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日益和緩,是否該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議題,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不過到底什麼是ECFA?簽署的必要性在哪裡?對台灣經濟影響的好壞為何呢?

撰文/王志凱

 

所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名稱「ECFA」,是Economic(經濟)、Cooperation(合作)、Framework(架構)、Agreement(協議)的縮寫,因為目前尚處於概念和構想的階段,兩岸雙方還沒有正式洽談,所以正式名稱尚未決定,但為了溝通方便,暫時以ECFA為名。

簽署該協議的主要構想,來自於以往兩岸經貿交流雖然頻繁,卻缺乏正式協議保障台商權利,台灣和中國大陸兩個經濟體日後若要持續合作,在兩岸關係日趨和緩下,應該打鐵趁熱簽署相關經濟協議,幫助兩岸之間更平順的進行經濟合作活動。

在此概念下,ECFA的內容一定是與經濟活動相關,但未來可視兩岸協商內容與結果調整,不排除納入其他事務。協議內容將包括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規定、防衛措施及經貿爭端解決機制,並涵蓋智慧財產權及其他的經濟合作事項。



◎ 保障台商權利 避免台灣邊緣化


簽署ECFA除了保障台商在兩岸經貿交流下的權利與利益外,隨著區域貿易保護主義的興起,ECFA也具有國際經濟戰略意義,可避免台灣遭邊緣化及更活躍於國際經貿舞台上。

台灣內需市場小,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出口,所以越是能無障礙的參與國際經貿活動,將越有利於經貿發展,因此2002年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堪稱是台灣國際經貿事務上一項重大突破。但隨著區域主義興起,多邊貿易自由化談判受阻,國際間紛紛轉向洽簽區域內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台灣亦積極推動,然而受限於國際政治因素,對於占我國出口比重高達88.7%的亞洲、歐洲及北美等市場,至今均無法與任何一個國家,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僅能與占我出口總額0.187%的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5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整體貿易作用幫助有限。

在此情況下,原來台灣極具競爭力的出口產品,無疑將因為面臨較高關稅障礙而將市場拱手讓人,使台商面臨極為不利的競爭環境,出口面臨更為不利的嚴峻情勢。



◎ 兩岸經貿開放 有利與國際接軌


中國大陸是目前台灣最主要的出口地區,若能與中國大陸簽署相關經濟協議,將有助於台灣與他國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可避免台灣被邊緣化,並促使台灣融入全球經貿體系,吸引跨國企業利用我國作為進入東亞的經貿投資平台。

自2010年起,東協與中國大陸間大部分貨品項目的進口關稅稅率將降至零,而台灣產品輸往這些市場時,因為沒有簽署任何協議,仍須被課徵進口關稅,出口競爭力及優勢將完全喪失。特別是台灣的石化、機械產品分別有43.2%及27.4%銷往中國大陸,輸往中國大陸市場卻要被課6.5%至8.2%的關稅,所受影響甚為嚴重。兩岸若能簽署ECFA,將可以解決這些困境。

簽署ECFA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近來中國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已成為開發中國家吸引外資最大國家,並居全球產業鏈重要地位。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及廣大市場商機,中國大陸更已是台商全球化布局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兩岸經貿開放,有利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與全球接軌,將可增加廠商更大的經營空間,進一步促成兩岸與跨國企業三方合作,讓企業根據全球競爭策略,進行生產與行銷等活動的全球布局,對台灣經濟的發展將有甚大助益。

根據經濟部的規劃,ECFA主要功能在於促進台灣經貿投資更加國際化,因此在定位上,不會採取港澳模式,也非一般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而是屬於兩岸特殊性質的經濟合作協議,不違背WTO精神;只規範兩岸經濟合作事項,如同兩岸已簽署的海空運等6項協議,不涉及主權或政治問題。

協議的內容將由兩岸雙方協商決定,但會參考國際上所簽署類似協定及我方需求,可能包括商品貿易(排除關稅和非關稅障礙)、服務貿易、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防衛措施、經濟合作及經貿爭端的解決機制等。

