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全球貿易高度要求航運物流標準,貨櫃航運集團深信,「大船可迅速賺取巨額收益」,於是前仆後繼追求「巨輪」帶動的量能效益。

爬梳貨櫃航運脈絡,貿易量牽動貨櫃船平均容量成長幅度,海運從來不怕船愈來愈大。然而,大船也容易導致擱淺、或可停泊港口受限,「斷鏈」危機也悄悄升溫。


大船入港!世界供應鏈壓力升溫


對此,經濟學家萊文森(Marc Levinson)曾預言:「巨輪時代來臨。」貨櫃船業整併結盟,的確讓海運業競爭減少,但當全球供應鏈連環扣在大型貨櫃船上,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全球貿易壓力增加。

究竟全球貿易壓力多大?「集裝貨櫃可用指數」(Container Availability Index,CAx)可反映供應鏈實際情況,一旦CAx指數低於0.5,市場恐陷入「供不應求」窘迫局面。目前觀察,2020年下半年貿易量反彈,貨櫃製造商措手不及,新櫃訂單根本消化不了,貨櫃明顯供不應求,2020年12月CAx指數一度跌宕至0.13歷史新低,好不容易2021年2月貨櫃供應稍稍回穩,但CAx指數頂多維持0.38;全球最大貨櫃船運集團馬士基(Maersk)表示,持續升高的需求,遇上物流體系運能下降,已形成貿易物流圈內「完美風暴」。

全球晶片供應嚴重短缺衝擊,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無奈「減產」,專門生產雪佛蘭(Chevrolet)品牌系列車款的墨西哥廠、生產凱迪拉克(Cadillac)跨界休旅車XT5、XT6的斯普林希爾(Spring Hill)組裝廠也陸續停工,直到晶片供應鏈恢復才能重啟產線。此外,歐洲車廠也亟需中國大陸塑膠原料,但礙於海運原物料延遲抵港,車廠生產線無法依預定產能生產。

不只汽車產業斷鏈,航運物流不穩定,亦連帶導致各地紡織廠、電子產品組裝廠原物料供應吃緊,直接削弱產能。財政部統計處統計顯示,2020年國內礦產品、紡織品、塑橡膠、金屬出口受挫;礦產品出口率慘跌47.8%,紡織品出口跌幅也達17.9%。

全球疫情只是貿易混亂的導火線,後續「有錢也搶不到櫃、有船也進不了港」亂象,衍生一連串連鎖效應,刺激國際航運費飆高;產業原物料短缺、產能停擺之餘,還得付更高的運費,才真正讓供應鏈陷入困頓。


供需吃緊循環 物流三大新局


疫後宅經濟大爆發,全球物流供應鏈緊繃。航運諮詢公司Sea Intelligence提醒,貨櫃市場很快地將迎接貿易戰、數位化、永續減碳新局,是時候該「大破大立」,才能在下一波經濟衰退來襲時站穩腳步。

Sea Intelligence指出,美中貿易戰持續發酵,全球產業供應鏈重新洗牌,供需端干擾增添產業不確定性風險,貿易戰可能引起全球經濟衰退;在風暴來臨前,須穩定運價。

然而,衰退風暴還沒來臨,全球「減碳行動」卻讓航運物流再度面臨挑戰。為跟上減碳趨勢,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針對二氧化碳採取嚴格監管措施,另宣布2020年1月1日起,燃油硫含量從原本3.5%降至0.5%,導致符合「限硫標準」燃油短期缺貨,將暫時性衝擊貨櫃運輸。全球航運界掀起滔天巨變不只一波,Sea Intelligence指出,貿易供應鏈需求正在轉變,「數位化航運模式」絕對勢在必行,預估在2030年前,整體航運產業數位化技術前瞻願景會逐漸具體化,影響力將慢慢浮現。

