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0/ August. 2020
回首頁

進口最前線專訪 德國經濟辦事處林百科處長台德貿易藍圖 開發新供應鏈商機!

新冠疫情震盪全球經濟,國際供應鏈重新洗牌之際,正是進場卡位的好時機。台德雙方企業廠商擁有多年良好合作經驗,未來可繼續共同發展數位整合智慧解決方案,開發新供應鏈角色及商機。
◎撰文/陳德怡 攝影/賴建宏
林百科(Mr. Axel Heinrich Fritz Limberg)認為,台德雙方可藉由更多訪問團交流,或整合型解決方案的結合,加深兩國的合作契機。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各國政府積極防疫之餘,紛紛活用多方資源維持、活絡經濟。對此,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林百科(Mr. Axel Heinrich Fritz Limberg)表示,歐盟工業大國德國的國內經濟狀況大抵穩定,不過因德國與台灣類似,德國去(2019)年的出口總額為1兆3,280億歐元,雙方經濟皆主要倚賴出口,因此目前最大挑戰在國際需求及客戶端的減少。很多製造業,尤其汽車產業,面臨需求下降或延後情形,短期內恐怕無法快速恢復。

台德合作展望 疫情後是好時機

德國去年貿易順差超過2,230億歐元,主要五大出口項目為:汽車及相關零組件16.8%(2,224億歐元)、機械機具14.7%(1,950億歐元)、化學產品8.9%(1,180億歐元)、資料處理及電子光學產品8.9%(1,180億歐元)、電子儀器6.7%(896億歐元)。

台灣是德國在東亞第五大貿易夥伴,去年台德之間的貿易額達159億美元。其中由德國至台灣的總出口額為94億美元,主要產品為機械與電子設備(34億美元)、化學產品(20億美元)、陸海空交通工具(19億美元)及光學精密儀器、鐘錶與樂器(9億美元)。

除了實體產品貿易往來,台德雙方多年來在不同領域亦擁有良好多元的夥伴關係。林處長指出,以往台灣市場大多進口德國產品或服務,接下來的商機在於建立管理及技術上的合作與互動。他特別指出,台灣的一大優勢為外商能獲得完善智財保障。而此次疫情也讓產業意識到多方布局供應管道的重要性,全球產業開始計畫新供應鏈,同時新機會也隨之湧現,未來台德雙方可透過產業合作,擴大生物及藥品科技等領域的合作。

2國貿易趨勢 整合型解決方案

林處長表示,未來2國間的貿易往來不僅局限單一實體商品,應朝整合型解決方案交流。舉例來說,現在台灣有很多德國進口車輛,這是一種交通工具、一種商品;但在智慧交通領域中,汽車只是整體方案中的一個元素,當中還會涉及充電設備、停車方案、交通管理等多方系統整合。

台德廠商不單只是進行「汽車進出口」交易而已,而是要一同找出數位智慧解決方案,進一步討論所需交流的技術、服務及商品。一般來說,德國廠商對台灣企業的印象不錯,認為是很可靠的貿易夥伴。將德國既有的系統整合入台灣的生產線,或許也是未來可行合作模式之一。

媒合台德雙方 創造合作契機

德國經濟辦事處作為台德雙方經貿資訊交流與媒合的平台,也規劃執行多項活動,促進雙方交流:包括在台舉辦貿易展或在德國商展設置攤位媒合台商與德商,以及帶領德商訪問團來台與台商洽談合作。

過去3年內,辦事處就帶領6到8個德商代表團來台,今年1月更籌組美妝美體業訪問團,團中6個企業都有意與台灣製造商合作。辦事處也與台方組織合作共同主辦年度商業大會,與經濟部工業局舉辦智慧機具論壇,並曾帶領台灣政府單位參訪團到德國參訪循環經濟、入侵檢測系統(IDS)、智慧機具和智慧城市等相關產業。

強調經營品牌 建立長期合作

最後,林處長分享其多年觀察,提及台商因負責的大多是曝光率相對低的加工階段,加上未積極經營品牌,因此國際市場能見度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台商普遍偏向期望「短期內看到獲利」的經營模式,因此對可能需要2、30年才能看見獲利的長期計畫(如再生能源)投資意願不高,可能因而錯失卡位先機。台商的專業形象與實力已獲國際肯定,若能再投入品牌經營、願意耐心投資長期計畫,將能開啟更多潛力市場!