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40/ Oct. 2019
回首頁

特別企劃台商需做好戰火拉長的準備美中貿易戰下的亞洲經貿發展

美中貿易戰延燒至今超過1年多,兩造打得愈來愈激烈,經濟恐陷衰退,全球製造供應鏈也加速轉移,儘管台灣在這波貿易戰下短期受惠,但長期仍可能受到很大衝擊。另,亞洲其他國家的影響也牽動台商布局,面對複雜局勢,必須做好因應準備。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路透社、Shutterstock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不管是全球製造業生產基地移轉,或是為避免貿易戰關稅而衍生的轉單現象,都促使世界各國進出口貿易數據出現變化。從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IMF)提出的觀察報告,可以發現,美中貿易戰持續加劇,帶來全球進出口貿易的改變,以及亞洲經貿新局面,值此關鍵時刻,台商布局全球一定要審慎關注,並採取相對應策略,才能在競爭劇烈中,維持競爭優勢。

美中貿易戰依舊激烈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今(2019)年9月1日開始,美國對原本尚未徵收關稅的3,000億美元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其中一部分涵蓋智慧手錶、藍牙耳機、平板電視及多項鞋款等商品,預期至12月15日,加徵10%關稅的商品範圍將再納入智慧型手機、筆電、玩具和衣物等,形同對中國大陸商品全面課稅。

美國9月又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關稅,部分涵蓋智慧手錶、藍牙耳機等,將影響企業與相關產業鏈的布局。

尤有甚者,川普8月23日曾在推特留言,10月1日開始,原本已對中國大陸課徵關稅的2,500億美元輸美商品,將從25%的調升至30%;而9月1日起開始課徵10%的商品項目,也將提高至15%。

對此,中國大陸也全力反擊,除了於8月23日宣布對750億美元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5%到10%關稅,預期12月15日開始,將恢復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及零組件,加徵25%、5%關稅。WTO提出警告,未來貿易戰如擴大到占全球貿易達8%的汽車產品,連鎖反應將相當重大且難以估計。

在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PwC's Global Economy Watch)之中,資誠英國(PwC UK)經濟學家Mike Jakeman提到,一個國家如果要解決貿易失衡問題,雙邊關稅(Bilateral tariffs)絕非完美工具,因為「進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只會在其他國家複製同樣的貿易失衡問題。

衝擊全球經濟與商品貿易

誠然,面對美中貿易戰的不斷加劇,全球重要經濟預測機構都對未來經濟、進出口貿易與製造業的發展,抱持不樂觀的看法。《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2018年中以來,美中相互加徵的進口關稅,削弱金融市場和企業的信心,導致投資減緩而衝擊經濟成長。IMF估計,現有關稅將拉低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0.2個百分點。如果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實施下一輪關稅,IMF預估2020年全球GDP將再拉低0.5個百分點。

世界貿易組織資訊和對外關係主任羅克威爾指出,未來貿易戰對製造業的影響程度,恐更勝2008年的金融海嘯。

而在整體經濟受到衝擊的同時,「商品貿易」受到的影響最嚴重。WTO秘書長Roberto Azevedo發布《2019年世界貿易報告》時指出,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加劇,貿易限制措施增加與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為全球貿易帶來巨大挑戰,大幅減緩全球貿易的成長態勢。2018年商品貿易成長將只有3%以內,較2017年下降4.6%,而這種下降的趨勢,延續到今年,預估今年全球貿易成長僅有2.6%。如果要讓貿易成長在2020年恢復,就必須解決緊張局勢。

世界貿易組織(WTO)資訊和對外關係主任羅克威爾(Keith Rockwell)不久前在新加坡研討會上指出,WTO最新的數據顯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1年期間,貿易關稅障礙金額增加5,880億美元,增加幅度比過去1年多出7倍,另外基於美中貿易戰而出現的貿易爭端事件也多達24件,顯見貿易戰對於全球進出口的衝擊與影響甚為巨大。

羅克威爾更直言,未來貿易戰全面開打,關稅壁壘的增加,恐將提高至全球多邊貿易體系出現前的水準,這時,製造業生產熄火、出口訂單下降的嚴重程度,可能更勝於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並將導致全球貿易量急遽萎縮17%。

