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4/ Jun. 2018
回首頁

美國篇山雨欲來的黑天鵝全球貿易戰火一觸即發

自2018年1月以來,美國總統川普推出一連串貿易制裁,爾後中國大陸、日本、歐盟也陸續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讓原本預期不會發生的全球貿易戰進入開打階段,美國採取201條款、232條款以及301調查等貿易制裁措施,已對全球經貿帶來衝擊,後續發展趨勢也將牽動全球企業的神經。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
美、中雙方的貿易角力戰,可能引爆全球經濟下滑的危機,各界正密切關注。

中國大陸政府最高經濟顧問劉鶴2月訪美失利,未能解除中美緊張的貿易關係。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宣布課徵鋼、鋁製品稅、公布「301調查」;4月美國財政部長梅努勤(Steven Mnuchin)、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等7位高官組成的貿易代表團到北京談判,中美雙方似乎同樣沒有獲得共識。《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雙方由於歧見太大,所以未能有具體結果,但是戰火略有趨緩;5月中,劉鶴再前往美國進行新一輪談判。

美中貿易談判如火如荼展開,與此前4個月川普對中國大陸祭出一連串貿易制裁措施有關。美中兩大經濟強國劇烈的貿易角力戰,讓世界各國繃緊神經,因為美中貿易戰不僅可能引發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組,同時也可能引爆經濟下滑的危機。

美中貿易戰 全球經濟大動盪

回顧19世紀以來的全球貿易歷程,1930年代、1980年代美國兩度對全球啟動貿易制裁措施。1930年代的美國關稅法對數千種進口至美的商品提高關稅,不僅引起全球經濟大蕭條,甚至被解讀為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因子;1980年代美國雷根總統執政時期,為追求公平貿易與日本、英國、法國、西德簽署《廣場協議》,主要是以「外匯干預」解決美國貿易赤字,也曾動用《特別301條款》懲罰盜版者,一連串作為成功控制美國失業率。

回顧全球貿易歷程,美國曾於1930年代、1980年對全球啟動貿易制裁措施,引起全球經濟大蕭條,導致失業率攀升。

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劉瑞華分析,雷根總統強勢縮減美國貿易赤字,根據的是公平貿易的「開放市場」與「自發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iction)。但川普靠的是民粹口號,反對者眾,預期恐將難以達到如雷根保護主義的效果,甚至可能帶來不小的經濟風險。

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發布的《全球貿易統計及展望》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貿易量明顯復甦,增長4.7%,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預測2018年全球貨品貿易量將再增長4.4%;2019年也將成長4.0%,維持強勁擴張。然而在貿易前景一片看好之下,WTO秘書長Roberto Azevêdo卻認為,雖然2018年全球貿易強勁成長,為經濟攀升及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來助力,但倘若各國採行限制貿易措施,進而形成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勢將阻礙全球經濟復甦。

三大因素 讓美國決心打貿易戰

貿易戰充滿風險,但川普卻一意孤行,主要因素有二:其一是美國貿易數字長期赤字,第二是中國大陸企業創新崛起,對美國經濟強權的地位帶來威脅。這兩個埋藏已久的彈藥,原本就讓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備受困擾,直至川普上任後的放膽點燃,才進而對全球經貿帶來難以預測的危機。

因素1》美國貿易長期赤字

根據美國商務部日前公布的報告,2017年美國貿易逆差創下10年來最高紀錄,其中非石油的貿易逆差高達7,340億美元,貨物和服務貿易逆差增至5,660億美元,赤字數據比川普一年前上任再提升16%,商人背景出身的川普,當然難以釋懷。

美國鋼鐵業受到中國大陸產能過剩影響,不斷傳出鋼鐵公司倒閉的消息,衝擊其就業機會,使美國不得不啟動保護機制。

因此原本市場預期川普不會啟動的貿易戰,自2018年1月開始加速發動,除了改善貿易赤字,也是為了挽救失業問題。以鋼、鋁為例,美國商務部調查顯示,美國是全球鋼鐵最大進口國,進口量是出口量的4倍,這與中國大陸鋼鐵產能過剩有很大的關係。是以自2000年以來,美國鋼鐵產業不斷有公司倒閉,衝擊美國就業機會。至於鋁的部分,美國鋁品進口量占總需求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66%上升至90%,導致美國鋁業公司倒閉、就業人數下降,因此祭出貿易制裁以挽救美國鋼鋁產業勢在必行。

