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43/ Jan. 2020
回首頁

名家專欄展望2020年 國際政治情勢

時序進入2020年,所謂00後出生的小孩,都已經成年逐漸進入社會。面對這樣一個新的環境,有哪些變與不變的國際情勢,值得我們關注並預做綢繆? 從台灣來看,大選之後最重要的是修補兩岸關係。日本和中國大陸都在修補關係,去年幾乎跌到谷底的日韓關係也重新啟動,美中貿易戰亦趨於緩和,所以台灣和中國大陸也應重建彼此的互信。選後的台灣,在權力板塊上有更清楚的輪廓。台灣和中國大陸都應以更務實的態度彼此對望,找出一條大家都能接受的路。祛除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讓老百姓安居樂業,是執政者最重要的功課。

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但是川普彈劾案會在年初先成為焦點。彈劾案現已成為兩黨角力的場域,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應不會讓彈劾案過關,但美國大選的政策辯論,得等到彈劾案底定後,才可能回歸正軌。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在去年12月推動彈劾案時,做了一場政治博弈,為證明自己並非川普所說的「一心只為拉下川普而不幹正事」,他們在美加與美墨自由貿易協定、國防支出法案、處方藥價格下降等議題上,都與共和黨合作,也讓川普拿到了他想要的成果。

美中之間的對抗情勢

民主黨打的算盤是想以此證明,他們有自己的處事原則,該答應、該放的就會放,該堅守的原則就算有困難也要堅守,彈劾川普就屬於這樣的原則問題。但川普卻能以此炫耀他的政績,為選舉加分。當然,最後影響大選結果的仍是美國經濟好壞,這也成為觀察美國選情的焦點。

不管最後是誰當選,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對抗情勢大概都不會變,所謂對抗並不一定會變成敵人,但會是競爭對手。去年的科技冷戰還會延續,中國大陸在網路安全上所構成的威脅,依然是美國與歐洲國家頭上的陰影,這方面的警覺不會稍歇。

去年美中關係的發展透露一個現象,許多議題之間不見得會彼此掛勾。香港問題、新疆問題、南海問題、貿易問題、華為問題,加上印太戰略,看似像一個西方有組織的對中國大陸進行包抄施壓的軟圍堵;但另一方面,這些議題因為牽扯到複雜的國內外利益,彼此又沒有明顯掛勾。比如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對北京的施壓,或朝核問題上需要北京協助,都未影響美中貿易談判的進展。每一個議題似乎都有自己的發展脈絡,這種現象在今年應會持續。

歐洲與中東的變動局勢

美國和中國大陸的脫鉤,仍是大家憂慮的問題。兩國科技各自發展,在新的科技冷戰下,5G、AI、國際金融的區塊鏈,都讓美中距離愈來愈遠。美中兩大經濟體若相互防範成為兩個系統,世界將分成不平且分割的兩塊,對經濟與國際貿易,當然會構成一定障礙。

服貿方面則呈現出另一種光景。因為5G出現,遠距通訊成本降低、遠距服務盛行,服貿在國際貿易的比重將逐漸超過貨貿,新經濟型態即將出現,這對國際經濟必然是一個衝擊。

歐洲的情勢今年也有較大的變化,去年12月12日英國大選,保守黨大勝,終於在脫歐過程中賭贏了一次,所以今年英國將會脫歐,也會努力和美國、中國大陸談判自由貿易協定。至於歐盟內部,德國梅克爾時代結束,新的德國領袖一時恐還無法取代梅克爾在歐洲的領導地位,於是法國認為它出來領導歐洲的時候到了。法國總統馬克宏想推動歐洲改革藍圖,也希望在國防上能有更多自主。可是馬克宏領導得了歐洲嗎?去年的黃背心抗議,今年還會不會出現?皆成為關注的焦點。

中國大陸的經濟今年則依舊充滿挑戰,地方債與糧食短缺仍是隱憂。在外交上,一帶一路走出去有機會、也有挑戰。習近平去年10月到印度訪問後,還能到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印度勢力範圍的尼泊爾訪問,不能不承認是中、印、尼三方的外交成功;中、日、韓3國領袖去年底能在中國大陸舉行峰會,也代表東北亞的和解,這都是外交上的成功。但是中國大陸勢力進入歐洲,進駐希臘港口後,又進駐亞得里亞海的義大利港口,讓歐洲提高了警覺。尤其網路安全上的威脅,更引起歐洲多國關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2月在倫敦舉行的峰會,首度將中國大陸寫入聯合聲明,點出其崛起帶來的機會與挑戰,這都證明中國大陸今年的外交還是有許多明裡、暗裡的障礙。

中東也面臨轉型,目前敘利亞秩序尚未建立,IS仍可能死灰復燃。伊拉克去年的動亂,證明伊拉克主要教派雖與伊朗同樣是什葉派,但伊朗在伊拉克的影響力已逐漸式微,中東的權力板塊正在改變。沙烏地緊盯伊朗,但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的願景2030(Vision 2030)也不見得能順利鋪展。因此中東也將是今年變化較大的地區。

如何因應這些變化,隨時根據情勢發展,調整外交與經貿布局,是接下來政府和民間企業都該努力做好的功課。

    名家檔案
  • ■劉必榮
  •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
  • 曾任《中國時報》總主筆、中華民國行政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