拓銷,足跡遍及東南亞各國和歐洲、北非、中南美洲潛力市場,及美國、加拿大、日本等。

  台灣於民國九十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面對沒有壁壘的全球化市場,無論是產業界或是公會,都有強烈的危機感。公會近年不斷加強籌組專業展參展團,協助會員國際拓銷,希望促成更多的商機與業務。

  隨著產業的變遷更迭,公會的主要業務之一「展覽」,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以民國九十五年為例,公會組成30餘個參展團、採購團、拓銷團及考察團,並多次舉辦貿易洽談會與型錄展。參展團部份則選定五金建材類、美容類、汽車零配件類、文具禮品類等重點產業,深耕市場,並開拓健身運動器材、體育用品等新產業的專業展,參展會員高達248家。另外,赴美採購的食品與戶外休閒用品業,創造了1,300萬美元的商機,前往非洲與日韓的拓銷團,也創造了6,000萬美元的商機。未來,公會仍將選擇優質展覽持續參展、並開發具有潛力及知名度的國際專業展覽,協助共創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