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46/ Apr. 2020
回首頁

特別企劃傳產力拚數位行銷 燒錢看不到成果?邁向數位轉型 「利基延伸」是關鍵

傳產企業數位行銷第一步,未必是打造品牌。事實上,數位行銷不是先投部分資源試水溫,也並非須將目標設定得高大上,欲加速收穫行銷成果,「延伸企業現有優勢」是至要關鍵!
◎撰文/葉惟禎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天下創新學院《2019年2000大企業數位轉型與人才大調查白皮書》

數位行銷真的只能燒錢?快速得到成效是天方夜譚?走向數位行銷已成為企業經營顯學,許多欲轉型的傳統產業,也把數位行銷作為轉型的主力,但隨著社群紅利逐漸消失,廣告成本愈來愈高,許多企業普遍存在「只燒錢、無獲利」現象,更遑論達到績效再提升的目標。

「我看到許多傳產企業謀求轉型, 一口氣就說要做品牌,先別說做品牌是無法立刻看到成效的,甚至企業未必擁有足夠資源打造品牌。」國際數位行銷協會執行長劉治宏表示,追求成功數位轉型,拚品牌其實並非首選。

轉型行銷不成功3關鍵 做品牌並非首選

劉治宏以其輔導多家傳產企業進行數位行銷的過程中,發現最常犯的3個錯誤:

關鍵1:心態錯

許多企業投入行銷的資源有限, 以「先投一點錢試水溫」的心態來做,成效若不如預期,往往選擇放棄,還想著幸好當初沒有投太多。但是,究竟投入多少資源才足夠?

傳統產業容易以「投入多少、就能獲得多少產能」思維看待行銷,然而很多時候,投入行銷未必能立刻獲得成效。

「投入資源多寡,會依據產業不同、預期目標與效益不同, 必須投入的資源自然不同。」劉治宏表示,傳產製造端或貿易商容易以製造思維量化行銷結果,比如只要投資設備或多聘請一個人,即可有多少產能、可創造多少營收,然而很多時候,投入行銷未必馬上可看見成效,尤其若投入的行銷資源不足,想要得到成效的機會自然微乎其微。此外,另一個行銷上的錯誤思考是,一開始的行銷設計並未朝著「馬上就要看到成效」的目標去操作。

企業設定成效達陣目標並沒有錯,但內部討論的結果往往是「做品牌」─一個無法立刻帶動業績成長的手段。「很多OEM、ODM企業都有品牌夢,腦袋與嘴上都要品牌,可是眼睛卻馬上要看見營收成長,以為產品掛上Logo、換包裝上架就能吸引人上門購買,說實話,這不是做品牌,這是銷售。」劉治宏強調,若眼裡想看的是營收,那麼就不要試圖做品牌,想要用品牌快速提升業績是天方夜譚。

數位行銷是工具,必須要放在對的地方、做適當的安排,比如以外銷為主的企業若並無打算長期投入行銷資源,千萬別貿然做品牌,而是應透過行銷工具開發新客戶、創造訂單。一旦以數位行銷成功提升現有營收,就能讓企業更有信心與動力,做品牌才是下一階段的目標。

■關鍵2:方法錯

「很多企業無系統化架構與規劃,看到其他企業做得好就模仿,有時學成功案例、學國外手法或學領導品牌,卻沒思考自身真正的需求。」劉治宏指出,他看見許多傳產企業跟風做電商,看到競爭者成立粉絲團、找網紅、拍微電影就依樣畫葫蘆,這種跟風式、單點執行的模式,難以累積出具體成效。

看見競爭者以找網紅、成立粉絲團等手法做電商,就跟風執行,往往因並非是最合適的行銷手法,而難以得到具體成效。

■關鍵3:方向錯

行銷的根本在於明白:行銷可以幫助什麼?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真正的需求?若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後續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若企業行銷的目的是提升業績,就應精準投入資源於提升營收的行銷。此外,企業也必須以具一定成果的優勢延伸訂單,根據企業的現況、目標、需求,並對應產業的狀況去進行行銷,這才是快速獲得成效的做法。

劉治宏以一所成立逾30年的老字號駕訓班為例。駕訓班創辦人當初投入行銷資源前,清楚表示要馬上看見營收與獲利,以對股東有交代。因此劉治宏盤點該公司的經營模式與獲利結構後,就將行銷重點鎖定獲利較高、經營競爭者少的重機族群。

在盤點駕訓班各項「產品」後,劉治宏便將該駕訓班重新定位為駕駛學校,試圖在課程上創造特色與優勢,將設備、師資與課程設計整體重新定調、調整,除基礎考照,另推出進階課程,並延攬日本教練定期為內部教練授課,更在日本教練抵台時,同步進行對外招生。

劉治宏還特別為重機車友成立粉絲團,透過社群經營,讓招生能在社團中不斷推廣、發酵。現在,該駕訓班不只基本考照業務,更發展出完整的重機營運模式, 包括重機買賣、保養與周邊商品銷售,甚至有中南部駕訓班主動加入聯盟,未來能投入更多資源在行銷上。

