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9/ Nov. 2018
回首頁

總論篇全球兩大經濟體之爭美中貿易戰開打 國際局勢重組的關鍵時刻

號稱全球最大的經濟黑天鵝「美中貿易戰」全面襲來。未來戰火如果持續延燒,不僅將對全球經濟帶來影響,全球製造業供應鏈體系也將加速轉移。由於美、中是台灣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國,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後續發展態勢為何,不容忽視。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路透社、法新社、Shutterstock
美中之間的關稅攻防愈演愈烈,牽動全球政經情勢。

今年5月19日,美中雙方經過幾個回合談判後,共同發布「美中關於貿易諮商的聯合聲明」,市場以為山雨欲來的美中貿易戰將就此停歇。沒想到,不到1個月時間,美國正式對中國大陸祭出課徵關稅的決定。

此後幾個月,雙方你來我往,不只口頭上喊話,互相增加關稅的動作不斷,一場全球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貿易戰正式開打,全球產業與企業無人能置身事外。由於台灣與全球供應鏈體系緊密連結,美中又是台灣兩大貿易往來國,台商絕不可能置身事外。

僵局難解 美中貿易戰愈打愈烈

當美國與歐盟、日本、墨西哥及加拿大之間,都走向握手言和的自由貿易格局;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戰火,卻愈演愈烈。今年4月4日,美國正式公布「301調查」結果,對中國大陸鋼鐵、電子資訊、航太、生技、造船等產業1,333個項目,課徵25%稅率。

面對「301調查」此一全面性的貿易保護措施,中國大陸積極回應,並且與美國展開談判,兩國高層互相造訪協商。5月中,基於中國大陸承諾願意向美國採購相當700億美元的商品,兩國之間的貿易局勢看似明朗。

沒想到,美國總統川普的商人算盤打得精,美中貿易逆差高達3,756億美元,就算中國大陸向美採購700億美元商品,逆差仍超過3,000億美元。再加上川普掀起這場貿易戰,還有非量化性的其他目的,更不可能因中國大陸向美增加採購700億美元商品而作罷。

由於僵局難解,6月15日美國正式宣告將對中國大陸徵收等值5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此措施正式於7月6日生效。同日,中國大陸也對美祭出等值5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課徵。9月7日,川普在空軍一號上接受記者採訪時又宣告,美國將對中國大陸輸往美國的2,000億美元商品課稅,9月24日第二波課稅措施正式啟動,美國對中國大陸2,000億美元商品先加徵10%關稅,直到2019年1月1日後,這批商品的關稅將調升至25%。

之後川普又一再於公開場合表示,未來不排除對中國大陸啟動第三波貿易制裁:即進一步對中國大陸輸美產品的2,670億美元課稅。一旦第三波課稅啟動,等同於中國大陸所有輸美、約5,000億美元的商品,都將全面加徵關稅,凸顯美中貿易戰火不僅沒有停止跡象,更將達到全面開打的激烈態勢。

今年4月美國公布「301調查」,宣布對中國大陸造船、鋼鐵、電子資訊、航太、生技等產業課徵25%稅率。

四大因素 美中貿易戰火難止歇

美中貿易戰火之所以延燒至今,關鍵在於:美國打這場貿易戰的目標有量化與非量化的目標,而中國大陸基於現階段政治考量與經濟狀況,勢必無法妥協,各界預估,短期之內美中貿易戰不會停火。

因素1》美中貿易逆差高達3,750億

根據美國商務部調查顯示,2017年美中貿易經常性逆差高達3,750億美元,而美國與歐盟貿易逆差雖然也達1,570億美元,仍不到與中國大陸的一半,顯然中國大陸是美國現階段最需要平衡的貿易地區。

儘管川普當選之初就表示,不會再繼續與歐盟進行「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談判,2月川普對全球各國祭出的鋼、鋁關稅課徵也包括歐盟在內。不過,最後美國與歐盟還是走向和睦談判,關鍵原因在於:美國必須集中火力打美中貿易戰。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分析,一開始川普的貿易戰火是針對全球,但是為了集中火力對應中國大陸,勢必得先對歐盟、墨西哥、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停火。

因素2》破除中國大陸國家資本主義

美中之間巨大的貿易逆差,與中國大陸採取的國家資本主義有關。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美國發現WTO無法規範中國大陸的行為,只好透過雙方談判解決。

川普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美國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談判,並不希望中國大陸經濟變差,而是因為中國大陸許多作為對全球貿易造成不公。包括中國大陸不尊重智慧財產權並以市場換取技術、中國大陸對出口企業補貼17%以提高其企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中國大陸限制外資網路如Facebook等企業進入投資、中國大陸操控匯率以提升其產業出口競爭力等,都是被川普點名的不當作為。

