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45/ Mar. 2020
回首頁

產業趨勢IM後起之秀崛起加強保密的俄羅斯 Telegram 成為商家新寵?

憑藉著高安全性及強大的溝通功能,來自俄羅斯的即時通訊軟體Telegram Messenger快速崛起,吸引社群網站、品牌企業的高度青睞,進而成為LINE等主流即時通訊軟體的強大競爭對手。。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路透社、M+ messenger、Shutterstock
強調隱私安全性的Telegram在IM市場殺出重圍,有望成為取代其他通訊軟體的後起之秀。

過去20幾年來,網際網路與行動通訊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過程中,即時通訊(Instant Messaging,IM)軟體也跟著技術的演進推陳出新。

1996年最早出現且火紅一時的IM軟體ICQ,是5年級生記憶深刻的線上溝通工具,後來ICQ在MSN、Skype、YAHOO即時通等崛起後,成為廣受6、7年級生歡迎的IM。之後行動雲端浪潮來襲,新一波行動IM軟體崛起,就是近年來最被廣泛使用的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LINE、微信(WeChat)等,其中WhatsApp已在2014年2月被Facebook收購、LINE是韓國最大網際網路服務公司Naver旗下LINE株式會社所開發的IM綜合平台、微信則由中國大陸最大網路公司騰訊所開發。

後起之姿 Telegram殺入IM軟體市場

先前市場預期的全球行動IM軟體競爭,呈現FacebookMessenger、WhatsApp、Line、微信(WeChat)等並列的局勢,但由於IM市場商機龐大,近年來仍有許多IM問世,其中又以俄羅斯尼古拉.杜洛夫(Nikolai Durov)與保羅.杜洛夫(Pavel Durov)兩兄弟在2013年開發上線的TelegramMessenger,崛起速度最快。

身為俄羅斯最大社群網站VKontakte的創辦人,保羅.杜洛夫素有「俄羅斯祖克伯」的稱謂,但2014年VKontakte便宣布保羅.杜洛夫不再擔任VKontakte執行長,因此杜洛夫兄弟共同成立的TelegramMessenger LLP公司,讓保羅.杜洛夫再創事業巔峰。

Telegram自2013年上線,上線之初就以每日10萬名使用者在線上活動的佳績,受到矚目,到了2016年Telegram活躍用戶數很快突破1億,2018年達到2億,快速在全球市場崛起的姿態,已成為強勁敵手。

保羅.杜洛夫有「俄羅斯祖克伯」之稱,後與哥哥共同成立Telegram,App一上線就備受矚目。

強化保密 安全性為一大亮點

Telegram企業總部設立在德國柏林,能快速崛起與其強大功能有關,與日、韓、台廣泛使用的Line一樣,Telegram除了可線上聊天,還能打網路電話、傳貼圖, 以及分享照片、影片與檔案等功能, 而Telegram更具優勢的是,擁有絕佳的保密性,對比Line更讓使用者放心,因此網友開始為其添加「Line殺手」的美名,這也讓Telegram在亞洲市場的竄紅速度更快。

Telegram之所以具備高度的安全性,是因為尼古拉.杜洛夫在設計此軟體之初,就為其設計全新的網路傳輸協定MTProto,這讓訊息的傳遞可以做到端到端加密,任何紀錄幾乎不可能遭破解。

而為證明Telegram的絕佳資訊安全,以及追求高度安全的保證, 保羅. 杜洛夫於2013年12月19日舉辦一場競賽,只要有人可以攔截並破解Telegram的訊息,就能獲得價值20萬美元的比特幣獎金,隔兩天有名使用者發現Telegram有資訊安全問題,獲得10萬美元,但最終這場競賽沒有任何贏家。

為讓訊息傳遞更安全,Telegram允許用戶使用兩種聊天模式,「一般聊天」使用端到端的加密通訊,使用者可經由智慧型手機、電腦、網頁瀏覽器等多重裝置登入,「祕密聊天」模式只能經由2個特定裝置登入,不管是哪一種模式都採用端到端加密,因此通訊時包括管理人員在內的第三方,無法存取使用者的通訊內容。「祕密聊天」模式更可以在使用者閱讀訊息後,於使用者指定的時間內自動毀損。

多人群組 提升使用體驗

除安全性外,Telegram還因以下三大特色,獲得使用者青睞。第一、Telegram不斷擴充「群組聊天」功能的上線人數。從上線初期可以支援到200多人,2015年擴增到可以1,000人群組聊天,2016年再擴增到5,000人,2017年增加到1萬人,至今Telegram的群組服務可支援上線是20萬人,遠勝於Line群組上線人數只有500人。