新局1》減碳革命 業界陣痛適應

全球海運「減碳」蓄勢待發,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以2008年為基礎,要求航運業者在2030年減少40%碳排放量,且2050年須達標減碳70%,同時決定縮減船隻硫排放限額,限制船用燃油硫含量降為0.5%,船隻須加裝廢氣脫硫及除氮化物設備,以利改善空氣汙染。

但航運顧問也點出現實困境:「為省油,船只會愈跑愈慢。」以往新造貨櫃輪高速行駛,只要10天就能橫越太平洋,現在新船講求「低燃油、低排放」,貨櫃輪只能「低速航行」,航行時間可能延後2至6天,這也將影響貿易商的進出口業務進程。

新局2》貿易戰驅動 韌性供應鏈當道

航運業正值轉型陣痛期,不巧又碰上貿易戰、疫情巨變,讓全球供應鏈變得更脆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2020全球海運發展評述報告》指出,疫情造成供應鏈中斷,全球海運貿易量較2019年下滑41%,傳統供應鏈模式備受挑戰。

全球航運船隊規模成長,但受疫情衝擊,貿易運輸量驟減,航運公司紛紛策略性停航、縮班、重新安排船舶航線,沒想到卻帶來缺櫃危機,運費飆漲,不少貿易商苦不堪言。

資深產業分析師認為,貨櫃航運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只要小幅震盪,就會衝擊供需失調,「韌性供應鏈」(Supply Chain Resilience)顯得格外重要;尤其當前貿易戰、疫情影響供應鏈分工,一旦下游發生干擾,終將造成上游供應鏈波動,衍生巨大不確定性風險。因此,產業分析師指出,塑造韌性供應鏈重點在於,在供應鏈各環節建立風險應變機制,於突發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分析決策,盡可能降低損失。

新局3》智慧物流 國際海運區塊鏈啟動

如何打造韌性供應鏈?「數位化」是韌性轉捩點,也因此讓「智慧型運輸港」、「永續港」、「供應物流區塊鏈」成為年度關鍵字。

利用雲端大數據、AI人工智慧、物聯網(IoT)、區塊鏈高科技技術優化升級,結合智慧型控制系統,能將海運產業鏈效益極大化,尤其5G新科技,可遠端自動化監控導入智慧航港,精準控制吊車搬運貨櫃,將大幅節省人力成本。

歐洲最大港口鹿特丹港從2018年開始與IBM、思科系統(Cisco)合作,橫跨港區建置海陸感測器,蒐集潮汐、洋流、溫度、風速、水位、能見度等資訊。未來,運用雲端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還能精確擬定船舶抵港、離港時間點,不僅縮減船舶等待時間,也提升貨物裝卸效率,船舶不必再卡住泊位苦等。鹿特丹港預計在2025年實現「港內航運連網」(Connected Shipping)目標,未來船舶連通網路系統後,能在港區自動航行,就算沒有領航船,也不用擔心與其他船隻發生對撞。

臺灣港務公司則在2018年啟動Trans-SMART計畫,預計協助基隆、台北、台中、高雄等七大國際商港建置船舶操航智能輔助、物聯網海況即時氣象、智能港灣調度整合等系統,將感測器、無人船、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導入港務運作。高雄港則在2019年底完成智能港灣調度整合系統,讓業者能從手機掌握船舶動態。

當航運貿易導入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協助簡化物流流程,並強化資訊正確性,絕對是未來趨勢。「馬士基航運」(Maersk)更直接與IBM合作,在2018年開發出國際海運區塊鏈平台「TradeLens」,運用區塊鏈技術追蹤貨櫃運輸狀況,不論航運業、貿易業都能更精準掌握進出口進程。


借鏡國際 串聯物流打造貿易實力


究竟「區塊供應鏈」有什麼重要?馬士基航運北美市場前執行長Michael White解釋,集團每年運量高達1,300萬次,「物流文書處理卻占去龐大交易成本」,光是從肯亞運送1批酪梨到荷蘭阿姆斯特丹,一趟貨櫃物流就須經過200次資訊交換,當中耗費上百名承辦人傳遞紙本文件,繁瑣又沒效率。「乾脆把全球交易數據化」,馬士基航運希望運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可供全球航運生態系統使用的物流數位化平台,於是決定與科技巨頭IBM合作「TradeLens」計畫。

