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6/ Jun. 2019
回首頁

總論篇代理商與母廠 合作一時不代表一世保衛代理權 優秀也要求「適度」!

代理商與母廠的關係,是一個既合作又競爭的矛盾體,儘管商場上沒有永遠的合作關係,但如何讓這條路走得長遠、順遂,代理商就必須在「既要做得好,又不要太好」間取得平衡,著實考驗代理商的功力。
◎撰文/葉惟禎 攝影/賴建宏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美聯社、法新社、商周圖庫
去年RIMOWA終止與台灣代理商慶真國際的代理關係,顯示代理商即使業績佳,仍難敵母廠變化莫測的決策。

「代理商就像在幫人家養小孩,養得好,人家就收回去自己養;養不好,人家就換別人養。」這句代理界的名言,說出了所有代理商心裡說不出的苦澀。許多獨家代理國外品牌的公司,突然無預警接到國外母廠通知,表示即將終止長達數十年的代理關係,消息來得突然,從高層到員工都不敢相信。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時有所聞。

母廠高層大搬風 代理權也跟著大風吹

2018年底,有「行李箱界LV」之稱的德國精品RIMOWA與台灣的代理商慶真國際終止代理關係,並在2個月後更換新代理商,在精品界,更換代理商可是大新聞。早在2016年底,RIMOWA德國原廠被LVMH集團併購,成為LVMH集團旗下的品牌,就已經埋下RIMOWA代理權更動的不確定性。尤其隨著日本與香港等地都陸續改為直營,台灣市場的代理權是否異動,如同梗在代理商心中的一根刺,隨時擔心可能被收回。果然到了2018年底,傳來終止代理的消息。儘管前代理商慶真國際在代理期間,15年來在台灣的業績都是全球前5名,漂亮的業績曲線,仍舊換不回一紙長期合作關係。

同樣的例子發生在各行各業。例如保時捷同樣被原廠收回代理權,改為在台直營。近年台灣車市復甦後,因為銷售成績亮眼,而被收回代理權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賓士、馬自達、福斯、Skoda等品牌,都面臨這樣的窘境。

曾有代理商直言,代理商最怕兩點:其一是,當海外市場營業額成長到一定規模時,母廠便終止收回代理權改為直營;其二是,好不容易把品牌經營起來,業績在全球市場名列前茅,結果母廠要求權利金漲價。「一旦代理商必須靠這品牌吃飯時,真的進退兩難。」品牌代理關係很微妙,一開始代理商希望藉由母廠的品牌讓自己茁壯,然而一旦經營起來,又要提高權利金,「吸你的血」。無論是RIMOWA前代理商慶真國際,還是丟失保時捷台灣代理權的永業汽車,或是被收回總代理的福斯汽車,接連幾年都在台創下業績新高,成為原廠矚目焦點,這樣的情況,也讓許多代理商在銷售的多跟少間,陷於兩難。

自創品牌路迢迢 應先評估自身優勢

在代理前,應先深入分析資源與優勢,選擇適合的代理策略。

既然代理品牌的風險這麼大,為何不自創品牌?對許多企業而言,自創品牌不僅砸大錢,還未必做得起來,獲利遙遙無期。再加上台灣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大多擅長製造,普遍缺乏自創品牌的條件與能力,因此多以取得國外知名品牌授權與代理權,來解決這個不足之處。

對企業來說,經營一個新品牌,必須從零開始。但是代理的國外知名品牌,或許已經營數十年,有了知名度,再加上如果品牌已經有「故事」,代理商只要依循母廠說好的故事,繼續說下去即可,節省形塑品牌的繁瑣細節,能快速進入市場。此種方法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不失為進入市場的策略之一。然而,其中風險也不小,品牌代理權被收回,就是風險之一。

企業普遍認為,只要與母公司高層維持良好關係即可,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母公司只要換了CEO,認為該市場潛力無限,就有可能收回代理權改為直營,讓代理商多年心血變成泡沫。除了業績好被母廠注意到外,高流行類的精品代理權,被收回機率相對較高;百分之百原裝進口,單純販賣商品,也較容易被收回代理權。舉例來說,如果母公司本業是做衣服,本身有經營市場的能力,當決定進入國外市場,還不了解該市場時,就會先找代理商打下灘頭堡,市場開拓達一定程度,便收回代理權,成立分公司。然而,若母公司想將品牌擴展到其他領域,而該領域非其專業時,就會讓國外代理商經營當地市場。也就是說,當跨業經營需借重當地廠商的專業時,雙方合作期就會比較長。因此,經營者在代理品牌前,應先深入分析自身代理優勢,是否具備通路、服務、技術等無法被人輕易取代的強項;或是具備高超的談判手腕,能夠每年都談到不錯的代理條件。如果優勢僅有短期效果,就應避免只依賴單一品牌,可以增加代理品牌以分散風險,或發展自有品牌並建立通路優勢等,以產業與自身資源,選擇適合的發展策略。

從代理品牌過程 打造強大團隊力

富喬光代理義大利知名機油品牌ENI多年,與母廠關係良好。

然而,這些如同建立在薄冰上的基礎,只想著靠關係,還是不可靠。很多代理商或貿易商只扮演買賣貨物「掮客」的角色,不但降低創造利潤的附加價值,過度集中某些產品更提高風險。常聽到很多代理商抱怨:「母廠只會壓縮市場,好賣的不給賣,不好賣的一直推來,甚至不顧長期代理感情,都沒想到當初我們也是砸重本打開市場,現在卻說收就收。」

