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期 •2006年6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
受惠於歐元貶值效應延緩發酵, 2006 年歐洲地區的出口將有更大幅度的成長;歐洲各國經濟活動雖仍有相當的差異性存在,高石油用量的企業與新興國家競爭時,將再度面臨利潤降低的壓力。整體說來, 2006 年的經濟發展前景仍算樂觀 。 |
譯者/湘儀
|
西歐企業普遍能應付低成長的經濟情況,以及因油價、原物料價格竄升所帶來的壓力。 2006 年的前景樂觀,德國償付能力獲得改善,評等從 A2 升級至 A1 ,雖然降低了整體區域的平均風險值,但是義大利企業因償付困難,導致平均風險值仍高過所有工業化國家的平均值。 受惠於歐元貶值效應延緩發酵, 2006 年的出口將有更大幅度的成長,企業更新設備所帶動的投資也會增加;不過因為房地產價格下滑,企業也受惠於穩定成長的家庭消費力。然而,歐洲各國經濟活動仍有相當的差異性存在,高石油用量的企業與新興國家競爭時,將再度面臨利潤降低的壓力。 |
![]() |
國經濟好轉局勢,應會持續至 2006 年,而近來歐元貶值和歐元區的經濟復甦,也將刺激出口貿易。投資仍是帶動國內需求的主要動力,企業外包、工資降低和生產工具合理化使得利潤增加,企業償付能力提高。但國內公共及私人消費仍處低迷狀態,內銷企業的復甦程度不如出口導向或在國外有生產設備的企業,不過失業率降低,加上明年 1 月起增值稅可望調高,家庭消費力應會微幅成長。 西班牙 家庭消費帶動國內市場需求升高,加上低利率和低房地產價格,經濟成長力道強勁,但西班牙家庭普遍有負債,房地產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成長力道。出口貿易受高通貨膨脹率、高工資和低附加價值產品定位的影響,歐元貶值的幫助效果不大,面對地中海國家、中歐及亞洲國家帶來競爭壓力,西班牙在紡織業、家用電器及汽車工業下游承包商,可能失去外貿的競爭優勢。 法國 歐元貶值加上德國和義大利經濟回溫讓法國的出口貿易再度活躍, 2006 年的經濟將穩定成長。健康醫療、房屋和能源的支出增加,加上減稅方案、就業機會增多和整體通路配銷價格持續下降,可望繼續刺激內需市場。旅館餐飲服務業、零售及營造業的中小型企業破產率比去年升高 6 個百分點,相較之下,財務狀況穩固的大型企業和地區分散的業者表現不俗。英國 公共及私人投資與活絡的外貿活動帶動英國 2006 年的經濟復甦。經過幾年積極擴張,企業成長步伐趨於穩健,但是受利率提高的負面影響,進口成長遲緩。去年英國央行為抑制家庭負債而調高利率,許多零售業深受其害,不少業者宣布破產, 2006 年的前景仍不被看好,且這股低迷恐將蔓延至汽車及家具業;相較之下,金融和 B2B 服務產業的強勁成長態勢是企業財務的有力支柱。 |
![]() |
匈牙利 選舉前政府支出稍微加速了經濟成長,但是匈牙利的經濟仍持續惡化,公共債務債台高築,公營事業財政狀況不佳,加上財經政策無法預測,使得 2010年加入歐元區充滿未定數;政府財務狀況不佳和高額對外赤字,更增加福林(匈牙利貨幣)崩盤的危機。 義大利 (內銷企業列入 A2 評級的負面觀察名單,出口企業列為 A3 評級) 出口貿易受惠於歐洲市場回溫和歐元貶值,不過面對亞洲國家的價格優勢仍缺乏競爭力,因此除靠貨幣貶值來彌補生產力不足和高生產成本,是再也不可行了,紡織、皮革、家電用品、汽車工業和印刷出版尤其是最弱的產業。 內銷企業稍微受到家庭需求低迷的影響,不過普遍來說,因為受到較好的保護,所以表現還算不俗,特別是服務業、流通業和營造業。家庭消費力在 2006 年稍微提高,不過企業投資沒有顯著增加,研發經費不足更削弱其競爭力。 捷克 出口貿易、國會大選和良好的金融政策是延續 2006 年經濟成長的原因。海外銷售表現亮麗, 使得經常帳有所改善,不過許多外國企業利潤回流母國,恐將擴大經常帳赤字。 公共部門債務在合理的限度內;至於個體經濟層面,則有直接外資湧進提高企業競爭力。 |
![]() |
波蘭 內需求和出口衰退是 2005 年經濟蕭條的主因,不過 2006 年的實質工資增加,就業市場環境良好,加上低利率的誘因,應能刺激投資消費。重整政府財政是波蘭能進入歐元區的重要關鍵。 此外,經常帳赤字雖縮小,但分期償還高額外債的金額將增加財政上的負擔。 斯洛伐克 業投資出口導向的製造業,讓 2006 年的經濟保持活絡狀態。斯洛伐克於 2005 年 11 月獲准加入歐洲匯率機制,搭配目前有利的通貨膨脹率和公共財政條件,應該能在 2007 年達到馬斯垂克定下的標準,並於 2009 年進入歐元區。 國內需求強勁,購買科技自動化產品刺激進口增加,加上境內外國企業的利潤回流母國,導致經常帳赤字擴大,不過 2006 年的外資挹注,將能彌補大量的財政需求,刺激出口。 |
![]() |
羅馬尼亞 2005 年的水患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導致出口成長緩慢,對進口物品的需求增加,使得 2006 年的經濟成長受到考驗;且企業付款常有延遲的情況。 海外銷售衰退,尤其紡織業面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出口競爭更不堪一擊。 外資大量挹注使得外匯存底迅速竄升,不過外債高築,與國際貨幣基金的關係緊張,此時加強政府能力和打擊貪污是重點任務,同時也必須健全司法制度和市場競爭政策,最遲應會在 2008 年加入歐元區。 |
![]() |
俄羅斯 動產權私有化的路途崎嶇,也因此拖住經濟成長的腳步,石油產業尤其深受其害。盧布實質升值使產業失去競爭優勢,不過高油價讓公共部門盈餘創歷史新高,政府財務狀況獲得改善,逐步減少債務。 企業財務的透明度和股東權益的保護仍嚴重不足,政府雖提出改革口號,但貪污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執行效果不彰,存款保險法雖喚回不少民心,銀行卻仍是高風險產業。 土耳其 投資帶動的國內需求仍是經濟成長的動力, 2006 年經濟成長率應該會維持在 5% 。儘管外資挹注增加,目前土耳其遞增的外部財務需求仍主要由短期資金支付,貨幣風險高,加上與歐盟談判入盟造成國內政治緊張,可能會改變市場氣氛,不過目前情勢仍對土耳其有利。(本文轉載自 Coface 《 Handbook of Country Risk 200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