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44/ Feb. 2020
回首頁

創新創業與國際品牌直接對話 衝到供應鏈前端奉環保為圭臬 中良工業創造新價值

環保是世界公民應盡的責任,更是一門好生意,然而要做出環保產品並不容易,決心和技術同等重要。主打功能性紡織材料的中良工業,總是勇於嘗試各種可以實踐環保信仰技術的可能性,加上從材料開發到生產流程皆極力追求減廢及效率,這家公司早已是Nike、adidas、PUMA、The North Face及Timberland的長期合作夥伴。
◎撰文/陳玉鳳 攝影/王士豪
中良環保之路從十幾年前就已啟動,不只是在產品開發上落實環保,更將其內化為全體員工思維。

在中良工業台中清泉廠內,藏著一處鮮少於媒體上曝光的祕密武器─「TLC創研中心」,許多有關球鞋、運動衣革命性紡織品材料技術,都誕生在這處時尚明亮空間中,並將中良工業的招牌愈磨愈亮。中良工業成立於1976年,當時員工僅7人,但在母公司南良集團打造的既有堅實基礎上,短短幾年內,中良成為Nike、adidas與PUMA等國際品牌大廠的鞋材供應商。

屹立至今45年,然而隨著產業環境及生態變遷,中良其實經歷過無數挑戰,其中尤以1990年代中期金融風暴更是可懼,而中良不只挺過來,事後回頭看當初的轉型決策,更像是迎來一次「轉大人」契機。在當時被延攬進入中良的現任總經理林殿庸,就是這次轉型成功的關鍵人物。

中良與adidas合作推出以廢棄漁網布料製成的運動鞋,致力於開發更多環境友善的商品。

歷經轉型陣痛期,中良的經營事業主軸從傳統鞋材貼合,一路發展成織布、染整、特殊貼合及特殊塗佈的全方位功能性紡織布料生產供應商,因而建立其在全球紡織業的B2B品牌知名度,且在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之際,亦積極投入創新研發與採購新設備,強化技術優勢。

建立新商業模式 打造自有品牌

在1996年亞洲金融風暴前,中良工業已順利由傳統鞋材貼合轉型為功能性紡織材料供應商,在墨西哥、菲律賓、印尼等地皆建立據點,提供客戶在地化服務,藉以成功切入全球運動品牌大廠的供應鏈。

這些布局使得中良不致在1990年代的台灣紡織業衰退洪流中沒頂,且公司業務頗有蒸蒸日上的態勢,成果之一就是在1995年獲得拜耳集團全力支持,在台灣獨家代理銷售Bayer防水膜的加工產品。

然而,「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市場詭譎多變,僅僅1年後,1996年爆發的亞洲金融海嘯襲來,中良工業難以倖免,當時人在東南亞為中良擴展事業版圖的林殿庸被召回,公司再次轉型的重任再度放在他的肩上。勇於承擔後,林殿庸不斷思考,「如何實現真正的國際化?」「過去被動接單的模式已不適用,唯有主動與國際品牌業者接觸,我們才能繼續活下去。」林殿庸進一步說明,「以往,品牌多是與鞋廠議定產品規格後,才由鞋廠發出訂單給鞋材業者,位於供應鏈後端的鞋材廠商只能拚成本,而微薄利潤根本禁不起任何一次危機衝擊,於是我們決定啟動轉型。」

面對國際化的衝擊,在集團總裁蕭登波的指導下,林殿庸主動與國際品牌接觸,帶領公司啟動轉型。

中良轉型的策略重點,在於與國際品牌業者研發、設計單位對接、直接對話,透過這些方式,中良改變了自己在供應鏈中的命運,也就是轉變成品牌業者先與中良合作,討論材料物性及價格後,再由品牌指定鞋廠向中良採用該項材料。在與運動鞋、衣品牌業者的合作過程中,中良進一步藉由推出自有品牌具環保創新的紡織品材料,得以掌握定義規格的主動權。「在這20餘年來,我們累積不少建立自有品牌的失敗經驗,經由不斷修正及嘗試,才開始漸成氣候。」從失敗中學習,林殿庸分享他的收穫,「既然要打進國際市場,還是要捨得砸錢找外國團隊協助行銷及市場推廣。」

