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AT全球經貿即時通

【東協】新加坡管制行動再延長 經濟學家悲觀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

文章內容:

新加坡最初被視為全球防疫模範生,如今因防疫破口,成為東南亞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截至4月27日止,共有14,423確診案例、12人死亡,其中多數居是群聚居住的外籍移工,隨著疫情加劇,新加坡政府宣布,封城時間將延長,對於這項防疫措施,經濟學家紛紛下修今年新加坡的經濟成長率,認為封城時間的延長恐讓經濟成長雪上加霜,短短四周的時間得付出相當大的代價。

管制行動再延長

隨著新冠病毒肆全球,嚴重破壞全球供應鏈,作為國際貿易轉運樞紐的新加坡,經濟成長大受打擊,由於新冠病毒疫情蔓延,新加坡原本估計今年的經濟成長恐收縮4%,如今隨著疫情加劇,金融界一致認為收縮幅度遠超過4%,以今年第一季而言,今年新加坡的GDP成長相較去年就跌了10.6%,創下十年來最低跌幅。

由於新加坡國內缺乏勞動力,必須仰賴大量外籍移工,但移工宿舍群居卻成為新加坡的防疫破口,4月20日至23日,連續四天單日確診人數破千,迫使新加坡管制行動(circuit breaker)從原先的5月1日截止日延長至6月4日,經濟學家紛紛進一步下修對新加坡今年經濟成長率。

花旗集團就警告,這項延長的封城措施會讓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緊縮8.5%,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劵則認為國民生產毛額(GDP)會緊縮8%,甚至進一步指出,短短四周多的延長時間恐讓新加坡損失高達星幣100億元(約70.1億美元)。大華銀行也進一步分析,管制行動延長,消費減弱,估計新加坡有70%的街邊店恐面臨倒閉。

目前新加坡已祭出600億星幣(約425億美金)的財政紓困方案,針對那些因管制措施無法外出工作的勞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更是採取了前所未有的緩解措施,以緩解對企業和家庭的打擊。


經濟重創 糧食危機雙面夾擊

由於新加坡為東南亞重要的貿易樞紐,擁有蓬勃的金融業和科技業,然而先天地理條件上,幅員狹小且自然資源較不充足,在許多產業上需仰賴移工和進口物資。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之下,目前新加坡除了面臨降低確診人數的問題外,還需要面對糧食短缺的危機。

新加坡90%以上食物仰賴進口,雖然官方持續對外聲明有足夠存量,但在疫情尚未明朗前,仍是一大隱憂。加上現在東南亞各國在疫情期間為確保糧食存量,陸續公布各項食品出口禁令,例如越南於3月24日起限制食米出口,之後雖開放出口配額登記,卻因額度有限而無法滿足所有貿易商的需求,其他包括泰國於3月26日停止出口雞蛋一週、柬埔寨於4月5日起禁止白米糙米出口,這些限制使新加坡在糧食問題上面對更多的挑戰。

由於東南亞是亞洲重要糧倉,若此區供糧食應鏈出問題,東南亞各國都有可能蒙受損害,因此東盟食品和飲料聯盟(ASEAN Food & Beverage Alliance ; AFBA)主席也敦促各國政府應要彼此攜手合作,才能一齊度過難關。根據統計,目前印尼、越南、寮國、汶萊、泰國、緬甸、菲律賓、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協十國確診病例數為40,742起,死亡人數為1,448人。

東南亞各國管制行動日期

國家 管制日期

新加坡

4/7-6/1

馬來西亞

3/18-5/14

越南

4/1-4/23

泰國

3/26-4/30

緬甸

3/13-5/15

柬埔寨

3/16-5/11

寮國

4/1-5/3

備註:未列出之東南亞國家僅採取部分城市封城或未採取封鎖措施。

資料出處/參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