因素2》中國大陸產業創新崛起

改善貿易赤字與挽救失業外,中國大陸產業創新崛起也令美國備感壓力。首先,中國大陸企業挾持背後龐大政府資金,加速進行併購戰略,讓美國感到莫大威脅。儘管目前許多中資併購美國公司的案件,都在美國聯邦政府阻止下未成,如中國大陸清華紫光想收購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最後因美國聯邦政府牽制而未果。另一起中國大陸企業想要併購美國晶片測試公司Cohu的交易,同樣受政府阻撓而停擺。

中國大陸自經濟開放以來,以市場換取技術的合資方式讓員工取得技術知識,建立自身的完整供應鏈體系,也進而提升產業創新力。中國大陸產業創新崛起,令美國備感壓力,例如中國大陸清華紫光想收購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最後因美國聯邦政府阻撓而未成。

然而,跨國併購案可以用政治力阻止,但是商業上的來往,卻難以對抗。過去中國大陸製造業以山寨起家,但自其經濟開放以來,以其多達十幾億人口的市場,吸引外資進入投資設廠時,要求進駐公司必須採取「合資」方式。這樣的限制使中國大陸員工得以藉由在同一個公司互相學習,逐漸取得技術知識,成功的「以市場換取技術」,不僅從而建立起中國大陸的完整供應鏈體系,更快速提升產業創新力,對美國工業帶來莫大威脅。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發布的「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創新指數排名全球第22名,是名列25名之中唯一的新興國家。另外,根據Deloitte中國公布的「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市值達10億美元獨角獸新創,有38.9%為中國大陸公司,美國新創占比僅比中國大陸略勝些許,占42.1%。

因素3》中國大陸往製造強國邁進

不斷朝創新邁進的中國大陸,在其「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更揚言要成為世界的「製造強國」。於此之際,美國也正加強推動「再工業化」,力圖找回強大的美國製造業。由於中國大陸製造強國很大程度建立在吸取美國等先進製造國家的技術與資源,因此美國正式對中國大陸提出要求,停止「中國製造2025」計畫對產業給予補貼,不過此一要求已遭中國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拒絕。

美國啟動多項貿易制裁措施

基於各種因素,川普意識到這場貿易戰不能不打。於是川普上任後將近一年,貿易保護主義口號喊得雖大聲,但並沒有如預期展開的勢態,於2018年初以隱藏的經濟黑天鵝之姿快速襲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李沃牆指出,美國從2018年1月對中國大陸塑膠裝飾緞帶產品祭出反傾銷、反補貼開始,幾個月下來發動一連串貿易制裁措施。

201、232條款 針對個別產業課稅

美國政府4年內將針對進口到美國的洗衣機等課徵重稅,衝擊全球相關產業。

首先,美國政府依據《貿易法201條─防衛措施調查》,4年內將針對進口到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模組課徵30%重稅,以及對洗衣機課徵50%關稅。其中對太陽能產業的衝擊,台灣業者恐無法置身事外;2018年3月9日,川普又簽署一份文告,宣布對進口到美國的鋼鐵與鋁製品,分別課徵25%與10%的懲罰性關稅。

觀察《201條款》對全球太陽能產業帶來的影響與衝擊。國際調查機構TrendForce綠能研究(Energy Trend)分析師蔡篤慰預測,美國此舉將對太陽能產業帶來極高的貿易門檻,並使美國2018年對太陽能實際需求腰斬。

301調查 全面性貿易制裁措施

不同於《201條款》與《232條款》是針對「個別產品」課徵關稅,2018年4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發布的「301調查」則是全面性的貿易保護措施。包括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並預計將對中國大陸鋼鐵、電子資訊、航太、生技、造船等產業的1,333個項目課徵25%稅率;同時限制中國大陸在美投資,影響層面廣泛,不僅讓中國大陸繃緊神經,對於出口原料及零組件給中國大陸的其他國家企業,也將受到很大的威脅。

「301條款」vs.「301調查」
1974年制定的《美國貿易法》中,「301條款」是針對他國在智慧財產權、創新及科技的法律、政策及措施或行為上,是否損及美國利益。川普於2017年8月14日簽署備忘錄,指示美貿易代表署(USTR)對中國大陸啟動「301調查」,隨後美國貿易代表於8月18日正式展開調查;2018年3月23日美國正式對中國大陸不公平貿易行為採取行動,並於4月4日正式公布調查內容。

美國企業多持反對意見

川普高舉貿易戰的大旗,看似可以保護美國產業,但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化所建立的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使跨國企業彼此之間已從「競爭走向競合」。致使貿易戰猶如一刀兩刃,砍向他國企業時也將傷到美國本土公司,是以美國企業多抱持反對態度。

