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34/ Apr. 2019
回首頁

產業趨勢鯰魚效應即將發酵 各路人馬積極應戰「純網銀」點燃台灣金融創新之火

早前金管會宣布將發放2張「純網銀」執照,為搶攻這十年難得一見的金融服務新商機,各路人馬早已備妥資源積極應戰。在台灣邁入純網銀元年之際,這條大鯰魚勢必為金融生態圈激起許多創新與挑戰。究竟,純網銀的到來是危機還是轉機,只能說「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數位時代之下,銀行紛紛抓住時勢所趨,攜手網路提升系統、顧客使用的便利性,才能不落人後。

純網銀來了!但台灣真的需要純網銀嗎?在擁有37家銀行,金融普及程度高的台灣,該問題一直是各界爭論焦點。以往因銀行業過度飽和與基層金融遍及,讓金管會凍結核發銀行設立執照長達十多年之久。直至2018年4月,為有效推動銀行數位化服務發展、滿足消費者需求,金管會終於首度公告核發兩張純網銀執照,讓純網銀在2019年正式落地。

純網銀做為金管會「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的重點革新項目之一,目的是期待這條鯰魚能為台灣金融市場帶來一連串刺激與創新,並加速典範更迭。放眼世界,各國無不積極運用科技力量打造各式新金融應用場景,「金融常在,銀行不再」的氛圍逐漸成形,也證明銀行創新教父Brett King筆下的銀行4.0時代並非虛幻。面對一波波數位化、智慧化浪潮洶湧襲來,純網銀的落地能為台灣金融生態帶來何種新氣象,令人好奇。

從客戶需求出發 純網銀幫助創新金融

行動裝置與網路科技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世界,而金融這項古老的人類行為也正面臨徹底的變革。金融數位化與網路化已成大時代趨勢,藉由實現行動支付、網路P2P借貸到無現金社會等,一步步轉化人們以往消費、儲蓄與借貸的習慣。純網銀(internet-only bank)做為這些當代金融業務的關鍵提供者,它對金融典範轉移有著不言可喻的重要性。

所以純網銀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尚在不斷發展的新金融模式,各國定義略有些微差異,如英國金融服務局認為它是通過網路設備和其他電子手段,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銀行;南韓是指沒有實體分行,在線上或行動環境提供存款、貸款、支付及結算等金融服務的銀行;而日本則未明確定義純網路銀行,而是將其歸類為新型態銀行,主要透過網路及ATM提供服務。

不過, 這些差異並不影響各國對純網銀主要型態的認定—它是沒有實體分行,所有金融服務均經由網路或行動管道進行的銀行。綜合來說,純網銀是以科技為手段、以網路為場域、以客戶體驗為核心,向大眾提供各種個性化、定制化金融商品與服務的新型態銀行。純網銀無物理節點,擁有節省實體租金與人力成本等優勢,讓它在大幅提升競爭力之餘,也能將服務涵蓋範圍拓展得更廣泛且深入,實現普惠金融的理想。

現在民眾講究的已不再是「銀行」而是「金融服務」,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所有金融動作。

想像一下,當你在城市的某間咖啡廳喝下午茶,發現該店與W網路銀行有特約關係,透過W網銀系統支付便能享有折扣。下一秒,你拿起了手機進行線上開戶,3分鐘後立刻成為了該銀行的客戶,放下咖啡杯,轉身走向櫃檯用手機付款,優惠入袋且便利無比。

場景轉到鄉村,一位養豬戶需要購買大量飼料,他拿起手機透過收購商擔保直接向某L銀行申請線上小額信貸。不一會兒,錢就由該農民的帳戶自動轉帳至飼料商戶頭中,之後收購商在收購豬隻時,這筆信貸將自動從該農民帳戶中扣除,買賣借貸之便利,整個過程農民唯一做的只是拿起手機而已。這2個例子都是活生生在你我生活中的新金融應用場景,而且在未來它只會愈來愈重要,「因為,客戶要的是金融服務(Banking),而不是銀行(Bank)!」

台灣邁入純網銀元年 「三搶二」誰能贏得先機?