第二、Te l e g r a m 於2015年開放Telegram機器人(Telegram Bot),不僅可第一時間回覆人類的指令、訊息,協助使用者取得資訊、遊戲,同時也支援快速傳送GIF、圖片的功能,可幫忙轉貼圖文與影片。更特別的是,第三、具備付款功能,並可以管理群組,強大的功能讓使用者感受到更自動化的體驗。

台灣人普遍習慣使用LINE,然而隨著LINE@官方帳號改變計價公式,許多業者紛紛轉而選擇Telegram,以降低成本。

Line@收費 社群紛紛轉向

Telegram強大的群組功能吸引許多企業從其他即時通訊軟體搬遷而來,尤其Line自2019年4 月18日起將「LINE@生活圈」、「LINE官方帳號」、「LINE Business Connect」、「LINE Customer Connect」等產品進行服務及功能整合,並將名稱取為「LINE官方帳號」開始收費以來,許多企業就開始尋覓其他陣地。

2020年1月6日,LINE又宣布推出全新LINE官方帳號計畫,官方帳號將依照訊息發送量計價,而中用量用戶,月費800元可以發送4,000則免費訊息,超過的訊息數,每則以0.2元計價;高用量用戶月費4,000元,可免費發送2.5萬則,超過的訊息每則以0.15元計算,看起來費用不高,然對於粉絲數超過1萬甚至10萬人的官方帳號而言,每發一則訊息都將付出不小的成本,因此許多無法負擔太多成本的中小型企業或商家,又加速轉移到Telegram。

例如,由林氏璧經營的日本自助旅行的中毒者社群就公告,由於Line@改版,推播1則訊息給大家就要花新台幣1.2萬元,1個月累計可能要20萬元,因此將搬遷到Telegram,之後雖然繼續使用Line,但次數會大幅減少。

慈濟慈善基金會也宣布將從Line@轉到Telegram,該基金會好友人數多達3萬人,假設2日推送一則訊息,1個月也有45萬則,依據LINE官方帳號最高用量來計算,每月得支付約60萬元,如果每天推1則訊息則費用高達6位數。

Line官方帳號的逃離潮,當然不只對Telegram帶來機會,國內許多即時通訊軟體也藉此搶用戶,例如,2013年推出的台灣即時通訊軟體Call Saver宣布從2020年開始提供官方帳號訊息服務,邀請需要的店家、組織、政府機關來申請使用,還有Juiker強調以一個App、多個身分提供的「All in One 企業帳號」,讓用戶能以公私身份獨立運作,同時無縫切換。

M+ messenger是為企業用戶打造的通訊軟體,能替企業省下實體桌機採購費用,甚至海外出差也能接到桌機來電。

企業版IM 選擇更多元

除了LINE、Telegram等一般消費者使用的即時通訊軟體,企業用戶也可直接選擇採用專屬於企業用戶的IM軟體,包括專攻企業用戶的Juiker、由中華電信與三竹資訊合作推出的Qmi、台灣大哥大的企業版即時通訊軟體M+ messenger(簡稱M+)等,都對企業用戶提供專屬服務。

以台灣大哥大的M+為例,台灣大企業用戶事業群營運長吳傳輝表示,不同於一般免費即時通軟體,可與企業公司交換機整合,員工即使不在座位上,分機都會自動轉接到手機上M+語音來電,即使海外出差,也不會漏接任何一通桌機電話,不僅可替企業主與員工省下不少通訊費用,也為企業省下數百萬到數千萬的實體桌機採購費用和維護人力。

服務圈帳號,亦能隨時檢視報表成效,包含粉絲數、發送訊息數、讀取訊息數等統計資訊。服務圈收費也較LINE 2.0彈性,對高訊息量的企業來說,若以粉絲數1萬人,每月發送則數500則,總訊息發送量500萬則計算,LINE 2.0官方帳號花費的推播成本是選擇M+服務圈888元月租方案的426倍。

綜觀來看,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企業可以使用的網路工具也不斷推陳出新,隨時掌握新科技與新工具,才能讓企業用低成本,獲得高工作效益,尤其已成為人們主要溝通工具IM軟體,更是企業經營品牌或行銷時不得不善用的工具,如何在眾多選擇中挑選最佳IM軟體,絕對是企業必須緊密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