由此可見在這場貿易戰中,川普真正劍指的是中國大陸的「國家資本主義」。爾後川普也以此為目標,成功力促美國朝野達成共識,砲口一致瞄準中國大陸;近幾個月來,川普更招集日、歐等盟友,一同對抗中國大陸國家資本主義。是以,在美國與其他國家貿易戰停火之際,歐盟與日本也相繼加入美國在WTO對中國大陸提出的「強迫技術轉讓」控告。

因素3》美國對中國大陸勢力崛起的不安

另一方面,儘管美中貿易戰川普高舉的是「消除貿易赤字」的貿易不公大旗,但是背後很大程度隱藏著:美國對於中國大陸政治與經濟勢力崛起的不安。

中原大學呂鴻德教授從歷史經驗分析指出,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全球經濟霸主後,每當世界上哪個國家的國民生產毛額(GDP)達到美國的3分之2,美國就會啟動制裁行動,避免該國勢力坐大,藉此鞏固美國領導全球經濟的地位。1960年代的美蘇冷戰、1980年代的美日貿易戰都在此背景下發生。

而中國大陸自1979年走向改革開放以來,全球製造業開始往這塊亞洲大陸移動,美、日、歐等國家流失大量就業機會。到了2010年,中國大陸超越美國成為全球製造業最大的國家,2017年中國大陸GDP突破人民幣80兆元,大約是美國GDP的三分之二。中國大陸經濟與政治的崛起,是美國啟動這次中美貿易戰的關鍵原因之一。

因素4》美積極連結同盟 戰線拉長

當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的同時,未來也可能因美國積極拉攏其他國家成為同盟,導致貿易戰線拉長。因此台商觀察美中貿易戰,不能只著眼於美中兩國,也須同時關注其他國家動態。

今年7月26日,總統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尚–克勞德‧榮克(Jean-Claude Juncker)於美國白宮會面達成協議,未來雙方將重啟降低工業產品關稅與貿易壁壘的談判。而在重新談判期間,彼此不會增設新關稅,未來甚至將共同朝零關稅的目標努力。美歐貿易戰暫告休兵,被視為美國拉攏其他國家對抗中國大陸的第一條貿易戰線。

8月28日,美國也與墨西哥就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達成共識;10月美國再與加拿大達成協議。不久的將來,美墨加三方將完成「美墨加協定」(USMCA),取代舊有的NAFTA。

值得注意,USMCA之中有一「毒丸條款」(poison pill),此條款內容規範,未來三國中,任一國若與任何「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貿易協定,另外兩國可在6個月內自由退出USMCA。由於美國在WTO中拒絕承認中國大陸是市場經濟國家,可明顯看出USMCA是美國聯合加、墨,企圖孤立中國大陸的另一條貿易戰線。

9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紐約與川普會談之後,雙方共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美日決心擴大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投資,明年1月開始雙方將就簽訂「美日商品貿易協定」(Trade Agreement on Goods,TAG)進行談判。談判期間或未來協議談成,美國將不會對日本發動汽車關稅,此協商無疑是美國拉攏日本對抗中國大陸的亞洲貿易戰線聯盟。

安倍晉三與川普會談之後,雙方表示美日將擴大彼此之間的貿易往來和投資,明年1月就「美日商品貿易協定」進行談判。

貿易戰五大走勢觀察

進一步觀察美中貿易戰發生之後的發展態勢,可以從各國合縱連橫、進出口數字與產業反應,歸納出五大走勢。

走勢1》中國大陸態度堅決 戰火恐延燒到全球?

儘管美國為了與中國大陸打貿易戰,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戰火已暫時停歇,但是未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談判是否順利,全球貿易戰風險是否就此消除,仍是未定之數。劉大年認為,美國與歐盟雖然暫時達成協議,但是後續發展仍不可預期。全球性貿易戰火是否會引爆,仍有待時間觀察。

尤其面對川普合內連外所啟動的「孤立中國」戰線,中國大陸正積極爭取英、法等國成為夥伴,同時也還在拉攏日本,為自己在這波貿易戰中爭取優勢。兩強間各自集結盟友的作為,難保未來美中貿易戰火不會延燒到全球。

觀察中日美之間的未來貿易關係發展。儘管美日已達成啟動TAG談判協議,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因TAG談判,遭受日本國內媒體指責,宣稱這是安倍對美國舉白旗的舉動。 這代表中國大陸仍有縫隙可以切入,爭取日本成為盟友。目前,中國大陸正積極說服日本加入其「一帶一路」戰略中,再加上不少日本企業希望藉美中關係急凍之際,取得拓展中國大陸市場的契機,美中日三國間的貿易關係,難保不會出現新變化。

