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7/ Sep. 2018
回首頁

跨境電商平台競爭 借力進軍海外市場新南向跨境電商 泰國鳴槍起跑

近年來,泰國政府積極推動「泰國經濟4.0」戰略,帶動經濟轉型,其廣袤的數位經濟商機受到矚目。面對激烈的泰國電商市場,台商應積極投入,適時調整,並建立企業品牌形象,才能在瞬息萬變的電商浪潮中,掌握商機。
◎撰文/賀光輝、沈瑞婷 圖片提供/顧鳳祥、法新社
隨著泰國消費者電子支付需求日漸增加,泰國政府近年積極發展電子支付系統,積極邁向無現金社會。

據eMarketer預估,全球零售電子商務於2021年底將達到4.48兆美元,約占零售業總額16%。而東南亞這個相對年輕的電子商務市場,目前只占零售業總額2%左右,這意味著東南亞電商市場擁有巨大潛力,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在Google and Temasek Holdings進行的東南亞網路經濟調查顯示,2025年東南亞電子商務消費額預估將達880億美元,其中又以泰國市場最被看好,將成為繼印尼之後東南亞第二大電子商務市場。

泰國人口約6,911萬,雖在東南亞各國中排名第四,次於印尼、菲律賓及越南,但是在數位經濟發展上,相對具備不錯的基礎條件。依據《Digital in 2018》調查,泰國網路人口約5,700萬,手機普及率高達98%,其中71%是智慧型手機。再加上泰國政府這兩年開始推動「泰國經濟4.0」戰略,透過數位化、普及電子商務,幫助廣大低收入的泰國人脫貧,帶動經濟轉型,創造龐大數位經濟商機。

外資巨頭插旗 風起雲湧的市場爭奪戰

近年來,泰國電商市場可說是百家爭鳴,不光是泰國本土電商崛起,許多電商巨頭也紛紛加入布局,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但像泰國這樣的新興市場,電子商務主要是靠資本立足,這2年透過整併,金流充沛的電商才得以獨占鰲頭。

2017年,泰國前三大電商分別是Lazada、Shopee(蝦皮購物)以及11street,除了都是跨國大企業外,這三者還有共同特性,就是背後都有一個「富爸爸」─Lazada背後大金主,是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SEA集團旗下的Shopee有騰訊入股投資,11street則是韓國SK Telekom(韓國電信)出資建立的電商平台。這些富爸爸不僅在資金挹注不遺餘力,也移植許多經營面的經驗。

台灣電商龍頭PChome、Momo購物網、Pinkoi設計商品購物網站,以及線上網路訂位平台EZTABLE,也都選擇了泰國作為進軍東南亞的灘頭堡。其中,PChome選擇低門檻的C2C拍賣平台作為第一步。但面對市場規格、競爭激烈程度都比台灣大的泰國,台灣企業習慣單打獨鬥、穩紮穩打的策略,優勢不僅愈來愈少,也逐漸喪失了市場先機。

社群媒體黏著度高 搖身成為泰國商流平台

新興市場在發展數位經濟時,民眾往往是跳過PC,直接購買智慧型手機。泰國也一樣,大部分的人都已有智慧型手機,並且超過79%的人使用行動網路。依據Digital最近的調查顯示,泰國活躍於社群媒體的人數為5,100萬人,約占人口總數74%,其中4,600萬人是透過智慧型手機載具上網,約占人口總數67%,平均每日上網時間將近4小時,遠遠高於歐美地區,因此社群媒體成為挖掘商機的最佳平台。

泰國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主要是Facebook、LINE、FBMessenger及Instagram。其中,Facebook提供Marketplace購物功能,消費者可瀏覽商品照片後,再利用FB Messenger或LINE詢問商家價格和運送方式,滿足泰國人購物時喜歡聽取銷售建議以及討價還價的特性。泰國LINE的用戶數僅次於日本,擁有4,500萬使用者,平台上有LINE購物、Rabbit LINE Pay之外,目前還提供O2O外送餐飲、快遞服務的LINE MAN,以多元化的服務提升使用者黏著度。

線上購物金流首選 仍為貨到付款

15歲以上的泰國人78%持有銀行帳戶,不過信用卡普及率仍低,再加上缺乏對線上購物刷卡的信任,目前最普遍的付款方式為「銀行轉帳」和「貨到付款」。

aCommerce今年1月統計資料顯示,在其平台進行線上購物,約有59%的消費者選擇貨到付款,相較一年前的78%,下跌幅度驚人。不過曼谷地區以外的消費者大部分仍沒有金融卡或信用卡,更偏好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短時間內,貨到付款還是泰國線上購物首選付款方式。

泰國手機普及率非常高,但只有2 5%的人擁有筆記型電腦,當大部分的線上購物都發生在手機端時,泰國消費者對於便捷的電子支付需求日漸增加。這兩年泰國政府也努力發展電子支付系統,積極邁向無現金社會。去年初推出的「PromptPay」(電子即時支付轉帳),讓資金移轉更加便利;同年1 1月又宣布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嘗試整合「PromptPay」與新加坡的「PayNow」系統,以降低跨境支付與結算成本。

