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3/ Mar. 2019
回首頁

跨境電商2019台灣企業轉型跨境電商個案調查外貿新物種 電商新贏家

面對數位化經濟的全球浪潮,台灣貿易業要在其中屹立不搖,「跨境電商」就成了人人口中最熱門的話題。橫跨傳產到新創,IEAT精選12個超級電商成功案例,提供所有想要轉型並直達全球市場的企業,一條你沒想過的成功捷徑。
◎撰文/曾君儒 圖片提供/IEAT電商辦公室、Shutterstock
即使主要商業模式為B2B,廠商也可利用B2C平台的強大流量投放廣告,替品牌曝光。

現今最夯的跨境電商,可不只是「貨賣出去、錢就進來」的概念這麼簡單,許多身經百戰的外貿老兵,對電商仍只能霧裡看花;而熟稔電商零售的貿易新兵,卻很難找到提高營業額與利潤的好辦法。到底跨境電商跟傳統貿易差在哪裡?要成功,須具備哪些能力?

《外貿新物種 電商新贏家》專刊已出版,歡迎掃描QR Code索取。

《外貿新物種 電商新贏家》一書,由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國際商務系李麒麟教授主導、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簡稱IEAT)跨境電商辦公室彙整編寫,分別從領導力、平台力、管理力、商業力、服務力、外貿力這六大方向為架構,深度訪談12家成功企業典範,歸納出不同產業之所以能在各國際電商平台交出漂亮成績,應具有的8種密技。有趣的是,由於產業屬性不同,並非每家廠商都8項全能。但他們都能打破自身極限、做出讓人驚艷的改變,本書先以電商應具備的八大心法破題,後續輔以12篇深入淺出的轉型故事,為台灣貿易商帶來轉型的啟發。

親自實操 電商最佳起手式

根據訪談發現,所有成功轉型的案例都是企業主親自學習並操作,抑或是掌握平台技巧後再雇用員工或實習生接手,才能有效銜接跨境電商及傳統貿易,當遭遇問題時,也能迅速進入狀況、做出最有利決策。只有當企業主願意調整心態,才能真正理解經營跨境電商平台應該注意的細節;加上平台也會與時俱進、不斷優化,若不能跟著平台一起進步,將很難繼續經營電商的拓銷管道。

以專做B2B紙袋外銷的新科企業為例,早年跨境電商觀念並不普及,企業主便親自學習相關課程,深入了解平台運作邏輯後,再引導教授給員工,並強調跨境電商不是單打獨鬥就能成功,除了得花心思在教育訓練上,業主自己也得隨時跟上市場資訊才行。

有鑑於此,本書訪談之許多企業主仍維持親自實操的模式,與團隊共同進行平台運營工作;部分企業主即便已不在第一線,仍固定指派員工參與電商進修課程,確保團隊擁有最新知識與相關技巧,進而維持高曝光與訂單轉換率。

前後台功夫都須記 看懂數據更省力

許多傳統企業往往誤以為電子商務只是將產品擺到網路上販售,卻忽略線上店鋪的經營方式迥異於實體門市。國際電商平台擁有各自的遊戲規則與須注意的細節,不論做B2B或B2C,都應不斷優化文案、圖片、關鍵字等項目,並隨著平台更新調整網店內容,才能拉抬商品排序,進而提升產品的曝光率、轉換率與最終的訂單成交量。

以生產遊艇之科建鋁船為例,為了爭取B2B平台上的優秀排序,除了做到大部分維度都在94分以上,即時回覆率竟僅有0.6小時,等於24小時內的任何訊息,科建鋁船皆能在36分鐘內回覆。如此良好的達成率,除能滿足客戶需求,也能順應平台演算公式、進而提升產品曝光度。

而專營美妝保養品的雅麗安國際,除了遵照平台規則,還自行研究後台邏輯,藉由觀察、蒐集、分析平台上的顯性與隱性資訊,持續修改關鍵字、反推符合自家產品的客群需求。如今,透過關鍵字上門的都是有意合作的經銷商,而非只詢低價的客戶。科建鋁船與雅麗安經營跨境電商不過幾年,都已獲得不少好成績。

時間分配要留意 善用工具換效率

貿易人都知道,與外國客戶接洽往往有時差問題,如何迅速又確實地回覆客戶,是每個貿易人不斷精進的必修課。而以網路為基底的跨境電子商務平台,除了打破地域限制,讓全世界客戶都能輕易接觸賣家,卻也養成客戶預期能迅速收到回覆的心態;若短時間得不到回應或解決方案,不論是B2B還是B2C賣家,都極容易流失客戶與訂單,剛起步的中小企業甚至是新創個人賣家,更應謹慎思考時間分配問題。

