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43/ Jan. 2020
回首頁

封面故事2020年全球經濟關鍵議題(三)透視供應鏈 需做好全球布局與風險管理

美中貿易戰的「保護主義」路線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自由路線」齊進,兩股力量拉扯對全球經貿帶來新局的同時,也掀起新一波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重組,台商全球布局得視供應鏈新格局進行調整,更要謹慎做好風險管理,才能達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避開關稅與投資障礙,邁向永續經營之路。
◎撰文/劉麗惠 攝影/黃鼎翔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美中貿易戰掀起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重組,未來台灣必須從國家品牌、企業文化品牌、企業員工信譽等3個面向,建立服務品質的信譽。

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台商回流投資攀登高峰,經濟部資料顯示,自美中貿易戰開打後,政府全力推動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至2019年底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已經達到新台幣7,000億元,另外也有許多台商從中國大陸移往越南、泰國等東協國家。

另一頭,日本企業回日本設廠的現象也相當明顯,東京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新宅純二郎日前在「國際經營策略大師講座」指出,在全球經貿變局之下,日本企業正積極採取因應之道,回到日本投資設廠,就是具體策略之一;在美國,從歐巴馬到川普政府都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的效應之下,美國製造業回到美國設廠的現象也相當明顯。

日、台、中、韓 亞洲供應鏈體系觀察

若要觀察全球製造供應鏈結構的轉變將對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得從過去供應鏈多次轉移的歷史談起。長年觀察全球與日本製造業發展的新宅純二郎指出,從他過去幾十年實際造訪中、日、印、韓等亞洲各國製造業的觀察,可以發現,2000年日本製造業開始走出海外,前進亞洲各國設廠,從此日本企業海外生產比例就大幅增加。以汽車工業為例,日本汽車製造商在海外生產整車與零組件的比例非常高,其中豐田(TOYOTA)有64%在海外生產、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更有83%之高,到了2008年日本汽車在海外生產數量高達1,000萬輛。

在這個階段,日本其他製造業的海外生產雖然沒有像汽車工業的比例那麼高,但也同樣積極尋求海外生產布局,因此整個亞洲製造供應鏈形成一個新局,即由日本提供上游元件與材料給台、韓、中、東協等國家。

以台日的製造業合作為例,日本一直以來都將台灣視為重要的生產基地,將零件與生產設備出口到台灣,台灣製造業再以這些材料或設備製造成品,內銷台灣市場或輸出到中國大陸等亞洲國家,後來日本與中國大陸也走向這樣的供應鏈關係,主要銷售市場為美國。

「日本工業身兼品牌與上游元件供應商,因此儘管不斷擴大海外生產,但日本出口額卻仍在增加。」新宅純二郎分析,一直到2010年之前,亞洲供應鏈體系非常確立。不過2010年開始,日中供應鏈出現轉變,首先是2010年開始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下來,中國大陸對美國輸出比例減少,日本必須調整供應鏈布局,近1年半來又因美中貿易戰關係,更使得日本企業加速移轉出中國大陸。值得一提的是,日韓的供應鏈關係,也正因日韓貿易戰的開打,有所轉變。對此,新宅純二郎坦承日韓貿易戰確實已經對日本出口帶來影響。美國夏威夷州智庫─全球風險管理基金會會長David F. Day也說,日韓貿易戰關係複雜,不只是在商業上有爭議,還帶有國家民族的情緒,因此要解決的難度較高,目前也確實正對日本商業造成創傷。David F. Day建議台灣,因跟日韓之間的關係都友好,未來可以扮演溝通協調的角色,找到日台韓彼此供應鏈關係的新定位。

從日本工業兩條路線 看2020年供應鏈變局

「全球風險管理基金會」東北亞分處處長Dr. Robert D. Eldridge指出,日本企業與台灣的合作相當緊密,這就是台灣在供應鏈體系之中的一種服務優勢。

迎向2020年,新宅純二郎認為,日本在亞洲供應鏈的布局還會加速轉變,預期日本企業會朝兩極化路線發生,路線一是回到日本生產,這類企業通常一來其市場在日本,再來是具備獨特技術,就算全球整體市場沒有成長,在日本生產仍可存活,現在很多日本企業從中國大陸移回日本,就是因為具備技術優勢,或可藉由智慧製造提高生產率。

路線二是必須追求成本優勢的產品,仍得尋求海外生產以降低成本,例如現在很多日本企業從中國大陸轉到越南,就是基於成本考量。不過,新宅純二郎指出,許多移往越南的日本企業,目前正面臨當地供應鏈不完整的問題,如移往越南的機械產業,要找沖床、模具等產品,越南在這些領域還沒到位,因此日本企業現階段的全球供應鏈布局,有時候會同時採取上述2種路線,做出最好的布局。

新宅純二郎進一步強調,現在全球供應鏈之所以不斷延伸與複雜化,原因在於工業產品的製造工序愈來愈複雜,因此企業必須採取不同於以往的思考模式,跳脫價格考量,從貼近市場出發,這也正是未來日本企業會選擇在成本較高的美國設廠,目的就是要貼近市場。

東京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新宅純二郎在日前舉辦的「國際經營策略大師講座」進行演說時指出,日本企業回到日本投資設廠,就是因應全球經貿變局的具體策略之一。

從服務角度思考供應鏈管理

觀察2020年全球供應鏈體系的發展還有另一個重點是,在美國與中國大陸兩大經濟體的爭霸戰下,全球產業鏈將出現二元分立的狀況。新宅純二郎以日本企業的布局研究指出,儘管目前全球供應鏈分立的狀況還沒有真正發生,但未來會不會走向中國大陸與美國兩個供應鏈系統,仍有待觀察,所以現階段日本製造業還沒有走在分割供應鏈體系的路途之上,但是未來仍要視最新狀況,調整日本企業在全球的生產據點。

面對全球供應鏈的轉移,企業除了要從製造端的降低成本與銷售端的貼近市場,考量供應鏈布局,未來也必須從服務的角度評估布局策略。美國夏威夷州智庫—全球風險管理基金會東南亞分處處長Charles A. Chuck Lopez指出,製造業生產實際的產品,是摸得到且可以實際使用,以傳統供應鏈串聯上下游都是從製造的角度出發,A國生產零組件、B國組裝成終端產品;但如果從服務的角度切入,服務摸不到也聞不到,而未來新的供應鏈必須把這種無形的服務,融入其中,如此才能建立對手無法模仿的競爭優勢,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面對新的供應鏈體系,未來台灣必須從國家品牌、企業文化品牌、企業員工信譽等3個面向,建立服務品質的信譽。以台日之間的供應鏈整合為例,在日本居住長達30年的「全球風險管理基金會」東北亞分處處長Dr. Robert D.Eldridge指出,台日之間的友誼一直非常好,兩國企業的互動也都可以看見真摯情誼,因此日本企業與台灣的合作相當緊密,這就是台灣在供應鏈體系之中的一種服務優勢。

從工業發展200年以來,供應鏈型態一直轉變,面對今日新一波供應鏈重組態勢,台灣必須綜觀全球局勢,在美日中等製造業強國的戰略布局轉移之下,找到台灣身處全球新供應鏈體系,維持自身在全球產業的競爭優勢,也才能再造台灣產業新一波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