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2/ Feb. 2019
回首頁

特別企劃電動化、智慧化、客製化、共享化、全球化轉移掌握五大關鍵變革 台灣自行車產業再躍升

在科技化、共享化與全球化經貿變革的多重影響下,全球自行車產業進入多重翻轉的關鍵時刻,向來擁有競爭優勢的台灣自行車產業,正面臨如何維持優勢的嚴峻考驗,但市場上也因許多新創的加入,注入一股創新活水,為台灣自行車產業的躍升,帶來新契機。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商周圖庫

台灣素有「自行車王國」之稱,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產業一手打造的「自行車島」形象更是聞名全球;再加上Ubike自行車租賃服務的成功經驗,更使得台灣自行車產業從製造業走向服務化。各方面優勢都在在顯示出:台灣自行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強大競爭力。

然而,近年來科技演進對自行車產業帶來破壞式創新,傳統自行車產業不能再像過往一般,只是單純追求產品的輕量化,必須進一步融合科技與創新服務的新思維,端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與服務,才能持續贏得市場青睞;尤有甚者,從去年開始的美中貿易戰,對過去擅長「台灣研發、中國生產、全球行銷」的台灣自行車產業而言,帶來的衝擊不小。

迎接自行車產業面臨的各種挑戰,台灣廠商必須盡快採取正確的因應之道,才能突圍再造。綜合國內外專家與自行車品牌廠、自行車新創的各種策略作為,可歸納出台灣自行車產業翻轉躍升的五大關鍵方程式。

關鍵方程式1》電動化勢不可擋

迎合節能減碳潮流,低污染、操作簡單、省力及不需駕照的電動自行車(eBike),逐漸成為人類代步工具的新選擇,愈來愈多騎士踩上具有動力踏板的eBike,不費吹灰之力的享受騎乘生活,eBike浪潮於焉興起。

eBike浪潮從歐洲席捲到全球

德國EnergyBus e.V. 執行董事Hannes Neupert在「2018台北國際自行車產業論壇」進行演說時指出,eBike並不是新概念,早在1885年全球就出現第一輛eBike,荷蘭飛利浦則於1932年發布第一台eBike生產模型,歷經幾十年發展,1990年代中期具備智慧化的電動車首次在市場上銷售。2004年智慧電動車在歐洲荷蘭市場取得成功,之後逐漸在全球市場延燒開來。

Hannes Neupert進一步以手機產業的變革為例強調,一如智慧型手機浪潮當年對諾基亞(Nokia)帶來的打擊,eBike時代的到來,也正對整個自行車帶來很大的變革,自行車品牌商如果沒有根據市場變化,投入eBike市場,就可能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Q Square顧問公司管理顧問Han Goes指出,目前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已經有55%,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75%,基於城市愈來愈擁擠,四輪汽車將不再是城市人口移動的主要選擇,再加上對環保的訴求,兩輪的電動自行車將成為城市人口移動的重要工具。

以目前eBike普及率最高歐洲市場為例,其中德國市場商機相當可期。德國兩輪車工業聯合會(Zweirad Industrie Verband,ZIV)公布的資料顯示,2017年德國共售出72萬輛電動自行車,總銷售大幅上升了19%,此外,德國電動自行車已占該國自行車整體銷售的19%,也就是大約每賣出5輛自行車,就有1輛是電動自行車。ZIV預期,未來幾年eBike銷售占比還會再成長,中期內將達到23%~25%,總銷量近100萬輛;長期市占率達35%或總銷量為135萬輛。

台灣品牌積極設廠與研發

隨著eBike一路從歐美延燒到亞洲市場,近2年來台灣兩大自行車品牌如捷安特、美利達都積極研發eBike產品,搶攻全球市場。例如,去年巨大集團擴大歐洲布局,投資1,500萬歐元在匈牙利設立新廠,設廠目的除了基於縮短供應鏈以接近市場,生產歐洲快速起飛的電動自行車,也是關鍵所在。

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表示,匈牙利位處中歐,擁有優良地理位置及完善的運輸網路,未來捷安特產品可藉此將產品銷售到東歐及歐洲內陸,這是巨大決定到匈牙利設立新廠的重要原因。總的來看,捷安特匈牙利廠占地總面積為22公頃,預計總投資額為4,800萬歐元,分3期進行投資,第一期投資金額為1,500萬歐元,廠房預計於2019年下半年完工投產,初期產能規劃為30萬台,生產產品將以歐洲當地所需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為主。