「TradeLens」國際海運區塊鏈平台可以全程追蹤單一貨櫃,從出貨開始,就啟動區塊鏈透明性、可追蹤性特點,一路追蹤貨櫃送達目的地過程,就連交貨、貨櫃倉儲入場斷點,都有紀錄可查詢,且貨櫃上鎖時,也都會拍照存證、上傳平台備查,所有文件運用區塊鏈技術簽章防止竄改。

區塊鏈技術幫助貿易商隨時掌握客戶端狀況,就算出現差錯,也能即時尋求解方,進而降低整體風險。這套邏輯運用在貨櫃物流業,無論運輸公司或跨國客戶,都能全程掌握運輸狀況,更能有效避免「重複出貨」錯誤,一旦發生問題,也能迅速解決。

台灣起步 開發「貿易共享」區塊鏈


國際海運區塊鏈聯盟火熱,經濟部工業局在今年初宣布,將輔導崴航國際物流建置海運承攬「埠對埠」(Port to Port)區塊鏈平台,並預計在2021年下半年測試此平台,正式上線運作。屆時,貿易商、國外分公司代理行、併裝同行、船公司、貨櫃場、報關行、公證行、拖車貨運行等利害關係人全部「鏈起來」,共享貨櫃運輸即時資訊。

其實,航運物流區塊鏈僅是貿易一環,台灣港務公司最終希望運用區塊鏈整合貨流、財務、通關、貿易資訊流,從2018年開始嘗試發展智慧港埠區塊鏈,邀集銀行、保險公司第三方對象「上鏈」。金融業界抓緊趨勢,台北富邦銀行、國泰金控2020年9月陸續宣布,決定與航運貨櫃物流合作,建立貿易圈內共享區塊鏈。

金控雙雄觀察,2020年下半年度出口外銷訂單回溫,企業資金壓力也倍增;台北富邦銀行指出,截至2020年7月,內部中小企業平均出口融資金額較2019年成長38%,可見後疫情時代資金需求激增。銀行業相當清楚,中小企業想搶攻出口貿易訂單,常需要提單融資貸款,隨後要查驗訂單、提單、裝運單等大量紙本文件,龐雜程序相當費時,銀行業者也擔心假提單、重複融資問題。若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增添貿易無形風險。

因此,台北富邦銀行攜手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合作開發「提單快易通」、「報單速融通」,涵蓋更全面物流出口資訊,有助銀行迅速驗證物流關鍵資訊,找出融資風險盲點。目前「兩套系統已上線,大大提升融資速度,最快1小時就能完成資金撥動,如此一來,貿易商能確保隨時都有充足資金接應原料採購,大幅增加出口接單競爭力。

同時,國泰金控也打造「環球貿易共享區塊鏈」,聯手上海商銀、新光銀行、永豐銀行等同業共組跨行聯盟,試圖運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出口貿易融資難題;第一階段將對接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資料數據,驗證交易真實性,提單資料可直接上鏈,將能強化物流、金流可信度,減低風險值。

貿易界看好,跨界整合區塊鏈技術,能緩解貿易融資、採購運輸倉儲管理衍生的摩擦,尤其5G、大數據、區塊鏈,可望強化全球供應鏈韌性,正向刺激進出口貿易。

貨櫃航運不穩定,重創全球供應鏈產能,在發展前景還未明朗,又遇上全球減碳浪潮迎面襲來,貿易商面臨的衝擊可謂不小。此時,業者無不期望盡快啟動「韌性供應鏈」模式,透過數位平台的資訊整合,增加供應鏈調整彈性,以解決時下困境,並接軌未來趨勢脈動。

Polygon Polygon

力抗巨輪供應鏈壓力

區塊鏈+減碳

韌性物流打造貿易力

Cover Story_現況篇

◎撰文/賴郁薇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IBM

 
GraphicLine
 
Polygon
 
 
 
 
 
 
 
 
Rectangle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104, Taiwan, R.O.C.

