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2/ Apr. 2018
回首頁

寰宇聚焦新觀念×新方法×新視野收回熱錢嚴控通膨 新央行總裁們扮黑臉

全球主要央行總裁陸續在2018年上半年交棒,其中包括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甫在3月19日由易綱接班,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已在2月上任;這批新總裁,掌管了全球一半的GDP,將左右未來幾年的全球金融風向。
◎撰文/商周編輯顧問採訪組 圖片提供/商周圖庫、法新社、Shutterstock
今年2月,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宣誓就任第十六任主席。

今年將是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年。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幾個主要國家的央行總裁同時交班,而自金融海嘯後的全球資金派對宣告結束後,2018年春天,等著央行總裁們的最大挑戰,就是面對全球近10年來撒出去的QE熱錢,如何一分錢一分錢地收回來,以預防通膨失控。其中美國已在去年3度升息,一般預測今年還會再升息3到4次;中國和韓國去年已跟進,全球新一波升息循環上路了,未來各國若競相升息,將引發全球熱錢四處流竄,更增添市場變數。此刻上任的新總裁們,面臨的壓力和挑戰,顯得更為重大。

台灣》楊金龍的進退難題 先打通膨?先拚經濟?

我國新任央行總裁楊金龍,和前任總裁彭淮南一樣,都對匯率與出口競爭力有深度鑽研。過去20年來的彭總裁時代,以穩定市場為最高原則,然而,從近期衛生紙之亂露出的冰山一角,通膨怪獸似乎已蠢蠢欲動,央行不得不先採取行動,降低貨幣供給。

今年2月,我國新任央行總裁由對匯率與出口競爭力有深度鑽研的楊金龍上任。

通常央行的操作手段有二,一是利率升息,二是新台幣升值。但這兩種手段都要付出代價,升息會加重廠商投資貸款的成本,導致縮減投資;升值則不利我國出口競爭。如何在「打通膨」與「拚經濟」間取捨?面對未來,台灣又需要什麼樣的貨幣政策?獨當一面的楊總裁,眼前至少面臨三大選擇題:

第一, 新台幣該升? 該貶?現實上,台灣出口導向的企業生態,自是主張弱勢新台幣,但貶值又可能波及進口物價上揚。金融界推測,彭淮南退休前,自12月中以後放手讓新台幣一路升值,正是為楊金龍上任鋪路,讓他上任後有操作空間,將新台幣拉回至30元水準,以回應企業的期待。

第二, 升息競賽, 跟或不跟?在利率政策上,台灣一向跟隨美國聯準會的腳步,但2015年聯準會採取升息動作以來,我國利率已連七凍,若未來美、台利差持續擴大,恐導致資金外流,因此跟進升息似已不可避免。但升息後,又該如何避免打擊廠商的投資意願,影響國內經濟活力,挑戰不可謂不大。升息總裁比降息總裁更難做。

主權基金若運用得當,非但不會有金融風險,如用來投資戰略性物資,收購國外原油等,還能保障安全。

第三, 數位貨幣等新金融,做或不做?全球金融市場正面臨數位科技的巨大挑戰,例如比特幣、量化投資等。各國央行已紛紛採取明確立場,避免「不作為」帶來失控的後果。相較之下,台灣央行對比特幣等現象,卻還停留在持續關注階段,並無明確態度,但已不宜再拖延。

此外,像是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NDF),過去被央行認定為投機工具而禁止。但對某些企業來說,NDF是最適合的避險工具。雖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禁止,市場需求卻從未消失,新台幣─美元NDF交易規模甚至位居全球第四大。但國內銀行被禁止承作,在台灣的外商銀行也不能做,結果加劇了台灣在國際金融的邊緣化。

過去央行保守的態度也反映在外匯存底的運用上。台灣如今外匯存底約4,500億美元,若以此成立主權基金,在全球可排第七,是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的兩倍多。其實主權基金運用得當, 不但不會有金融風險,如用來投資戰略性物資—收購國外鐵礦、原油、天然氣等,反而能保障安全。不僅能提升投資績效,比單純購買美債更能保障國家安全。

金融科技、投機管理以及外匯存底等議題,無非都是「穩定vs.機會」的取捨。彭淮南的穩定之功不容抹殺,但下一個20年,我們仍要一個「穩定壓倒一切」的央行嗎?值得思考。

美國》鮑爾的升息抉擇 緊盯通膨,戒慎每一步

2月5日,美國聯準會(Fed)新主席鮑爾上任當天,美股崩跌1,175點,創下道瓊工業指數122年來最大跌點。市場如此不給新主席面子,就是因為擔心鮑爾接任後,聯準會的升息動作可能會比想像中來得快。代表市場對聯準會接下來的利率方向,非常敏感。