近來,台灣因開放純網銀執照而湧現討論熱潮,但其實純網銀並非金融界的新鮮事,在千禧年之前就有多家純網銀於歐美誕生。全球最早的純網銀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於1995年在美國成立,接著,歐洲首家純網銀First-e8也於1999年在英國成立。日本則是亞洲最早批准設立純網銀的國家,於2000年成立Japan Net Bank打響純網銀的第一槍;而中國大陸雖發展較晚,直至2015年才出現微眾銀行(騰訊集團主導)及網商銀行(阿里巴巴集團主導),但根據知名金融雜誌《Financial IT 》在2017年評比結果,這兩家靠著中國大陸兩大集團客戶群起家的純網銀,其規模及影響程度,已登上全球50大純網銀排行榜的第一及第二名,實力驚人。

根據金管會的定義與規定,純網銀必須是利用網路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管道,向客戶提供金融商品與服務的銀行。

純網銀在全球發展至今已堂堂邁入第二十四個年頭,台灣也在各界意見交鋒中,準備邁入純網銀元年。金管會於2018年4月罕見釋出兩張純網銀執照,配合監理法規與多方審查後,預計台灣將在2019年底誕生唯二珍貴的純網銀。所以,純網銀究竟是以什麼樣的姿態誕生台灣?

根據金管會對於純網銀的定義和相關規定,純網銀必須是利用網路或其他形式的電子傳送管道,向客戶提供金融商品與服務的銀行。其設立規範為資本額門檻新台幣100億元,且除了總行及為數不多的客服中心之外,不得有實體分行;另外,股東要具備金融科技、電子商務及電信的相關專業,還必須要有金融專業人員,以及過半的專業董事結構;而對於發起人,金管會將原本金融業持股底限為50%鬆綁至40%,讓非金融業的持股比例達到6成,可實際主導純網銀業務運作,成為台灣金融監管的大突破。

目前有3組以電子商務、電信和通訊軟體為背景的發起人,一同積極角逐此波商機。第一組是素有國家隊之稱,由全台第一大通信業者中華電信擔任大股東的「將來銀行」;第二組是由在台滲透率第一的通訊軟體LINE所發起的「Line Bank」;第三組則是日本第一電商平台樂天與國票金共同發起的台日混血團隊「樂天國際商業銀行」。這三組發起人皆擁有獨到的龐大客戶群,實力各具優勢,成為三強鼎立的三搶二局面,誰能在台搶得純網銀先機,引起各方關注。

鯰魚來了! 傳統銀行的創新戰開打

從純網銀一貫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的角度來看,此次開放政策將為台灣創造更多元、更普惠的金融場景,同時也被預期以正向刺激的方式,使台灣金融生態產生「質」的變化。顧立雄認為純網銀有更積極的目的性,它像是「在金融市場『放入鯰魚』,刺激國銀產生『有效的化學反應』,帶動更大的金融創新,」更甚者,還能「將純網銀經驗輸出,拓展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純網銀這條鯰魚來勢洶洶,正激起傳統銀行爭取年輕客群的急迫感,但其實這場金融創新之戰早已在各角落悄悄展開。例如從台灣工業銀行改制的王道銀行,以破壞式金融創新打響名號,成為台灣第一家數位銀行;玉山銀行在2018年設立了全台第一位金控科技長,希望能整合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驅動金融、監理與行銷科技三方面的創新;台灣銀行則積極規劃成立Inno Lab「金融創新實驗室」,並曾在1年半之內拿下33項遍布在行動平台、人工智慧、安控機制等領域的金融專利大獎。

銀行創新教父Brett King的「第一原理」,揭示「以了解客戶真正需求為核心,同時不受限於既有框架」,正是純網銀落地給台灣的重要啟示。

從這些傳統銀行的創新內涵可發現,金融數位化與網路化,並不等於把銀行業務搬上網路那麼簡單,它具有更深刻的意涵,即是量身訂做、客製化金融情境的建立。顧立雄說,「這是呼應下一個世代普惠金融的概念,」因為「下一個世代跑銀行的習性已經快沒有了。」於是,在這個傳統銀行消逝及行動網路崛起的大時代裡,純網銀的到來,勢必將為台灣金融生態圈增添更多火花與化學效應。

但高手過招,無論是棋逢敵手或招招致命,大家對未來金融世界的想像與奮鬥目標,終將逐漸在數位創新浪潮下趨近、匯流,也就是每項變革都必須重回金融服務本質來思考。正如同Brett King的「第一原理」(First principle)所揭示,「以了解客戶真正需求為核心,同時不受限於既有框架。」或許才是純網銀落地帶給台灣最重要的啟示。

《 延伸閱讀 》
  • 藍色經濟╳行動產業 國家轉型湧現商機孟加拉的新藍海策略
  • 突破地心引力的極速移動上天vs.下海 個人化交通工具
其他精采內容下載本期網路版PDF網路版PDF僅提供部分單元文章,欲閱讀全文歡迎訂閱《貿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