走勢2》風雨前的寧靜 中國大陸出口不減反增

照道理說,中國大陸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增關稅,因為成本增加,出口量應該會減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美中貿易戰自7月開打至今,中國大陸出口不減反增。根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8年9月中國大陸出口年增14.5%,而且對美國貿易順差仍高達341.3億美元,此一數據令人玩味。

孫明德分析,因應貿易戰,過去幾個月中國大陸採取人民幣貶值、出口退稅2個策略,抵銷美國加增關稅的不利因素。但是假設美國將2,000億商品課稅全部提高到25%,貨幣貶值與補貼恐怕不足以抵銷關稅造成的成本壓力。長期下來中國大陸製造商就會選擇出走,屆時勞力密集產業將往越南移動,高階資通訊產線極有可能移到台灣。

走勢3》觀察美國受衝擊產業 資通訊產業是關鍵

當中國大陸經濟受到影響的同時,美國也不可能毫髮無傷。如果美國在這場貿易戰中受傷,恐導致美國市場需求減緩,影響企業在美國銷售表現。因此,美國經濟表現會不會減弱,後續產業是否受到衝擊,也備受矚目。

孫明德分析,今年9月中國大陸對美出口仍然增加,很大程度是因為到了明年1月1日之後,美國對中國大陸課徵的2,000億美元商品稅將從10%提高到25%,美國企業為避免後續採購成本又增加,因此提前採購。由此看出,美國經濟活動對於中國大陸產品的依賴程度甚高,短期內找不到其他替代者,所以才會在課稅增加前加大採購。凸顯未來美中貿易戰火延燒,也將對美國產業造成不小的影響。

另一方面,美國許多電子零組件如IC晶片,都是進口到中國大陸之後組裝成終端產品,再出口至美國銷售。如今加徵關稅成本,將會墊高終端產品價格,導致市場不買單。因此在打擊中國大陸出口的同時,也將打擊到美國的電子零組件。

再者,未來如果美國啟動第三波課稅,將資通訊終端產品如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等都列在清單之中,美國科技大廠包括蘋果(Apple)、戴爾(Dell)、惠普(HP)等恐怕都會受到衝擊,是以川普雖然一直喊話要全面課稅,但是投鼠忌器,未來是否會真的開徵,變數很大。

未來美國若將資通訊終端產品列在關稅清單中,美國科技大廠如戴爾(Dell)、蘋果(Apple)、惠普(HP)等恐怕都會受到衝擊。

走勢4》兩強誰比較具優勢?美國籌碼較多

在中、美雙方都將因貿易戰受到衝擊的前提下,未來誰能夠支撐得久、成為這場貿易戰的贏家,全球都在觀望。

資誠創新整合董事長劉鏡清分析,目前來看,這次賽局的主要操盤手美國較佔優勢,中國大陸擁有的籌碼較少。研華科技執行董事何春盛也指出,中國大陸製造業廠商有600萬家,產值佔全球製造業產值25%,反觀美國製造業公司雖只有25萬家,但是產值卻占全球比例18%,凸顯美國以高端前瞻科技為主軸的製造業,已將中國大陸拋在後頭。在產業競爭力的龐大差距下,美國顯然站在較具優勢的一端。

走勢5》戰線延長!勢必衝擊全球經濟成長

不管這場戰局誰的勝算較大,假設美中貿易戰最後變成長久的新冷戰局勢,不論美中或其他國家,恐怕都不會有好處。劉大年認為,由於川普成功提高美國就業率,美國經濟也表現亮眼,預期未來美國總統大選,川普當選機率仍高,貿易僵局可能因此延長。何春盛更表示,不管川普當選與否,由於美國朝野已經形成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的攻勢,戰火持續延燒的可能性極大。

一旦美中貿易戰火拉長,後續恐將進一步引發匯率戰、專利訴訟戰,造成負面影響與衝擊恐怕不小。國際貨幣基金(IMF)於10月初公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因此對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估下調到3.7%。這是IMF過去2年來首度下調經濟預測。同時,IMF也對美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提出保守評估。IMF更警告,貿易戰正使維持全球經濟成長的時機「不斷消逝」,經濟下行風險增加,未來如果發生匯率戰,恐怕更將使所有國家受害。

不過,儘管長期來看美中貿易戰負面影響居多,但是從歷史的經驗觀察,世界強國之間一旦發生貿易戰,對全球經濟帶來衝擊之際,另一層面也意味著:全球經貿發展正走在重組轉移的關鍵時刻。在這樣劇烈變革的時間點,對產業而言通常是利弊互見。是以台商不用過度畏懼,而是要抱持正面的態度,在這波勢力轉移中,帶領企業避開風險、挖掘新契機。

《 延伸閱讀 》
  • 將帥會大師講座追求生命學問 從生活中提升能量
  • 探究本質持續演化打造成功產品的四大系統思維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