市場的疑慮是,在美國目前這麼好的景氣之下,為了對通膨先發制人,聯準會今年可能會比原先聲稱的升息3次,再多升1次,也就是說,如果每次升一碼(0.25%),今年底前,美國央行利率可能就會來到2.5%,朝10年前的3.5%水準靠近。

3月21日,美國果然如預期啟動今年的第一次升息,是自2015年12月以來,美國第6度升息。這同時表示,過去一年多來,全球股市漲多跌少的日子恐將不再。

就景氣面來看,2018年第1季,美國經濟進入連續第35季的擴張期,目前已步入擴張的晚期階段;而美國就業市場持續熱轉,失業率維持在4.1%低檔,已是2000年底以來最低水準,彭博資訊更預測年底時失業率將降到3.8%。早先瑞銀全球投資長海夫勒(MarkHaefele),和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投資資源長夏麗特(LisaShalett)就認為,因為憂心通膨以及央行的緊縮政策,「波動性(Volatility)」的震盪將重返市場。

2月27日,鮑爾在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作證時表示,經濟成長與通膨力道增強,他對工資成長回升有信心,相信通膨正向2%目標趨近中;在貨幣政策上,他秉持持續「漸進升息」的政策方向,將最有利於達成充分就業及維持物價穩定兩項使命。鮑爾傳達的訊息是:美國經濟已恢復正常,所以也該讓貨幣政策回到常軌。

同時,有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認為,Fed今年將加快升息步調。不少經濟學家紛紛預測,Fed今年將升息4次、每次1碼。然而3月中的就業數據卻顯示,美國2月非農業就業人數比1月激增5成,是18個月來增加最多的一次,但在勞力供給增加下,薪資卻不升反降,這使得聯準會加速升息的壓力稍獲紓解。看來,Fed今年共將升息4碼或3碼,有待後續觀察。

除了利率,美元則可望維持弱勢格局。據《路透》在3月初對60位外匯策略師訪問調查的結果,多數仍看空美元,今年來美元已跌約3%,預測未來一年將進一步貶值。

當前美國經濟還面臨諸多的風險,包括Fed縮減資產負債表,將對於經濟與金融情勢造成多大影響仍不確定;減稅及關稅政策對經濟的影響,要小心擦槍走火;而在亞洲的政治風險也是變數。但由於就業強勁,帶動消費支出,加上國內投資動能持續增強,可能使美國更有本錢抵銷來自外部的變數。

中國》易綱的艱鉅挑戰放手匯率,專注金融改革

全球的另一個焦點是中國。新任人民銀行行長,由原任副行長的易綱接任。易綱現年60歲,自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赴美深造,取得伊利諾大學經濟學博士。1994年放棄在美的終身教職,回北大任教,1997年被延攬進入人行,是央行系統內的第一位海歸派,20年來在貨幣政策、外匯管理、國際業務都累積豐富經驗,2007年底升任人行副行長,擔任周小川的左右手逾10年,也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中國大陸新任人民銀行行長,由原任副行長易綱接任,可望延續周小川穩定開放的路線。

易綱對金融監理的專業能力無庸置疑,同時國際關係背景深厚,美國財政部國際事務副部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即曾對媒體表示,易綱是個「非常強大的技術層面領導者」。

易綱一向被視為經濟改革開放派,他的出線,顯示北京尋求周小川政策的延續性。而眼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挑戰益形艱鉅複雜,易綱除了要確保中國金融業穩定的前提下,持續進行利率市場化、放寬匯率管制、人民幣國際化的改革路線,還要在中國債務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超過300%的現況下, 避免經濟「硬著陸」。

過去, 周小川說服中國領導人, 只有讓人民幣國際化,才能在全球金融市場取得一定位置。周小川在兩會最後露面的記者會上,期許人行未來「膽子更大一些,放開程度更高一些。」新行長易綱也強調,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人行未來重要手段,要安排合理的開放順序。易綱如何掌控全局,達成改革目標,全球都在拭目以待。

經濟換檔轉折點 考驗央行總裁們的智慧

放眼全球,美國雖然已經開始升息,但全球熱錢的盛宴並未散場,因此世界其他重要央行,並沒有熱切跟進,如歐洲、日本、澳洲、瑞士等國,都還在核心物價下跌的冷窖中,就算已經開始限縮貨幣寬鬆程度,但幾乎仍沒有升息的空間,各國的腳步還沒有調成具共識的節奏。

隨著新人上任,QE退場,各國經濟走到關鍵轉折點,一方面要預防通膨失控,物價上揚;一方面要留意熱錢大舉撤出,造成市場榮景一夕急凍,進退都是難。而不得不扮黑臉,步步為營漸進升息的央行總裁們,要找到兩全其美的平衡點,並處理國家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處處考驗所有總裁們的功力與智慧。

《 延伸閱讀 》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
  • 餐飲、零售、物流、資訊服務輸出全新戰略思維 「服務」也能賣到全世界
  • 一板一眼、保守有禮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商場文化互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