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45/ Mar. 2020
回首頁

名家專欄新冠肺炎對兩岸經濟的影響與因應

今年1月下旬於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在中國大陸各地造成爆發性感染,許多國家也紛紛出現多起確診病例,引起全球恐慌,不但國際間旅遊業務大受影響,即使各國國內旅遊和一般群聚性的消費都明顯下滑。

消費是總體經濟中最重要的一環,當消費停滯時,廠商的收益會立即受影響,經濟成長也隨之減少。另一方面,在許多工作人員因封城而無法工作時,企業產出也縮減,在生產鏈連鎖效應下,未來全球產出可能也受限,這些都將對全球經濟產生衝擊。

此次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絕大多數的確診案例和死亡案例都發生在中國大陸,因此中國大陸經濟受到的衝擊也是最大的。首先,由於許多省市都出現封省或封城情況,因此消費支出將大幅減少,例如,中國大陸原先估計過年期間的電影票房將可達百億左右,結果可能受感染肺炎影響,沒有人敢去看電影,使得過年期間的票房只有數百萬。電影只是消費支出中的一小部分,其他包括旅遊、餐飲、交通、零售等都受到重擊,例如,中國大陸星巴克在短時間內就收了20多家,知名火鍋店海底撈也傳出可能倒閉的風聲。

近年來,中國大陸內需市場快速成長,民間消費占GDP比重由2009年金融風暴時期的35%,增加到去年的39%;同時期,服務業占GDP比重由44%上升至53%。也就是說,現在內需市場快速萎縮造成對於GDP的影響,會遠大於2003年SARS和2009年金融海嘯的影響。依資誠會計事務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GDP成長率可能會由原先估計的6%,下降到4%。至於全年的影響可能須視疫情何時結束,才能估計最終的影響,但至少全年成長會因此減少0.5。也就是說,中國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很可能會下降到只剩5.5%左右。

其次,在製造業方面,一來消費減少,生產當然也減少,比方說,汽車產業就受到劇烈影響,因為汽車是耐久財,人們買車的行為很容易在短期內調整,因此汽車的消費應會有很大的波動。另一方面,由於許多地方的人口移動受限,因此一些企業在短期內的生產會因工人不足受影響。問題是,現在各產業內都有複雜的生產鏈結構,因此若生產鏈中有幾家的零組件無法即時生產供貨的話,很可能出現「斷鏈」,這是目前包括台商在內的許多企業十分關心的問題。

台灣位在中國大陸旁邊,人員往來頻繁、受感染機會大,同時兩岸經濟關係又非常密切,因此經濟上易受影響。首先,雖然台灣疫情控制得當,確診案例相對較少,而且幾乎都是境外移入,或家人感染,但國人依然擔心遭感染,因此許多相關消費也減少許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旅遊、餐飲、交通與電影等。台灣消費和服務業占GDP比重分別為55%和68%,因此消費和服務業萎縮造成的損失仍相當可觀。依國發會估計,台灣受制疫情,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因此減少0.2%至0.5%;也就是說,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可能會下降至2.2%與2.5%之間。

至於產業方面,因台灣的工廠幾乎都正常復工,生產上不會有太多問題。主要問題可能在於對岸的經濟蕭條,包括市場萎縮和可能的生產斷鏈。在中國大陸消費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許多台商在當地的連鎖店可能會出現狀況,因此回頭向台灣的採購就會減少。另外,農產品銷往中國大陸也會因消費減少而受影響,如鳳梨、芭樂和石斑魚等。在製造業方面,台灣供給許多汽車零組件到中國大陸,如今若汽車市場萎縮,台灣零組件出口勢必受衝擊。另外,台灣向中國大陸石化業出口許多原物料,台灣石化產業外銷也可能大受衝擊。最令人擔心的,還是資通訊產業。此產業不但產值占台灣製造業比例最高,且兩岸之間的產業分工也最細。換句話說,若某家關鍵零組件的中國大陸工廠因員工不足出現生產斷鏈,不但中國大陸的其他廠商會受害,台灣許多廠商也將隨之受影響。

這一波新冠狀病毒疫情何時會結束亦是未知數,再加上台灣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很可能會有一些無法熬過這一段經濟衰退。因此,現在政府應該儘速拿出一些紓困措施,來協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比方說,金融海嘯最嚴重時,2009年第一季台灣失業率達到8%,當時政府以特別預算的方式,在1月中旬發放每人3,600元消費券,共支出約850億元左右,來刺激消費。另外,當時政府也擔心銀行會出現雨天收傘的情況,因此大幅調降利息,充分提供流動性,供銀行對企業紓困之用,當時政策是所謂「三挺政策」,即「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員工」。目前新冠肺炎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或許沒有當年金融海嘯那麼大,但仍有相當程度影響,而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建議政府應立即提出相關財政和金融政策,也應提供更多流動性金流供銀行紓困。總之,有效的經濟政策不但可協助企業解決許多問題,更重要的是可重建人們對經濟與生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