主打環保訴求 撐出利潤空間

在美國團隊操刀下,自eco Smart概念延伸的ARIAPRENE®品牌受到市場青睞。ARIAPRENE®是一種創新又環保的發泡材料,有別於傳統的橡膠發泡材料燃燒後會產生「氯」,ARIAPRENE®採用熱可塑彈性體(TPE)發泡材料,在燃燒後不會產生氯,不致對環境造成傷害。在組合工藝上,中良同樣也以環保為優先考量,不使用傳統溶劑型膠料,而是改用環保水性膠。從材料到製造工序等環節,中良皆不忘實踐環保理念。

「我們和品牌業者在談判時,對方總是想壓低價格,」林殿庸談到他如何扭轉情勢,「我告訴對方,如果你沿用不環保的傳統材料,我可以降價供應, 但如果要採用環保產品,請尊重我們為了創新所付出的努力。」

在環保已成為普世價值的時代,中良以環保創新技術為訴求, 擺脫殺價泥淖。中良在各個層面貫徹環保理念,從材料、生產、物流到銷售前、中、後服務,乃至後端回收等過程都儘量達到中良環保4R的概念。4R是指:Reduce(減量)、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利用)及Renewable(再生)。

導入數位打樣 減廢並省時

中良引進要價不菲的數位設計打樣系統,不僅落實環保更大幅加速流程。

中良環保之路從十幾年前就已啟動,不只是在產品開發上落實環保,更將其內化為全體員工思維。

林殿庸強調「唯有從心底認同環保,才會努力找出符合環保的所有解方,並願意花時間說服供應商一起努力。」在中良廠區,所有人都必須自備餐具,你看不到任何紙杯和免洗餐具。這樣的環保思維落實在每個層面上,例如,開發利用邊角料製作產品的配方改善技術,並為了減少客戶因重複打樣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及所耗費的資源,中良引進要價不菲的數位設計打樣系統。

「採用數位打樣的好處很多,不僅符合環保訴求、減少碳排和廢水,且可大幅加速客戶的產品設計流程,」中良創研中心副理林潔昌進一步說明,「開發生產1件實體樣品約需2∼3星期的工作時間,而打樣通常不是1次就過關,累積的消耗時間相當可觀;而開發生產1件數位樣品則僅需30分鐘就能搞定,效率高下立判。」

由於數位打樣好處不少,目前包括Nike、Adidas等國際品牌大廠皆已接受數位打樣方式。奉環保為圭臬,中良不斷投入技術及流程創新,因此相關業界凡是遇到「不願意做、不會做、來不及做」的難題時,求助的第一個對象往往就是中良。

值得一提,中良是「永續成衣聯盟」(SAC, Sustainable Apparel Coalition)的一員,且在該公司加入聯盟時,中良是全台第1家、全亞洲唯有的2家創始會員之一,可見中良對環保的重視及力行程度。

開發智慧紡織品 迎接新挑戰

中良創新形象鮮明,勇於挑戰各種具有未來性技術,智慧型紡織品就是其一,林殿庸表示,「我們透過策略聯盟以及跨領域整合不同產業的夥伴,投入智慧型紡織產品開發及推廣。」

2019年,中良已推出多種概念產品,其中包括結合主動性發光機制運動衣及可應用於衣著、鞋類之模組化電子加熱暖暖包等,即將在2020年中陸續完成商品化。

從環保理念出發,中良不斷開發更多環境友善的技術和方法,例如,如何回收廢棄漁網並製作成紡織材料,就是中良持續在思考的課題。

「我們之前已與Adidas合作產出少量回收漁網製成的運動鞋,但是距離大量商品化還有一些距離,中良會持續努力。」林殿庸再一次強調,「環保是企業公民責任,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我們希望以自己的經驗出發,號召更多企業願意投入建立正確的環保觀念,一起永續發展。」

    創新創意教戰守則
  • ■TIP1 勇於拋棄傳統包袱
  • 面對環境變化及危機,果斷進行轉型,並打造新商業模式。
  • ■TIP2 推出自有品牌產品
  • 開發創新、高附加價值的功能性紡織品,掌握議價籌碼。
  • ■TIP3 落實環保理念
  • 從材料到製造皆納入環保考量,與國際趨勢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