以販售B2C運動用品的個人賣家奕昕國際為例,從選品就避免會產生尺寸問題或操作複雜的品項,減少退換貨機率。而為爭取時間,奕昕國際不會心疼使用付費工具,他認為與其花上2個月想破頭找最佳關鍵字,倒不如花10到20元美金,讓專業工具用2分鐘快速解決問題。

品牌決定企業高度 建立差異化競爭力

攤開70至90年代的經濟發展歷程,幾乎就是台灣企業從OEM(代工生產)、ODM(代工設計),到OBM(自有品牌生產)的進化史。在本書案例中,不論貿易商或製造商,都清楚意識到,唯有建立品牌才能擺脫受牽制的代工命運;不僅能與他牌做出區隔,還能創造更高產品價值。

在電商平台上,產品包裝可說是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第一印象,因此森一特別調整包裝設計,與他牌區隔,並深化MIT產品優質形象。

以專做手工具的德寶精密為例,創業時就看見品牌的重要性,初期不惜讓代工與品牌雙線進行,更包辦設計、技術開發與專利。如今德寶精密已蓄足能量、將代工轉為被動接單,以差異化的產品優勢敲開封閉市場,讓台灣手工具在世界各地插旗。

而貿易商森一因為不甘心台灣的優質產品被埋沒,更想讓全球客戶一眼認出森一的商品,他從最基礎的產品包裝設計開始調整,與他牌區隔。也因為MIT的好品質讓客戶印象深刻, 即便價格高出競品許多,森一仍在混亂的價格戰中屹立不搖。

案例中唯一販售農產食品的廣善生物科技,初期僅單純將產品交由經銷商打理,直到經銷商利潤下滑,廣善毅然決然收回品牌經營權,從OEM直跳OBM。雖然被迫從慢步調的農業生活轉為快速的電商節奏,但接管品牌後,也讓廣善發現更大的市場、讓更多消費者因廣善的品牌認識台灣的優質商品。

主被動模式雙開 站內外行銷一起來

研究團隊也發現,國際電商平台擁有線上開發客戶的工具,訪談中得知不少案例將跨境電商當成新的拓銷管道、但不會視為唯一方案,更主動搭配各種資通訊技術與工具,並融合傳統貿易的經驗,來強化電商業務的進行。

除了在電商平台內布局,亦可與網紅部落客、社群網站等站外夥伴合作,將流量導回平台,並吸引潛在消費者注意。

以專做汽車配件的蘆洲機械為例,他們透過B2B平台數據建立客戶樣態,同時也借用B2C平台強大的流量投放廣告、替品牌曝光;更因此回頭升級公司ERP系統,將過去以財務導向的系統改成資料導向,方便經營團隊使用。

而從獨立賣家轉做電商顧問的秩宇,除了在平台內縝密布局,同時積極尋找站外合作夥伴: 大型論壇、網紅部落客、IG、推特、FB、募資網站等,並千方百計地將站外流量導回平台,不僅穩坐站內排名前段班,也吸引平台外潛在消費者的注意。

持續優化進步 永遠領先競爭者

即便已站穩腳步,受訪企業仍不約而同建議:跨境電商就跟企業經營一樣,須持續精進優化。因為平台會變,消費者與競爭者也會變,更不用說科技甚至是大環境與法令,唯有持續進化才能不為世界淘汰。

專營家用品的歐必得表示,一開始本是為了找尋更多B2B客戶,偶然嘗試B2C平台,這才發現B2C能跳過代理商、直收終端使用者意見,不僅可從源頭優化產品,還能透過客人接觸新市場經銷商,做為掌握當地B2B買家需求的手法。而早已取得汽車零件類銷售冠軍的三瑞精密,更是有計畫地推陳出新、升級產品,不僅凸顯原廠優勢,更讓仿冒者望塵莫及。

而每天光印訂單就要耗費3、4小時的凱爵科技,秉持著「要活要變」的精神,把開發新品的1個月週期大幅縮短為1週。更勉勵想踏入跨境電商的企業,要時時維持在「最飢餓」的狀態、遠離舒適圈,這樣快速進化的模式,才能讓平台上跟賣的競爭者追趕不及。

《外貿新物種 電商新贏家》專刊訪問的12案例,各自擁有不同產業環境與困境,但他們都願意嘗試新的貿易方式,藉跨境電商成功轉型。IEAT認為,台灣企業不應單打獨鬥,而應團結一心,善用政府與IEAT跨境電商生態圈的資源,往電商藍海一起航行!

《 延伸閱讀 》
  • 從幕後操盤者到最佳代言人網紅老闆 社群時代的行銷新趨勢
  • 顛覆狼性 找回人性納德拉帶領微軟重返榮耀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