貿易戰後亞洲經濟觀察

不過,美中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帶來劇烈衝擊之際,一些國家卻因此有意外的發展。資誠《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發現,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單就2019年第一季來看,美國從中國大陸進口商品總額比去年同期下滑15%;然而相對地,美國從8個亞洲經濟體的進口總額成長超過16%,包括孟加拉、印度、印尼、馬來西亞、韓國、台灣、泰國和越南,而且若美中貿易戰持續下去,可能有助於加快越南、韓國和台灣經濟成長。

Mike Jakeman認為,儘管美中貿易衝突為美國在亞洲的貿易夥伴帶來新機會,但美中貿易戰導致的企業價值鏈布局和投資轉移,長期來看仍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尤其未來如果美國貿易政策也對歐盟和日本變得更加強硬,全球貿易量恐怕持續減少,只會產生更多輸家,而非贏家。

就亞洲各國經濟成長來看,《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期2019?2020年中國大陸經濟將持續放緩,2019年經濟成長率為6.3%,2020年再放緩至6.2%。反觀印度將在未來2年持續成為成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預期成長幅度仍可超過7%。在日本,雖然該國政府將於2019年10月提高消費稅稅率,可望帶動一波經濟動能,但長期而言恐導致經濟疲軟。

越南已是全球價值鏈重要一環

美中貿易戰火下受惠最大的國家,非越南莫屬。《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顯示,美國第一季對越南的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至135億美元,比2018年同期的93億美元增加45%。另根據日本野村的調查,2019年第一季越南獲得的關稅商品貿易轉單,相當於GDP的7.9%。越南官方預估,2019年越南經濟成長率可望成長到6.9%~7%。

越南與多國簽定貿易協定,加上充沛且低廉的人力資源,吸引許多外商將過去中國大陸生產基地轉至越南

越南之所以可在這波美中貿易戰中受益最大,除了人力資源充沛且低廉等適合建置生產基地的條件,近年來,越南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也是關鍵所在。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全球稅務服務會計師劉欣萍指出,越南已簽定多國或雙邊貿易協定,當越南廠商出口貨物至其他國家時,關稅優惠成為外商投資一大吸引力,強化越南企業前進世界各國的貿易競爭力,使越南企業更深入參與全球生產鏈和價值鏈的布局。

尤其近1年多來,受美中貿易戰影響,許多跨國企業紛紛調整生產鏈,將生產基地轉往越南,向來仰賴中國大陸生產、外銷歐美市場的台灣企業,也將越南視為重要生產製造基地。根據《2019資誠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就企業成長的海外市場來說,「越南」的重要性已從2018年的9%倍增至18%,成為台灣企業領袖眼中,重要的全球布局基地之一。

「台商布局越南,應了解當地相關法規,量身訂做投資架構,更務必留意稅負問題。」劉欣萍提醒台商,越南財政部海關總局今年6月頒布第4138號函相關在地出口退稅事宜,越南企業進口原物料用於加工生產,產品完成後出口或銷售予外國廠商,但外國廠商指定將貨物交給越南的其他廠商,即以在地出口方式出口,針對使用於生產在地出口 貨品的原物料進口關稅,得以豁免。但其他稅捐如營業稅是否豁免,尚待進一步釐清,台商應持續關注法令發展,並就個案情況諮詢專業意見,以免誤用。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越南市場負責會計師薛守宏強調,越南市場非常多樣,應尊重當地文化,個別了解越南特有國情及民族性,也要將資源集中在成本效益試算分析,以決定應如何進行價值鏈調整,因地制宜發展經營策略,才能提高附加價值。

台商回流、轉單效應 穩住台灣出口

至於亞洲其他國家中,今年上半年韓國對美出口增加7.2%、新加坡增加9.5%、日本增加3.8%、台灣增加17.4%。這是因為美中貿易戰衍生的台商回流與轉單效應,帶動台灣投資增加與對美出口成長,減緩台灣面臨全球經濟狀況萎縮的影響。