 
Rectangle

隨時獲取新知,掌握趨勢脈動,
經貿多元課程盡在「國貿學苑」。

其他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NO.359 MAY.2021

warehouse interior wit blurred forklift and worker in logistic center

全球貿易高度要求航運物流標準,貨櫃航運集團深信,「大船可迅速賺取巨額收益」,於是前仆後繼追求「巨輪」帶動的量能效益。

爬梳貨櫃航運脈絡,貿易量牽動貨櫃船平均容量成長幅度,海運從來不怕船愈來愈大。然而,大船也容易導致擱淺、或可停泊港口受限,「斷鏈」危機也悄悄升溫。


大船入港!世界供應鏈壓力升溫


對此,經濟學家萊文森(Marc Levinson)曾預言:「巨輪時代來臨。」貨櫃船業整併結盟,的確讓海運業競爭減少,但當全球供應鏈連環扣在大型貨櫃船上,潛在風險不容忽視,全球貿易壓力增加。

究竟全球貿易壓力多大?「集裝貨櫃可用指數」(Container Availability Index,CAx)可反映供應鏈實際情況,一旦CAx指數低於0.5,市場恐陷入「供不應求」窘迫局面。目前觀察,2020年下半年貿易量反彈,貨櫃製造商措手不及,新櫃訂單根本消化不了,貨櫃明顯供不應求,2020年12月CAx指數一度跌宕至0.13歷史新低,好不容易2021年2月貨櫃供應稍稍回穩,但CAx指數頂多維持0.38;全球最大貨櫃船運集團馬士基(Maersk)表示,持續升高的需求,遇上物流體系運能下降,已形成貿易物流圈內「完美風暴」。

全球晶片供應嚴重短缺衝擊,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無奈「減產」,專門生產雪佛蘭(Chevrolet)品牌系列車款的墨西哥廠、生產凱迪拉克(Cadillac)跨界休旅車XT5、XT6的斯普林希爾(Spring Hill)組裝廠也陸續停工,直到晶片供應鏈恢復才能重啟產線。此外,歐洲車廠也亟需中國大陸塑膠原料,但礙於海運原物料延遲抵港,車廠生產線無法依預定產能生產。

不只汽車產業斷鏈,航運物流不穩定,亦連帶導致各地紡織廠、電子產品組裝廠原物料供應吃緊,直接削弱產能。財政部統計處統計顯示,2020年國內礦產品、紡織品、塑橡膠、金屬出口受挫;礦產品出口率慘跌47.8%,紡織品出口跌幅也達17.9%。

全球疫情只是貿易混亂的導火線,後續「有錢也搶不到櫃、有船也進不了港」亂象,衍生一連串連鎖效應,刺激國際航運費飆高;產業原物料短缺、產能停擺之餘,還得付更高的運費,才真正讓供應鏈陷入困頓。

供需吃緊循環 物流三大新局


疫後宅經濟大爆發,全球物流供應鏈緊繃。航運諮詢公司Sea Intelligence提醒,貨櫃市場很快地將迎接貿易戰、數位化、永續減碳新局,是時候該「大破大立」,才能在下一波經濟衰退來襲時站穩腳步。

Sea Intelligence指出,美中貿易戰持續發酵,全球產業供應鏈重新洗牌,供需端干擾增添產業不確定性風險,貿易戰可能引起全球經濟衰退;在風暴來臨前,須穩定運價。