馬英九總統對於兩岸簽署ECFA期待頗高,5月24日表示希望兩岸能在今年底簽署,整個協議可能要花上5年才能完成,因此簽署初期不需協商所有清單,很可能採取「東協加中國」模式,初期僅將石化、汽車、紡織、機械等受「東協加中國」衝擊較大產業納入「早期收穫」項目中。馬英九總統強調,ECFA對台灣經濟發展生死攸關,協商ECFA對台灣非常急迫,ECFA純為經濟協議,與主權無關。



◎ 儘快簽訂 提升產業競爭力


就產業界觀點來說,長年在國際經貿上打拼的企業,對於兩岸簽署ECFA的效應最清楚,亦最能感覺迫切性。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同時身兼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全國工業總會副理事長的他,便贊成兩岸應該快點簽訂ECFA,才能和其他國家談自由貿易協定(FTA)。

許勝雄說,雖然兩岸簽署ECFA在國內仍有不同聲音,需要與各界溝通簽訂時間、內容及項目,但只要兩岸關係能往前走,就是好事,有利於台灣跟其他國家,包括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簽FTA,這牽涉台灣整體產業競爭力,不過許勝雄強調,簽署ECFA需要全民共識,要簽署之前必須針對架構、時間、內容等好好討論。

商總理事長張平沼也認為,台灣以經貿為主,對外貿易是維繫經濟於不墜的重要支撐力量,很多重要貿易國家不和台灣簽訂FTA,就是因為兩岸問題,只要雙方關係改善,很多事情便能迎刃而解,張平沼進一步指出,兩岸簽署ECFA,對台灣經濟有正面作用,ECFA純粹是兩岸事務,但卻是在WTO架構下的雙邊談判,日後若發生任何貿易摩擦,可尋求國際仲裁,提升至國際層級對我方更有保障。



◎ 研議產業救濟措施 協助產業度過難關


不過,不可諱言的是,國內有些產業確實會受到衝擊,例如農產品、毛巾、製鞋、磁磚等傳統產業,在國內市場原本就處於弱勢地位,如果貿然開放,確實將引發衝擊。以毛巾為例,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清源表示,經濟部過去曾缺乏輔導業者就開放中國大陸毛巾成品進口,結果3年間台灣毛巾業產值從新台幣100億元降到20億元以下,讓他們非常擔心簽署ECFA會讓國內業者處境更為難。

針對產業界的疑慮,馬英九總統已承諾不會進一步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來台,對於毛巾、製鞋、瓷磚等工業產品,政府正積極的研擬配套措施。大致上,對敏感產業會有幾種處理方式:首先,在協商的過程中,政府會爭取不列入早期收穫項目;其次,政府會爭取比較長的調適期,要經過好幾年才會減免關稅;或者列入敏感清單等。此外,在協議中,政府也會規劃相關的貿易救濟措施,一旦遭受衝擊時可以使用。就像加入WTO開放國內市場一樣,部分產業在開放後的競爭優勢大不如前,要不就是競爭者變多,市場受衝擊。政府入會後曾提出多項產業救濟措施,協助產業度過難關,未來兩岸若簽署ECFA,應該也會比照辦理。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已經明確表示,將參考南韓做法,設置一個特別基金,協助受到ECFA傷害的產業。依據南韓政府因應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經驗,南韓政府預計編列1,000億元,協助該國產業因應美韓FTA生效後的衝擊,未來因應產業調整的救助基金規模不會太小。

身為產業界主管機關的經濟部,亦已展開研議,希望在立法院審議「產業創新條例」草案時,加註「同時也可以設立救助基金」的文字,賦予產業救助基金法源依據,協助對象將以中小企業、體質不佳、競爭力低及內需型的產業為主,包括毛巾、鞋業等,都是可能受到救助的產業。經濟部長尹啟銘說,9月底前即可完成ECFA協商準備工作,相關配套措施也進行規劃中。

看來,政府已有相關規劃,以照顧受衝擊產業。在傷害程度減輕、國際經貿能突破的情況下,期盼台灣經濟能成為簽署ECFA下的贏家。

 
     
     
 
 
   
 
 
 
 
 
 
 
 
     

216期 •2009年6月1日出刊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