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心法蘇姿豐打破矽谷華人天花板三大戰略 翻轉超微

在今年5月28日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CEO Keynote Speech舞台上,出生台南的美國處理器大廠超微半導體(AMD)執行長蘇姿豐,以「處理器教母」稱謂的創新之姿,為來自全世界各國的科技產業人士,闡述半導體最新趨勢以及超微的精彩躍升。
「超微在今年邁向令人振奮的開始,我們透過推出多款領先產品來慶祝50年的創新歷程,持續開拓運算與繪圖技術的新疆界。」蘇姿豐一身黑衣、黑褲,充滿信心地闡述著超微的現在與未來,台下來自世界各國的科技人,盡皆屏息聆聽,因為大家都在好奇,這個帶領超微逆轉勝的台南女兒,未來又將端出什麼精彩創新。
臨危受命 迎向挑戰
過去,談起個人微電腦處理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就是英特爾(Intel),如今超微聲勢如日中天,對英特爾帶來莫大威脅。這一切,得從2014年10月蘇姿豐接下超微執行長開始談起。
2014年以前,超微因為新的微處理器架構產品效能不佳、高功耗、高發熱,使其無法與對手英特爾競逐,市場不斷流失,一直到2014年虧損持續擴大。在這個危急時刻,原本擔任超微全球事業群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的蘇姿豐,於2014年7月臨危受命升任營運長,接著又於10月成為超微的執行長。
蘇姿豐接下執行長後一週,超微公布2014年第三季財報,營收持續下探,並且預期第四季下滑程度還會擴大。當時擔下重任的蘇姿豐,面臨的挑戰與壓力之大,但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她,火力全開推動改革,到了2017年,超微營運明顯回穩,2018年轉虧為盈;至今,當全球科技公司都因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在營運上面臨挑戰,超微展現亮眼成績。根據超微公布的2019年第一季財報顯示,超微該季營收為12.7億美元,營業利益為3,800萬美元,淨利1,600萬美元。
三大營運戰略 重返榮耀
蘇姿豐擔任超微執行長至今4年多,超微連續4年營收成長,股價更飆漲9.6倍,這一切與推動的三大營運戰略有關。
戰略1》致力創新技術與產品

蘇姿豐3歲時就與父母親從台灣移民美國,求學以來成績一直非常優異,取得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學位。2012年蘇姿豐進入AMD之前,先後任職於德州儀器(TI)、IBM、飛思卡爾(Freescale)等科技大廠。本身就是高微處理器工程師的蘇姿豐, 更於2018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種種經歷凸顯蘇姿豐是個名符其實的半導體技術人。
蘇姿豐當上超微執行長後,以優異的技術知識,不斷驅動超微的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例如,超微2016年發布新微處理器架構Zen,效能優異,首個採用Zen微架構的處理器產品Ryzen於2017年3月上市後,因效能測試可媲美競爭對手的旗艦級處理器產品,獲得肯定,為公司營運帶來扭轉乾坤之效。之後2年,超微創新的步伐更快,如2018年推出採用Zen 2架構的新一代七奈米製程處理器。
戰略2》打造開放架構生態系統

一直到今年,超微的開放結盟戰略之路愈走愈寬廣,除了為Google打造新一代遊戲平台, 協助開發者加快遊戲設計, 促進創新研發; 另外,也與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擴大合作;並加強與惠普(HP)、聯想(Lenovo)等多家OEM廠商,就消費與商用行動處理器加強合作。
蘇姿豐相信,透過技術分享將使科技進程速度加快,使科技的發展充滿更多可能性。而這樣的思維,讓AMD成為帶領產業往前推進的關鍵角色。
戰略3》組織重組讓企業動起來
其實,不管是創新產品或打造生態系,都必須仰賴一個可靈活運作的組織。「在這個快速變動的科技時代,昨天還很熱門的產品可能今天就被打入冷宮,組織必須非常靈活,才能不斷迎接挑戰。」蘇姿豐在接任執行長一年半之後接受採訪時,一再強調組織改組的重要性以及她的做法。
接任執行長後,蘇姿豐調整超微「運算與繪圖事業群」(Computing and Graphics,CG)部門,加強CG部門在PC市場的重要應用領域,如重點琢磨遊戲應用市場;改革既有部門同時,也為超微新增「企業端、嵌入式與半客製化事業群」(Enterprise, Embeddedand Semi-Custom BusinessGroup,EESC),開拓非PC市場領域。
CG與EESC雙頭馬車拉動,快速翻轉AMD的營運。蘇姿豐認為,一個明確且簡單的組織劃分,能讓超微研發單位聚焦兩大主軸進行創新,使公司可以快速將最好的產品推向市場,而市場開拓目標更為明確的組織架構,也讓業務單位更容易開發客戶與拓展市場。儘管已從技術開發角色變成企業領導者,但在技術創新成果展現的那一刻,蘇姿豐總為預見世界往前推進而像個孩子般興奮不已,這種以「創新最頂尖科技」為核心價值的初心,正是她帶領AMD走向高峰,也讓世界更精彩的關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