然而,衰退風暴還沒來臨,全球「減碳行動」卻讓航運物流再度面臨挑戰。為跟上減碳趨勢,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針對二氧化碳採取嚴格監管措施,另宣布2020年1月1日起,燃油硫含量從原本3.5%降至0.5%,導致符合「限硫標準」燃油短期缺貨,將暫時性衝擊貨櫃運輸。全球航運界掀起滔天巨變不只一波,Sea Intelligence指出,貿易供應鏈需求正在轉變,「數位化航運模式」絕對勢在必行,預估在2030年前,整體航運產業數位化技術前瞻願景會逐漸具體化,影響力將慢慢浮現。

新局1》減碳革命 業界陣痛適應

全球海運「減碳」蓄勢待發,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以2008年為基礎,要求航運業者在2030年減少40%碳排放量,且2050年須達標減碳70%,同時決定縮減船隻硫排放限額,限制船用燃油硫含量降為0.5%,船隻須加裝廢氣脫硫及除氮化物設備,以利改善空氣汙染。

但航運顧問也點出現實困境:「為省油,船只會愈跑愈慢。」以往新造貨櫃輪高速行駛,只要10天就能橫越太平洋,現在新船講求「低燃油、低排放」,貨櫃輪只能「低速航行」,航行時間可能延後2至6天,這也將影響貿易商的進出口業務進程。

新局2》貿易戰驅動 韌性供應鏈當道

航運業正值轉型陣痛期,不巧又碰上貿易戰、疫情巨變,讓全球供應鏈變得更脆弱。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2020全球海運發展評述報告》指出,疫情造成供應鏈中斷,全球海運貿易量較2019年下滑41%,傳統供應鏈模式備受挑戰。

全球航運船隊規模成長,但受疫情衝擊,貿易運輸量驟減,航運公司紛紛策略性停航、縮班、重新安排船舶航線,沒想到卻帶來缺櫃危機,運費飆漲,不少貿易商苦不堪言。

資深產業分析師認為,貨櫃航運是全球供應鏈的一環,只要小幅震盪,就會衝擊供需失調,「韌性供應鏈」(Supply Chain Resilience)顯得格外重要;尤其當前貿易戰、疫情影響供應鏈分工,一旦下游發生干擾,終將造成上游供應鏈波動,衍生巨大不確定性風險。因此,產業分析師指出,塑造韌性供應鏈重點在於,在供應鏈各環節建立風險應變機制,於突發事件發生時,能迅速分析決策,盡可能降低損失。

貨櫃航運不穩定,重創全球供應鏈產能,在發展前景還未明朗,又遇上全球減碳浪潮迎面襲來,貿易商面臨的衝擊可謂不小。此時,業者無不期望盡快啟動「韌性供應鏈」模式,透過數位平台的資訊整合,增加供應鏈調整彈性,以解決時下困境,並接軌未來趨勢脈動。

Polygon Polygon

力抗巨輪供應鏈壓力

區塊鏈+減碳

韌性物流打造貿易力

Cover Story_現況篇

◎撰文/賴郁薇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IBM

 
LONDON- FEBRUARY, 2019: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exterior- a 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 building duty officer in charge handle of the ship navigating to the port destination, navigation on the bridge of the ship vessel under voyage sailing to the sea
 
 

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嚴格監管二氧化碳排放,相關措施將暫時對航運物流造成一定衝擊。

全球海運貿易量自2019年起驟減,航運公司紛紛啟動策略性停航、縮班,或須重新安排船舶航線。

 

在疫情、減碳趨勢的雙重考驗下,透過數位平台整合物流流程、建構「韌性供應鏈」,能有效減緩國際貿易受到的外力衝擊。

 
 
 
 
 
 
 
 
 
Rectangle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Importers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of Taipei

中華民國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350,Sung Chiang Road, Taipei, 104, Taiwan, R.O.C.

 
Rectangle

隨時獲取新知,掌握趨勢脈動,
經貿多元課程盡在「國貿學苑」。

 
GraphicLine
 
Polygon
 
GraphicLine

其他精彩內容

延伸閱讀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GraphicLine

NO.359 MAY.2021

 
Built with I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