匈牙利設新廠之外,根據Bike Europe的報導指出,捷安特位於荷蘭萊利斯塔德(Lelystad)的製造廠,未來生產電動自行車的比例也將大幅增加,甚至完全投入於電動自行車的生產,以因應歐洲快速起飛的電動自行車需求。

歐洲休旅風氣興盛,帶動高品質、輕量化及高單價的eBike需求持續高速成長。

台灣eBike出口逐年增加

在台灣自行車品牌於電動自行車的加強布局之下,台灣eBike出口逐年增加。根據經濟部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我國eBike以出口到歐美市場為主,2012年開始外銷出口額為1,666萬美元,至2017年已達2.5億美元,創歷年新高,直接外銷比重高達96.4%。按出口國別區分,主要出口市場為荷蘭,占比達27.7%、其次為德國的19.8%,以及美國的15.5%。

如按洲別來看市場,歐洲休旅風氣興盛,再加上銀髮族人數增加,帶動高品質、輕量化及高單價的eBike需求持續高速成長,因此目前台灣eBike對歐洲出口占77.2%,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

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台灣eBike出口歐盟的數量逼近13萬輛、年增33.8%,出口值激增83%、平均單價年增37%,而德國是我國電動自行車出口的第二大國。至於台灣出口到美洲占比為18.1%,歐美兩地合占比例高達95.3%。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亞洲eBike市場起飛,台灣eBike出口到中國大陸、越南等地區持續成長,後續亞洲市場商機仍然值得期待。

延續2017年出口力道,去年台灣電動自行車出口持續增加。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當自行車已從代步工具變成一種環保、健康及休閒時尚的流行,間接帶動電動自行車的出口;去年前3季,台灣已出口19.5萬輛電動自行車,較去年同期成長51%。

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蕙娟表示,全球自行車產業面對非常多的衝擊,而全球的新藍海「電動自行車」已經成形,台灣的技術一向是在做中高端產品的研發和製造,必須快速因應產業變化,依「電動自行車」的大勢而行,才不會錯失商機。

因應智慧化浪潮與騎士需求,自行車車燈導入智慧化元素會是吸引消費者青睞的關鍵。

關鍵方程式2》智慧化更加升級

自行車電動化的同時,智慧化元素的導入更是吸引消費者青睞的關鍵。張蕙娟認為,e化生活是一個不可阻擋的潮流,自行車產品朝智慧化發展同樣勢不可擋。黃志芳也指出,IoT物聯網、大數據與數位生活正改變各產業生態,也持續改變我們的生活,可預見,未來自行車將不只是交通或運動工具,更可能是智慧城市中最方便移動的監控單位,可隨時收集環境資訊,甚至監控交通數據。因應自行車產業全面往智慧化方向轉型,呼籲台灣產業應跨界創新,結合物聯網、智慧應用的軟實力,發展更符合智慧市場的商品。

事實上,迎合智慧化浪潮,台灣有許多新創公司著眼於騎士的各種需求,進行智慧創新。例如,智慧車錶開發商「群利科技」,瞄準自行車族對車錶的需求,開發比國際知名品牌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未來將聚焦馬來西亞、泰國等新興市場,搶攻智慧車錶商機。

另外,祐泰公司最新研發的高速電動自行車專用遠近車燈,運用專業光學技術,將遠近距車燈濃縮在一個直徑小於10公分的裝置內,其產品通過歐洲高規格E-MARK認證,去年在「德國福吉沙芬自行車展」(EUROBIKE)展覽期間,順利與多家歐洲買主洽談,獲德國知名電動車商的肯定。

騎士可以透過自行車平台記錄騎行資訊、約騎及規劃路線,讓騎單車變得更有趣。

關鍵方程式3》社群共享創新局

隨著自行車生活全面朝智慧化邁進,騎士們都希望可透過智慧聯網作為社群分享工具,享受更不一樣的騎乘生活,這也促使自行車產業的共享服務新局成形。除了知名品牌廠商捷安特打造的Ride Life社群平台,目前有許多發展自行車智慧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新創公司,也紛紛創新自行車社群分享工具與平台。例如,群利科技為提高客戶黏著度,積極投入資源發展社群,整合GPS車錶,讓騎士將騎乘知識與資訊上傳到社群,與騎友分享。