傳產轉型阻力 兩代之間的數位落差

傳產企業試圖數位轉型不易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兩代的數位認知落差。很多二代接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一代創辦人對數位行銷的排斥,普遍認為時下經營方式也能拿到訂單,何必花錢做可能打水漂的數位行銷。

劉治宏發現,時下年輕人習以為常的FB、IG等網路社群平台如何使用、聚集、形成,上一代因不了解,無從想像也無法評估,所以才會心生排斥。事實上,上一代的創業者並非完全不能接受新科技,在機器設備的升級、AI的運用等方面,他們普遍能快速接受,因為機器升級後如何提升產能、良率、減少多少人力成本,可憑過去經驗判斷。

為讓一代融入數位行銷領域,劉治宏建議以他們熟悉的事物轉化語言,「翻譯」成讓他們理解的內容。「只要以同理心換位思考, 試想換做我是他, 我這樣講他聽不聽得懂?」以此種方式溝通,可降低對未知事物的排斥感。

劉治宏曾向一家建設公司的一代創辦人說明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與傳統媒體的差異。創辦人深知傳統媒體的廣告生態,但對數位行銷一竅不通,為讓創辦人了解網路如何幫助他們與年輕世代溝通,劉治宏找出收視率前5名媒體以及閱聽率前5名紙媒的數據,接著再比較台灣一天上FB的人數。

數據顯示,後者人數高出前兩者相加的1倍之多,讓創辦人備感驚訝。劉治宏便告訴這位創辦人,傳媒無法做到限定閱讀族群、未看到廣告主張不付費等,但網路可以,精準鎖定客群、計價方式更合理透明。爾後這名創辦人逐漸能接受新型態的行銷方式。

「經常看到很可惜的狀況是,二代有好的想法,卻因一代不支持而無法進行,或雙方因認知差異鬧得不可開交。」劉治宏指出,現在很多企業是一代「求」二代回來接班,二代有鴻圖大展之心,一代或許不會阻擋, 但因雙方認知落差,一代大多只能接受在有限範圍內「試試看」,以旁觀者的角度不插手卻也不支持,並非雙方下定決心一起執行。「如果只抱持試試看的心態,怎麼做出大成果?」

劉治宏建議,兩代共識的磨合可請顧問或專家擔任中間人, 比如先從內訓或講座開始,邀請一代一同參加,透過顧問或專家的解釋,讓他們覺得這些事情可以在他掌控中,一旦理解後, 自然更願意授權,投入更多資源支持二代執行數位轉型。而二代在後續執行上,也須向一代說明標準與明確KPI,更要設停損點,當投入資源卻未達預期目標時,他有權力喊煞車。唯有兩代在數位行銷上有共識,才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讓資源發揮最大的效果。

數位行銷步步為營 市場定位是關鍵

馬上看到成效總是企業最關心的,對此劉治宏建議,企業可透過市場定位、內容溝通、渠道推廣、成效管理4個步驟,一步步為企業制定行銷獲利的最佳方程式。

劉治宏以從桃園起家的本土新興連鎖眼鏡行為例。該公司的創辦人過去曾為眼鏡鏡框的大盤商,他以獨特的眼光,直接從工廠進貨並開發B2B通路,提供不同品項的眼鏡給不同通路的客戶如眼鏡行。爾後決定自行創業,以「平價的眼鏡超市」的定位,與競爭者做出區隔。

近年主打平價、快速的眼鏡業者多如鴻毛,要從中脫穎而出,必須從行銷上找到其他利基點,才能攻破消費者的心。

既為眼鏡超市,故有上萬款平價眼鏡供消費者選擇,同時打造新潮創意的店面設計,消費者不僅可在此拍照打卡,等待眼鏡時,還有休閒區域可供玩樂,年輕人可唱歌,小朋友可在兒童遊戲區遊玩,還有免費飲料暢飲,完全顛覆傳統眼鏡行的經營模式。這家眼鏡行的品牌定位帶來新獲利模式,將眼鏡化身一種流行配件,因此在內容溝通與渠道推廣上,運用創意影音與經營社群,擴大品牌溝通的對象;同時在FB進行廣告投放,包括品牌形象溝通與導客用途的廣告。

在成效管理上,若是導客數為主的內容,就以每家店的來客數作為KPI,亦即每家店投入資源可求取的最大來客數,並朝此方向努力。弱勢品牌形象溝通的廣告,則以該則內容觸及人數、瀏覽數與互動數,按讚、分享、留言等互動數作為衡量依據。

劉治宏認為,在進行數位行銷前,「定位」至關重要。「當你認為你只是製造商,溝通內容可能僅限產品介紹。然而,如果定位為具鮮活形象的企業,就能跳脫產業框架,甚至興起產業革命。」

就像創辦於美國加州的植物肉Beyond Meat,就是結合環保引領時尚潮流,在全球掀起一股旋風,2019年一上市,即從每股25美元飆漲至65.75美元作收,漲幅超過163%。因此,當你正準備進行數位行銷大計前,首先不忘問問自己:「我的定位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