對此,代理全球前七大、義大利知名機油品牌ENI的喬光總經理莫博喬表示,如果今天代理商只是單純的「賣東西」,那麼全世界有太多東西可以賣,這種合作關係,本來就不會長久。與其一味指責對方收回代理權是「無情,沒有人情味」,不如趁此時培養自身經營自有品牌的實力。代理商從代理國外品牌的過程中,學習對方經營品牌的知識與經驗,至關重要。

在代理期間,代理商應試著去建立一個團隊,發展經營模式,建立制度,這些都是無形的資產。同時,還要不斷進化優勢,讓母廠不能沒有你。

崇越科技主要代理銷售半導體、光電、電子材料各類產品,用「織網哲學」順利織出一張密切合作的網。

在團隊的建構上,莫博喬表示,「ENI會喜歡喬光,是因為喬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喬光不但有ERP,還有體制完整的部門,各部門分工完善,有能力配合大廠做一切行銷活動。「如果你員工素質沒到位,跟母廠沒有共同溝通的語言,別說開會無法理解對方所講的內容,甚至當有很多問題是你無法理解時,你跟母廠的意見就會愈來愈分歧,最後只能分手了。」莫博喬說。以電子化學材料通路商崇越科技為例,原本做的是代理生意,替日本母廠在台灣衝業績,然而被母廠抽掉代理權一直是他們的夢魘。為了不讓危機發生,崇越努力編織一張張看不見的網:一層網是崇越與下游客戶織起綿密的「資訊網」,讓原廠無法捨棄崇越;第二層網是用規模經濟提供旁人無法取代的「服務網」。第三層網則是以「人脈網」讓對手難以超越。

經過多年努力,崇越用「織網哲學」順利織出一張密切合作的網,向上網住母廠,向下網住下游客戶群,讓代理關係愈做愈穩,牢不可破。

端正經營心態 誠懇為合作關鍵

喬光總經理莫博喬認為,代理商必須深化自己的優勢,讓母廠覺得非你不可。

儘管代理之路難行,但許多專家也建議,若要與母廠維持良好關係,在代理國外品牌前,端正心態很重要。

首先,廠商對想要代理的品牌必須有足夠的熱情。再者,是否有長期經營的決心?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別人的品牌,就可以隨意經營。一般而言,只要廠商有認真經營這個品牌,一般合約到期後,母公司續約的比例極高。

此外,企業是否有好的團隊可以經營這個品牌?是否有提供售後服務的能力?是否具備足夠的創意來經營品牌?畢竟品牌就是強調生活態度。台灣廠商生產商品的能力很強,但創意普遍不足,想要經營品牌,有創意的團隊人才絕不可少。

對母廠而言,代理商是否具備財力很重要,但對同樣也具備母廠身分的喬光來說,「態度」更是他們看重的一環。莫博喬直言,「對我們來說,在評估海外代理商時,有時候中小企業買得比財團還多,因為中小企業把這個當作全部的事業,但是對大財團而言,這只是零星的一小塊,未必會全力投入。因此代理商的態度才是我們的首選。」在代理ENI前,喬光早在2007年成為德國MUXX的亞太區總代理,近年也打入中國大陸、香港、韓國、泰國等東協市場。雖然德國MUXX品牌不完全是喬光的品牌,但對韓國、柬埔寨這些亞洲客戶來說,「母廠」就是喬光,因此喬光既能理解母廠想法,也能理解經銷商在想什麼。「確實以前自己在當經銷商時,也會有跟他們類似的想法。」莫博喬笑說,其實每個代理商都一樣,希望這個品牌大、利潤好、給我的價格愈低愈好、放帳愈長愈好,最好是只有我獨家在賣……,但是,靜心想想,這種情況可能嗎?

因此他建議,代理商必須擺正心態,理性看待這件事。「在跟母廠要求條件前,要想想自己能給對方什麼?如果希望能拿到這些好處,你也必須反觀自己一年能做到多少量?你必須覺得你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且一定做得到,才去要求母廠,不要自己都覺得不合理,硬要提出一個無理的要求,那就是自討沒趣,母廠不會理你,就算未來彼此合作,關係也不會長久。」

莫博喬以自身為例,在開出價格前,他其實算得出對方的成本。「我知道國際行情,自己又熟悉原物料,當我們心裡對成本有底,在跟原廠談價錢時,就不會開出一個離譜的價格,讓對方覺得你不理智。在談價格前,一定要做好市場調查,讓對方知道,這是市場決定的價格,不是我要殺你價格。」為取信對方,莫博喬還會舉許多證據給對方,包括市場的價錢、對手的價錢、進入市場的策略等。「我們提供完整計畫,讓母廠知道我們有憑有據在說話。母廠也會想聽你的計畫,而不是菜市場喊價。」當母廠知道想法後,也知道做成後有多少量,心中自有評估,在此基礎下,勢必合作愉快。莫博喬強調,最忌諱的是在沒有全盤計畫的狀況下,這次母廠讓利一成,下次就獅子開口要兩成,這樣是很要不得的。「如果你只想當掮客賺差價,不斷跟母廠砍價卻不開發市場、尋找更多機會,然後要不到價錢就吵架,是斷然沒有長久合作機會的。」他再三強調,「當你這麼做,下一次母廠可能連一成也不讓。」

雙方合作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誠懇。有些廠商想要規避權利金而提供假報表,一旦母廠發現被欺騙時,絕對沒有下次合作的機會。

面對市場全球化的趨勢,如何有效管理與國外母廠的合作關係,是每個代理商都在面對的難題。如何在「既要做得好,又不要太好」間取得平衡,一位不願具名的代理商說,「不要讓母廠百分之兩百滿意就好。」

《 延伸閱讀 》
  • 美學設計+技術專利+百分百MIT製造走走家具以小搏大 力戰國際家具品牌
  • 運動有效率 睡眠求安穩動感活躍vs.靜享安眠 動靜之間的聰明平衡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