隨著全球跨國企業彼此已走向競合,川普啟動的貿易戰也將影響美國企業,使得Apple等美國本土企業抱持反對態度。

以蘋果(Apple)公司為例,儘管目前Apple尚未受到美中貿易談判衝擊,但是Apple iPhone製造公司富士康位於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也是目前Apple三大市場之一,Apple在中國大陸設置的旗艦零售店多達41家,數量僅次於美國,足見未來美中貿易大戰若持續升溫,Apple恐難以置身事外。

日前彭博社(Bloomberg)報導指出,Apple執行長庫克認為,過去美國貿易政策或許有所缺失,但對中國大陸啟動貿易制裁措施,也是個錯誤方法。他強調,兩國之間貿易往來應該相互合作,才能促進雙邊經濟成長,而非關起門來單獨行動。聰明的川普當然也懂得其中道理,而事實上,川普對外貿易談判向來走的都是「軟硬兼施」的路線,因此未來是否繼續拉長戰線,仍是未定之數。

貿易戰後續發展三大預測

究竟,川普這場貿易戰是真打或假打,雖然現階段令人感到霧裡看花,但根據國際經濟機構、國內產學研專家的看法,預期這場貿易戰將可能引發後續幾種可能性。

預測1》貿易戰衝擊美國經濟甚劇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劉瑞華分析,川普標榜貿易保護主義,並且不惜開啟貿易戰,堅信美國會贏得這場戰局。然而相較於美國前總統雷根當時的貿易保護措施,川普這次點燃的貿易戰似乎沒有預期的樂觀,不僅恐將惡化2018年全球經濟成長,川普失序的經濟政策也將難以處理美國債務與金融危機問題,導致2018年底美國期中選舉,川普所屬的共和黨敗選機會大,影響未來連任之路。

華爾街傳奇投資人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更預言,美國掀起的全球貿易戰如真開打,不僅將使美股大跌,讓75歲的他遭遇此生最大的熊市之外,也將讓美國失去世界的經濟霸權地位。

預測2》製造基地將加速轉移

過去十幾年來, 中國大陸因經濟成長而帶來的環境惡化與社會問題,陸續採取「騰籠換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製造轉服務」、「投資轉內需」等轉型政策,致使許多製造工廠離開中國大陸。如今隨著美國《301條款》可能帶來的各種貿易障礙,將迫使更多企業把中國大陸的工廠轉移到其他地區,弱化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的能量,而正在加速開放的東南亞各國,將成為全球企業首選製造基地。

隨著美中貿易戰可能帶來的貿易障礙,迫使如國際運動品牌彪馬(PUMA)生產線轉移到越南,東南亞將成為美中貿易戰之中的獲利者。

尤其越南不僅工資低於中國大陸,再加上人口年輕、勞動力充足,已成為許多國際大廠的轉移陣地。兩大運動品牌包括愛迪達(Adidas)以及彪馬(PUMA)的高層都公開表示,一旦美國對中國大陸相關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不排除把部分生產線從中國大陸移往越南。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便認為,東南亞將會是中美貿易大戰當中獲利最大的漁翁。

不過,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前理事長許勝雄認為,中國大陸、美國是全球兩大經濟體,兩國之間的貿易角力是常態,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不會因一個單純的關稅保障就遭到扭曲。各國都應在WTO架構下,合理、合宜地建立關稅制度,讓全球資源互相支援利用而產生最大的價值。

預測3》引爆全球經濟大蕭條?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若持續興盛,世界各國將走向閉門造車、自行研發的封閉路線。如此不僅減緩技術與產品創新力,也難保19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的歷史不會重演。

「不管是美國一連串的進口限制、中國大陸宣布的報復措施,或是其他國家可能採取的報復行動,都可能損害全球和各國的經濟活動。」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提出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美國實施擴張性強烈的財政政策與貿易保護主義,恐將使全球貿易失衡再擴大,同時導致各國轉向內向型經濟政策,從而破壞全球貿易和投資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此前在香港亞洲全球研究院 (AGI) 發表演說時提出警告,歷史已證明限制進口會傷害到所有國家,貿易戰恐將使全球經濟系統面臨分裂危機,導致嚴重的風險。

綜觀來看,世界經貿發展詭譎難測,誰也沒想到厲行自由經濟數十年的美國,在川普上任後改弦易轍走向貿易保護主義之路,進而對全球自由經濟投入一顆又一顆的震撼彈,造成全球貿易戰爭山雨欲來之勢。未來這盤棋將怎麼走,端視中國大陸、日本與歐盟等經濟強權採取何種的對應措施,以及各國之間的貿易談判結果,都不容台灣廠商忽視。

《 延伸閱讀 》
  • 品牌淘汰賽開打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急凍
  • 爭戰全球 隱形眼鏡出口續創新高台灣的「隱形」軟實力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