當我們看到泰國政府早已將Fintech視為未來產業核心而全力發展時,台灣卻因相關金融法規限制讓Fintech發展緩慢。依據Ceresus發布的《亞洲金融科技競爭力指數報告》,台灣FinTech產業競爭力居亞洲四小龍之末,而台灣政府在「監管機制進展」和「財務吸引力」兩面向相對保守,甚至落後泰國。

網購競爭白熱化 物流體驗成關鍵

泰國境內物流最大問題,在於都會地區塞車嚴重,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以曼谷為例,交通尖峰時刻的塞車情況被戲稱是「世界最大的停車場」。此時,機車、捷運反比計程車、貨車更加快速便利。aCommerce推出SKYBOX捷運BTS站內交貨、取貨。另外,LINE與亞洲最大即時貨運服務平台Lalamove合作,使用者可以依照貨物大小,選定以機車或貨車運送。

國際知名快遞DHL則在曼谷成立中央配送倉庫,與全泰國共20座配送中心聯合成一個完整的物流網絡。除了提供捷運沿線當日送達服務(Parcel Metro Sameday)之外,透過機車和貨車配送,曼谷地區的貨物只要在當日中午12點前收貨,即可當日送達(Same Day Delivery);曼谷地區之外其他主要省份可隔日送達(Next Day Delivery)。Lazada和Kerry Express(嘉里快遞)也都提供曼谷地區當日送達的服務。

隨著跨境電商競爭白熱化,物流體驗直接影響消費者滿意度,「最後一哩路」已成為勝敗的主要關鍵。而泰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吸引愈來愈多國際物流業者進駐,也扭轉過去對物流服務落後的形象。

電商新外貿 重塑「MIT」台灣產品形象

泰國一直是國人旅遊首選國家之一,走一趟曼谷,你會赫然發現「購物」已經成為必要行程。參拜完香火鼎盛的四面佛,附近就緊緊挨著Central World、Siam Discovery、Siam Center和Siam Paragon四個商圈,商圈中泰國本土設計師的服裝專櫃林立。而最大超市「Big C」,則擠滿了採購泰國食品的觀光客,泰國皇家牛乳片、泰國皇家牌蜂蜜、小老闆海苔、泰式烤魷魚片等零食,如山般堆在觀光客的提籃中。但在泰國人的認知中,「MIT」理所當然是指「Made in Thailand」。泰國是否會取代台灣,成為「MIT」的代名詞?

目前在泰國人心目中,日本商品品質好但價格高,韓國商品流行性較強,大陸商品則多被定位成品質不佳的廉價品。而「Made in Taiwan」並無特殊加分效果,也就是絕大部分的泰國人並不熟悉台灣品牌,台灣品牌要進入當地,當務之急是建立明確的品牌形象。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媒介台北市產發局與PChome泰國平台,合作開設「台北好物館」,業者只需台灣銀行的帳戶就能交易,不用申請泰國銀行帳戶。平台也提供完整跨境交易解決方案,包括國際物流、代理清關、台灣金流服務、當地行銷服務、零成本拓展泰國業務等。商品只要寄到PChome Thai的台灣倉儲,即可順利出貨,不用擔心語言不通或是金流問題。

曼谷超市「Big C」中泰國食品受觀光客喜愛,「Made in Thailand」當道,台灣品牌欲透過電商搶進泰國市場,如何確立品牌形象成為首要任務。

前進泰國市場 抱持「Just Do It」心態

對於PChome泰國未來經營方向,PChome Thai營運長蔡文雄說明PChome太晚認知資本市場的重要性,雖然進入泰國的時機事後證明是正確的,但投入的資源不夠多,現在已經無法與Lazada、Shopee相比。PChome Thai預計未來將引進日本、歐美與台灣等多國商品,形塑為國際品牌在東南亞最大的交易平台。

蔡文雄也為台商提出幾點建議:首先一定要改變「東南亞相對落後」的心態。台灣在地理上雖鄰近泰國,但是心理距離卻相當遙遠,多數台商對泰國的印象仍停留在「落後國家」、「廉價勞工」。但這幾年泰國發展得很快,跨境電商金流、物流都已經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此外,建立台灣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台灣商品」可以與「日本商品」連結,但必須維持我方價格的競爭力。如此,不僅可以區隔Lazada平台上中國大陸廉價商品的比價競爭,你也會發現當台灣製品與「日本」連結時,反而讓泰國人願意付出較高價格,購買相對物美價廉的MIT商品。

泰國電商市場競爭激烈、變化非常快,許多跨國電商早已布局完成,台商如再心存「觀望」,或想等市場成熟再進入,勢必已分不到一杯羹。最好的方式就是「Just Do It」,可以先用最低門檻的跨境電商模式直接進入市場,邊經營邊修正、邊做邊學邊擴張,並建立起品牌形象,才能在瞬息萬變的跨境電商浪潮中,爭取最大利基市場。

《 延伸閱讀 》
  • 名家專欄:程天縱創業團隊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 布局人工智慧精誠資訊推動「企業4.0」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 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