另外一家新創公司「黑洞科技」,效法YouBike的共享思維,聚焦校園、社區與旅遊景點,創新發展出區域性的B2B共享單車品牌「雪莉單車」,為區域創造交通活化、生活價值提升的服務體驗。黑洞科技共同創辦人吳宗澤指出,雪莉單車創業團隊早期聚焦於校園單車共享,之後進一步將觸角延伸到旅遊領域,期望透過自行車為旅館或景點帶來更棒的住宿體驗,搶攻旅遊自行車騎乘商機。運動軟體新創「沛司科技」開發團騎App與自行車平台Velodash,除可記錄騎行資訊,更可約騎、規劃路線,輕鬆籌劃團騎行程,App上的位置追蹤,可在有騎士迷路時即時找到位置提供救援,另外還有速度及排名資訊等,讓騎單車變得更有趣,創新應用已經成功拓展國外市場。沛司科技執行長黃彥菱指出,Velodash平台已在台灣,日本,美國和新加坡擁有數千條單車路線,因此獲得新加坡體育署青睞,獲選為新加坡國慶騎行App。

關鍵方程式4》客製化滿足市場

電動化、智慧化有賴科技的注入,但為滿足消費者的個人化意識,著眼於設計發展客製化自行車產品,也是自行車品牌贏得新市場消費型態的關鍵。對此,台灣陸續有新創自行車公司訴求「客製化」概念,爭取利基市場。

例如,創立於2014年的浩庭實業,以「為每一個騎士打造專屬車款」的理念,一開始透過群眾募資與參與設計的方式,獲得市場青睞,之後逐漸建構出「創新服務、美感創造、獨特營銷、最佳體驗」的四大核心價值,自創Sliders品牌,重新定義自行車生活。浩庭實業創辦人徐浩庭指出,Sliders品牌的靈感來自生活,而生活的想像來自群眾,因此Sliders把設計權還給群眾,由他們制定規格,讓每個人都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用自行車更愉快的在城市中移動。

同樣著眼於設計的「培樺設計」,創辦人黃培樺以其在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組件公司SRAM服務6年的經驗,創新開發自行車,他期許可以開發出更符合個人化需求的腳踏車,搶攻都市騎乘商機。目前培樺設計已經完成1款自行車產品的設計與試量產,未來將聚焦發展日本、英國市場。

面對全球自行車產業的急劇變革時期,巨大集團首創女性自行車品牌「Liv」,持續擴大全球營運規模。

關鍵方程式5》全球化因應衝擊

有鑒於全球自行車產業競爭加劇,美中貿易戰更對台灣自行車產業帶來衝擊,在產品與服務的創新之外,邁向智慧製造,以及打造可快速調整的全球供應鏈支援體系,同樣是台灣自行車廠商不可忽視的重點。

因應全球化競爭變革劇烈,巨大集團為強化全球市場布局實力,積極進行數位轉型。

巨大集團旗下包含捷安特(GIANT)、Liv、Momentum三大自行車品牌,目前擁有台灣、昆山、天津、成都、荷蘭等8個製造基地,14家銷售子公司更遍布亞洲、歐洲、美洲與澳洲。隨著全球營運規模持續擴大,原先使用的管理系統已不敷使用,因此該公司透過與軟體大廠SAP的合作,打造一個整合全球各市場生產及銷售資訊的單一數位化平台,此平台打破過去資訊孤島問題,加強廠區間的互聯合作,可透過即時資訊互連,妥善管理製造及庫存情況、迅速協助企業下決策以及拓展市場潛在商機,巨大希望藉此逐步實現該公司邁向工業4.0的願景。

杜綉珍表示,巨大公司早在80年代即開始於生產端導入電腦化系統,但為了迎戰工業4.0時代,巨大決心擁抱世界趨勢變化,期望藉由單一數位化平台整合跨國據點的生產及營運資訊,進行大數據分析及預測回饋,並以即時管理庫存、提升生產效率,取得最即時的商業洞察等,進行更有效的決策,建立品牌差異化優勢,提升全球競爭實力。

毫無疑問,面對全球自行車產業的急劇變革時期,台灣廠商或新創都應該掌握電動化、智慧化、共享化、客製化與全球化變革的各種議題,才能因應挑戰、蛻變創新,讓產業翻轉躍升,迎向新未來。

《 延伸閱讀 》
  • 描繪全新台灣文字風景justfont打造新時代中文字型
  • 踏尋達爾文足跡 一探野生動物天堂世界最棒的小島─加拉巴哥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