受美中貿易戰火下的轉單效應,台灣電腦電子及光學業產值成長達16.5%,其中伺服器因產線移回台灣,產值年增4倍之多。

根據經濟部主計處發布的資料顯示,美中貿易戰中,中國大陸「電腦電子及光學業」受影響最大,產線移回台灣及轉單效應最快速明顯,2018年下半年起,我國「電腦電子及光學業」產值開始回升,產值成長幅度高達16.5%,其中網通設備美國訂單更年增45.8%,伺服器因產線移回台灣年增4倍。

另外,「電力設備及配備業」及「機械設備業」則是中國大陸受影響第二及第三大產業,台灣這2個產業雖然因全球景氣降溫,2019年上半年產值分別減10.5%及13.2%,但是對美出口屬301清單產品,分別成長16.2%及8.9%,其中不乏轉單產品。總體而言,上述2019年上半年上述三大行業在我國對美國出口成長貢獻度達9成,其中,又以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受轉單效應及產線移回貢獻最大。

經濟部指出,儘管2019年1至6月台灣對全球出口衰退3.4%,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9.1%,但同期對美國的出口成長17.4%,特別是資通訊產品成長最多,顯示我國企業已展開因應布局。因此高盛也預測,2019年台灣GDP成長率2.3%,領先南韓的1.9%、新加坡0.4%、香港0.2%。

三大戰略 台商因應貿易戰

顯然,劇烈美中貿易戰火,短期內不會停止,未來甚至會有更不可預期的事件發生,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台商若無法控制大環境因素,只能回過頭來審慎評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向與全球布局策略,正面因應貿易戰。

戰略1》調整供應鏈 應多重評估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副總經理徐丞毅表示,因應貿易戰,兩岸陸續推出政策吸引企業加大投資,然一旦調整集團資源配置,將面臨一連串議題,如與客戶重新談判、篩選供應商、移動有形或無形資產到關聯企業、派遣人員成本效益評估、建置當地稅務與帳務制度與系統等。面對這些複雜的內外部因素,建議台商企業應保有過往的彈性,在交易模式及供應鏈變化時,尋求創新機會。

台商轉移生產基地時,要透澈了解新生產製造基地的租稅優惠。例如,重新布局高階產品回台生產,我國政府已於今年7月新增訂「智慧機械及導入5G系統支出之投資抵減」及「未分配盈餘實質投資之稅基減除」2項租稅優惠,台商應善加利用。

戰略2》掌握印越等新興國家市場契機

面對全球保護主義興起的環境變局,台灣雖被點名為美中貿易戰火下的受惠市場之一,但台商仍面臨長期貿易戰可能導致衰退的挑戰,因此必須善用這一波貿易戰,更敏銳地尋找政經版圖下的新機會,掌握新市場契機,才能開拓下一波成長高峰。上述印度、越南等經濟成長力道強勁的新興國家,都是台商未來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

戰略3》推動智慧製造提升競爭力

台灣製造業應加快邁向工業4.0的腳步,提升智慧製造能力,降低受到美中貿易戰生產鏈轉移的影響。

另一方面,隨著廠商轉移生產基地,企業可建置新廠時,導入智慧製造。資誠創新諮詢公司協理張智超表示,在過去大量製造的時代裡,「精實生產」一直是製造業奉行的圭臬,為了滿足精實生產、即時供貨、降低成本的需求,「Just-in-Time」的即時供應鏈,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創造不少經濟奇蹟。如今消費者需求改變,企業生產從「大量製造」轉向「大量客製化」,台灣生產製造業加速迎向「工業4.0」,透過現場資訊的整合,提升智慧工廠能力,以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張智超建議,企業應透過數位轉型,結合資訊、技術與人工智慧等,加強訂單、庫存、生產、供應商的多角關係,藉以改變不同價值活動流程,以達增加生產彈性與降低產品成本的目標。儘管今年10月美中高層將重啟貿易談判,似乎露出一絲曙光,然美國總統川普的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卻直言,美中貿易衝突可能持續10年。台商在等待貿易戰火停止的同時,不如採取正面措施,多發展智慧生產、新市場布局等,迎向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經貿格局。

《 延伸閱讀 》
  • 海洋微塑問題日趨嚴重綠色素材、產品商機湧現
  • 鹽之華─讓法菜注入台灣魂從餐桌開始的綠色革命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